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太大意

孟达太大意 诸葛亮在取得北伐胜利后,又因为李平的原因退回汉中。那一次的撤军,虽然把责任推到李平的身上,但诸葛亮也知道,即使是另换上一个人,也无法把粮草运过去
北伐胜败的关键仍然是粮草问题
如果不把吃饭问题解决,部队的战斗力再强悍,他的北伐仍然要在胜利中退回始发地点。于是,这两年来,诸葛亮就在全国开展抓革命、促生产活动,继续改进木牛流马技术,提前把粮草都集中运送到斜谷口。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一边修整斜谷口的粮仓,一边训练士兵
到了青龙二年(234年)的正月,诸葛亮经过这番前期的准备工作,觉得自己的春天真的到来了,于是,决定再次启动北伐的程序,带着十万大军由斜谷向魏国发动军事进攻
诸葛亮这次的准备工作确实做得比以前都详细、周到。许多年以来,他就跟东吴签订过团结起来与魏国斗争到底的协议。这些年来,两国确实也都在不断地跟魏国那些牛人玩,可都是你玩一下,他又出来玩,玩得一点不协调,步调一点不一致,最终都以不胜而告终。诸葛亮觉得,这一次应该加强一下联络,双方同时出兵,在东西两线同时给魏国制造麻烦,这个麻烦才可以搞大一点。他在带兵出发的时候,也派人带着他的亲笔信跑到东吴那里,把自己的意思向东吴高层表达了一下,请孙权配合一下,共同向魏国发难
诸葛亮这次出师,还真的碰到了一个好的机会。这时,魏国的国内恰好出现一场大规模的疫情,搞得魏国的高层很不爽
诸葛亮带着他的部队,来到郿县,把部队驻扎在渭水的南岸
而魏国这次出场的仍然是司马懿
司马懿在上次跟诸葛亮比赛了一把,由于“种种原因”,被诸葛亮狠狠地玩了几把,取得了一生中最大的失败,这才知道,诸葛亮不是诸葛谨,更不是孟达。诸葛亮的水平确实很牛,跟他硬碰硬是没有便宜可占的。司马懿最大的功夫就是忍,以前曹操对他很提防,多次提醒过曹丕,说司马懿可不是一般人士,是个超级野心家,有可能篡夺曹家的胜利果实。按曹操的性格而言,他对某人的怀疑到了这个程度,他是绝对放不过那个人的。可是,他最后居然放过司马懿,仍然让司马懿当他儿子最亲密的“战友”。我想,这不是曹操主动放过司马懿,而是司马懿太过厉害。他看出曹操的怀疑,立即知道,要是让曹操继续把怀疑加深一度,他的脑袋就落到地下了。如果是别的人到了这个地步,估计要么就选择跳槽离开曹营,要么就全面辞职,跑到山里当隐士,甚至会像孙膑一样装疯卖傻
可司马懿却绝对不干这些事。他比谁都知道,他是离开不了曹营的。先不说,现在魏蜀吴三个集团中,曹操集团是最强最大的,孙刘两家迟早要被曹家玩出局,他跑到那里跟不跑还有什么区别?而且,曹操对他早就有所提防。曹操老早就发现他是个大人才,以前多次请他来做事,而且连续几年都不放过他,最后还狠狠地威胁了他一把,这才把他弄出来。因此,曹操能让司马懿这样的人跳槽到其他公司来与他为敌吗?只怕司马懿才一拍屁股,脚步还没有抬起来,曹操的大刀就已经砍下来了。因此,出走这一条路是万万行不通的。至于隐居,曹操仍然不会让他有好日子过,仍然会把他当作不配合的人士。当然,向孙膑学习是避开曹操的最佳途径。可司马懿是不会做孙膑的。他是世家出身,最后却把自己变成畜牧的同类,不但他受苦,连祖宗也要跟着被连累。既不能走,又不能隐,更不能疯,于是就只好继续留下来了。如果是别的人,继续留下来,估计最后也是死路一条,像崔琰那些人的下场。但司马懿不是崔琰。他对曹操以及曹丕进行过全方位的研究,知道自己要在曹操面前露脸,那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但可以把曹丕玩一把
当时,曹丕正跟曹植开展夺储活动,正急需老奸巨猾的人才,而司马懿正是这样的人才。司马懿很快就成为曹丕竞选班子里的骨干力量——当时有名的“太子四友”之一
当然,曹丕当时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是当不了其他任何人的保护伞的。成为曹丕的铁杆死党,并不能为司马懿拿下免死牌。要想继续混下去,还得想办法去消化掉曹操的那颗疑心。司马懿最后拿出了他的招牌手腕——“忍”字功夫。他在曹操面前,始终保持低调做人,他低调到哪种地步?把自己降低到马夫的程度。晋书上说他在这段时期里,“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曹操看到他都变成专业兽医一样了,心里的疑虑就一点一滴地消掉了
曹操虽然看他有点顺眼了,但仍然没重用他。在曹操时代的那几年,他也只是一个文官,连部队的营防都很少进过。但他一点不着急,把低调的神态固定在脸上,终于艰难地度过了曹操时代。他真正走上历史的前台,是在曹操死后。那时,他已经四十一岁。如果他没有这个“忍”功,他能在曹操怀疑一切的眼皮下活到这个时候吗
司马懿不但忍功了得,而且毅力惊人。他坚信他能够忍到曹操死的那一天,也坚信曹操死后,他的时代就要来临。因为,他把所有同事都进行过考评,知道曹操死后,曹操留下的那些牛人没有谁是他的对手。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预测非常准确。曹丕父子对他的信任几乎超出当时的任何人。曹丕当上皇帝后,几乎是年年都在提拔他。曹丕从掌权到驾崩,没有完成曹操交给他的历史使命,但却完成了对司马懿的大力提拔,把司马懿从一个并不怎么高级的公务员提拔成当时的高级领导人,而且还是军方的领导之一
曹叡更是把他当成魏国最猛的牛人,亲口对他说,只有他才是诸葛亮的对手,西部问题,只有他才可以解决
司马懿能混到现在,固然有其过硬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智慧,但其能忍的功夫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
司马懿在曹丕时代,大大地得意一番,肯定也有过“翻身农奴当家做主”的思想,以为曹操一完蛋,自己就什么都不怕了,东吴是鼠辈,可以猛扁一把,诸葛亮同样没什么了不起,同样也可以把这个带着部队从山里冲出来的家伙狠打一顿。哪知,诸葛亮就是诸葛亮,他的力量不怎么样,但他的水平就是厉害。前几年,双方交了一次手,司马懿被打了个大败。如果当时魏国还有几个人才,估计他就会因此而没有了市场
他被诸葛亮打得全身出汗之后,知道孔明是不可战胜的。于是,他又决定,再次动用那个“忍”字。连曹操都被他“坚忍”下来,诸葛亮为什么就不会被他“忍”下去
在诸葛亮军容整齐地开到之时,魏国上下个个都手心捏满了汗水,司马懿也捏了一把汗。当然,他的这把汗跟那些人的汗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些人是怕诸葛亮打过来,他是怕诸葛亮找到他的漏洞,然后从漏洞里杀过来,那麻烦就大了。他的漏洞在武功那边
司马懿在诸葛亮的部队开来后,也带着部队来到渭水边上,然后来个背水为营,把诸葛亮的部队挡在南岸。他对大家说:“如果诸葛亮从武功那里出兵,再依山向东,咱就完蛋了;如果他开到五丈原,咱们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司马懿很希望诸葛亮就到五丈原扎营
而诸葛亮却真的就在五丈原住了下来
郭淮对司马懿说:“诸葛亮下一步肯定会争夺北原。所以,咱应该先把北原弄到手。
其他人一听,都说,诸葛亮哪会去夺那个地方呢
郭淮说:“你们不要以为北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诸葛亮渡过渭水上了北原,和北山的部队连成一片,然后断绝陇西的道路,那一带的人民群众就会情绪不稳定起来。我们的后果就会很严重。
司马懿知道郭淮长期在这里工作,有着丰富的对蜀经验,信他的没有错,就让郭淮去抢占北原
郭淮带着部队立即向北原狂奔。大家才停下脚步,准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时,蜀国的大军就已经杀了上来
按理说,这时郭淮带的部队并没有多少人马,现在碰上蜀军的主力,这仗应该是没有办法打的。可诸葛亮军事上的强项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反击——前次把司马懿打败,也是一边退兵一边打胜的。双方在北原那里打了一仗,蜀国的主力被郭淮打退
诸葛亮这次不从武功出兵而硬是在五丈原这里搞事,不是脑子进水,而是他仍然考虑到粮草的问题。他此前虽然把大量粮食屯在斜谷那里,但他早就计算过,那些粮食也不够十万大军吃多少天的,他还必须出台个长期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他是个稳扎稳打的人,认为要打败司马懿不能采用冒险急进的战术,仍然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从武功出兵,那是速战速决的手法,不符合诸葛亮的性格。他这时已经想到了一个解决吃饭问题的最佳方案——屯田!因为五丈原就是一个很适合屯田的地方
他被郭淮在北原阻击了一把,便没有更进一步采取进攻行动,而是叫子弟兵放下武器,拿起农具,用这个办法来使他们的粮草自给自足。而且他的纪律很严明,一点不给军队下放特权,更不会给他的木流牛马发放什么军牌。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于是,军人和农民“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真正做到军民团结如一人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