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天敌
徐昭佩是中国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女人,名气却因南北朝的默默无闻而不为人知。“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徐昭佩给世人留下津津乐道的词汇。可谁又知晓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痛苦哀怨、辛酸苦涩的泪水
徐昭佩出自南朝世家高门。东晋时代徐家算不上望族,东晋末年徐羡之辅佐刘裕称帝开创刘宋王朝一步登天。刘裕死后,名列第一位辅政大臣。经过徐氏家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到梁朝开国,徐家已是名满江南的门阀。徐昭佩嫁给萧绎做湘东王妃门当户对,极其自然
徐昭佩腊月出嫁,那天风雪交加,大雪弥漫天际,房屋帷帘一片白茫茫。上天似乎暗示这一场婚姻不会风和日丽。徐昭佩相貌普通,两人结合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萧绎不喜欢她,徐昭佩也看不起萧绎
一生嗜书如命的萧绎心机深,心眼小,没有爱心,又瞎了一只眼,也可能生理的残缺导致心理扭曲。缺点归缺点,萧绎才华横溢。有一首《折杨柳》诗可见他的才华:“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才高八斗的文人大多自恋,容不得他人小瞧,更何况心胸狭窄的萧七官
南北朝的女人特立独行,往往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萧绎不喜欢徐昭佩,徐昭佩自有奇妙的法子表达郁闷的心情。喝酒。又是酒。魏晋南北朝不仅文人好酒,女人也好酒。南北朝流行诗酒之会,徐昭佩时常喝得酩酊大醉,喝醉了随意呕吐,每每吐到萧绎的衣服上。那个时代的人率直任情,吐脏衣服洗洗也就罢了。徐昭佩还有更绝的奇思。有一次萧绎去徐昭佩的房里,发现徐昭佩只化了“半面妆”,半面浓妆,半面素颜
破坏即创造。现代前卫的人看来,多么绝妙的艺术创意。对萧绎来说,不啻一记长鞭狠狠抽到心头,痛彻心房。“半面妆”流露出来的这样的内涵:你只有一只眼,给你一半脸欣赏也就不错了。萧绎大怒,拂袖而去。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南朝》诗,这首诗几乎把徐昭佩写成整个南朝的象征:“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龙盘虎踞,长江天险,不过是徐昭佩半边脸而已
萧绎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是不要脸。一个人的好与坏,夫妻最了解。一个连妻子都瞧不起的男人会好到哪里去
圆镜已破,萧绎不知悔改,迷恋上王氏姐妹,将徐昭佩扔到脑后,两三年才到徐昭佩房里去一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徐昭佩的报复针尖对麦芒,你找女人,我便找男人。年龄已过三十的徐昭佩招蜂引蝶,与美男子暨季江、贺徽,以及智远和尚私通。妖媚的姿容、多变的手段让情人们兴奋不已。暨季江每每对人感叹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说徐昭佩风韵而又多情,貌视赞美之词,把她与狗、马相比实在不像好话,隐约有种不屑和鄙视。交上这种情人,也算遇人不淑
明目张胆给老公戴绿帽子,依萧绎恶毒的性格岂能容得下徐昭佩如此放肆。但是,萧绎忍了,忍了十多年。之所以数以年计的忍耐,无非在精明的梁武帝面前展现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罢了。徐昭佩肆无忌惮,原也仗着老皇帝和娘家的势力,老公不敢拿自己怎么样。南朝讲究门第,皇家有什么了不起。谁知跛脚猴子打破江南的宁静,打破萧绎与徐昭佩互不干涉的私生活。老皇帝死了,衣冠凋谢,萧绎不怕了,谁也不怕了
萧绎的报复手段既歹毒又天真,把老婆偷情的事儿张榜公开。萧绎文笔好,用优美犀利的语言描绘妻子红杏出墙的淫行,与情人尼姑庵中相会,白角枕上情诗唱和,那一夜……此处略去一百字,大家都懂得。再加上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狗马精神等名句渲染,轰动荆州,传遍江南
这本是少男少女玩的游戏,某女孩把某男友甩掉,某男友痛苦万分,一怒之下将两人床照公布于众,发到网上万人共享,来发泄心中的愤懑之气。萧绎时年四十一岁,四十不惑,竟然也能干出这种幼稚的事来。徐昭佩固然名声扫地,萧绎难道不受影响么。这不等于告诉世人,他萧绎是个绿毛龟吗?什么叫做恨之入骨,什么叫做恩断情绝,萧绎给出绝对答案
公布丑闻只是开始。萧绎不想让徐昭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宠妃王氏突然死了,萧绎把王氏之死怪罪到徐昭佩头上,认为是她下得毒手,因为徐昭佩总与失宠的妃子把酒相欢,而仇视受宠的女人,据说曾经杀过一个怀孕的宫女
萧绎逼徐昭佩自杀。身败名裂的徐娘心知必死,索性一了百了,跳井自尽。人死万事空。萧绎仍不解气,把尸体捞将上来送到娘家,名曰出妻。休掉死去的妻子总可以了吧?不行。萧绎将前妻徐昭佩的风流韵事记录在一本名叫《金楼子》的书里。《金楼子》是萧绎亲自操刀写的一本传奇故事。好作品流传万世。萧绎想让前妻遗臭万年。历史让萧绎失望了,现代女人读到徐娘半老的故事,只有膜拜摹仿,绝无轻蔑之意,更加谈不上鄙视
萧方等是有血性的男儿,岂能容忍这等羞辱。他没有怪罪可怜的母亲,一句话揭示父亲的险恶用心:“昔申生不爱其死,方等岂顾其生。”申生不怕死,我就怕死吗
春秋时代晋献公宠爱骊姬,想立骊姬的儿子为继承人,逼太子申生自杀。有人劝申生向父亲申诉。申生说:“不必辩解。我爹没有骊姬寝食难安,而我不讨老爹喜欢。与其让老爹失去骊姬,不如失去我。”有人劝他逃跑,申生又说:“如果我逃跑就等于向天下人揭示老爹的短处,我不愿意老爹被人笑话。
萧方等以申生自诩,一方面向人们暗示父亲有意废掉我,立王氏的儿子为世子,另一方面抱定必死的决心
读到这里,大家自然会明白,当萧绎说出“若再有一个像萧方等这样的儿子我有何忧”的话,徐昭佩会哭泣默然离去,因为萧绎已经不打算让萧方等活下去了
攻打萧誉,骨肉相残,这是萧方等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无论胜利或者失败,萧方等都不想活在这个阴险无情的世界上。麻溪之战,荆州军兵败,萧方等投水而死,化为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儿畅游五湖四海,再也不做那万般烦恼作茧自缚的人
世子阵亡,萧绎面无悲伤之情,忙着重新选帅,这就是读万卷书的萧绎,这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活生生例子。南朝无将,选个优秀将领太难,谁可以担任攻取长沙的主将呢?不仅仅是长沙,萧绎要整个江南
王僧辩,你来
萧绎眼里除了王僧辩,没有人能够荡平江南。江南无将,王僧辩不是南人,是北人,随父南来的北方人。虽然王僧辩跟随柳仲礼投降过侯景,但萧绎明白,那不是他的错误。萧绎对王僧辩寄予厚望,王僧辩来到梁朝,第一时间跟随自己,担任萧绎的办公室主任。萧绎任荆州刺史,王僧辩升任荆州军指挥官兼参谋长,又拨给他一块地方任太守。萧绎对王僧辩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恩重如山”。报恩的时候来了,萧绎下令王僧辩即日起兵攻打长沙
信州刺史诗人鲍泉与王僧辩同行。军队集结中,王僧辩问鲍诗人:“这仗怎么打?
鲍诗人怪道:“什么怎么打?荆州军骁勇,如汤沃雪,去就可以啦。
王僧辩一笑:“你们文人想法太简单,河东王从小喜欢军事,最近又打了一场胜仗,没有一万精兵断断打不赢。竟陵兵是我一手训练出来的,打过不少仗,有军事经验。他们已经出发了,竟陵离得远,我们再等几天
鲍诗人道:“我没问题,你说了算。湘东王哪里怎么交待?
王僧辩考虑过了,他去做萧绎工作,请鲍照到时候帮着说几句,鲍诗人满口答应下来
他们万万不曾料到萧绎勃然大怒。王僧辩跟随萧绎多年居然摸不透主子脾气。萧绎背负骨肉相残的恶名,此时此刻压力蛮大的。历史总由胜利者书写,唯有打胜仗才能改变这一切,王僧辩是希望所在。王僧辩为人正直,萧绎一直怀疑他不肯同流合污,不肯杀皇族。万事开头难。人做了一件坏事,接下来会不断地做坏事。反正已经是坏人了,人都这么想。必须让王僧辩去,萧绎恨不得他马上启程。王僧辩来了,萧绎当头第一句话便是:“准备好了吗?什么时候起程?
王僧辩开始解释,调动军队和保障后勤需要一定时间,最精锐的竟陵军没有到,等两天再走不迟。王僧辩不看领导脸色说话,此时萧绎的脸色越来越阴沉,鲍诗人看出来了。两人说好王僧辩打头,鲍泉帮衬。这时节无论王僧辩怎么给他使眼色,鲍诗人也不肯发言。果然,萧绎勃然大怒,手按宝剑当头怒喝:“你害怕打仗吗!是不是想做贼!
领导用上狮吼功,一般人早噤若寒蝉。王僧辩不怕,面不变色心不跳,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做坏事的人最怕遇到好人。王僧辩请求推迟进兵时间证实萧绎的怀疑。一时间,羞愧、愤怒、焦虑涌上心头,气得萧绎直转圈,一溜烟跑后堂去了
让王僧辩气跑了?不可能
时间不大,几十名王府打手蜂拥而出,把王僧辩抓了起来。萧绎紧紧握着宝剑气冲冲威胁道:“你敢抗命,我杀了你!
如果王僧辩说个软话,陪个不是,同意马上出兵,指挥官继续当,工资照旧拿,偏偏王僧辩也是个犟种,梗梗脑袋道:“我受殿下大恩,您杀了我,我也不恨,但恨死前不能见老母亲。
萧绎更火啦,拔出宝剑,恶狠狠一剑砍去
王僧辩悠悠醒来发现身处荆州大牢,大腿血流不止,疼痛难忍。王僧辩常年带兵却非那种武艺高强的将领,和陈庆之相仿,射不穿札,射箭穿不透的木片,可想而知此人有多大力气。王僧辩不如老爹王神念。王神念一手舞刀,一手持盾,纵马往来,所向披靡。社会风气影响巨大,如果王僧辩常年住北方,骑射功夫必定过人。走马鲜卑儿,即使汉化的鲜卑贵族也保留着尚武的习气,北方贵族聚会唱歌跳舞走马射箭。反观南方上流士人聚到一处,饮酒赋诗做文章吹牛皮,舞刀弄棍让人瞧不起
入乡随俗,南来的王僧辩放弃健身运动,身体素质变得柔弱。萧绎一剑砍中左腿,竟将王僧辩砍晕,鲜血涂地
适量放点血,降低血液粘稠度有益健康,古代有放血疗法。但是任由鲜血流不停,再强悍的人也顶不住。快快止血!大家不敢。谁敢救治湘东王砍伤的人。王僧辩尚不知闯下多大的祸,儿子侄子受牵连,统统被抓进大牢
王僧辩母亲来了,摘去簪珥珠饰,披头散发,身穿素服进湘东王府下跪求饶替儿子做检讨。人不能太傲气,该低头处且低头。人治社会无论多大的官永远如此。萧绎在萧衍面前低头,在太子面前低头,你王僧辩凭什么在我面前梗梗脑袋
道歉,一种廉价的社交手段。人要学会道歉。有错,道个歉,对方可能会原谅你。没错,道个歉,对方会感觉有些对不起你。硬抗下去,只有一种结果,双方结怨。西德总理勃兰特下跪华沙,赚走多少波兰人民的眼泪,释去多少难以消除的仇恨。当然,像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那样频繁道歉反而适得其反
王僧辩母亲的道歉令萧绎气消了不少,原本不想要王僧辩的命,如果想要命的话,那一剑不会砍向大腿。萧绎给了几付珍贵的草药止血,王僧辩总算保住一条性命。王僧辩有用,是个人才,是个值得留住的人才。没过多久,王僧辩出狱的机会到了
那位鲍诗人惊得神魂出窍,一句话不敢说,立马回到军中点起部队出发。经这么一吓,倒把鲍泉的勇气激励出来,出兵慢一点砍腿下大牢,打败仗指定死路一条。鲍泉鼓起勇气,冲锋在前,杀败萧誉的军队,将萧誉包围在长沙
萧誉向三弟萧詧求救。萧詧尽起雍州大军,骑兵二千,步兵两万,从襄阳出发浩浩荡荡南下攻打江陵,意图解长沙之围。谁来抵抗素来善战的雍州兵,萧绎又想到王僧辩,转念一寻思,这家伙被我放了那么多血,会不会记仇?萧绎留了个心眼,先派人到狱中向王僧辩请教什么方法可以守住江陵城
王僧辩详详细细向来人讲解保卫城池的方略,最后献上一条妙计,离间萧詧军中的主要将领。萧绎仔细听取来人的汇报,感觉王僧辩诚心诚意出谋划策,不像敷衍。释放王僧辩出狱拜将,负责江陵城防务。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萧绎依计策反萧詧的将领杜氏兄弟,杜氏兄弟率五百骑兵偷袭襄阳。大雨中萧詧匆忙退兵,损失无数粮草辎重
江陵之围解除,鲍诗人包围长沙两个月攻不进城去,王僧辩接替鲍照继续围攻,又攻了半年,拿下长沙生擒萧誉。萧誉被俘后说了一句话:“勿杀我!得一见七官,死亦无恨。”见了叔叔的面怎么下手啊,这话说了等于白说。萧誉见到七叔时只剩一颗人头
攻打长沙的同时萧绎也想打下襄阳,荆州兵力不足,萧绎想到了司州的柳仲礼。梁末拥有重兵的外姓诸侯不多,柳仲礼是一位
上天给过柳仲礼机会,柳仲礼没有抓住。半年前柳仲礼身为天下诸侯盟主,手握二十余万大军,虽说人心不齐,但名义上终究归他节制。而今天下兵马散去,柳仲礼又变回一镇小诸侯。回到义阳驻地的柳仲礼本想坐观天下形势。谁知湘东王萧绎以藩王名义下令柳仲礼进攻襄阳。纵观江南诸王,萧绎势力最大,最有可能笑到最后。柳仲礼选择了萧绎,率军由安陆出发气势汹汹杀向襄阳。事实证明柳仲礼站对了队,但是这一次他的对手不是萧詧,换成宇文泰
大雨冲醒头脑。从江陵回师襄阳的萧詧意识到独凭自身的力量敌不过狡猾凶狠的七叔,转向西魏求援。萧詧主动求援正中宇文泰下怀。宇文泰笑了,大展拳脚的时机到了。昔日强大的梁朝分崩离析,此时不取,更待何时,宇文泰放出一头猛虎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