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破围
高澄不知悔改,邺城辅政时又瞧上一位美人元氏,美人已经有老公,人家老公叫薛置书。高澄派出手下亲信中兵参军崔季舒拉皮条,做媒撮合,想搞一夜情,春风一度。美人不愿意,高澄亲自出马忽悠,结果还是碰了大钉子。薛夫人凛然拒绝,当场落泪。大煞风景,昂然兴致付东流水,高澄大怒,派崔季舒把薛夫人抓到最高法院(廷尉)问罪
陆操时任法院院长(廷尉卿),陆操官坐大得益于祖宗,出身鲜卑贵族,陆家乃北魏开国功勋之族。一个世家子弟本不入流,但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令他载入史册,名留青史
望着漂亮委屈的美人,陆操一边翻看法典《麟趾格》,一边问崔季舒:“这位薛夫人有什么罪?”崔季舒想了半天,瞪着眼看着陆操半晌无语,实在想不出名目,拒绝一夜情似乎法典上没有这项罪目
高澄入京辅政,喊出响亮的口号“以法治国”。他确实这么做的,严法肃贪。苏绰解释过反贪官的重要,反贪官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把它纳入真正的法律,那样的话就没有贪官了。高澄做事认真,坚决贯彻以法治国,到邺城第一件事,即是主持议定东魏法典《麟趾格》。这也是高澄把薛夫人送到法院治罪的原因,他没有权力处置薛夫人,不能犯法,只有法官有权力
陆操见原告无话可说,“啪”的一声合上法典,优雅地说了一句:“无罪释放。
薛夫人悠悠然走了。陆操优雅的贵族姿态没维持多久,高澄把陆操叫进府来,对他说:“回去判薛夫人有罪。
陆操回道:“薛夫人无罪。
高澄冷冷道:“是吗?没罪吗?”说罢,一挥手,侍卫们上前手持腰刀用刀环击打陆操
一阵乱殴过后,高澄从痛苦地蜷缩身子倒在地面上的陆操身边踱过,轻声道:“现在告诉我,她有罪没罪。
陆操艰难地回答道:“无罪!
高澄弯下腰盯着陆操痛苦的表情,骂道:“你个混蛋!她就那么招人喜欢?为她挨打的感觉舒服吗?活该!
不久,陆操换工作了,从法院调到监察院,担任高级监察官(御史中丞)。高澄认为此人更适合做监察工作
薛夫人有幸躲过高澄的咸猪手,并非所有人都像薛夫人那么幸运,御史中尉高仲密的妻子李昌仪运气相当差
御史中尉的官职北魏所创。北魏时代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武将们飞扬跋扈,加之鲜卑人生性骠悍,一有言差语错,摆出少林功夫,拳脚相加相互殴打。现代国家议会里扔鞋子,那时候动刀子。鲜卑人动真感情哭泣的时候,用刀划脸,以血洗面。做为文官的御史中丞弹压不住,因此创立监察武官的御史中尉。御史中尉一般人做不了,必须有军功,军中有威望的人担当。高仲密出自渤海高氏,高欢的远房亲戚,高敖曹的二哥,又参加过韩陵山大战,故而荣任此职
高澄怎么瞄上他的妻子呢?因为有个教唆者。教唆者叫做崔暹,崔暹出自北朝高门望族博陵崔氏。崔暹的身世比高仲密显贵,博陵崔氏乃北朝第一等高门,直到唐朝士族排姓氏依然是“崔、卢、李、郑、王”,所谓“崔家丑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却愁”,甚至为此惹怒唐太宗李世民,诏令改为李氏第一。著名的《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出自博陵崔氏
崔暹教唆高澄挑戏良家妇女另有隐情
高仲密二婚,老婆是个小三,出身高贵的小三。大自然很少让人十全十美,胸大可能无脑,脑大可能无胸。这条规律显然不适合李昌仪。李大小姐出自赵郡李氏,美艳动人,有头脑,聪颖,精于理财,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相似。不过凤姐不会武功,李氏骑术出众,文武双才的巾帼
这样的女人容不得老公冷落。高仲密崇信佛法,任刺史时曾与一位高僧谈经论道,经常聊到深更半夜不睡。李氏能想出办法让高仲密把高僧杀掉。这个女人心机之深可见一斑
李昌仪碍了崔暹什么事?因为高仲密的前妻即是崔暹的妹妹。高仲密抛弃崔家女人另娶新欢的举动无疑是对博陵崔氏的极大污辱。为此崔暹高调二次嫁妹,大摆酒席。做为崔暹好朋友的高澄亲自参加婚礼助兴
盛大的婚礼不能彻底消除崔暹的不快,把转正的李小三羞辱一顿才能消除心中的恶气。这口恶气只能由高澄来出。他相信高澄只要见到李小三就会出手,绝对会出手,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高家世子
初春,乍暖还寒,严冬尚未退尽,嫩嫩的绿色融入邺城郊外的原野,漳水恢复碧波,潺潺流动。马儿们悠闲地啃食绿草。高澄将高仲密夫人李昌仪压在身下,奋力撕扯。衣衫的破裂声传到远处并肩遥望漳水波纹的侍从武官王纮和纥奚舍乐的耳朵里
纥奚舍乐是山西大同人,北魏未能定都平城之前已是那里的游牧民,标准的魏国良家子弟。他喜欢听王纮说话,这个年青人说话风趣,有见地,读过书的人到底与纯武夫不同
王纮生于怀朔,高欢的老乡,现在的内蒙人,当然那时节尚无蒙古族,无所谓内外蒙,这也是王纮年纪轻轻即担任侍从武官(库直)的原因。据说王纮十三岁时曾和一位刺史大人有过一番谈话,刺史亲昵地拍着他的后背问道:“读什么书啊?”王纮回道:“孝经。”刺史大人问道:“孝经讲什么?”王纮回答:“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刺史大人一怔,以为王纮若有所指,忙道:“我骄纵吗?”王纮不慌不忙答道:“君子防范于未然,大人留意。
王纮十五岁时因为一句话得到宝马良驹,这一次是和河南道大行台侯景对话。侯景当众提出一个问题:“衣服怎么穿?
这在当时实在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国家政策的方向。有人顺着侯景的意思回答说:“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孔子说过,如果没有管仲的话衣襟向左掩,正确的穿衣法自然向右掩
侯景是羯人,羯人先于鲜卑人入主中原,所以侯景内心深处瞧不起鲜卑人,而鲜卑人又瞧不起羯人,认为羯人是个野蛮的部落。每个人都向往文明。一群强盗、罪犯、妓女、冒险家建立的美国以文明人自居就很说明问题,享受荣华富贵以后谁也不会再去茹毛饮血。当然有例外,比如尔朱荣与高洋。他们不喜欢舒适的生活,宁愿保持游牧民族嗜血和野蛮。侯景向往新文明,有强烈自卑心理,这也是他最终以战胜者身份拜倒在梁武帝脚下的原因
王纮的回答令侯景大感震撼:“时代不同,服装不同,向左掩向右掩没什么好讨论的。”王纮有预见性,穿西装,穿汉服也没什么好讨论的,愿意怎么穿就怎么穿。这句话传到高澄的耳朵里,于是王纮官拜库直
王纮对纥奚舍乐说道:“我和你打赌,殿下这次不如意。
纥奚舍乐不信,反驳道:“衣服撕破了,我的耳朵比猎狗灵。
王纮道:“殿下从不勉强别人,记得薛夫人么。这是一场游戏,刚刚开始的游戏。
李昌仪极力挣扎,高澄未能得手。望着狼狈上马匆匆离去的美貌人妻,高澄色眯眯笑道:“脱女人衣服是件快乐的事情,比看女人脱衣有趣,只是需要付出代价。
李昌仪不同于薛夫人,不能随随便便送上法庭。高澄也不会把李昌仪送到法庭,因为他的目的并不在于此
高澄想拿掉高仲密御史中尉的职务。更换御史中尉不是高澄一个人说了算的。调换高仲密阻力很大,高仲密既是勋贵集团的人,又为河北汉人豪强所信赖,可以说渤海高氏如同一条纽带,联结着高欢家族、鲜卑贵族与河北汉人豪门。高欢河北起兵之时,高澄曾经去劝降过高敖曹,亲口叫过高敖曹爷爷。但是现在,高仲密妨碍了他,挡我者死
调戏男人心爱的妻子,任是谁都无法保持镇定和理智。接着,高澄火上浇油,弹劾高仲密的表章送到东魏皇帝的案头:高仲密担任御史中尉期间知法犯法,选用御史多用亲戚老乡,要求高仲密改选
怒气冲天的高仲密与爱妻商议,决定叛逃,投降西魏国。有一份见面礼无疑会增加在敌国的资本。高仲密主动辞去御史中尉请求担任北豫州刺史。北豫州辖虎牢关,虎牢关是东魏国对抗西魏的军事重镇,得到虎牢关可使东魏失去对河南的控制
宇文泰得知高仲密投诚的消息大喜过望。高仲密是迄今为止高欢阵营最高级别的官员,纵使没有虎牢关这块大肥肉也是天大的利好。宇文泰倾国之兵东进,接应高仲密。高欢反应异常迅速,十万大军由晋阳南下赶赴河南
一个女人引发一场大战,东西魏第四次大会战邙山战役打响。希腊美女海伦引发希腊与特洛伊的十年战争一度传为神话。美丽的女人决不会是战争的主角,在她们漂亮迷人的身体背后隐藏着男人的欲望和对权势的追逐。海伦不是,李昌仪不是,杨贵妃不是,陈圆圆也不是。只有拳头才会让人屈服,世人只崇拜敢于打仗的强者,亚历山大、成吉思汗、拿破仑、华盛顿、罗斯福等等。弱肉强食是这个世界不变的法则,畏惧战争的人永远不会获得人们的崇拜
邙山会战异常惨烈,东西双雄宇文泰和高欢都差一点命丧此役,最终高欢取得邙山会战的胜利
侯景设计巧取虎牢关,抓获高仲密的妻子儿女。昨日万人之上,今日阶下之囚。潮湿阴暗的牢房和死亡的恐怖足以摧毁一个坚强的男人,何况从未经历磨难的贵妇。李昌仪心灰意冷,贵族女子的骄气和傲慢实在经不起摧残,如同温室中的花朵,一夜狂风骤雨,任是什么手段也使不出来
一人来探监,衣着光鲜,姿态优雅,与衣衫褴褛、肮脏不堪的囚徒相比,宛如天外来客。这是一个曾经调戏过她的人,一个曾经侮辱过她的人,一个曾经被自己拒绝的人。他的唇角挂着捉狭、嘲弄的微笑,注视着李昌仪的眼睛道:“今日如何?
世界就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战斗。每一个活在世界上的人必须拿起武器为自己而战斗。不管为生命,为事业,为健康,为平安,为宁静,为自由,为荣誉,为理想。如果你为生命而战,那么必定学会忍受屈辱,因为你绝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人
李昌仪知道,眼前这个男人不爱自己,但自己能够满足他一时的占有欲。对于自负的男人来说,得不到的东西就是好东西。现实如此残酷,注定要低头。李昌仪沉默不语,不再反抗。李昌仪的故事没有结束,后宫的丑陋和凶险为她这种女人提供了绝佳的表演舞台
高澄洋洋得意,不仅征服一个女人,而且征服一个王国。他到邺城来肩负一项秘密使命,肃贪。这也是他千方百计换掉高仲密的原因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