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_2

目录 另一个死掉的牛人是真正的牛人
这个人就是蜀汉的实际最高领导人蒋琬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蒋琬这个名字,但对蒋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不怎么了解
他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是诸葛亮一手提拔上来的
蒋琬也跟很多当时的名士一样,年轻时就很有名气。当然,他那时不是什么大名士,只是跟他的表弟刘敏一起,在零陵那里很出名。但地方名士也是名士。没几天就投入刘备阵营,开始跟刘备混饭吃
开始时,刘备也没有重用他,只是让他当了个州书左,也就是办公室秘书,跟在老大的屁股后面跑来跑去。后来,刘备拿下四川,他也跟着进了四川
刘备入川之后,就让他当了个广都长
蒋琬跟很多名士一样,对自己向来信心爆棚,以为自己跟刘备也有一段时间了,帮领导拎包的时间也不短了,为领导写的发言稿也很多了,才华也表现得很到位了,以前在荆州那里,势力范围不大,位子也不多,没被提拔那是没得话说。可现在拿了四川,不管是国土面积还是位子都已经很丰富,他也应该有个大力提拔才对。哪知,刘备对大批人都大力提拔了,就是没有大力提拔他,只让他当了个广都长,从秘书成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他心里很郁闷。他一郁闷,也跟很多郁闷人士一样,就天天以喝酒玩乐为重中之重,其他工作基本都不管,整个广都的行政工作,基本处于放长假的状态
刘备那时是很勤政的,时不时下到各地去视察
他到广都之后,进了蒋琬的办公室,发现那么多文件堆在那里,都还是原装的,蒋琬一点儿也没有处理,他那个脾气就立即火暴出来,大声说把蒋琬找来
蒋琬很快就被找到
是在酒店里找到的
已经醉得不知道白天黑夜
刘备看到蒋琬这个模样,更是出离的愤怒,直接就宣判蒋琬死刑,立即执行。刘备认为自己现在需要的是干实事的地方领导,不是喝酒的基层干部
幸亏还有诸葛亮
诸葛亮对蒋琬是很了解的,当场对刘备说:“琬社稷之器,非百里才也。政在安民,不尚修饰,愿察之。”蒋琬是个国家栋梁啊,用来当个基层领导,绝对是浪费的。请再考察他一下,给他个机会
于是,蒋琬又活了下来
但不处理是不行的,刘备把蒋琬的所有职务都免掉了,让他又成为草根人士
据说,蒋琬重新成为草根之后,就迅速地做了个噩梦。他在这个梦里发现一头牛来到自己的门前。它身上的血流得没完没了,让人感到血腥得要命。他醒来后,这个梦中的画面一直很鲜明地记在他的心里,让他感到很害怕。最后,他只得跑去找赵直。这个赵直是个占梦的高手,而且还是官方的占梦人士,在当时很有名。魏延梦到头生角时,也曾跑去问赵直,我梦到头上生了个角,是什么意思?赵直对魏延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魏延一听,呵呵,原来是好梦。于是就怀着那个远大的梦想跑了。可赵直在魏延走后,却很神秘地对人家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这几句话说得简单一点儿就是:魏延危险了。后来,魏延的那颗头果然被刀砍了。还有一个故事,是何祗梦见一口井里居然生了棵桑木——如果现在谁有这个梦,绝对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可那时不是现在,一有什么梦,总要去问个清清楚楚,否则,就会被这个梦搞得很郁闷。何祗同样去问赵直。他听了何祗的话之后,直接就说:“桑非井中之物,会当移植;然桑字四十下八,君寿恐不过此。”何祗听了之后,也不生气,当场笑言“得此足矣”
从这几个故事中,可以知道赵直的解梦还真有水平。他听蒋琬说过之后,说:“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
当然,这个梦决定不了蒋琬的命运,但诸葛亮却能决定他的命运。有诸葛亮在那里,他这个草根也只当了几天,就又成为什邡令。这个“令”又比那个“长”高了一个级别
刘备称汉中王时,任命蒋琬为尚书郎,又成为刘备的秘书
不久,诸葛亮组建丞相府,就把蒋琬调到丞相府工作
诸葛亮既然说他是“社稷之器”,当然就会大大地重用他,不断地提拔他,使他从任东曹椽到参军再到丞相府长吏兼抚军将军等职。职务一路飙升。诸葛亮出征时,基本都是让他留守后方,主持丞相府的全面工作
蒋琬确实很有水平,工作也很卖力,为诸葛亮提供兵员、粮食
诸葛亮很满意。大家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很小心谨慎的领导,能够得到他的满意,没有几把刷子还真做不到
诸葛亮后来更把他当成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当他在五丈原临终时,向刘禅隆重推荐了蒋琬
当时,蒋琬虽然受到诸葛亮的重用,但在蜀汉高层中的排名还不是最靠前的。但既然诸葛亮有了这个安排,刘禅除了听从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听诸葛亮摆布了这么多年,最后再听一次也没有什么
也许刘禅觉得丞相的权力太大了,或者觉得诸葛亮太伟大了,这个丞相就让它成为相父的特有衔头,别的人不能再当丞相了,因此,在诸葛亮死后,也宣布让“丞相”这个职务消失。所以,蒋琬这个诸葛亮的继承人只继承了诸葛亮的权力,却没有把丞相这个职务继承下来。蒋琬最后的职务是“大将军、录尚书事”,后来,再让他开府,加大司马
蒋琬当了蜀汉政权的最高负责人后,就死守着诸葛亮的既定方针,一切工作为了北伐。只是蒋琬的内政能力很强,当诸葛亮的后勤部长很优秀,但他的本质不是个好战分子,更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因此,虽然天天喊着“北伐”的口号,而且也像诸葛亮一样,把后面的事全交给费祎处理,自己跑到汉中那里做军事工作
刘禅这时也很有进取心,觉得蜀汉不能因为诸葛亮一死,北伐大业就全部停下来。他想让大家知道,北伐不是诸葛亮一个人的事,而是他们刘家的事。于是,他瞅准了一个机会,叫蒋琬发动一下北伐
这个机会就是司马懿征辽东时的那个机会
刘禅虽然一直以脑残皇帝的形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其实,他一点儿也不脑残。他知道司马懿被调到辽东打仗后,机会就来了,立即向蒋琬下达命令:“现在公孙渊在辽东三郡那里搞事,而且曹叡也在大搞土木建设,内部矛盾十分突出,以前秦朝也是因为这个情况才被陈胜、吴广玩儿完的。现在这个机会又出现在咱们面前。请你马上做好准备,带领广大指战员在汉中那里作好作战的一切准备,跟吴国取得联合,一起向曹魏集团发起进攻。这是历史性的机会,请务必抓住。
连刘禅都知道这是个机会。如果是诸葛亮碰上这个机会,他肯定连夜就下令出发了
可蒋琬不是诸葛亮,这时的蜀汉也不是诸葛亮时期的蜀汉
他在那里读着刘禅给他发布的命令,既没有积极地跟吴国进行沟通,也没有尽快进行军事部署,而是加班加点地总结诸葛亮的几次北伐的经验教训。他认为,丞相大人之所以北伐不成功,是因为选的地点不对。秦川一带山道太多,运送粮草是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个难题解决不了,就根本不用谈什么打仗了。诸葛亮那样的水平都打不了,他这个水平能打出什么战果来?而且,他也曾经叫姜维带着部队出击凉州,但基本没有收获。因此,他决定另选北伐的地点
不过,另选地点的决定很容易,但可选的地点却不多。除了诸葛亮的原定地点外,现在就只剩下上庸一带是蜀国与魏国的边界了,他们要想跟魏国造成流血冲突,也就只能在这个地方进行。而且,这个地点不光与魏国接壤,同样也跟东吴一衣带水
本来,刘禅下令蒋琬北伐时,是叫他跟东吴一起进行的。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让东吴高层的神经也跟着紧张起来,怕他又像当年的刘备那样,放船而下,那就太不妙了。东吴的几个大人物步骘、朱然向孙权上书,说现在蒋琬公然破坏吴蜀同盟。既然他不仁,咱也不义,必须迅速调整外交政策,赶快发表声明,与蜀汉政权断绝一切外交关系,然后跟魏国恢复邦交正常化
如果当时孙权的脑袋也跟着发烧,听从这两个人的话,历史的转折点可能就在这个时候
不过,后来蒋琬也没有实施这个有蒋琬特色的战略构想。他不实施这个计划,主要是因为他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他不能正常上班,更不能去指挥作战了
那些反对这项计划的人知道他病到这个程度之后,立即纷纷发表反对意见,说丞相是什么人?难道丞相不知道这两个地点的利弊?那是个什么样地形?那是走水路啊。走水路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顺着水下去,跑得很快,可退回来时,拼掉全体指战员的力气,那个速度也跟蜗牛没有差别。咱们先主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
刘禅听到这些反对意见,觉得也很有道理,于是就派费祎和姜维到汉中,说是与蒋琬共同商讨北伐大计,其实是来传达刘禅的反对意见的
蒋琬当然知道刘禅的用意,立即上书,向刘禅表示了歉意,说灭魏兴汉是他的职责。可由于自己水平太低,能力不够,再加上这个身体不争气,经常有病,来汉中六年了,什么事也没有搞出来,所以觉得很惭愧。现在曹魏绝对不是纸老虎,北伐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如果真的想在北伐中有些收获,只有跟东吴联合,一东一西,同时发难。可是,跟东吴沟通了多次,他们的回应一点儿不积极。经过与费祎的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凉州地势险要,是个可进可退的地方,而且那边的少数民族对我们大汉很有认同感,应该派姜维到那里,任个凉州刺史。等条件成熟之后,由姜维从凉州出击,我做他坚强的后盾。而且涪县那里水路、陆路都很方便,属于交通发达的地方。如果东北方面出现什么状况,应付也很容易
以上这些就是蒋琬北伐的最后一个战略构想:把军事中心从汉中移到涪县,把北伐的重心分成凉州和东北部
这个构想当时一点儿成效没有取得,但却导致了后来汉中防守单薄,以至于让邓艾冒险成功的严重后果
刘禅看到蒋琬跟费祎讨论过的方案,也没有什么话说了,直接在那里签了个“照此方案实施”
于是,两年之后,蒋琬从汉中回军,把涪县当成他的大本营。他为了专心筹备北伐事务,干脆把大将军的职务也转让给费祎,让费祎代他出守汉中
本来,蜀汉这些年努力要做的工作,就是北伐曹魏,而且也确实找到一个好机会——司马懿远征辽东。可由于蒋琬的原因,这个问题硬是讨论来讨论去,除了形成几个北伐方案外,其他的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后来,蜀国没有出来搞事,魏国那几个愤青高层倒先忍不住了,要过来猛扁一下蜀国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