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 子

目录 引 子 韩愈的《论淮西事宜状》让李纯信心大增,从而使得征讨淮西之役没有半途而废。一直到元和十年(815年)五月,征讨淮西之战已经进行了半年有余,虽然战场的形势并不十分乐观,但李纯讨平淮西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在这样一种现状下,五月二十六日,前线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李光颜在时曲击败淮西军队
李光颜自受命出征以来,一直在陈州方向独当一面,进驻溵水河畔后,开始向时曲逼近。由于时曲距离郾城不远,淮西军队倾力进攻李光颜,企图逼迫其后撤。当时由于李光颜军营前的栅门被敌军封死,李光颜下令从左右两面自毁栅墙,领军奔出迎战。李光颜冲锋在前,一连四次反复冲击敌阵,敌军知道他是主将,便集中弓箭向他射击,李光颜身中数箭,依然奋战不止,官军士气于是为之大振,便跟着主将奋力冲杀,进而打败淮西军队,杀敌数千人
捷报传到长安,李纯十分高兴,朝官们纷纷入朝拜贺,这更加坚定李纯继续征讨淮西的决心,于是他决定让宰相武元衡全权负责针对淮西的用兵事宜
武元衡因先前不依附王叔文集团而受到当时还是太子的李纯的赏识。元和初年,武元衡力劝李纯征召镇海节度使李锜入朝,使得李锜谋反的企图暴露。高崇文平定西川后就留在那里镇守,所以李纯以武元衡取代高崇文,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813年),李纯将武元衡召回京城,任命为宰相。当时由于李吉甫和李绛两位宰相矛盾颇深,都极力拉拢武元衡加入自己阵营,但武元衡不偏不倚,所以被李纯称赞为长者
淮西吴元济反叛以来,武元衡力主讨伐,在李吉甫去世后,他算是成为了首席宰相,为皇帝李纯分担征讨事宜。李光颜在时曲取得大捷后,李纯将讨伐淮西的事宜正式交给武元衡处理。而武元衡也的确没有辜负李纯的期望,自他全面接手后,兢兢业业为讨平淮西之事昼夜忙碌,同时也使战场的形势逐渐好转起来
李纯将征讨淮西事宜全权交给武元衡,这充分说明武元衡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但无论是李纯还是武元衡自己都一定不会想到,一场杀身之祸正向武元衡逼近
朝廷征讨淮西的每一个胜利,都会让吴元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让平卢的李师道和成德的王承宗感到恐慌。李师道先前派人烧毁朝廷的河阴仓院,在洛阳制造骚乱,这些都没能使朝廷罢兵休战,反而加强了对淮西的用兵力度,这让他们感觉有必要前往朝廷走一趟,为吴元济进行开脱
于是王承宗派牙将尹少卿前往长安求见武元衡。在和武元衡的交谈过程中,尹少卿口吐狂言,对武元衡十分不敬,结果被武元衡严厉斥责。尹少卿回到成德向王承宗禀报后,王承宗大怒,立即上疏皇帝李纯,竭力诋毁武元衡
但李纯并不为其所动,在给王承宗的回复中,李纯告诉他:武元衡作为自己的代表,能够接见藩镇派来的代表,已经算是很给他面子了。尹少卿居然还口吐狂言,如果换作自己,一定不会让他走出宫中半步,现在武元衡是征讨淮西的全权负责人,他的位置无人能够代替
正是李纯这最后的一句话,给武元衡带来了杀身之祸
王承宗在皇帝陛下那里吃了闭门羹,这让他十分郁闷。他将皇帝的回复带给了李师道,李师道知道后也感觉如鲠在喉,他们一致认为以武元衡为首的主战派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强有力的障碍。如果没有这些主战派,李纯征讨淮西的信心会大为受挫
于是,一个刺杀计划就这样应运而生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清晨,京城长安天色未明,宰相武元衡像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准备去宫中早朝。自五月李光颜时曲大捷以来,皇帝李纯一再指示中书省、尚书省等有关部门要加紧协调配合,做好征讨淮西的各项相关事宜,保证前线将士及粮草物资的相关供应,因此这段时间里武元衡相当忙碌
武元衡的居住地在长安城东南的靖安坊,是朱雀门街东第二大街第五坊,属于万年县管辖区域。这一坊是不少达官贵人居住的地区
武元衡与护卫从靖安坊东出门后,秉灯烛沿街北行,准备由丹凤门入大明宫。当时护卫在前开路,武元衡骑马居后而行,就在他们刚刚出门不久,忽然从旁传来一声高喊
“灭烛!
“是谁在乱喊?”武元衡的护卫警觉地呵斥道,然后向两旁不断察看,已经将刀抽出
护卫们的反应十分正常,因为此时天色未明,而且宰相出行居然有人在路边高喊,这已经是犯了冲撞之罪,所以护卫们立即紧张起来
此时武元衡也觉得事有蹊跷,正准备下马询问究竟,但就在他还没完全下来的时候,一支冷箭射中了他左肩
“哎哟!”武元衡疼得一头栽落马下
“保护宰相大人!”领头的护卫一声高喊,紧接着护卫们开始向四周扩散试图找出放冷箭的人
几乎就在这同一时间,路边忽然闪出几个人影,以极快的刀法瞬间劈倒两名护卫,径直奔到试图挣扎站起的武元衡身边。没等武元衡反应过来,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然后又以极快的速度向东南方呼啸而去
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完成的事情,等到护卫们反应过来迅速围拢过来的时候,只见失去头颅的武元衡已经倒在血泊之中
案发的时候夜色依然很浓重,坊间路上还没有行人,巡逻的兵卒得知武元衡被害后,立即高声呼喊
“贼人杀害宰相了!
很快,这个消息传到了皇宫之内
当时宫中很多官员不知道究竟是哪位宰相遇害,等到不久后武元衡的护卫将其坐骑牵到宫中后,人们才知道遇害的是李纯最为信任的武元衡
当时众多朝官人心惶惶,事实上,那时他们还不知道,几乎就在武元衡遇害的同一时间,距离靖安坊不远的通话坊也发生了袭击事件
这次刺客们的目标是另一个支持李纯征讨淮西的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裴度
裴度最初担任河阴县尉,后为监察御史,因上疏批评权贵而获罪,被贬河南府功曹。元和六年(811年)以司功员外郎身份知制诰,参与起草皇帝诏命。元和七年(812年)出使魏博进行宣慰,元和九年(814年)作为李纯的特使巡视淮西行营,归朝后告诉李纯,朝廷只要坚持讨伐淮西,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因为裴度也力主讨伐淮西,所以他和武元衡一同被藩镇列进了暗杀的黑名单中
裴度当时居住的通化坊,位于长安城东南角最后一坊。六月三日清晨,裴度也是骑马与护卫出通化门上朝。事先埋伏在路旁的刺客上前挥剑猛砍,由于裴度躲闪及时,第一剑砍断了束带,可是裴度没有躲过第二剑,被砍在后背上,第三剑砍在了头部,裴度剧痛之下翻身落马,跌入路旁的沟中,在这紧急关头,随从王义猛扑上前,抱住刺客,并大声疾呼捉贼,刺客一时间脱身不得,于是挥剑砍断王义的手臂,仓皇向南逃去
裴度此次被袭,所幸当时头戴扬州毡帽较厚,所以不至于送命,又有王义拼死相救,最终免于一死,可是当时伤势极为严重
天色大亮之后,李纯准备在宣政殿上朝,忽然听到有司上报宰相武元衡遇袭身亡和裴度遇袭受伤的消息,大为震惊。当他恢复理智后转入延英殿后,终于抑制不住悲痛之情,放声大哭起来
武元衡的身亡和裴度的受伤,使李纯受到极大的打击。一年多来坚决支持自己讨伐藩镇的宰相李吉甫病逝而去,而现在这两位力主讨伐藩镇的宰相,一个身亡,一个重伤,这不禁犹如抽去了李纯的主心骨,让李纯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当然,此时年近不惑的李纯,不再是十多年前刚刚即位的毛头小子,如果说那时李纯对西川刘辟的挑战尚有所犹豫,那此时的李纯可以说是愈挫愈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传朕旨意,三日内缉拿袭击两位宰相的凶手,从今天开始增兵淮西,不讨平淮西绝不停止。
李纯已经下定决心,可以说武元衡的死和裴度的重伤让李纯的心瞬间强硬起来,即使未来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会动摇他讨平淮西、重振大唐帝国雄风的决心
李纯当日下令宣布缀朝五日以示哀悼武元衡,追封武元衡为司徒,赠谥号“忠愍”,并规定今后凡是宰相出入,都由金吾卫士兵张弦露刃,严加保护
李纯要求三日内缉拿凶手,这当然是很难完成的任务。但在袭击事件之后,在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等地的路边墙上,留下了“勿急捕我,我先杀汝”的字条。因此一些官员纷纷担心祸至自身而不敢紧急搜捕刺客。当时兵部侍郎许孟容见到负责缉拿刺客的官员全都消极怠工,为此上疏李纯,认为自古以来还从来没发生过宰相横尸路边,却没有找到凶手的事例,这真是朝廷的耻辱
李纯接到许孟容的奏疏后,针对官员们消极怠工的现状,在六月八日发布《捕杀武元衡贼诏》,诏文言辞激烈,并悬赏两万贯钱缉拿凶手。李纯让人将悬赏的榜文贴在京城中心地带,据韩愈的记载,当时百姓围观者每天有数万人。为了尽快找到凶手,李纯要求在京城长安进行全城大搜捕,公卿百姓凡是家中有夹壁、重楼的都要搜索一遍,尤其要对来往行人特别是燕赵之地的人进行严加排查
六月十日,神策军将领王士则等人上报,说在京城的成德进奏院(类似于现在的地方驻京办事处)捕获恒州士卒张晏、李惠嵩等八人,系刺杀武元衡和裴度的凶手。李纯接奏后,命令京兆尹裴武、监察御史陈中师加以审讯核查
经过半个多月的认真审讯核查,张晏等人对刺杀武元衡和裴度的罪状供认不讳。于是,李纯在六月二十八日发布《诛杀武元衡贼张晏等敕》,下令处死张晏等八人
当时凶手是在成德进奏院里被抓到的,从表面上看好像成德镇的王承宗是幕后主谋,而且王承宗也的确上疏诋毁过武元衡。因为征讨淮西,李纯不想树敌过多,所以李纯在敕文中只字未提王承宗,但人们似乎更相信王承宗是这次袭击事件的始作俑者
不过对于张晏等八个人是否就是杀害武元衡的凶手,刑部尚书张弘靖表示怀疑,他上疏请求李纯一定要谨慎处理这件事,但李纯并没有接受,依然下令将张晏等人处死
当时李纯只想着及时破案,为武元衡和裴度报仇,同时也是为了挽回朝廷的脸面,他并不知道事实上袭击两位宰相的真凶另有其人
这件事情一直到侦破一件谋反案方才真相大白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