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

考察 事实上,刘秀很希望大姐湖阳公主能早点儿找到自己的真爱,但他不会料到,就在姐姐遭受到爱情打击后,马上又遭到了人格污辱。这不得不令刘秀感到震惊
也许是因为在“非诚勿扰”相亲失败,湖阳公主移情别恋,开始宠爱起自己的一个家奴来。按“高富帅”的标准,这个家奴虽然不富,但却高帅。湖阳公主恋上这一枝花后,出手大方,挥金如土,很快就把这个家奴打造成了完美的“高富帅”了
而家奴也不是省油的灯,从此的口头禅是:我是高富帅,我怕谁?他仗着湖阳公主的宠爱开始狐假虎威、耀武扬威起来,大排场大气势地招摇过市不说,更有甚者,还有一次在闹市公然不顾王法的存在,赤裸裸、血腥腥、硬生生地杀了人
这个家奴原本以为,凭着他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杀一个人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不值一哂。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此时却有个人敢公然站出来,公开发表言论要把他“缉拿归案”。家奴开始很不在乎,但听说这个人的大名后,吓得“花容失色”,赶紧躲藏于“爱情公寓”——公主府中,从此不敢再踏出公寓一步
这个人就是洛阳令董宣。那么这个董宣又是何许人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董宣,字少平,东汉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他少年时便学识渊博,精明能干。后来因为很得大司徒侯霸的器重,推荐他担任北海郡(今山东昌乐县西)相。董宣上任后,不畏强权,秉公办事,很快便干出了成绩,得到了“董青天”的称号
当时郡中武官公孙丹仗着自己是豪门大族,为所欲为,横行霸道。董宣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有一次公孙丹家盖房,请来一个看风水的,风水先生说:“应当在房基下面埋一个人,可以大吉大利。
就是这句话竟然引发了一场血案。在破土动工之前,丧心病狂的公孙丹竟让儿子把一个过路的行人给杀了,把尸体埋在房基底下,以求逢凶化吉
然而,公孙丹此举非但没能逢凶化吉,反而惹祸上身。董宣知道这件事后,二话不说,立即派人把公孙丹父子缉拿归案,斩首示众。公孙丹的手下不服,纠集了30多人拿着兵器要找董宣算账
董宣知道这伙人平时倚仗公孙丹的势力,横行霸道,欺压良善,个个都是罪大恶极之辈。于是下令把他们全部逮捕入狱,并且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全部斩首示众
这件事激怒了董宣的上级青州(今山东省临淄县)太守,公孙丹以前经常贿赂青州太守,说白了,青州太守就是公孙丹的“保护伞”
公孙丹和青州太守有钱权交易的关系链,现在公孙丹就这样被董宣打压下去了,青州太守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马上站出来来了个三步走。第一步是“恶人先告状”,他写了一纸颠倒黑白的告状书,告到刘秀那里。毕竟董宣是刘秀亲点的北海郡相,对他动手,得有理由和借口啊。然后,不等刘秀回信,便使出第二步“先下手为强”,将“扫黑大队长”董宣捉拿归案,并打入死牢。最后,也学董宣“以其人之道还施彼人之身”,快刀斩乱麻,直接马上把董宣送上了断头台
据说当时和董宣一起被押上断头台的有十多个人,董宣被排在了第二个行刑。也许是青州太守觉得把董宣放在第一个行刑太过于引人注目了吧,总之,董宣遇到青州太守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正是这个排位,才上演了电视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的“刀下留人”那动人心弦的精彩一幕,从而保全了董宣的性命
原来,刘秀接到青州太守的状纸后很是重视,他通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认为尽管董宣不分轻重、全部处死的做法不当,理应治罪,但又觉得董宣是个难得的人才,是个不畏权势、执法如山的好官,于是决定宽恕他,便派人火速去救董宣。而特使来得也正是时候,刀斧手就要砍向董宣时,特使一声暴喝,刀斧手手中的刀挥在半空中便像被使了定身术一样,定住了,原本视死如归的董宣就这样脱离了虎口
命是保全了,鉴于这件事一闹,北海郡是待不下去了。于是刘秀将董宣调至怀州,任怀州令
治安不好的怀州很快就变成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州县,刘秀对他赞赏有加。由于江夏遭贼寇侵扰严重,百姓苦不堪言,刘秀便任董宣为江夏太守,江夏很快也来了个风清气正
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此时,居住在洛阳的皇亲国戚,因为背景足权力大,大多数都是骄奢淫逸,专横跋扈。别的不说,就连他们的家奴也是狗仗人势,胡作非为
刘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刘秀想,洛阳城是全国的首都,是首善之区,这么乌烟瘴气的怎么行。就想好好治理一下这股歪风邪气,但连换了几个地方官都管不好。长此以往,那可不太好。于是他准备选拔一个得力的官员担任洛阳令。选什么样的人呢?他想这个人必须是不畏强暴、不怕权贵、敢于严格执法的人。选谁呢?他思来想去,忽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董宣
于是又把董宣调进京城,任为洛阳令
董宣到任后,没有辜负刘秀的期望。上任伊始,就大刀阔斧地处决了几个为非作歹的豪强。然而,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这就是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在外边公然杀人犯法的事
董宣想,要是湖阳公主的奴仆杀了人就不治罪,还怎么能治理好京城的治安呢?但是按当时的律令,他是不能“贸然”到湖阳公主的公寓里去抓人的。于是,他就带着“捕快”,天天在公主的公寓门口“蹲点”,以求来个守株待兔
工夫不负有心人,董宣终于等到了“鱼儿上钩”的时候。这天,湖阳公主要到外面去“兜风”,便坐着马车带着杀人的那个奴仆出来了。那个奴仆心想,有湖阳公主在,自然不会有什么“危险”。然而,他很快就被一盆冷水泼醒过来
泼冷水的人是董宣。这个家奴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手上便多了一副冷冰冰的手铐
打狗看主人,眼看董宣公然对手下奴才“动手”,更何况这个奴才不是一般的奴才,还是“情奴”,因此,湖阳公主沉下脸说:“大胆的洛阳令,你有几个脑袋,敢拦我的车子?
董宣毫不畏惧,上前责备她说:“您身为公主,就应该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皇亲国戚要都像您那样,放纵手下的人胡作非为,那国家岂不大乱了。
“大胆奴才。”湖阳公主气得花枝乱颤
“湖阳公主,我是在执行公务,请您不要干涉。
“给我拿下。”湖阳公主手指着身边的卫士大声叫道
“对不起,董某秉公办事,得罪了。”眼看湖阳要来“拒捕”,董宣当机立断,对那个奴仆来了个“就地正法”
血喷颈而出,情奴轰然而倒。血色触目惊心,血腥弥漫开来,湖阳公主又惊又急又气,几乎当场晕厥过去。等缓过神来时,便马上回宫向刘秀告状,请求他主持公道。刘秀知道董宣在严格执法,但又不好抹姐姐的面子,就把董宣叫进宫,想当着姐姐的面用鞭子轻轻地抽打他几下,给姐姐解解气,这样一个受点儿皮肉之苦,一个又挽回了面子,可谓两全其美
然而,被召进宫的董宣,显然属于“脑残”型的人,不解风情,不明事理,不给别人和自己台阶下。只见他怒气冲冲地说:“不用打了,等把话说完,我这就去死了。
“皇上您是中兴之主,是个明君。现在您放纵皇亲国戚不遵守法纪,胡作非为,弄得天下百姓与您离心离德,离肝离肺,离情离义,这样生离死别,您还能治理好天下吗?您的江山还能坐得稳吗?”说完他就向大殿中的柱子撞去,顿时血色弥漫开来
刘秀赶紧叫人把他拉住。但是又不得不给姐姐一个面子,吩咐董宣给湖阳公主磕个头认个错就算了
按理说,刘秀这已经给了董宣最轻的惩处,最好的台阶下了。可是“一根筋”的董宣还是不领情。他头摇得像拨浪鼓,厉声道:“头可破,血可流。要我低头认罪,绝不可能。
为了能给姐姐一个交代,刘秀只好霸蛮地让人把他的头按下去,准备来个“强按头”。然而,董宣偏不给刘秀面子,只见他两手撑着地,宁肯艰难地挺着脖子做“俯卧撑”,也不肯低头认错。场面上的火药味很浓,再闹下去,不但湖阳公主出不了气,刘秀也下不了台。解铃还须系铃人,要靠“木脑壳”董宣来解铃那是不可能的事了,关键时刻,机灵的内侍及时来“解铃”了。内侍天天服侍在刘秀身边,自然知道此时刘秀只不过是为了给公主一个面子,就大声说:“回皇上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按不动。
“好吧,董宣的脖子有毛病就算了,让他回去吧。”刘秀终于找到了台阶下,赶紧抓住机会,把“难剃头”董宣撵走再说
董宣走后,愤愤不平的湖阳公主对刘秀说:“你当平民百姓的时候,窝藏逃犯,官吏都不敢上家门来找。现在你当了皇帝,却这么窝囊,就不能制伏一个县令吗?
“姐姐,此一时彼一时,当天子跟做平民不同啊!”刘秀苦笑着说,“就是因为我当了皇上,才不能像平民那样干了。当年我所藏的都是反抗先朝的有功之人啊。你想想,我要是再那样干,包庇坏人,欺压百姓,我这皇帝宝座还能坐得稳吗?那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吗?你是我的姐姐,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你想想,要是我倒了,你还能做公主吗?
一席话说得湖阳公主点头称是,心服口服,表示以后再也不放纵奴仆违法乱纪了
为了嘉奖董宣执法严明,刘秀赏赐董宣30万钱。董宣接到赏钱后,大手一挥,把这些钱都分给了手下人员,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将进酒》正是对董宣的真实写照
而董宣在刘秀的支持下,秉公办事,雷厉风行,严厉打击了不法豪强,维护了京城的社会治安。从此,董宣“强项令”、“卧虎令”的威名传遍了全国。京都洛阳的皇亲国戚、豪门弟子没有一个不畏惧他的,洛阳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据说,当时洛阳甚至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桴鼓(古代官衙门前的警鼓)不鸣董少平。”说的就是在洛阳令董宣的治理下,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的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董宣74岁病逝在任上,刘秀闻讯派使者去吊唁。使者祭拜董宣时,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场面,董宣的遗体上只盖了一条白布单,而一贫如洗的家中仅存“大麦数斛,敝车一辆”。刘秀知道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之言:“董宣太廉洁了,是个大清官啊,我怎么现在才知道啊,这是我的过失啊,这是我的罪过啊。”于是,特赐银印禄级,并且按照国葬标准进行安葬。与此同时,还任命他的儿子董并为郎中。后来董并被提拔到齐国相的职位,这是后话
后有人赞诗曰
东汉有令名董宣,为官一任福一方
公主家奴害无辜,董宣格杀夏门旁
主哭冤情告御状,帝怒欲箠戮忠良
执法如山何罪有?终使美名成强项!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