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真的不好玩

姜维真的不好玩 我们来看看他犯这个错误的全过程
他并没有冷静地对整个形势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把敌我双方的力量来个横向和纵向对比。如果他做了这个对比,他就会知道,现在他手里的部队远比司马昭的部队多。而且他手下的部队也不全是中原来的,也有十万原蜀国的部队。这些蜀国的部队可不是吃软饭的,而且通过他们对刘禅要求他们投降时所表现的情绪上看,他们仍然很仇视魏国。这个仇视就是战斗力。至于那些中原过来的子弟兵,如果他是个玩政治的好手,要处理恐怕也不怎么难
可他一点儿没有想到这里,只是采取了一些极端的做法
而这个做法直接导致他还没有搞事,就先被人家除掉了
他把所有在成都的大小官员都通知了一遍,叫他们来开个领导干部大会。大会的议程只有一项:宣布他得到郭太后的遗诏,要他领导大家起来,把野心家司马昭赶下台。他还把这个刚刚创作出来的遗诏让在座的人都亲眼看了一遍,然后叫大家讨论,执不执行太后的这个命令
利用郭太后的名义搞事,司马氏用了多次,大家都知道郭太后基本是搞事方的招牌,谁还相信这个是真的?但谁也不敢说不执行。如果你说不执行,他马上就会砍你的头
于是,钟会就开始进行下去。他当场用自己的名义给在场的人发了委任状,然后把自己的死党都提拔上来,个个成为军方的高管。他以为,掌握了军权,枪杆子拿在手中,谁也奈何不了他
那些他不放心的官员都被他关了起来。本来,他的第一步走得仍然没有很大的失误。他走到这一步,也只能这样走下去
可接下来,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居然把那个卫瓘放了出来
卫瓘一脸痛苦地说,老大,我这几天为了抓邓艾,太疲劳了,现在全身是病,你还是让我在外面住吧
钟会那颗聪明的脑袋这时也发生了历史性的障碍,他也不想想,卫瓘可是司马昭的绝对死党,让这样的人自由活动,对他来说要多不利就有多不利。他更忘记了,他曾经想借邓艾之手除掉卫瓘
人有时候可以忘记一些东西,可不能在关键时刻忘记最关键的人和事
然后,那个关键人物上场
姜维
钟会此前虽然是司马昭的死党,职务也很高,但因为在部队的时间不长,军方背景不怎么雄厚,因此名士朋友很多,军方的死党却没有几个。现在起来搞事,突然发现,能紧跟着他高举旗帜的居然只有姜维一条好汉。而姜维不久前,还是让他最头痛的死敌
更要命的是,姜维也只是表面上当他的死党,心里面仍然装着蜀国。他看到自己策反钟会成功,连夜派人向刘禅报喜,说老大啊,你现在就再忍几天。我有办法让咱们的蜀国又在历史的舞台上站起来。到时,咱的前途更加光明。他的原话是: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我们无法知道刘禅读着这几行字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但我们可以从这几行字里,看到姜维很激动
钟会是个很毒的人,可姜维这时表现得更狠
钟会把姜维当成头号死党,可姜维只是把钟会当成一个最可以利用的人。于是,两个人都走向了万分的悲催之路
姜维看到钟会很听自己的话,于是又向钟会建议:老大,既然这些都是不放心的人,为什么还留着?不如全部咔嚓,免得派人天天看守他们,烦人得很
钟会开始时,觉得很对头。当然,如果他觉得很对头下去,可能还可以多折腾几天,哪知,他一拍脑袋,觉得又不很对头。于是,就在这个“对头”和“不很对头”之间拍着脑袋,犹豫了很长时间,一直下不了拍板的决心
时间向前走,情节继续发展
钟会有个手下叫丘建。这哥们儿一点儿不出名。但他是钟会的死党,平时钟会很喜欢他。这也没有错。错就错在他跟那个胡烈很好,更错在他居然觉得胡烈天天被关在屋子里,连麻将都不能打,那是很郁闷的。于是,就主动帮胡烈拉了一把关系,丘建主动到钟会面前,对钟会说:“老大,胡烈是我的领导,对我向来不错。现在关在那里,我要是不闻不问,也太显得没有素质了。咱还是来个以人为本吧,给他派一个服务兵,每天给他送点儿吃的喝的。其他的牙门将,也按级别配一个服务兵。
钟会再次听了丘建的话,让丘建去办这个事
于是,钟会的末路立刻展现在他的面前
胡烈本来就是司马氏的铁杆,对钟会的感情并不怎么深,这时又被钟会关了起来,心里就不是一般的愤怒了。他知道,钟会要是成功了,他的脑袋也就没有了,因此正在努力寻找一切机会,把钟会扳倒。当然,他知道,凭他现在的这个状况,要扳倒钟会那是在做梦
可有时,梦想也能变成现实
胡烈看到服务兵进来,定睛一看,这才知道什么叫“大喜过望”,因为这个服务兵居然就是他的亲兵,是他的亲信,看来逃出去的希望已经出现。他对这个亲兵说:“你去告诉我的儿子,说钟会已经挖好了一个大大的坑,准备把我们这些人都办了。
他的儿子叫胡渊,现在还在军营里,掌管着自己的部队
看到这里,就知道钟会真的脑子有问题,抓住了老爸,却还让儿子当军队的头目
其他牙门将的那些亲兵也都成了宣传机,到处传播这个话,只一夜之间,满城都是钟会要坑杀中原士兵的谣言
而钟会居然还什么都不知道
胡渊听说之后,立即遵照老爸的指示,把老爸的部队组织起来,猛擂战鼓冲出营门。其他营的士兵这时虽然都不明真相,但听到战鼓之声太巨大了,觉得不跟着擂鼓出营,太不像士兵了,于是也都跟着擂鼓出来
这些士兵冲出来之后,也没有一个挑头之人,只是看大伙冲到哪儿就跟到哪儿
胡渊的方向却明确得很,带着他的部队冲进城里
这时,钟会正在那里给姜维发放兵器。他们也听到外面的声音很异常,像出现了特大火灾一样,到处是大喊大叫的声音
不一会儿,有人进来喘着气大声报告:城外的部队都冲进城里来了
钟会这才跳了起来。可他只会跳起来,却不会开动脑筋想办法,只是问姜维:“兵来似欲作恶,当云何?”这些士兵冲进来,好像是要搞群体事件,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姜维这时头脑也不冷静——他要是还能冷静,那才是怪了——说:“杀!
如果这时钟会的脑子好用一点儿,把情况再具体分析一下,肯定会得出,这些士兵基本都是不明真相的,是跟着瞎起哄,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也许还可暂时渡过这个难关。可这个名士型的统帅一面临紧急情况,那个脑袋就不是人的脑袋了,听了姜维的话,觉得也对,这些人都闹到这个地步了,只得杀啊
于是,立即派兵出来。这时,钟会仍然本着“擒贼先擒王”的原则,要先把他关着的那些将领杀死。他以为,杀完了这些人,那些士兵就没有挑头人了,没有挑头人的士兵再怎么大喊大叫,除了喊累之外,不会做出别的事来
哪知,那些牙门将虽然被关着,手里也没有武器,可要杀他们也不容易
他们看到钟会的部队杀进来,哪个甘心受死?他们现在被关的地方不是牢房,而是以前蜀国政府的办公室。他们就用木头之类的东西死死地顶住门板。钟会部队的战士们短时间内还真不能砸开那些门
大刀来了,门板真的挡得住
那些牙将都很有经验,抓紧时间都爬到屋顶
这时,那些乱哄哄的士兵已经冲了进来
牙门将们一看,就都过去与士兵们汇合
于是,这个群体事件的那些不明真相的士兵都有了挑头人,从无组织、无纪律变成有组织、有纪律
钟会和姜维这时乱了手脚,从有组织、有纪律变成无组织、无纪律
只有姜维还算坚强,挥着宝剑向外冲
钟会已经没有一点儿反抗能力,只是跟着姜维冲出去
在《三国演义》里,姜维的武力指数很高,几乎跟赵云同一个档次——如果真的跟赵子龙一样,这时要杀出重围,那是没有多少难度的——当年赵子龙在长坂坡那里,被曹操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还背着个阿斗,居然很过瘾地杀出去。但现在姜维在一群乱兵的包围之下,居然只砍倒五六个人,就被人家搞定了。当然,罗贯中是聪明的,他说,姜维正杀得过瘾的时候,爆发心绞痛之类的病,最后力竭光荣牺牲。但不管如何,姜维就这样死去了
姜维一死,钟会就瘫在那里了。大家一看,都争着上前,乱刀把他砍死
钟会事件如此结束,跟司马昭当初的预计一点儿没有出入。不过,我想,恐怕司马昭也没有想到,钟会居然死得这么难看。如果钟会稍微保持点儿清醒头脑,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儿,向司马懿学习,他的前途还是很光明的。他的智商不比司马懿差,但因为没有司马懿的经历,少了经验,最后把事情搞砸,而且砸得这么难看。以前,诸葛诞和毌丘俭他们反司马氏,不管水平和力量,比起钟会来,都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可他们居然能坚持很长时间,司马氏兄弟靠手下几个猛人出尽力,才把他们搞定。而钟会连这个待遇都没有,宣布搞事还没过几天,自己就被宣布搞死
钟会死了,这个地方最大的官就是卫瓘——虽然史书上没有披露卫瓘在这个事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但你想想,作为一个时刻受钟会威胁的阴谋家,在这样的事件中,他能无所作为吗?这个事故的背后,如果没有他的手在推动,还真的说不过去
卫瓘这时站了出来,把正热衷于打、砸、抢的士兵们约束起来。蜀中很快就平静下来
这时,邓艾还活着
不过,他仍然在囚车里活着
按理说,钟会死了,邓艾的冤情就真相大白了
可有人不愿真相大白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