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贯被忽略,从未被正视

引言:一贯被忽略,从未被正视 好,我们重新回到杨坚出生这件事来
大凡中国历史的皇帝,出生时总是要有一些“异象”显现——就算是出了名的烂咖刘阿斗,也会有其母梦见北斗入怀的故事。当然,由于中国历史的皇帝实在太多,好咖烂咖不好不烂咖加一起,从秦始皇算起,足有408个之多,如果要算上夏商周、乃至春秋战国的诸侯,那就有806个之多,这么多皇帝,每一个出生都得有“异象”,大家想,这对后世的史官提出了多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大部分皇帝的“异象”,都没有什么“特别”,毕竟,史官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然而,杨坚的牛逼之处就在于,在中国历史的这么多皇帝里,这么多“异象”里,他的出生依然是显得这么的卓尔不群,这么的“特别”
杨坚出生在佛寺,在中国历史的皇帝里头,这大概是唯一一个
杨坚出生时,“紫气充庭”,当然,这也不算稀奇,跟后世朱元璋的“红光照室”差相仿佛。真正有意思的事情,还在后面
杨坚出身的时间,是农历六月十三,正是盛夏,从初生婴儿到耄耋老叟,无疑都要承受酷热的考验,杨坚后来虽贵为皇帝,但也不能例外。为了给孩子祛暑,吕苦桃也不免辛苦一些,为他摇摇扇子,然而,这扇子一摇,却摇出了新问题,原先是太热,如今变成了太冷。据说杨坚被扇得直打寒战,几近气绝,一开始还哭哭啼啼,到后来,连哭都哭不太出来了
(虽说是劳动妇女力量大,但是,吕苦桃的力量也实在大到不可思议了,似不合常理,史书姑妄写之,我姑妄抄之,大家也姑妄听之吧。
就在此时,门外走进来一位自河东而来的神尼,据隋朝的文人们说,是“无因而至”,用现在网络流行语说,是个“空降兵”
出现之后,奇了,杨坚立马好了;而后这位神尼就对杨忠夫妻说道:“无需为此儿担忧,他有神佛保佑。”然后,神尼便给杨坚起了个小名,“那罗延”
“那罗延”在佛教术语中,是指古印度的一个大力神,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意译过来,就是“金刚力士”的意思,倒也跟坚字对应
当然,这也还算寻常,当时南北朝时代,以神祗来给自己命名的人不计其数,“那罗延”还只是小名,有人的大名就直接是神祗的名号了。比如说,前文提到的尔朱家族,尔朱荣的两个儿子,便是以神祗为名,一个叫做尔朱叉罗,另一个叫做尔朱文殊。甚至皇室宗亲里头,也有叫元夜叉、元罗刹的
这位神尼呢,便是大名鼎鼎的“智仙”了。在告诉杨忠夫妻此儿不凡后,智仙立即提出了要求:“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言下之意,她要自己抱走。杨坚是杨忠和吕苦桃的第一个儿子,历经千难万险才有的爱情结晶,怎么能让不相干的人说抱就抱走呢?杨忠和吕苦桃当然舍不得
然而,奇妙的是,这个婴儿似乎还认准了这位尼姑——他一看见神尼,就停止哭泣;而一离开神尼,就啼哭不停,不论杨忠夫妻如何哄抱,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杨忠夫妻只能忍痛割爱,将孩子交给智仙
当然,智仙也没有把杨坚带到什么远地方去,杨忠“割宅为寺”,智仙和杨坚,就住在这个“宅寺”里,实际还是住在自己家里,只是平时见不着罢了
“割宅为寺”这个事,在当时也很常见,在北魏末年,很多王公贵族都是如此,《魏书·释老志》就说:“今之僧寺,无处不有。或比满城邑之中,或连溢屠沽之肆,或三五少僧,共为一寺。”当时王公贵族们迷信的很,他们经常会请僧侣来为他们预测吉凶,于是,在算命业的支撑下,僧侣的活动范围也空前扩大,不仅有住寺僧,也有云游僧,像智仙这样的,可以算作“家僧”
智仙便是个很神奇的算命家。她除了一眼就看出杨坚“此儿甚异”,她还帮别人做出过许许多多的预言,《佛祖历代通鉴》就说她“时言吉凶成败事,莫不奇验”。杨忠割宅为寺,将其奉为家僧,应该跟这个有很大关系
当然了,这本《佛祖历代通鉴》有点不解风情,在谈了智仙神奇的算命本领后,居然把智仙的“空降兵”属性给拆穿了——居般若寺,会文帝生于寺……就是说,智仙根本就没有“翩然而至”这个桥段,她本来就住在般若寺里头,只是恰好碰上了杨坚出生而已。但又为什么说智仙是自河东而来呢?是因为“释尼智迁(即智仙)者,河东蒲坂刘氏女也”…
唉……大家继续将就吧
儿子住在自己家里,自己却见不着,吕苦桃自然是饱受思儿之苦。有一次,吕苦桃实在挨不住了,就蹑手蹑脚的进了杨坚的卧房,然后一把将其抱起,突然之间,吕苦桃看见儿子的头上居然长了角,身上长了鳞,这下吓得非常小可,就不慎把杨坚摔在了地上。此时,智仙恰从外边经过,叹息道:“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儿子本来是要得天下的,被你一摔,延期了,这还了得?自此之后,杨家人再也不敢过问杨坚的起居生活了
这段“变形记”当然是针对杨坚的相貌后人的附会之言了,据《隋书》说,杨坚的相貌是这样的:为人龙颜,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常上短下,深沉严重。这又跟刘邦的相貌有异曲同工之妙了: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不过,这段变形记倒是让我想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稗闻
袁世凯大家都知道,民国初年的时候,此公大总统当不过瘾,称了帝,最后落得天下唾骂,只当了83天的皇帝,就被国人骂下了台,最后糖尿病发,一命呜呼。直到今天,袁世凯称帝,都被很多人称之为“丑闻”,袁世凯也因此一直被骂到了今天。但是,袁世凯明明已经当到了终身大总统,后来修改的《总统选举法》中,甚至说连下任总统都由前任指定了,除了不穿龙袍,不坐龙椅,不被手下山呼万岁,跟皇帝也没啥大区别,为啥他还要当皇帝呢
据民间传闻,事情是这样的
袁世凯早年的时候,好像从25岁起,就喜欢用人参、鹿茸当补药,后来自己发达了,权势喧天,更是落下了这个毛病,每天中午都要喝碗参汤,而且,连用什么碗都有讲究,必得用西太后赏赐的碧玉杯
某天中午,一个丫鬟照例端着杯参汤进了屋,然后,这位丫鬟就吃了一大惊,慌乱之下,居然杯子掉到了地上,啪嗒一下,碎了……这声清脆的声响就把袁世凯给闹醒了,睁开眼一看,心爱的碧玉杯摔坏了,还了得?当即发了飙
这位丫鬟也知道自己是得倒霉了,忙乱之中,急中生智,编了一套瞎话:“报告总统爷,我刚才端着杯子进了屋,突然看见床上盘着一支五爪大金龙,我一害怕,不小心就把这个杯子摔坏了,奴婢该死……
这位女婢还有什么该死的呢?袁世凯可是乐坏了,当即便令丫鬟住嘴,然后非但不追究她摔破杯子的责任,还给她打了赏呢
后来老百姓就说,袁世凯为什么要当皇帝?就因为这个丫鬟说了这个事儿,袁世凯一直把自己视作金龙转世、真命天子,所以就非得当上这个皇帝不可
当然咯,据说呢,这位丫鬟之所以摔破了杯子,根本不是因为看见了什么金龙,她确实是看到了些奇怪的东西,只不过只大蛤蟆罢了…
后来北京老百姓牵强附会,把清王朝的大人物排排坐,搞出了个西山十戾的名单——多尔衮(熊)、洪承畴(獾)、吴三桂(鹗)、和绅(狼)、海兰察(驴)、年羹尧(猪)、曾国藩(蟒)、张之洞(猴)、西太后(狐)、袁世凯(蛤蟆)。这其中,蛤蟆精袁世凯也便名列其中了
袁世凯的这个事儿,说明杨坚的这出“变形记”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市场的,也不算是他的专利啦
杨坚的所有事情,一件一件单拆开来的话,自然不算特别了,但是连在一起,那就特别的很了,尤其是,杨坚的佛教背景,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可说是独树一帜。当然了,非要说起来的话,这也是时代造就的呢
佛教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个舶来品,外来货,印度人的玩意。据说,佛教是在东汉时期就传到了中国,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受重视;佛教得到井喷式发展,是什么时候呢?就是在南北朝时期
为什么会如此呢?要我说的话,就是两个字——填空
宗教呢,实际上本身就是一套伦理和价值体系,但是,在中国,要想输入一套价值体系,也实在很不容易。道理很简单,中国人不敢说别的,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向来有自己独到的一面,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人便奉儒家为圭臬,以儒家作为统治性的价值体系了
以此,尽管佛教在东汉就传入了中国,但是,由于儒家的强大影响,佛教并没有能得到太快速的发展。然而,到了南北朝,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很著名的一段乱世,尤其是北朝,在五胡乱华之后,曾有过“五胡十六国”的大混乱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军事的大混乱,思想也出现混乱了,尤其是,儒家的“王道”思想,开始搞不定了
其实呢,对于乱世,儒家向来是搞不定的。孔子出身在春秋,孟子出身在战国,二位大贤自始至终都在兜售他们的“王道”思想,但是,有没有谁对他们的这套理论感兴趣呢?答案是——没有。最悲催就是孟子,这么伟大的一位雄辩家,经常要碰到鸡同鸭讲的情况,比如那位梁惠王,就让他碰足了钉子
为什么呢?因为在乱世,讲的不是“王道”,而是“霸道”
所谓“王道”,包含的对统治者道德优越性的赞颂。儒家最爱追颂先贤了,动辄“尧舜禹汤”,认为,古时的圣王,最牛逼的地方,就是“仁者无敌”了。儒家这一吹牛逼,就把“仁”吹到了天上去,认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其实,到底是怎样的,写出史家奇书《春秋》的孔子,自己心里有数嘛
所谓“霸道”,跟“王道”正相反,无所谓道德,谁拳头硬谁说话。孔孟之悲哀,就在于春秋战国搞的是“霸道”,看的是谁拳头硬。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乃至最后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都是“霸道”哲学的拥趸
当然了,到了治世,情况就不一样了,“王道”就能大显其威了。道理很简单,“霸道”是用来争天下的,但是,任何一个把天下争到了手的人,都不希望别人再跟他来争,所以,他们就不能再讲“霸道”,而要扯出“王道”这件虎皮大衣了。当然,如果有人不服,比如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依然搞“霸道”不搞“王道”,那就等着倒霉吧——什么万世?二世就让你完蛋
说白了吧,“王道”是什么东西?就是维护当前王朝正统性和合法性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对完善的秩序。但是朋友们,治世最重要的就是秩序嘛,老百姓最需要的,也是秩序嘛——毕竟,谁当皇帝不吃饭呢?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别折腾。“王道”相对于“霸道”,是不折腾的政治哲学,所以,对老百姓有好处
然而,很不幸,乱世又来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而后三足鼎立,好容易三分归晋,刚传到第二代,偏偏晋惠帝是个白痴(不是骂他,是真白痴),妻子贾南风又是个超级悍妇,于是闹出了八王之乱,紧接着来了个五胡乱华,再然后,中国历史的大动荡就此拉开了帷幕
乱世来了,“霸道”又开始了统治,“王道”又衰微了,比谁拳头硬的竞赛又开始了,老百姓的苦日子又来了,而儒家宣扬的那套伦理道德,在乱世中被狠狠的粉碎了,以至于,老百姓都出现了信仰危机,不知道何去何从了
当一个价值体系衰微后,另一个价值体系就会填上它的空缺,这就是佛教在南北朝所扮演的角色,一个填空者的角色
佛教如果搞得好,当然是有机会就此取代儒家,成为中国的主体思想的,就比如说吧,基督教就在罗马帝国衰微的时候,控制了整个欧洲
然而,佛教能扮演这样的角色吗?能够重塑中国的伦理和道德体系吗?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当然,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不能。而且,给出答案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在佛门中待了13年时间的杨坚,当他重新统一天下,试图重建社会秩序时,他没有选择佛教,而选择了儒家。关于这个问题,也留待我们以后再来详细讨论吧
这就是杨坚所处的时代,战乱、门第、佛教,这些都是历史赋予杨坚的使命——他要结束战争,挑战门第制度,乃至,重建价值体系。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