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悲歌之李密Ⅵ——利益之争与路线之争

英雄悲歌之李密Ⅵ——利益之争与路线之争 四月三十日晚上,唐军细作偷偷来到了李世民的营帐,告诉了他一个重大军情——窦建德已经得知,唐军喂养战马的草料已经吃完,所以唐军将会去河北(黄河以北)放牧。窦建德将利用这个机会,攻打虎牢
次日,李世民果然率军北渡,而且,果然留了一千匹马被黄河的小岛上吃草
窦建德大概得到了李世民北渡和牧马的情报,于是,五月二日,夏军从板渚出发,逼近牛口渚(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注入黄河处),而后开始列阵筑营。夏军号称三十万大军,阵仗也是大的吓人——北到黄河,西到汜水,南到鹊山(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东南),连绵二十余里,旗鼓宣鸣,股张而进
夏军的阵仗如此庞大,让唐军将领都觉得心有不安,李世民于是率骑兵数名,登高眺望,而后,他胸有成竹的发话了:“匪盗在山东(太行山以东)起兵,没有遇过强敌,如今穿越险境却大声喧哗,显示他们毫无纪律;而紧逼到城墙之下,显示他们有轻敌之心。我们只需按兵不动,他们士气自会衰竭,列阵备战太久,士卒饥饿,势必向后撤退,到了那时,我们进行追击,没有不胜之理。我跟诸公保证,到了当日午时,必破此贼。
我们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军事天才,他的判断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准
确实,窦建德虽然扫平河朔,建立夏国,但是,从头到尾,他也没有遇过什么像样的对手,只是一开始遇到过诸如张须陀和杨义臣这样的名将——那二位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真正遇到了强敌,夏军基本也是负多胜少,比如说,幽州的罗艺,就跟夏军交手多次,但是,夏军从来没有任何一次占到过便宜
窦建德的英雄,不在于他的军事能力有多突出,而在于,在山东群盗中,他是唯一一个有政治主张、讲道德仁义的,他的成就,靠的更多是政治宣传
如窦建德夏军这样的部队,他们更多的,乃是拥有一股锐气,因此,只需要磨掉他们的锐气,击败他们,就易如反掌
窦建德果然没有将唐军放在眼里,他的三百骑兵作为先锋,渡过汜水,而后在距唐营一里处停下,而后,夏军使者跑到唐营前搦战:“可否派数百精锐武士,陪我军一战?”李世民派出的,乃是王君廓率领的两百长矛军,这次先锋战也很诡异,两方或进或退,且战且走,也没有能真正分出胜负,而后,双方各自回营
此时,王琬同志出现了,他骑了一匹杨广的青毛马,盔甲鲜明,然后大模大样的从侧方走到唐营阵前——干嘛去呢?恕我用个不太文雅的词——找抽
王琬的找抽行为,就把尉迟敬德给惹怒了,正在李世民赞叹这是一匹好马时,尉迟敬德突然出列,表示愿为大王夺下这批宝马。李世民当然不同意,毕竟有危险,他不能让自己的大将,为了一匹马,而冒如此风险。但是,尉迟敬德已经无法按捺,带着另两外骑将,突然冲出了营帐,狂奔向王琬处,还没等王琬反应过来,尉迟敬德已将其一把搂住,于是,三位唐将拉住缰绳,牵马飞奔回营。夏军看了个目瞪口呆,但看到尉迟敬德如此骁勇,也竟无人敢上去阻拦
然后,战斗阶段性结束;窦建德没有出击,唐军也按兵不动
只是夏军从早上七时到下午一时一直在列阵以待,彼时又值初夏(农历五月初正是初夏时分),大中午烈日暴晒,也让人难以忍受,夏军渐渐撑不下去了,纪律涣散的问题开始暴露,有人已经坐下来休息,更有人已经开始争夺饮水,一群人四处徘徊,心神不定,已有撤退之象
李世民知道,机会到了。于是,李世民令宇文士及率三百轻骑出击,经过夏军阵地西端,向南狂奔。当然,宇文士及的目的不是破敌,而是试探——李世民交代他,如果你经过夏军营帐时,夏军纹丝不动,你就立即退回来(这说明夏军依然纪律严整,勒兵以待,不好对付),而一旦夏军出现骚动,你就立即进攻
当宇文士及出现时,夏军的反应乃是一片哗然,李世民大喜,知道时机已到,于是立即带着轻骑作为先锋挺进,主力作为后续,向东直冲夏军营帐
此时窦建德正在干什么呢?答案是——开会。为什么在这种时候会开会呢?因为,窦建德压根也没想到,唐军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击。为什么窦建德会没有想到呢?因为,李世民已经释放了一系列的烟雾弹,制造了足够多的假象
事情,要从李世民四月三十日晚上得到情报后说起。当时,李世民就已经有了一个计划,计划的名称叫——将计就计
第二天,李世民率军北渡,留一千匹马在黄河小岛上吃草,这都是释放给窦建德的假象——这让窦建德认为,唐军在虎牢,并没有做好决战准备,因为,主力已经北渡,战马也在放牧。留在假象背后的真相是——晚上,李世民回到虎牢
在窦建德的三百骑兵前来搦战时,李世民也没有按照常理,也派出骑兵相迎,他派出的是王君廓的长矛步兵,而且,他也没有让王君廓全力一搏,这是另一个暗示——唐军阵内,果然没有战马,要不然为何派步兵出迎?唐军的主力果然不过尔耳,彼寡我众,破之必矣
然而,这次的真相,更加令人震惊——就在夏军得意忘形之时,李世民已经派人去秘密召回了放牧的战马…
因为这一系列假象,窦建德根本没有想到,唐军会选择此时出击;而因为隐藏在这一系列假象背后的真相,其实,唐军已经做好了决战的准备
当唐军大股部队杀入夏军营帐时,夏军的反应自是可想而知了。文武百官顿时大乱,纷纷奔向窦建德;而窦建德此时正想下令骑兵出击,但却被这堆惊慌失措的官员堵住了去路,只能先指挥他们退出……就在窦建德指挥文武百官撤退时,唐军如山呼海啸一样杀到,窦建德自是无力反击,只能向东坡撤退
唐军窦抗(窦荣定的儿子,杨谅叛乱中,被李子雄伏击的那个哥们)紧追不舍,但被窦建德的护卫部队阻挡,稍稍受挫
此时,李世民率领骑兵杀到,顿时令唐军气势爆棚
淮阳王李道玄(李世民的堂弟,曾祖父为李虎,祖父为李虎第五子)率军左冲右突,一路杀到了夏军的阵后,而后又回身进攻,再次冲到夏军的阵前。在前后冲突之际,飞箭流矢不断射来,李道玄身中多箭,身上被扎得跟刺猬一般,仍不言后退,反而勇气倍增,又弯弓射箭,无不命中。李世民见其骁勇,给他换了匹马,又令其随从李世民左右
两军彻底陷入鏖战,杀声震天,尘土飞扬。李世民亲率亲信爱将史大奈(原名阿史那大奈,突厥皇室,任特勒,随处罗可汗入朝,李渊父子起兵后,率部归附)、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人,将旗帜卷起,杀入夏军阵地,从阵后突出,而后立即插上唐军旗帜。夏军见阵后有唐军旗帜,顿时心惊胆裂,陷入崩溃,唐军一路掩杀,追袭三十里,杀三千人
窦建德本人也很倒霉,被长矛刺中,一路逃奔牛口渚,后面则有唐将白士让、杨武威紧追不舍;窦建德难忍伤势,从马上跌落,白士让立即举起长矛,就要刺下。此时窦建德发话了:“别杀我,我就是夏王,可使你富贵。”杨武威立即下马,将窦建德捆缚,让他骑上备马,前去晋见李世民
李世民见到了窦建德,作为战胜之将,他十足的显示了自己的威风,他怒斥道:“我不过是讨伐王世充,与你何干?竟然出兵犯境,犯我军威!
败军之将的窦建德,此时也话中带刺:“如我不来,恐劳你远征。(这话的潜台词是,你我争夺天下,终须一战,何必如此虚伪?)
主将被俘,夏军更是四散而逃,唐军俘虏了五万夏军,但是,当天,李世民便将他们一律遣散
夏国的曹皇后和宰相齐善行,好歹躲过一劫,率骑兵数百,逃回了铭州
此时,夏国朝内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应该拥立窦建德的养子为王,集结兵力,东山再起,再与李世民争个高低;还有人认为干脆先抢一阵,然后逃到沿海当强盗(夏军中毕竟有不少人是强盗出身)…
然而,齐善行却反对他们的意见:“我们这些人之所以落草为寇,只是因为隋末天下大乱,我们相聚草莽,苟且偷生。而夏王窦建德,英明神武,一统河朔,将士骁勇,战马精壮,尚且一日之内被人擒获,直如反掌;如此种种,岂非天意?如今败落至此,再难复振,更无处脱逃。亡国既已成定局,又何苦贻害人间?不如干脆投降唐王朝。如果有人想要财宝,我们会将国库财物发放,只是别再害民。
于是,齐善行将国库内的绸缎十万段,拿到万春宫东街,发放给将士,一共发了三天三夜,才将财物散尽。夏国又派兵驻守各处街道,要求拿到财物的将士立即出城,不准再侵扰百姓
一切就绪后,齐善行、裴矩和其他一些官员,侍奉曹皇后,带着传国玉玺(这是从宇文化及那里弄来的)和从宇文化及弄来的珍宝,投降了唐王朝
其后,夏国博州(山东省聊城市)刺史冯士羡投降李圆通,并作为宣慰使,一路说服三十州归降。夏国全部疆域,至此尽归唐王朝
夏国以这样的方式完成善后,倒也彰显了窦建德的治国风范——儒家的价值观如果贯彻始终,对人民,不也是一种福报么
最后,就剩下王世充了。李世民将窦建德、王琬、长孙安世、郭士衡等人装入囚车,带到洛阳城下。王世充跟窦建德远远望见,竟泣不成声——我相信,在这个哭声中,王世充不仅是哭自己末日已到,更哭窦建德竟为了自己遭此大难,任何一个机巧诡诈的政治人物,再这样的时刻,也会有人性的一面,熠熠生辉的
李世民乃释放长孙安世等人入城,王世充召集众将开会,意欲最后一搏,说要杀出重围,南下逃奔襄阳。但是,已经没人赞成了,他们都认为,窦建德都已经成了俘虏,他们还有什么机会呢?窦建德不就是唯一的机会么
王世充知道,没有机会了,真的没有了
五月九日,王世充带领太子王玄应和文物百官两千余人,出城投降
抵达长安后,王世充因为主动投降,免于一死,被流放巴蜀,半途为仇人独孤修德所杀;而窦建德,则悲剧的饮恨刑场
唐王朝的最大竞争者,夏政权和郑政权,终于一起覆灭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