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就是不去

白起就是不去 本来,范雎过得还不错。郑安平投降了,秦昭襄王只是搞了个纪律处分,仍然让他当全体大臣的带头大哥,继续威风凛凛地生活着
可接下来,那个王稽又搞了一个里通外国的勾当出来。这个家伙以前冒着得罪魏冉的风险范雎他带到秦国来,然后又把他推荐给秦昭襄王,使得他成为这个时代最猛的牛人。王稽对他之恩,跟那个郑安平也没有差别
后来,范雎拜相之后好长一段时间,王稽仍然当着那个外交官,连半格级别也没有被提拔,就去找范雎大人,说了一大堆话,要求范雎把他提拔一下
这个要求很合范雎的性格
范雎立刻请秦昭襄王任命王稽为河东太守,当了地方第一把手,整个河东那么多纳税人的钱,全由王稽同志使用
本来,这个太守也不算太大。如果王稽老老实实地干着,什么事也没有。哪知,这哥们儿觉得搞里通外国的勾当很刺激,就派人到处跟六国进行洽谈,搞得有声有色
秦昭襄王知道后,不生气才怪,于是,下令把王稽抓起来,直接“弃市”
王稽一弃市,范雎就很难受了。因为按秦国的法律,他同样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秦昭襄王虽然没有追究范雎的责任,但范雎已经很害怕了
当然,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说秦昭襄王不生范雎的气,那是假的
有一天,秦昭襄王上朝时,那张老脸不悦之情形于颜色,然后不住地叹气
作为头号大臣,范雎看到这个情形,就必须问一下为什么了
秦昭襄王说:“现在啊,武安君死了,郑安平和王稽都叛国投敌。咱们秦国内无良将,外有敌国。所以,我很郁闷啊。
只要神经正常的人一听这话,就知道秦昭襄王这话是在埋怨范雎。因为,害白起的是他范雎,而把那两个叛国投敌的哥们儿隆重向老大推荐的也是范雎。范雎的所作所为是什么?不是全干着对秦国有害的事吗
范雎更加害怕了。他的口才天下无双,当年齐王仅仅听到他的名声就无偿送给他金子和美酒。可现在他也没有办法向秦昭襄王说出什么话来了。更没有想到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人才问题。请问,你还能找到白起那样的牛人吗?只怕你再等一百年也找不到啊
范雎到了这时,不但没有办法解决秦昭襄王的人才问题,连他自己的命运都没有办法掌控了
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恐怕不用多久,他就必须去跟商鞅见面了
因为你打开秦国的人才史,哪个牛人到了这个地步,还能活着下台
范雎再次陷入人生中最为黑暗之时
有人却从这个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当然,这个光明是人家的光明而不是范雎的光明
这个人叫蔡泽
蔡泽这时在燕国,正处于自谋职业阶段
这哥们儿向来以那些前辈说客为榜样,从小就游学各地,然后就到处去推荐自己,但都没有成功。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叫唐举的看相先生,就去找他帮自己看相,看看自己这个相貌能不能带来好运
他问唐举:“听说你给那个李兑看过相,你当时对他说,一百天之内,你会掌握大大的权力。是有这事吗?
唐举跟所有看相先生一样,即使没有这回事也会说有这回事,当时就说:“当然有啊。
蔡泽说:“那你帮我看看,这相貌过得去吧?
唐举仔细看了看他那张脸,好像每一寸肌肤都不放过一样,然后又后退几步看他的全身,这才认真地说:“先生鼻孔朝天,鼻梁内塌,肩膀高耸,又配了个罗圈腿。人们常说,圣人不在其貌,说的就是先生这样的人。
蔡泽一听,就知道这哥们儿在拿自己开涮——从这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蔡泽绝对不是帅哥。他也不生气,又问:“你看看我的寿命有多长?
唐举说,从今天开始算,你还可以活四十三岁
蔡泽一听,就笑着对唐举表示感谢,然后离开了
他对他的车夫说:“我以后大权在手,牛哄哄地出将入相,再活四十三年也足够了。
他那时超级自恋,先跑到赵国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可还没有打开话题,就被人家赶了出来
他恨得要命,此处不留爷,难道就没有留爷处?于是又向韩国和魏国跑过去
哪知,这一次更惨。还没有到达目的地碰上考官,却先在半路碰上强盗。这些强盗也是穷疯了,抢不到几个钱,最后连他的那件破烂的炊具也夺走,让他变成彻底的穷光蛋
他本来就长得不养眼,即使吃得油光满面、穿得全身都是世界名牌去面试,估计还没有开口,考官给他们印象分就是负数。现在被洗劫一番,更显得孤苦伶仃,再出现在人家面前,恐怕人家会当场吐出来。看来这个远大理想还真是离自己太远了
但他仍然不放弃,仍然在四处寻找机会。他通过几次求职,知道如果没有合适机会,他是难以成功的。所以,这次他端正态度,没有再盲目跑过去找人家面试了
很快,他就知道范雎现在正处于高危状态。要是通过范雎,自己上位就容易得多了
他知道,秦国现在人才济济,而且秦国向来有拒绝说客的传统。你要是掌握不好时机,你仍然会被赶出来。他被赶了几次,现在不能再被赶了
这次,他做了个精密的计划,自己先不出面,而是请了几个托儿,跑到范雎的面前说,范老大你知道那个蔡泽吧?那可是天下口才最牛的人。如果让他见到大王,他就可以把秦国的相印从老大的手里抢走,信不信由你
范雎这段时期以来,心情几乎全天候都泡在郁闷的苦水中,火气正没有地方发泄,听了这话,当场就发起火来,“这个蔡泽是什么东西?敢说这样的话来。你们帮我把他找来。
范雎这时肯定脑子糊涂了。以前他就是用这个办法刺激过秦昭襄王。现在自己一不小心又被自己的小聪明搞定
蔡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蔡泽去见范雎时,更是把范氏倨傲法发扬得十分到位。那张本来就难看的脸,挂满了看不起人的神态,好像他面前站的不是天下第一帝国的丞相,而是个刚从田里抽出泥腿来的老农,一副不屑与之对话的模样
范雎当了这个么多年的丞相,在秦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只有秦昭襄王是他的领导——而这个领导十句话有九句半都会听他的,可以说,他是说话最有分量的人。你想想,连有屠夫称号、杀得六国胆战心惊的白起都可以被搞定,天天都在别人的恭维中生活着,是何等荣耀。因此,范雎早就忘记了自己以前也曾这么对待过秦王,而且成功地做了秦昭襄王的思想工作。对于有水平的求职者,这个办法是很绝的
现在他看到蔡泽这个模样,不由气爆了,大声说:“你不是说要代替我当秦相吗?请把你的本事亮出来。看看你是怎么从我的手里抢过这个大印的。
蔡泽这才慢悠悠地说,老大你很牛,智商比人家高多了,对事物的认识也比其他的人更深刻。可现在却忽略了一些基本的道理,就是所有的事物,都有个始终。任何一个事物,一旦完成了他的使命,就会被淘汰下去。历史牛人也跳不过这个怪圈。不信,可以翻开这个历史,看看那些牛人。商鞅、吴起、文种的那些事儿,都是生动的例子。他们的下场,难道老大真的很羡慕吗
范雎一听,知道真的碰上高手了,态度果然软了下来,脸上的肌肉全面松弛下来,但他仍然很嘴硬,说:“我为什么不羡慕他们呢?这三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杀身成仁,死而无憾,是咱们的典范啊。
蔡泽说:“呵呵,老大说这话就有点不让人佩服了。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固然要建功立业。可为什么一定要杀身成仁做事业呢?为什么不想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建功立业,又能全身而退呢?为什么一定要以商鞅、吴起、文种为榜样,而不去学习周公这样的人?难道他们这三个人比周公更牛?
范雎一听,终于笑了,说:“你说得很正确。
蔡泽说:“现在谈谈老大的问题。请问老大,在念旧情上,秦国现任老大跟秦孝公、楚悼王、越王比,如何?
范雎说:“他都比不过他们。
蔡泽又说:“算起功绩来,你比商鞅、吴起、文种他们都大吗?
范雎这次更老实了,说:“我远远比不过他们。
蔡泽说:“这么一比较,不用我说老大也知道了。如果老大不主动引退,后果如何,也不用我再多嘴了。
范雎一听,几乎不用开展什么脑力劳动,就全面想通了,当场让蔡泽从此跟着自己,天天跟自己聊天吹牛。然后找了个机会,对秦昭襄王说:“有个人才,我要隆重推荐给大王。
把他请来吧
于是,在范雎的安排下,蔡泽跟秦昭襄王见面了。秦昭襄王一听,就有当初跟范雎第一次见面的感觉,两人越聊越爽,最后秦昭襄王也按当初安排范雎的套路,拜蔡泽为客卿
范雎看到蔡泽跟秦昭襄王的磨合期已过,便到医院要了一张证明,说自己已经病了,需要休养治疗,不能为人民服务了,请大王批准他辞去本兼各职
秦昭襄王一看,正合我意,这哥们儿真够意思,否则还要我免他,那就不好玩了。当场批准
一代牛人范雎就这样下台,说不上体面,但也算安全着陆
范雎之入秦,虽然他在蔡泽面前说他比不过商鞅,但他对于秦国来说,作用还是巨大的。如果没有他,秦朝会继续宣太后称制、魏冉当权的局面。魏冉当然很牛,但这哥们儿缺乏大局意识,只会挥霍前辈留下的存款,却没有一套自己的治国方略,只靠白起不断地打胜仗来巩固自己的权力,然后不断扩大自己的利益。这对秦国而言,只能获得表面的风光,短期的利益。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时,哪个国家如果一味守旧,哪个国家一定会率先被淘汰出局。哪个国家一旦抢先改革,那么这个国家注定会成为强国。魏国强大一时,靠的就是魏文侯的改革;赵国之兵,雄于诸侯,就是赵武灵王改革的结果;秦国综合国力的长盛不衰,靠的就是几代人坚持改革的政策。如果稍一放松,那么,魏国、赵国衰落的厄运,秦国也会同样遭遇
纵观魏冉,他只能是一个牛人,但不是一个治国高手。在他生猛的几十年里,没有提出一个让秦国面貌一新的政策。只有一个字,打
那时,秦昭襄王上有太后下有魏冉,自己被死死地夹在中间,完全是个弱势人员,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后来范雎来了,这才得以结束太后专政,把魏冉拿下,叫停了那些毫无战略思想的做法,提出了对秦国有着深远意义的“远交近攻”。秦国终于有了一个战略目标,并为这个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同时,他提出的“强干弱枝”政策,不但让秦昭襄王巩固了手中的权力,也对秦国后来的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由于他心胸狭窄,最后把白起害死,又把自己的恩人推到战场上,也为他在政治上走下坡路埋下伏笔
但他还是幸运的。他碰到了蔡泽,在蔡泽的建议下,辞去职务,告别官场,最终得以善终——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蔡泽觉得自己很牛,把范雎赶出权力核心,而且让范雎离开得老老实实,一点儿波折也没有。在范雎离开后,他接替了相位。哪知,他只干了几个月,就被迫下课。他这才知道,把丞相位子拿到手中,虽然难度很大,但仍然可为,要把这个位子保住却是难上加难。难怪范雎那么愿意向自己认输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