乐极生悲

乐极生悲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一上台就雄心勃勃,先是风风火火地进行了“思想革命”,虽然最后在窦太后的打压下推迟了近十年才革命成功,但这并没有打击汉武帝“雄起”之心。在对匈奴的问题上,他不再走汉高祖、汉文帝以及汉景帝的“和亲”老路,而是决定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主张以“武力革命”来解决匈奴问题
但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汉武帝想对匈奴动武,自感有点势单力孤,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公司太小,决定拉人合伙入股。汉武帝决定找的合作伙伴是一个叫大月氏的国家
大月氏在匈奴的西边,后来被匈奴人越赶越远,长年累月地进行着“西游”,因此骨子里对匈奴人的仇恨是根深蒂固的。汉武帝觉得只要联合大月氏,来个东西夹击,那么匈奴将会腹背受敌,这样胜算的把握无疑是最大的。寻找来寻找去,张骞有幸成为联络大月氏的“和平使者”
下面我们来简单地看一下张骞的个人资料吧
张骞,男,汉族,汉中人(今陕西汉中),在朝中的职位是郎中。入选原因:有勇有谋,浑身是胆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也就是汉武帝继位的第三年,由汉武帝做总导演、张骞主演的《西游记》正式上演。出发时的情景和《西游记》的场面如出一辙,汉武帝亲自为张骞送行,临行前,汉武帝为张骞亲手斟了一杯“告别酒”,嘴里的话是:宁爱本乡一捻土,莫恋他国万两金
就这一句话,改变了张骞一生,也成就了张骞一生
张骞带着一百多名随从,出了陇西很快进入了匈奴境内。按照《西游记》里所写,唐僧当时出关后的第一险情是遇到了一只老虎,结果就在老虎选择“饿虎扑人”时,一个老猎人“一箭穿心”救了唐僧,再随后就是在五指山下救了被压在下面五百年的孙悟空,从此孙悟空拜唐僧为师,开始了漫漫的西游之路
而张骞的“西游”一开始很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阻,可惜那时还没有《无雨无阻》这首歌,不然张骞嘴里唧唧哈哈哼唱的就不仅仅是欢快诗词了
然而,正如潮水一样,这平静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惊涛巨浪。张骞一行一到匈奴境内,就马上被警觉的匈奴人“监控”起来,只是匈奴人怕张骞这么一点点人只是一个“饵”,所以一直没敢轻举妄动,眼看张骞一行一直向西走,再观望下去就只能望人兴叹了,这时的匈奴人已发现张骞后面并没有“大部队”,于是来了个半路抢劫,只见他们拦在张骞等人面前,嘴里唧唧哇哇说着“匈奴语”,大概意思应该是:“此山乃我开,此树乃我栽。欲从此处过,留下买路钱。
事实证明,匈奴人的抢劫方式明显属于“超级流氓类型”,按照我们的规则来说就是“抢劫中的败类”。因为如果按照文明的抢劫方式,只要对方乖乖交出身上所带的金银珠宝,一般还是不会伤及到人,极个别的人劫了钱还会顺便劫一下色,当然,这个前提是被劫的一方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妙龄女孩,而且还至少有几分姿色
按理说像张骞这样的“浓眉大眼”的七尺男儿,劫了他的钱就行了,哪里凉快还是到哪里凉快去吧。但匈奴人不但劫了张骞的钱,而且还劫了他的“色”
劫他的人,为首的是当时尚在的匈奴军臣单于的女儿,具体名字有待史学家去考证,野史记载叫“阿达”
这位阿达公主年方十六,长得娇艳可爱,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而张骞身高八尺,又面如冠玉,眉清目秀,所以阿达自从见到张骞后已是芳心大动,情愫暗生。因此,当其他匈奴人看中的是张骞一行所带的大量的珠玉金帛时,阿达却看中了张骞这个人
按照吴承恩的《西游记》里所提到的唐僧遭遇美人场景,一般被美人看中后想脱身很难。随后的情景是,买路钱留下后,张骞也留下了
因为张骞的身份很特殊,因此,军臣单于也很快知道了“擒住一批汉吏”的消息,当时汉朝和匈奴还处在“和亲”的关系,并没有撕破脸皮,但国际形势却很复杂,因此,敏感的军臣单于自然马上就召见了张骞
“坐,请坐,请上坐。”军臣单于一开始就对张骞很是热情和尊重,他认为这个大汉东土而来的俊男是一个“潜力股”,如果能成功把这个股份拉入匈奴集团,对提升本身实力和对抗汉氏集团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坐无好坐,不如不坐。”张骞一语双关,说这话的表情,想必大家都能猜出几分来
“跪,跪下,跪下说。”军臣单于见他敬酒不吃吃罚酒,马上就翻了脸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张骞傲然道,一副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话不投机半句多,按理说两人的对话到此就可以结束了,是杀是剐就看军臣单于的心情了。然而,军臣单于是个明白人,他自认定张骞是个值得期待的潜力股后,自然不会这么快就放弃“拉拢”的机会,看来用“甜言蜜语”的攻势是行不通了。于是,他马上调整战略思想,使出了“美人攻势”
“只要你愿意归顺我匈奴,我把宝贝女儿嫁给你为妻……”连女儿都用上了,可以说,军臣单于动用了老本了,都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放在张骞这里就是舍不得女儿套不住郎啊
“对不起,尊敬的单于大王,在下早已娶妻生子,他们正在中原盼着我早点完成西游任务,早点回去呢!再说,就算我没有娶妻,也不会娶一个胡女为妻。”张骞说这话时已豁出去了,大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了
第一次说服工作就这样宣告结束,结果是军臣单于的“忍气吞声”换来的却是张骞的“狂妄至极”。然而,这一次军臣单于并没有直接选择杀死张骞。他是明白“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道理的,于是马上进行了第二次说服工作
吸取了上次失败的经验后,军臣单于这次没有再用什么“甜言蜜语”攻势了,而是直接给了张骞一道选择题做。题目其实很简单:一是娶他女儿“阿达”为妻,死心塌地归顺匈奴;二是走向断头台
对于军臣单于的选择题,张骞不屑一顾,他说了一句:“头可断,血可流,匈奴不可降。”说完像革命烈士一样,准备毅然踏上刑场
“阿父,你不能杀了他。”关键时刻“阿达”出现了,自从第一眼见到张骞,这个如花的少女,从此心里已多了一个他。虽然上次张骞“决不娶胡女”深深地刺痛了她幼小的心灵,但她对他还是一往情深。古代爱情经典之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诚不欺人也
都说爱屋及乌,同样的道理,“恨屋及乌”。张骞对军臣单于痛恨至极,自然对他的女儿没有好感了,因此,面对天仙少女梨花带雨般的恳求,军臣单于都有点动摇了,但张骞却害怕军臣单于反悔似的,根本就不给他机会了,义无反顾地昂首走向断头台。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