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的权力交接

梁家的权力交接 现在,让我们洗把脸休息一下,然后隆重介绍西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任得敬
任得敬,一位秒杀没藏讹庞、梁乙埋、梁乞逋等人,号称西夏权臣中极品的——坏人
许多年前,我曾经读过一本《外戚传》,在这本书中,任得敬与霍光、王莽等人同列,荣登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十大外戚之一。那时我还没有真正学习西夏史,心中颇为不解:这个任得敬有何本事,居然能与霍光、王莽等人相提并论呢?后来学习西夏史后,我明白了,如果任得敬没能入选,那才真正说明这本书编得没水平
西夏元德七年(宋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当时乾顺正趁着宋金交战,大举出兵攻占宋朝沿边堡寨。夏军攻打西安州时,作为西安州的州判,任得敬及时“审时度势”,率领城内军民投降了夏军
这就是任得敬第一次亮相历史舞台的表现,在此之前他的历史,我们一无所知
这也很正常,一个小小的宋朝州判,即使是在当时,估计认识他的人也不多,更别说现在了
关于任得敬投降这件事情,当时的宋朝人对此是很不齿的,相比于同时代的朱昭、刘诠(宋怀德军知军,夏军攻城,他率兵抵御,城破不屈被杀)、杜翊世(怀德军通判,城破自缢而死),任得敬的表现实在差劲,换句话说,他是叛徒
纵观中外历史,叛徒的下场一般都不怎么样,任得敬也绝不会例外
当然了,那已经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至少在当时,任得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乾顺对他的归顺很高兴,往命他为西安州知州
原本是个州判,投降后成了知州,很明显,任得敬赚了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任得敬是个野心很大的人,所以,这似乎很难满足他的权力欲望
不能满足又能怎么样呢?他一个小小的知州,要想拥有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力,似乎只有多树政绩,慢慢往上爬,除此之外,难道还有捷径可走
任得敬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足够无耻,是可以找到捷径的
西夏大德三年(1137年),任得敬把自己17岁的女儿献给乾顺
无语了
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不惜牺牲女儿的终身幸福(这一年乾顺已经55岁了,你要说任得敬这么做是为他女儿好,似乎实在说不过去),这种事情,如果不是无耻到一定程度,是干不出来的
估计是任得敬的女儿长得还有几分姿色,乾顺很高兴,纳其为妃,还赏给了她很多东西。任得敬更是大有收获,被提拔为静州防御使
任得敬的权力欲望初步得到了满足,他已经由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升为中级官员了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只是一个妃子而已,乾顺的妃子有很多,似乎没有必要为了这事给任得敬多大的好处
当然了,任得敬应该不会有这样的觉悟,我相信他要是有第二个女儿的话,估计也会毫不犹豫献出去的,不管会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但任得敬只有一个女儿,所以,他的地位短时期内不会有什么变化了
先规矩几年吧,任得敬,现在没你什么事,你的戏份还在后面
西夏大德三年(宋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月,李世辅投奔西夏
李世辅,字君锡,绥德军青涧(今陕西清涧)人。从唐朝开始,李家就世袭苏尾九族巡检,也算是当地的世家大族了。李世辅的父亲李永奇还曾担任过宋朝同州观察使、延安巡检使等职务,官虽然不算大,多少也算为家族争了光,李家也颇以此为荣
据说李永奇的妻子生李世辅的时候难产,一连几天都生不下来,恰好此时有个和尚路过,说:“要生的乃是一个奇男子,只要把刀剑放在孕妇身边,这孩子就能生下来了。”李家人照此而做,很快小世辅就出生了
要说这个事情是真的,恐怕有点悬。那和尚又不是妇产科大夫,也没替孕妇做过B超,说生男的就生男的?再说,有谁见过生孩子的时候在旁边放管制刀具的?真要这么干了,估计孕妇更生不出来了。所以,这事如果不是史臣瞎编的,估计就是李家人瞎编的,无非是为了说明李世辅与其他人不一样,是个百年一遇的天才
是不是天才不好说,人才那是肯定的。李世辅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跟随他的父亲李永奇四处征战了,还多次立功,很快就在军中出了名
后来金军攻陷了延安,要授李永奇父子以官位。李永奇眼含热泪说:“我乃是宋朝臣子,世世代代享受着国家的恩赐,怎么能替金人做事呢?
此时伪齐皇帝刘豫要移都汴京,就命李世辅率领所部人马赶赴汴京,听从调遣。李永奇悄悄叮嘱儿子:“此次东行,你如果抓住机会,就立即回归本朝,不要因为替我考虑而放弃了机会。如果你能成功,那我虽死亦能不朽了。
李世辅到汴京后,就秘密派部下雷灿携带蜡书到南宋,联络南归的事情。不久,完颜兀术率万余骑猎于淮河,李世辅本打算生擒兀术南归宋朝,结果一直没找到机会。后来兀术任他为同州(今陕西铜川)知州,他表面上接受了金朝的官职,暗地里却一直和父亲商量归宋的事情
再后来,金朝元帅撒里曷来到同州,李世辅抓住机会,用计将撒里曷擒获,然后率部快马加鞭,开始南归。结果由于找不到渡洛河的船只,只好且战且退。身边有一个人质当累赘,李世辅行军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眼看追兵越来越多,他决定释放撒里曷,换取自己归宋。他与撒里曷折箭为誓,要求对方保证,不得因此事杀害同州人,也不得杀害他的家人。在得到了撒里曷的保证之后,李世辅便将其释放,之后就踏上了南归之路。与此同时,他命人通知自己的父亲带着家人与自己会合
李永奇拖家带口行至一个叫马翅谷口的地方,被金军追上,李家二百余口全部遇害
金军也没放过李世辅,一直对他紧追不舍。走投无路的李世辅,最后只好带着26个人投奔西夏
乾顺听说大名鼎鼎的李世辅前来投奔,心里高兴得不行,他专门派一个姓杨的翰林学士去迎接李世辅,两人相谈甚欢,引为至交
一日大雪,李世辅提着一壶酒去拜见杨学士,杨学士很高兴,请他到屋里对饮。酒喝到一半,李世辅声泪俱下,他说金人背信弃义,杀害了自己的父母妻儿,自己每念及此,伤心欲绝。他愿率二十万人去生擒撒里曷,取陕西五路归于西夏,自己也能报不共戴天之仇
杨学士很理解李世辅的心情,第二天他就替李世辅向乾顺上言。乾顺说:“他要是能立功,借兵一事自然没问题。
李世辅得知乾顺的态度,便去朝见乾顺,问该如何立功
当时西夏边境有个外号叫“青面夜叉”的流寇,此人手下有数万精兵,骚扰边境十多年,一直是西夏的心腹大患,乾顺决定,把剿灭“青面夜叉”的任务交给李世辅。得到李世辅的同意后,乾顺问他需要带多少兵马,李世辅说:“我当用计取敌,有精兵五百足矣。
乾顺心想,虽说你很能打仗,但对方好歹有几万人,这海口夸得恐怕有点大吧?他委婉地说:“此贼不是那么好拿下的,我给你三千精兵吧。
李世辅得了命令,率军昼夜疾驰,直奔“青面夜叉”的老巢
按说夏军人少,应该采取“擒贼先擒王”的战术,直取“青面夜叉”才对,但李世辅却没有这么做,他先是设下埋伏,然后叫来一个部下,叮嘱他说:“待会儿我与‘青面夜叉’交战时,你什么也不要做,只需要骑马从旁边奔过就行。
那部下左思右想,仍不明白自己从旁奔过能有什么意义,但既然领导这么吩咐了,那就按领导说的做吧
一切准备停当后,李世辅亲率少数夏军,前去找“青面夜叉”挑战
说起这“青面夜叉”,据说他打仗总是带着一张张牙舞爪、极其恐怖的面具(大家应该还记得,狄青刚出道的时候也喜欢这么干),所以才被人称为“青面夜叉”。他听说有人来找他麻烦,特别好奇,想去看看这个不自量力的人长得是何模样。他越马扬刀,率手下出来一看究竟。当他看到李世辅身后只有稀稀拉拉那么一点人的时候,不由得冷笑一声,心想就这么点人,也敢找我挑战
李世辅先发话,他说:“你所依靠的不过是手下人多而已,这根本不算英雄好汉,你要是果真勇猛,敢与我单挑吗?
“青面夜叉”没说敢还是不敢,他想先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问问这个敢拿鸡蛋碰石头的人姓甚名谁。李世辅的回答相当简单:“废什么话,有本事就出来接战!
“青面夜叉”被激怒了,还从来没有人在他面前敢这么嚣张呢。他大吼一声,舞着大刀朝李世辅奔来,两人大战几个回合,不分胜败。这时那位夏军士兵按照李世辅的命令,骑马从旁边飞奔而过,“青面夜叉”一分神,被李世辅抓住空当,冲上前去将其生擒。之后,夏军伏兵尽出,“青面夜叉”的手下失去了统帅,纷纷投降,为患西夏边境十几年的大流寇就这样被覆灭了
李世辅仅用了三千人就平定了“青面夜叉”,解除了西夏的心腹大患,如此功绩,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李乾顺十分高兴,当即表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世辅,招他做驸马。李世辅一心只顾着报仇雪恨,哪里有心思考虑儿女情长、风花雪月的事情,便以此时正值父丧为由,委婉地推掉了这门亲事
虽然没能招李世辅做自己的驸马,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但一码归一码,答应借李世辅兵马报仇的事情,乾顺总还是要兑现的。二月十四日,李乾顺以文官王枢、武将讹为陕西招抚使,以李世辅为延安招抚使,率兵二十万,出征陕西
二十万夏军声势浩大,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望风而降。五月,夏军兵至延安城下
此时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南宋与金国已经达成议和,金人废掉了伪齐的刘豫,答应归还南宋包括延安在内的黄河以南地区,所以,此时的陕西已经算是南宋的了。金人撤了,陕西回归了,李世辅如今是既无法找金人报仇,也不能打陕西了,他考虑再三,决定南归宋朝。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