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兵平卢

进兵平卢 李湛虽然重新起用名臣裴度,但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他是个冥顽不灵的童昏皇帝。除了他整日嬉戏无度、纵情游乐之外,对于宦官的宠信也是人们诟病他的原因之一。纵观李湛宠信宦官的决定因素,是他自身的天性和经历
李湛幼年时期,由于父皇李恒也是个昏聩无能的皇帝,将精力全都投入到嬉戏游乐之中,根本不关心皇子们的教育,始终对他们是放任自流。所以李湛自幼就未曾受过严格正规的教育,他继承了父皇的“娱乐精神”,将嬉戏游玩进行到底
“玩儿”这件事情对于长在深宫之内的皇子皇孙来讲,非同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可以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驰骋、任意嬉戏,游戏伴侣的选择也比较多。身在皇宫之内的皇子皇孙们除了有限的兄弟姐妹们之外,他们主要的游戏伙伴便是大小宦官
李湛自幼乖戾无常,在和兄弟姐妹们游戏时,总是喜欢恶作剧,想出种种花招让兄弟姐妹们上当受骗,久而久之兄弟姐妹们便有意疏远他,不再和他一同游戏,李湛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从小就缺少父母关爱的他,现在又失去手足之情,但他又偏是好动不好静的性格,对那些群体游戏情有独钟。于是,兄弟姐妹们对他疏远的结果,使得他投入了宦官们的怀抱
从那个时候开始,宦官群体在李湛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他在心理上也对宦官们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因为宦官始终充当李湛玩伴儿的角色,让李湛在嬉戏游乐中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李湛将其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无限的游乐活动中,所以就必然导致他疏于朝政。而偌大的一个国家需要处理的政务纷繁复杂,本来李湛可以依靠宰相们来处理,但由于李逢吉等几位宰相拉帮结派打击异己,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李湛权衡之下还是将政事委托给家奴比较可靠。所以在他即位后,仍然让王守澄担任掌握中枢机构机密,能够传达皇帝诏令的枢密使之职,并逐渐加大枢密使的权力,使得枢密使成了内廷的实际宰相
由于李湛对宦官的宠信,当时王守澄、梁守谦等诸多宦官纷纷掌握了朝廷的实际权力。最初宦官们只是表现出了骄横之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李湛对宦官们的放任和偏袒,这些宦官们开始由骄横逐渐升级为任意妄为、徇私枉法,甚至达到滥杀无辜的程度
当然作为自己的家奴,宦官们的所作所为似乎和李湛关系不大,不过李湛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性命最终会结果在自己最为信任的家奴手上
李湛放任纵容宦官源于他的性格和经历,但他对于进入宦官队伍的门槛似乎也在降低,具体来说就是对阉割与否管理不严。事实证明,老祖宗发明宦官阉割这项制度还是十分必要的,李湛在位时由于执行不到位,最终导致宦官睡了皇帝老婆,更要命的是因为这件事最终导致李湛死于非命
当时,一个叫刘克明的宦官便沾了阉割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光,而混进宦官队伍,这个曾经在李湛还是皇太子时便陪着他踢球的宦官为人十分精明。宦官名义上不能成婚,可是刘克明由于身体并不残缺,所以他开始与一些宫女通奸,最初他也是小心翼翼、谨慎行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见没人发觉,于是胆子便大了起来,竟然开始向皇帝李湛的身边发展。最终他勾到了李湛一个年轻貌美的妃子董淑妃,两个人暗中往来多次,李湛毫无察觉
如果这件事就这么平稳地发展下去,或许李湛只是被戴了顶绿帽子,但很多事情往往是无巧不成书,在巧合之中产生诸多误会
宝历二年(826年)九月,李湛前往骊山巡幸,董淑妃和刘克明也都随同前往。刘克明趁李湛半夜打狐狸之际,偷偷去约会董淑妃。不料,刘克明所经过的偏殿正是李湛打狐狸的地方,李湛当时在偏殿的一侧拐角处张弓搭箭瞄准对面偏殿的一处墙角,准备等狐狸经过时一箭射过去。就在李湛焦急等待时,忽然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然后他就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往自己这边爬了过来
李湛当时就来了精神,使足了劲拉满了弓,只听“嗖”的一声,箭矢飞出,不偏不倚地正中“狐狸”。他欣喜若狂,刚准备前去看看自己俘获的“猎物”,忽听对面传来一声尖叫,只见那个“猎物”狼狈地滚下台阶,李湛觉得十分诧异,因为他没有想到居然会传出人叫的声音,于是他急速抢步上前,命人点起火把仔细一看,顿时大吃一惊
“刘克明?你半夜三更不在行宫好好待着,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李湛当时不解地问道
精明的刘克明从小就很机灵并能言善辩,当时看到李湛手里还提着弓箭,便灵机一动答道:“我听说陛下半夜出来打狐狸,担心万岁爷有什么闪失,便跟了过来,在暗中保护您。
“哈哈哈!朕难道还怕几只狐狸不成!”李湛说着,转脸向身后围拢过来的大小宦官吩咐道:“快把他抬进去。”于是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刘克明抬回行宫之中
刘克明中了李湛一箭,回到长安后足足躺了半个月才痊愈,自从那晚中箭之后,他的心中始终忐忑不安。俗话说得好,做贼心虚,虽然李湛始终没再过问这件事,但他总感觉李湛好像发现了什么,那一箭似乎是对自己的警告。他在害怕的同时,更有一种对李湛的恨,因为他和董淑妃正处在火热之中,突然挨了这么一箭,弄得他半个多月不能和董淑妃约会
这种既怕又恨的心绪交织在一起,使得刘克明总是心神难安,于是他开始琢磨一个一了百了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意图弑杀李湛
前边我们说过,由于李湛的纵容和宠信,当时的宦官已经到了任意妄为的程度,所以他们做出任何决定都是正常的。这次刘克明准备弑杀李湛,他联络了一些和他志同道合的宦官准备联合行动,当然他联合的那些人都是在击球游戏中,因为手脚太笨不能满足李湛的玩兴而备受冷落的宦官
这次刘克明将这些失意宦官召集起来,试探着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一呼百应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八日傍晚时分,李湛带着大小宦官百余人,出宫到郊外打狐狸。丑时过后,李湛已经捉了十几只狐狸,可谓收获颇丰,见夜色已晚而且觉得十分寒冷,便决定早些回宫
由于这一晚上战果辉煌,而且时间还早,李湛兴致非常高,便让御膳房准备了酒席,和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瑞等随行宦官以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从宽、王惟直等共计28人饮酒,同时叫来几名歌女唱歌助兴
席间李湛异常兴奋,狂饮几杯后不觉间已带有几分醉意,他走下宝座同歌女们一起舞蹈起来,不大工夫便觉得浑身燥热起来
“怎么这么热啊?朕要去更衣!”于是李湛歪歪斜斜地向偏殿的更衣室走去。苏佐明当即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跟着李湛一同进了偏殿。就在他和李湛刚刚进入偏殿的时候,大殿内的灯烛忽然全部熄灭,殿内顿时一片漆黑。不过,当时殿内的刘克明、许文瑞等人并未觉得惊慌,反而是出奇的平静,大约几分钟过后,众人便听到偏殿之内传出一声惨叫
“好像是皇上的声音?”一名站立在旁边的小宦官禁不住出声道
“别喊!再喊就结果了你!”刘克明顿时恶狠狠地瞪着小宦官说道
这时刘克明让人重新点燃大殿内的灯烛,只见苏佐明从偏殿出来,此刻他的身上还带有血迹,他径直走到刘克明身旁开口说道
“大事已成,公公迅速筹划后事吧!
当苏佐明说出这句话时,所有人全都知道李湛已经死在苏佐明的刀下
刘克明脸上当即露出了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冷笑,然后他站起身对众人说道
“我们不如迎立绛王吧?
当时在场的人全都默不作声,刘克明见没人反对,便当即宣翰林学士路隋来见。路隋很快到来后,发现现场的气氛十分诡异,就在他正要询问什么事情时,就听刘克明阴冷的声音忽然响起
“皇上今夜暴崩,留有遗命让绛王李悟权领军国大事。
“怎么……怎么会如此突然?”路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不应该是路学士该问的问题。”站在身边的苏佐明已经将手按在自己的佩刀之上
看到苏佐明身上带血地站在那里,路隋霎那间似乎明白了什么,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他只得被迫按照刘克明等人的意志撰写了遗诏。与此同时刘克明让田务澄、苏佐明等人急速前去迎接绛王李悟入宫
李悟是宪宗李纯之子,作为皇帝李湛的叔叔,他本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不过现在随着田务澄、苏佐明等人的迎接,李悟恰似喜从天降,在没问清事情缘由的情况下,便冒冒失失地跟着田务澄、苏佐明进入宫中
等到黎明之际君臣上朝的时候,刘克明在百官面前首先宣读了那封假遗诏,然后簇拥着绛王李悟走出紫宸殿外接见百官。当时百官见状,面面相觑,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隔了一夜,皇帝会换了人
当时朝臣们不明事情的真相,所以全都默不作声,唯独裴度站出来高声说道:“我只知道遵奉遗诏,皇上忽然驾崩,遗言却犹在,我认为应该遵行。
“裴公是三朝元老,一切决策都由您来制定。”刘克明立即回答
事实上,刘克明等人当时都没有看出裴度的心思。作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江湖,裴度在朝堂上一眼就看出了皇帝李湛忽然驾崩必然是被刘克明等人暗害,只是朝堂之上自己一介文臣,如果搞不好会有杀身之祸,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先稳住局面,然后再寻找外援讨伐叛逆
当时裴度的头脑十分清醒,他立刻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所在,那就是讨伐叛逆需要手中有兵,而纵观当时朝廷内掌握兵权又比较可靠的人,似乎只有神策军中尉梁守谦
“我来找中尉,是为了今天朝堂上之事,中尉认为今天的事情是否蹊跷?”裴度找到梁守谦后便开门见山地问道
“皇上突然驾崩,必是刘克明等人暗害!”梁守谦愤恨地回答道
精明的裴度当时留了个心眼,他继续试探着对梁守谦说道
“这件事情当时我等在外,公等在内,全都不知道真相如何,究竟是不是刘克明等人暗害皇上,咱们还得详细调查才是。
“哎呀!还调查什么啊!我看刘克明等人早晚容不下咱们,不如我和司空大人共讨逆贼如何?
“中尉手握禁军,如果此刻急速讨贼,肯定会一呼百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裴度继续怂恿道
“嗯!即使除掉逆贼,绛王也不可立!
“这个是自然,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嘛!
“司空大人觉得皇子李普如何?
“皇子年幼,我看不如你我不如拥立江王李涵。”裴度略一沉思,给出了最终的答案
“好!兄终弟及,也合乎礼法!

是夜,梁守谦联合枢密使王守澄、杨从和以及右神策军中尉魏从简,首先将江王李涵迎到宫中,同时征调左右神策飞龙兵共计两千人进宫讨伐刘克明。当时刘克明根本不会想到梁守谦会发动闪电突袭,所以未及抵抗便身首异处,绛王李悟也死于乱军之中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十二日,裴度率领群臣三次上表劝进后,江王李涵在宦官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的簇拥下,于宣政殿继承皇位,同时改名为李昂
当时这个只比兄长李湛小四个月的皇帝,还依旧处于一种懵懂状态,但从其个人素质来看,显然比父皇李恒和兄长李湛要高出很多,面对百官的朝贺,李昂在努力适应自己的角色转换,在他看来,父皇和兄长留下的这个烂摊子,自己或许要通过百倍的努力来重新收拾。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