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反对吧

你们反对吧 王允这时开始着手整顿长安的官场。因为这个官场此前全是董卓的手下。官场历来奉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则——即使接任的人跟前任者没有什么直接冲突,但继任者总是在抓到公章之后进行一次人事调整。这个调整就是把前任的人马调整出去,再把自己的人调整进来。更何况,王允跟董卓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他不调整一下他还算是王允么
在王允着手进行权力大洗牌,与吕布讨论方案时,吕布很干脆:“把董卓的旧部都干掉。
王允一听,觉得这一手也太狠了,就不同意:“董卓是死一万次都不够。可这些人没什么罪啊。
吕布又提出个建议:“既然老兄要讲以人为本,想收买人心,那咱就收买到底。把董卓没收过来的钱财都当福利分发给大家。让大家都对咱有好感。”据统计,杀董卓之后,大家冲进他的那个堡坞中,发现里面“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积如丘山”。比国家金库多了数倍。吕布认为可以用这个钱来收买一下人心。从当前的这个形势来讲,吕布的这个政策还是可行的
可王允觉得不可行
王允这时明显看不起吕布。虽然他在拉拢吕布时,把吕布说成是古代找不到、将来也不会出现的万年一遇的大人才,可他心里却认为吕布除了相貌养眼和力气可观之外,别的水平一点儿也没有,是个没有文化的人物。这种人的意见最好不要征求太多,更不能听他的建议
吕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如果没有他的叛变,王允他们的力量再雄厚一百倍,也不会搞掉董卓一根汗毛。他也是个能吹的人,成功杀掉董卓之后,就花大量时间到处吹嘘,把自己的功劳吹得无穷大。这时在王允面前连碰了几个软钉子,心情逐步向郁闷的方向发展
王允把吕布收拾了一通之后,觉得心情很好,又把士孙瑞叫来,主要是商议一下如何安置董卓的那些手下。他们开始觉得应该先下个诏书,把这些人统统赦免。可后来又觉得不大对劲:按照道理来说,这些人原本都是照董卓的指示办事,董卓叫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算起来真的没多少罪恶。可要是真的赦免他们,不但全国人民不答应,只怕他们也会起疑,以为先把他们骗一下,然后再把他们收拾了。这样反倒适得其反
两人这么考虑了很长时间,迟迟没有形成文件下发
没几天,他们又认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先解决董卓遗留下来的军队。有人又建议:“凉州人现在最怕袁绍以及关东的诸侯大军。如果解散董部,打开函谷关,董卓的部下一定都会害怕。到时乱子就会发生。现在可以任命皇甫嵩为将军,带领董卓的旧部开到陕县,守住那里,就可以安抚董卓的部队了。
王允照样不同意,他认为关东及袁绍的军队都是朝廷的军队,跟他一样,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要是把军队放在那里,虽然安抚了董卓的部队,可关东那些子弟兵就不高兴了
这个方法不行,那个方案又不行,到头是什么文件也没有下发。于是,八卦就有了大量的市场
在大家都伸长脖颈看看决策层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时,有一个八卦冒了出来,并迅速在长安全社会流传。这个八卦就是:王允正策划着准备对全体凉州人进行一次大屠杀
别人听了这个八卦,那是什么事都没有。可凉州人听了,心情就沉重得多,个个脸上都是怕死的神态。而董卓那些老部下一听,更觉得世界末日马上就来临了。董卓之前把他所有的亲信都安置在军队里,现在他们仍然是部队的指挥官
他们听到这个八卦后,当然是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他们甚至对王允进行了研究,从王允对待蔡邕事件中得出,王允绝对不是一个宽大的人。蔡邕生前只不过受到董卓的一点儿厚待,而且他还常常当众反对董卓的意见,经常不给董卓面子,并不算是董卓的死党。可王允居然也不放过他,先是逮捕,然后让他死在牢房里。他们可是地地道道的董太师的死党啊。用现在的话来说,全是双手沾满了人民鲜血的刽子手。现在只因为他们手里还有部队,他才不敢拿他们怎么样。现在什么文件也没有下,估计是王允正想办法解散他们的军队。要是没有了军队,他要把这些人捕获归案,比吃豆腐还容易。现在只有联合起来,跟王允他们死磕到底,或许还可以多活几天
这时,吕布已经忍不住了。他认为,别的人可以考虑赦与不赦,但作为董卓女婿的牛辅是万万不能留下的,于是就派李肃过去,向牛辅宣读皇帝的诏书。这个诏书的内容就是处死牛辅
牛辅当然不甘心被李肃砍头,就带着部队跟李肃进行对抗。最后李肃大败,逃回来向吕布交差:敌人太厉害了
他只知道敌人太厉害,却不知道吕布更厉害。吕布觉得这家伙连牛辅都打不过,太丢脸了,就大手一挥,把他杀掉了
牛辅虽然有以武力抗击吕布的胆量,但他也只有跟李肃玩儿的本事。他打败李肃之后,又怕了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在他心里充满无穷无尽的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的部队突然发生了夜惊事故——夜惊就是部队在夜间突然有人无缘无故地发飙,然后迅速向全军感染,再然后就集体发飙,使得整个军营的士兵都变成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窝疯子,个个都挥着兵器,见人就砍
牛辅就更加害怕了,想来个弃军而逃
他的左右亲信们一看,觉得牛辅也太缺乏责任心了,在大家都需要领头人的时候,他却想夹着尾巴逃跑。他们终于看穿了他的本质,于是在他准备逃跑的时候来了个手起刀落——士兵当逃兵要处死,领导当逃兵同样也得人头落地
牛辅虽然没什么水平,但他是董卓的女婿,一直是被董卓其他部下当成大哥的。现在他死了,就轮到李傕、郭汜这一拨人了。这两个人也一直是凉州军中的实力派
在牛辅死前,李傕并没有在军中。当他回到军中时,牛辅已经彻底完蛋。那时,李傕也有点儿绝望。他仍然抱着一线希望,派人去长安,请王允下个特赦令,让他们有重新做人的机会
其实,这不但是他们的机会,也是王允的机会
如果王允能认清形势,迅速地做出判断,长安的局势还是可以控制住的。可他却没有这个能力,看到李傕他们过来求情,立即断然拒绝:“一岁不可再赦。
这话一出口,那是原则得要命。同时也真的要了他的命
李傕他们得到这个答复后,就更怕了。这几个家伙虽然还在军营里,手里还拿着军队的指挥棒,但心里一害怕,就什么都不敢了。他们在一起商量,最后决定趁王允还没有派人过来抓捕他们时,赶快逃离现场,躲得远远的
如果真的按他们的想法集体去当逃犯,历史也许会是另一个模样了
这时,另一个人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贾诩
贾诩是三国里的聪明人之一。他当时一眼就看清了形势,对他们说:“你们现在从这里逃出去,身边什么人都没有。人家一下就可以把你们拿下。到了这个时候,自动解散军队是天下最蠢的做法。最有前途的做法是,马上行动起来,带着咱们的兵,杀上长安去,为董卓太师报仇。如果成功了,咱就可以控制皇帝,做天下最有权力的人。如果失败了,再逃还是可以的。
那几个人一听,觉得真的太有道理了
他们立即调整思路,彻底摒弃了逃跑的想法,当场宣誓与王允拼杀到底。然后带着几千人马杀向长安
王允很快就接到这个消息。接到这个消息的王允也知道等这些兵马一到,后果会很严重。他现在手里只掌握着那枚全国最大的公章,却没有一个士兵,如果人家真的杀了过来,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王允这时觉得还是跟他们和解的好。他马上找来凉州最有名望的两个人。一个叫胡文才,一个叫杨整修。这两个人在西凉人中是很能说上话的
如果他处理得好,也许还真的可以化解一下这个难题。可他自从当上国家最高领导人后,态度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觉得连董卓这样残暴的人都被自己搞定了,自己的水平实在太牛了。于是他就突然变得牛了起来,不管跟谁在一起,都是那种居高临下的牛气。这种态度一形成,就真的很难改过来了。这时,他面对胡文才他们时,仍然是这个态度
胡文才他们是凉州一带的名士。名士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理由固然牛,没有理由也要牛。他们一看到王允那个牛样,心里就已经大大的不爽
王允在他们坐下之后,还板着那张领导的脸,对他们说:“关东鼠子,欲何为邪!卿往呼之!”意思是说:那几个鼠辈到底想干什么?你们帮我去把他们叫过来
两人一听,更加气得不行,跑了出来之后,不但不帮王允说好话,还当了李傕他们的向导,教唆他们如何壮大力量,早日把王允杀掉。于是,他们一边拼命行军,一边收集旧部,队伍不断地壮大起来。等到长安时,他们的部队已经有十多万,浩浩荡荡地在长安城外摆开。这时,董卓另外的两个死党樊稠、李蒙也带兵过来跟李郭部队会师,一起攻打长安
长安城还是很坚固的。他们虽然拼命攻打,仍然攻不下
到了第八天,吕布手下的士兵开始向吕布学习,开展叛变工作,打开城门,放李傕的部队入城
李傕也不是什么好人,部队一进城,立刻让士兵们转换身份,从军人变成劫匪,到处进行打、砸、抢活动
吕布冲出来,在城中跟李傕大战,结果是“不胜”。他知道,他再怎么英勇善战,凭着这点儿力量也是胜不了人家的。于是就带着仅有的几百号人马,割下董卓的脑袋,挂在马头上,突围出去——现在是逃命要紧
吕布这时还很够意思,来到青琐门外时,还停了下来,叫王允一起逃跑——再在这里待下去,必死无疑
王允当然知道还在这里待下去必死无疑。可他却不愿走。他说,现在皇帝年轻,什么都得靠他。他不能走。王允虽然水平欠佳,连一个特赦的诏书,反反复复几个月都搞不定,最后造成这个结果,但人品还算不错,责任心还是有的
他最后叫吕布转告关东那些自己人,要记住皇帝,然后扶着汉献帝逃到宣平城楼。这么逃跑再怎么努力也是逃不出去的
只片刻,李傕和郭汜就追了上来
这两个家伙这时虽然到处杀人放火,但见到皇帝,还是都跳下马来,向献帝叩头行礼
献帝看到他们还把他当一回事,那个叩头的动作也不是假动作,胆子也壮了一点儿,对他们说:“你们让放纵部队杀人放火,到处抢劫,到底是想干什么?
李傕说:“董太师对陛下忠心耿耿,最后却被吕布杀死。我们现在是来为董太师报仇的,别的想法都没有。等这个任务完成之后,我们再过来向陛下请罪。
他们派兵把宣平楼团团围住,然后大叫:“王允出来。
到了这时,王允没有办法不出面了
李傕他们大声问王允:“你说,董太师有什么罪?
王允当然可以罗列出董太师无数条罪状,但知道他再怎么说都已经没有用。李傕他们看到王允终于老实了,就把他抓起来,然后做起控制皇帝的勾当来,再然后把王允拉下去处死
李傕他们要求汉献帝再来一次大赦天下,要求献帝对他们提拔一下: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都为中郎将。至于王允的同党当然都得跟随王允而去。倒是那个士孙瑞没有事。本来,士孙瑞是王允集团的重要人物,在搞定董卓的行动中,完全算是核心人物。可在杀死董卓之后,王允却全归功于自己。士孙瑞当然没有跟他争。我们不知道士孙瑞此前的心情如何,但这时他一定高兴得要死
李傕他们杀了王允,成了长安城中最有权的人,倒没有忘记贾诩的功劳——如果没贾诩的指点,估计现在他们已经被抓住并正押送到长安来呢。因此,他们马上任贾诩为左冯翊,还要封他个侯爵。可贾诩却聪明得很,坚决推辞。他们以为贾诩嫌职务太低,就刻了一颗尚书仆射的公章送给他,让他当这个官。可他还是不当。最后,他只当了个尚书
吕布逃出之后,先去投靠袁术。袁术对他还很不错。吕布认为自己杀了董卓,为袁家报了大仇,在袁氏这里肯定混得开,因此也不怎么守纪律,让士兵们到处乱来。袁术知道后,心里就不高兴了
吕布很快就知道袁术对他已经不爽,立马带着那几个跟班逃走。这次他投靠的是张杨
这时,李傕他们发布通缉令,悬赏要吕布的人头。弄得大街小巷到处贴着吕布的头像。吕布觉得很恐怖。他觉得张杨的力量太单薄,肯定保不住他。于是他再次出走,投奔了袁术的死对头袁绍
到了这时,人们更加不把长安政府放在眼里,各自只是努力扩大自己的势力,为以后的争斗打基础
李傕之流本来就是官场上的次品,那颗脑袋连逃跑的办法也想不出来,这时虽然控制了皇帝,却一点儿也没有想到这个小孩儿的价值,天天只在那里想着如何把职务做强做大,又让皇帝把他们大力提拔一下:李傕为车骑将军、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骠骑将军。他们根本没有把事业做强做大的远大的理想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