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

隐忍 南阳郡蔡阳白水乡白水堤边,一块郁郁葱葱的松柏之地,一座孤伶伶的墓冢掩映在其中,墓碑上书有“故血父南顿君大人之墓”,墓边几棵大松柏之上一个木制的吊脚楼,里面摆着简易的物品
此时,正值清晨,墓碑前香薰烛燃,供奉之物依列摆在碑前,一个青年跪地深深地叩了三个响头,低声哭泣,半晌才抬起头,悲戚道:“爹爹,您为国为民忧愤而去之后,孩儿好想你啊,孩儿一定不忘您的教诲,以复兴汉室江山为己任,不辜负您的期望。
祭拜完毕,刘猛然站起身来,一个提身,踩着光溜溜的树干跃上那个高达数丈的吊脚楼,翻身取出一把长剑,跃下身来,边舞边吟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哥哥,你这练的不是剑,是寂寞啊……”刘正练得起酣,一个浑重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刘没有回头,嘴里却道:“你们两个偷懒不练功,又来跑到这里来捣乱啊。
来人正是二弟刘仲和堂弟刘稷。只见他们两个神秘兮兮地对视一眼,笑道:“我们连续练了好几个月的功,不知道有没有长进,还请大哥检验检验啊。
“好啊,你们两个想来挑战你大哥了啊,有胆量,有气魄,请亮招吧。
刘仲、刘稷也不谦让,拔出兵器,就和刘对练上了。顿时刀剑之声四起,刘毕竟手上功夫扎实,开始他们两个还能勉强支撑,打到后面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了
“哥哥们都在这里练剑,唯独不叫上秀儿,也太小看秀儿了。”伴随着一个稚气未脱的声音,刘秀一个飞身跃进战斗中,他尽管人小,但手上的剑却毫不胆怯,专门攻打刘的下盘,迫得刘频频抽剑回防,一举扭转了占上的局势…
“好功夫,精彩,妙极,妙极了。”刘以一敌三,正打得过瘾,突见场边出现一个中年汉子,边看边鼓掌称赞。四人心中一惊,赶紧停止了打斗,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齐声道:“叔父在上,请受侄儿一拜。
来人正是刘叔父刘良。他把四兄弟拉起来,然后对刘道:“儿,你连续三个月都住在这个荒山野岭为你爹爹守墓,这番心意,你爹在九泉之下定会感知。但山上毕竟寒气重,还是回到家里去住吧。
“孩儿要为父亲守孝满三年,方能下山。”刘说着,眼睛又变得红红的
“难得你一片孝心,但是逝者如斯,现在世道混乱,王莽篡夺汉位,身为刘氏宗族的人,岂能因为了一己之愿而不顾汉室江山呢?
“孩儿愚钝,请叔父明示。
“要想光复大汉,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想让我们汉氏宗族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光复大汉而努力。
“叔父的意思是……
“你们都出来吧。”刘良突然转过身去,朝树林里喊道:“大家都出来吧!
他话音未落,一大群刘氏宗氏子弟便齐刷刷站出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振兴汉室,光宗耀祖,我们刘氏族人人人有责。”刘良鹰一般的眼睛一一扫过众人,厉声道:“从今尔后大家愿不愿意学武?
“愿意。
“由儿教你们武艺,大家愿不愿意?
“愿意。
“儿,你都听见了。现在就随我下山,教咱们刘氏宗族子弟们武艺吧,将来也好在乱世中能尽一份微薄之力。”刘良一脸期待地看着刘道
“百善孝为先,为父亲守孝是我的职责。我性格刚强,在这里正好可以磨炼我的傲气。因此,叔父叫我下山教武艺,实难从命。
刘良没有料到刘会拒绝他,毕竟他此时是家族中的“顶梁柱”,无论威望学识还是德行都是很高的,此时众后辈子弟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注视着他,他脸上不由一阵红一阵白,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叫我大哥当教练这是好事啊,这样既可以强身健体,将来又可以保家卫国。但既然大哥立下诺言要为爹爹守孝,也不可以随意更改。我看这样吧,不如咱们把练武场设到这片广阔寂静的松柏林里,一来大哥守了孝,二来大家学会了武功,三来在这样隐蔽的地方练功,还可以避开朝廷的耳目。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只隔数月,刘秀个子长高了一大截,身体也变得粗壮结实起来,此时煞有介事地站出来说话,不紧不慢,不徐不急,倒也有一番将帅的风范
“秀儿好主意,此处荒凉,正是咱刘氏家族子弟卧薪尝胆、日夜练剑的绝妙之处。不如这样,儿愿不愿当这个总教头呢?
“儿愿效犬马之劳。
“好,如此,我刘氏家族有希望了,我大汉有希望了。”刘良说着向刘秀投去惊奇的目光,他小小年纪竟能想出如此好的法子,不简单啊
从此,孤寂的旷野不再孤寂,寂寞的山林不再寂寞。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刀枪相交,人语喧哗。昔日战国平原君为门客可以做到“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而春申君可以做到“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刘虽然是以守孝之名,教家族子弟舞刀弄剑,但众子弟从学武的第一天起,已经把他尊为“师傅”了,从此无人再呼其名,而是亲热地叫他——刘伯升(刘字伯升)
刘为此也倾尽了所有的家产。但刘的“韬光养晦”是有目的的,龙岂是池中物,乘雷欲上天,他只是等暴风雨来临的那一天。
“农中对

光阴荏苒,三年守孝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刘回到了家中。三年,不长也不短,通过三年的修炼,刘已从一个愣青年,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壮汉。这三年,他已把家族的子弟打造成了一支精英队伍。虽然这支队伍人数不多,但只要他这个领头羊振臂一呼,便能做到“虽无千万人,吾亦往矣”。这三年,他人在深山心忧天下,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天下形势的变化。这三年,天下形势大变,十四岁的汉平帝病死,王莽立年仅三岁的广戚侯刘显之子刘婴为“傀儡皇帝”,他则独揽朝纲,称为“摄皇帝”,其篡夺皇位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天下人谁都知道,王氏取代刘氏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三年的隐忍,三年的磨砺,只为下山这一天,刘在心里曾暗暗发过誓,下山之时,就是举事之日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刘怎么也料不到,这一年,宗室安众侯刘崇不自量力,仓促起兵反莽,结果鸡蛋碰石头,很快以失败告终。这无疑给了怀有雄心壮志的刘当头一棒
惊闻噩耗,刘很是震惊,于是赶紧把叔父刘良和舅父樊宏找来,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在刘秀种的一块麦子地里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农中对”
“王莽篡位之心人人皆知,国贼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得安宁,叔父,舅父,儿想起兵征讨国贼,不知两位长辈意下如何?”刘没有把话藏着掖着,开口就直奔主题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儿的想法是好的,但现在时机还未到啊!”说起来叔父刘良还是刘的引路人,刘的那点心思,他怎么会不心知肚明呢
“侄儿愚钝,请叔父明示。
“我观天下气象,王莽气数未尽,现在他一手遮天,正是大包大揽之时,在人家锋芒毕露之时起兵,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啊。
“儿,你叔父说的对,刘崇也算是一方诸侯吧,你看他起事不到一个月就被王莽彻底打败了,你现在再去拿木剑去刺顽石,下场岂不是也会落得一样么?”舅父樊宏是个稳重的人,他插口道
“难不成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任王莽这个狗贼祸国殃民,荼害天下黎民百姓?
“复兴汉室乃是我们刘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儿,你难道忘了这样一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都在松柏林里隐忍了三年了,为什么就不能再忍三年?”刘良捋须若有所思道
刘知道叔父话中有话,睁着浓眉大眼,一动不动地望着他,只等他的下文。果然,刘良突然长叹一声,隔了片刻,喃喃地道:“古人云,一文一武,乃将才之道。儿从小习剑,现在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于百万军中取敌首级易如反掌。但将才不但要懂武,还要懂文,儿平常重武轻文,于兵书韬略知之甚少,战场上的最高境界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试问,儿现在能做到吗?
刘听闻此言脸色泛起一阵红晕,微微地摇了摇头
“凡大事要么不干,要干就必须成功,否则一旦开始了,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没有回头路可走了。现在王莽正在风头上,而你现在正是学本领的时候,等你学成而归时,正是王莽衰败的时候,如此不正好可以举大事了么?
“叔父的意思,莫非叫侄儿再去学文?”刘惊问道
“我和你舅父正是此意。今日长缨在手,他日何愁天下不归汉啊!
“那我现在去哪里去求学最好呢?
刘良和樊宏对视一眼,刘良正欲张口,樊宏阻道:“且慢说,不如我们各自写在手掌上如何?
“如此甚好,看我们的想法是否一致。
此时身处麦子地里,哪里去取笔砚纸墨,刘良和樊宏再对视一眼,双双伸出手臂,然后齐刷刷地望着刘。刘是聪明人,立马会意,但心中却不忍,不由直摇头。刘樊两人突然异口同声地喝道:“大丈夫岂能婆婆妈妈,动手吧。
刘心底骤然升起一股豪气,当下再不迟疑,刷地拔出剑,朝刘樊两人的手臂砍去
“啊,大哥,你在干嘛,你疯了……”随着一声惊叫,刘手起剑落,刘樊两人手臂上顿时鲜血淋淋。刘樊两人各自转过身,用手指蘸着手臂上的血便在各自的手心写起来。少顷,写罢,两人转过身来,同时喝声“起”,摊开手心,但见两人的手心兀自都写着相同的两个字——长安
“啊……长安……
“儿,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你只有到那去求学,才会真正感受到王莽专政对天下带来的苦难,才会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样,一来你到那里学到了知识,二来及时掌握了国情,对以后举事大有益处啊。
刘终于幡然醒悟,点了点头。而此时怔怔地望着他们的刘秀,突然跑上前,大声叫道:“我也要去长安,我也要去长安……
“秀儿,大哥此去长安冒着极大的风险,你还是好好待在家里吧。
“不。”刘秀一字一句地说,“我也要去长安。”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