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造反了

只有造反了 二世虽然向来糊涂不讲道理,但在这个事情上,他觉得还是讲点证据为好。于是,就派人去三川郡那里,侦查李由里通外国的事
李斯知道这个情况之后,根本不用开动什么脑筋,就知道自己上了赵高的当,二世要查办自己,完全是赵高搞出来的。这哥们儿也急了,直接上书给二世,狠狠地揭发了赵高一把。赵高做的坏事,朝中大臣是人的都知道。李斯也掌握了很多。但他没有全部罗列出来。他是政坛老鸟,最知道皇帝怕的是什么。皇帝最怕的就是臣下的专权——这对皇帝的权威造成直接的威胁。所以,他在这个奏章里,把赵高描绘成一个专权的奸臣,罗列了很多事例,说赵高跟历代有名的那些权臣一个样儿,如果再让他这么专权下去,大秦王朝就会被他玩完
当年,李斯被逐之时,他给嬴政写了一封信,最后得到嬴政的重用。现在他又想通过这么一个奏折,让胡亥把赵高搞掉,再重用自己。他的策略好像是很对的,他的思路和文笔仍然那么清晰流畅。可现在李斯仍然是李斯,但胡亥不是嬴政,他只是嬴政的儿子。嬴政的儿子跟嬴政是不一样的
胡亥很快就收到这个上书,说:“这是什么话啊?赵高是什么人?太监,从来没有做过什么胡作非为之事。你看看他的年终考核,哪次不是廉洁从政、热爱领导、爱护同事的?他能混到现在这个岗位,那是靠他的忠诚老实、刻苦工作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我认为这哥们儿是一个政治可靠、工作踏实的同志。现在你却怀疑他,这不是跟朕在政治上不保持高度一致是什么?现在这个局面,朕不依靠赵高这样的人,还有谁可以依靠?朕再强调一次,赵高同志精明廉洁、强干有力,对下能了解社情民意,对上能领会领导的意图。你就不要再怀疑赵高同志了。
李斯一听,就傻了。原来自己这个上书,不但一点儿效果没有起到,反而还给这个新嫩皇帝教训了一番
当然,如果事情就到此为止,李斯仍然是幸运的
但还没有完
二世觉得赵高完全是个弱势群体中的一员,怕李斯哪天要把赵高做掉,就偷偷地把这事告诉了赵高
赵高一听,就笑了,丞相大人啊,你居然敢在胡亥同志面前讲我的坏话?也许在陈胜、吴广面前,我玩不过你,可在胡亥同志面前玩,你是永远玩不过我的。他对胡亥说:“陛下,现在丞相最忌惮的人就是我赵高啊。如果赵高给他们搞定,丞相就会向田常同志学习。
田常就是终结姜氏开辟田氏齐王的老大
二世虽然糊涂,但对田常的故事还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坚决不能让李斯变成田常
当时,关东的起义军闹得越来越厉害,秦朝只得不断地征发关中的力量去对付项梁他们。李斯、冯去疾、冯劫三人觉得再这样下去,秦朝真的要完了,就又联名上书,痛陈一番: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戌、转
用现在的话来说,现在关东的盗贼越来越多,我们不断地发兵去残酷镇压,杀来杀去,伤亡了一批又一批,可仍然镇压不下去。这些盗贼越来越多的原因在于,国家的兵役、水陆运输、建筑等苦事太多了,税赋也太重了,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忍无可忍,这才不得不起来闹事当盗贼。现在请暂时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兵役、运输等徭役
如果二世的头脑稍微冷静一点儿,就会觉得这个建议是非常正确的。但二世要是觉得这个建议非常正确,他就不是胡亥同志了,现在这个局面就不是这个局面了
他耐心读完这几句话,心里就大光其火,大声把三个人骂了一顿,然后把责任全推到他们的身上: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你们举的例子,全是先帝生前就打造的,我只不过是继承了他的遗志,努力完成他未竟的事业。现在你们都要求我废掉这些事业,这对不起重用过你们的先帝,也对不起继续重用你们的朕。你们还有什么脸在这个位子上混下去
立刻下令,把三人移送司法机关
冯去疾和冯劫知道,他们要是被移送司法机关,他们不但会死去,而且还会死得很惨。为了不死得那么惨,他们双双服毒自杀
李斯的求生欲望很强烈,不愿自杀,觉得自己又没有犯什么罪,给组织查一查,查不出什么来,就会无罪释放,即使不能再过着幸福生活,但这条老命保住了。因此,他带着相信组织的侥幸心态,甘心被押到班房里
当然,如果让别的人来审问,真正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李斯同志也许会轻松过关。但现在二世亲自下令,让赵高负责这个案子
这就注定李斯在劫难逃,而余生不剩了
赵高就任李斯专案组组长之后,立刻满脸横肉地大声痛骂李斯与李由阴谋叛国,要颠覆现行政权、推翻英明领袖二世的领导。然后把李斯的宗族全部抓捕起来。赵高十分崇拜暴力,在审问李斯时,根本不讲话,只是狠命地打,一直在李斯的肉体上狠狠地打了一千板。李斯终于挺不住了,全按赵高的意图,招供出来
然而,李斯仍然抱着他的幻想,觉得自己的口才很强悍,又有功劳,只要能再上书,二世就会放过他,因此又忍着痛苦给二世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功劳好好地晒了一回
但你是知道的,到了这个时候,赵高能让这封信落到二世的手中吗?即使能让二世看到,二世能把这信当一回事吗?李斯的信交给有关人员之后,赵高就叫人家把那封信丢到垃圾桶里去了,说:“一个劳改犯哪能给皇帝上书?
赵高又找来很多他的马仔,让这些马仔冒充有关部门的官员跑过去轮番审问李斯
李斯曾经是丞相,很多部门的官员他是熟悉的。可现在面对这些他一个都不认识的官员,他还以为是刚刚换届提拔上来的,丝毫没有想到是赵高做的手脚。当这些人审他时,他都把自己的案情如实告诉这些人。他以为,这些官员会讲点良心的,会把他的冤情上达天听
哪知,这些人全是赵高的手下,审完之后,立刻回去向赵高进行了汇报
赵高一听,这家伙居然还不服
不服就打
在李斯的皮肉上又是一顿好打
李斯被打之后,立马想到是赵高玩了他
不久,二世又派人过来,验证一下赵高送上那份李斯的认罪书。李斯被打怕了,怕这哥们儿又是赵高派来的,自己要是再翻供,会被打得更严重。于是,就一脸老实地全盘承认下来
他哪想到,这一次的承认是致命的
二世一看,这哥们儿都供认不讳了,笑着对大家说:“要是没有赵高同志,朕被丞相大人卖了还帮他数钱呢。
李斯你想出卖老子,老子就要你的性命
当然,二世并没有立刻要了李斯的命,而是先派人去把李由抓回来。哪知,李由已经被“盗贼”抢先杀了
如果从李由被楚军所杀这一事上看,李斯和李由的谋反肯定是虚构出来的。可现在二世已经不再清醒
赵高却很清醒,知道要是李由被杀的事传出来,这个冤案真的没有办法做下去了,李斯想死都死不了了
赵高加班加点捏造了李由谋反的证据,然后将这些证据与李斯的罪状合起来,数罪并罚,宣布对李斯腰斩
地点:咸阳街市上
李斯被从监狱里押出来,跟他的次子一起走上刑场
他知道这一次他再怎么狠,也挽救不回自己的命运了
他转过头对他的次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他说完这话之后,与他的儿子大哭起来。他永远想不通,他为秦朝打拼了三十多年,辅佐嬴政,使秦国升级成为秦朝,曾经权倾朝野——就还在沙丘事件时,决定谁当秦皇的大权都还稳稳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才过了两年,自己就成为死刑犯,被拉去接受腰斩,所有的功劳都被血腥地抹掉。自己曾经的表演,原来全是一文不值。自己在历史舞台上贡献过的大智慧,在赵高面前不堪一击。在这个腐烂的官场上,智慧永远斗不过阴谋,君子永远敌不过小人
李斯当然不能算是君子。但相对于赵高而言,他与君子的距离要靠近很多。于是,他就被赵高杀死
这就是腐化过的官场逻辑
李斯三族尽灭,所有的大权全掌握到了赵高的手中。赵高由此当上了丞相
秦朝到了这时,更加速了走向灭亡的进程
而这段时期,项梁和刘邦打得更为顺手
项梁放过章邯之后,引兵向西,在定陶一带,又把秦兵打败了一次
接下来,项羽和刘邦又在雍丘那里与秦兵决战,大破之,并斩了李由
项梁的部队虽然此前曾经被章邯打败过,但自己亲自出马之后,连续把章邯打得遍地乱跑,胜利一场接着一场,觉得秦兵根本没有什么可怕。这个“觉得”一塞进心头,没几天就转化成骄傲的情绪。这个骄傲的情绪一旦发于心间,不久就体现在脸色上
宋义看到项梁的脸上布满了骄傲的情绪,立刻联想到“骄兵必败”这四个字,便劝他:“老大啊,打了胜仗后,带兵的人要是骄傲自满,士兵都变得懒洋洋,最后一定会失败。现在我们的士兵都到了这个地步,而秦兵却越来越多。我真的有点担心起来。
项梁一听,“呵呵,你懂什么军事?老子这是骄傲吗?老子这是自信。你这哥们儿太多嘴了,老子不喜欢听你的这些话,你还是出使齐国吧。
宋义一听,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他到半路时,正好碰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高陵君正代表齐国去拜会项梁。两人在一起喝着酒,宋义劝对方,不要急着去完成任务
高陵君问:“为什么?
宋义说:“我估计项老大一定会失败。你要是慢点过去,也许可以免一死。你要是急着去,说不定就正好赶上他的失败。那样一来,你还能活着回来吗?
这时,二世也知道章邯有些困难了,又把大量的军队派给章邯。而项梁仍然不在乎
在项梁继续不在乎的时候,章邯突然出击,猛攻定陶
项梁这才知道章邯真的厉害,自己真的犯了轻敌错误。可到了这时才有这个深刻的认识,已经晚得不能再晚了
章邯在这一战中猛烈发力,把项梁这个牛人直接打死在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个胜利,对于秦朝而言,实在是太需要了。但这个胜利能挽救秦朝的命运吗?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