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被杀记Ⅰ——轮回

杨广被杀记Ⅰ——轮回 宇文化及虽然称帝,但他这个皇帝,是标准的光杆皇帝,没人不说,更重要的是——没地。宇文化及现在终于想通了,没有地盘怎么办?得抢啊!于是,宇文化及发兵攻打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结果很不幸,整整打了四十天,结果是——没打下来。而且,虐人不成反被虐,在魏州的这场仗,宇文化及损失了一千余人,这让本就捉襟见肘的人手更显局促
搞不定魏州怎么办?宇文化及的想法是,换个地方吧。宇文化及选择了聊城——窦建德的地盘
如今的窦建德,早不是当年那个寄人篱下的窦建德,他如今有地盘,有人马,在公元618年,还建立了大夏政权;在隋末天下群豪中,他就算不是最出彩的,大概也是最出彩的之一了
现在就让我们把时间稍稍推前,来看看窦建德是怎样从山东群盗中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人物,最终成长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吧
在窦建德的成长史中,他最需要感谢的是两个人:一是李密,这点很好理解,因为李密在瓦岗军的军事首演,就干掉了山东叛军的集体噩梦——张须陀;而后,脱颖而出的瓦岗军就成功吸引了隋军主力,为其他反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真正令人惊叹的是第二个人——杨广
在张须陀死后,另外一个隋朝将领,成为了山东叛军的噩梦——杨义臣
没错,就是那位在平定杨谅叛乱中,“人口不足牲口凑”的智将
杨义臣其实并不姓杨,他原姓尉迟,是鲜卑人,他的父亲是尉迟崇,是杨坚的下属,关系非常铁。后来尉迟迥作乱,尉迟崇鉴于自己跟他同宗,自囚于狱,遣使谢罪,以此,杨坚对他更为信任。开皇初年,尉迟崇在一次跟突厥的战斗中阵亡,当时年纪尚幼的尉迟义臣就被收养在了宫中。尉迟义臣长大之后,杨坚念及旧情,感念其父之德,便赐姓为杨,是之为“杨义臣”这个名字的由来
杨义臣曾经在仁寿年间跟随名将史万岁讨平了突厥,可惜的是,史万岁回朝后,就遭受了千古难见的冤屈,非但立功不受赏,而且还被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而作为下属的杨义臣,也就是落了个不受牵连。而后,杨义臣又率军参与镇压杨谅的叛乱,在跟乔钟葵的作战中立下了大功。后又随杨广东征高句丽,宇文述当时有个七战七胜,充任先锋的就是杨义臣
再后来隋末天下大乱,各地狼烟四起,群豪纷争,杨义臣作为隋朝大将,自也投入到了平叛的浪潮之中
当时最为混乱的地区是河北,计有张金称、郝孝德、孙宣雅、高士达和杨公卿等部,往来剽掠,郡县不能制,往往失地亡众。也就两个人干得不错,虎贲中郎将王辩,清河郡丞杨善会,尤其是杨善会,据说大小七百余战,未尝败绩。但是,光靠着两位地方官员,也还是对付不了人多势众的叛军,于是,杨广就派出了杨义臣,而杨义臣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张金称
杨义臣的作战特点,跟张须陀完全不同——张须陀是勇字当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就干,他手下的罗士信和秦叔宝,也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猛将;而杨义臣不同,张须陀强调“勇”,杨义臣强调的是“智”。前番讨伐杨谅,跟乔钟葵交战是,杨义臣就将他的“智”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次跟张金称交战,杨义臣也不想霸王硬上弓,还得智取。怎么智取呢
当时张金称屯于平恩东北,杨义臣则进至临清西侧,据永济渠为营,跟张金称相距四十余里,然后就安营扎寨,高垒深壁,高挂免战牌了
这边杨义臣高挂免战牌,那边张金称恶心了——没见过这样的,痛痛快快的呀,咱打完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老拖着算怎么档子事儿?张金称想速战速决,早点分个胜负,于是就率军弛赴杨义臣营寨西面,相约决战,结果杨义臣确实也做好准备了,勒兵擐甲,看着挺像那么回事,然后发布的命令是——不战
张金称憋屈啊,但也无奈啊,杨义臣不出来,他也进不去,一看快到晚上了,得吃晚饭啊,就回去了。然后想想不甘心,第二天又去了,杨义臣又是勒兵擐甲,最后又不战。如此这般,折腾了一个多月,张金称这么来来回回的,已经是例行公事了,走着玩。张金称一看,过不了战瘾,过过嘴瘾总可以吧,于是就派人去骂街,反正怎么难听怎么骂,这次杨义臣终于有回应了,你先回去,明天来,明天你来,我一定好好跟你干一场
张金称一听这话,就你?杨义臣?明天决战?这都一个月了都没打一仗,明天你会打?信你是小狗!张金称当然认为杨义臣说着玩的,也不以为意,也不做防备。杨义臣到底是不是说着玩呢?当然不是,骗你是小狗
那天晚上,杨义臣就派了两千精兵,秘密从馆陶渡河,等到第二天早上,例行公事啊,张金称又带着人马,浩浩荡荡的,去杨义臣那了,于是营寨就空虚了,于是早就埋伏在那儿的两千精兵就趁势夺了营寨,烧了辎重。结果张金称刚跑到半路,听说坏了菜了,这不要命吗?老巢被人抢了,赶紧回去救援啊。于是杨义臣也不客气,履行了昨日的诺言,率军出击,这前后一夹击,张金称大败,带着手下老小,逃到了清河郡的东面
所以,杨义臣是什么计策呢?四个字——疲兵之计
杨义臣这招跟谁学的呢?这是跟战国末年的秦国名将王翦学的。当年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伐楚,结果碰到楚军统帅项燕——项羽他爷爷,就玩了一招按兵不动。杨义臣按兵不动了一个月,这是小菜,大家知道王翦按兵不动多长时间吗?一年!牛逼了吧?浩浩荡荡大军开过来,结果足有一年时间,秦军一仗都没打,干什么呢?吃着喝着玩着!项燕也跟张金称一样,坐不住啊,你这老不打算怎么回事?也数次派人去挑战,但是王翦就不理他。后来项燕率军东移,王翦这才猛虎出匣,一战而败楚军,项燕也随之阵亡
这就说明,读历史还是有用的,杨义臣这次作战,跟王翦简直如出一辙,想必是熟读了历史,仔细研究过这段战例了
张金称逃到了清河郡,清河郡谁的地盘呢?不巧的是,杨善会的地盘。这位哥们可不是好惹的,不败将军,自打隋末大乱以来,跟叛军交战,大小七百余战未尝败绩,这是什么概念?于是,张金称就很不走运,过不多久就被杨善会给逮了,下场很是惨痛——吏立木于市,悬其头,张其手足,令仇家割食之;未死间,歌讴不辍。当然,还是得说张金称这哥们有骨气,至死不讨饶,是爷们
杨义臣初战告捷,接下来,下一个对手——高士达
此前,涿郡通守郭绚已经跟高士达打过照面了,输了个一塌糊涂,性命都赔里头了,但是,要说的是,他不是输给了高士达,而是输给了窦建德
彼时的窦建德,因为一家老小被杀了个干净,无奈之下,只能拉了两百个弟兄落草为寇,但因为势单力薄,所以先去投靠了个人,谁呢?高士达
高士达是个大老粗,说实话没太大本事,窦建德虽说是他小弟,但其实论能耐论威望,远比高士达要强。高士达也有自知之明,知道郭绚也是平叛名将——及山东盗贼起,绚逐捕之,多所克获。时诸郡无复完者,唯涿郡独全;觉得打不过,就把兵权交给了窦建德
窦建德就让高士达稳坐中军帐,留在后方守辎重,然后他自己亲自带了七千精兵,干什么去呢?请降去!窦建德就派人去郭绚那儿,说高士达这混蛋不是东西,我们家老窦早看他不顺眼了,这次蒙将军亲往征伐,想要弃暗投明,如果郭将军信得过,我们老窦愿充先锋,送您一份见面礼
这位郭绚大概也觉着自己威名在外,匪党们都怕了,这次听说叛军内部出了内讧,就认为理当如此,表示信得过窦建德,咱走吧。于是,郭绚就跟着窦建德到了长河,也不防备,结果窦建德一看时机成熟,瞬间翻脸,郭绚部大乱,被杀数千人,他自己也被窦建德砍了头
郭绚死后,据说涿郡父老还很悲伤——人吏哭之,数月不止
郭绚是个名将,而打败名将的窦建德自然也是一战成名,江湖上名号也响亮了,张金称那些残部,也都纷纷来投奔他
窦建德这么风光,老实说,高士达心里头是觉得有些别扭的,他自己一个老大,风头被手下小弟抢了,天长日久的,他这老大还怎么当?所以,这次杨义臣来征讨高鸡泊,高士达就有些自己的小主意
当时窦建德也劝高士达:“历观隋将,善用兵者无如义臣。今灭张金称而来,其锋不可当。请引兵避之,使其欲战不得,坐费岁月,将士疲倦。然后乘间击之,乃可破也。不然,恐非公之敌。”意思是,高大哥您不要犯拧,您打不了杨义臣,还是避其锋芒,瞅准时机再说
高士达听了这话,我估计,心里头不是滋味儿,窦建德这是吃果果的看不起他啊——一个被小弟看不起的老大,还算什么老大?你窦建德能搞掉郭绚,我高士达还摆不平个杨义臣?我能让小弟看不起吗?高士达听不进去窦建德的建议,觉着是骡子是马,得拉出去溜溜
于是,高士达就让窦建德守营,自己带着精锐出去了,结果刚开始还不错,打了个小胜仗,然后高士达就得意了。高士达这一得意,就要让手下跟他同贺,知道他们老大不是吃白饭的,老大就是老大,于是就摆了桌酒,自顾自搞庆功宴了。大家说,这不是瞎胡闹吗
窦建德在后方,听说那边高士达都摆庆功宴了,当时就觉得要出问题:“东海公未有破敌,遽自矜大,祸至不久矣!”其实吧,东海公搞这么一出,说白了,还不是被窦建德给逼的?窦建德这小弟功高震了主,你让老大情何以堪
当然了,不管高士达是怎么想的吧,窦建德的看法也是有道理的,杨义臣毕竟是杨义臣啊,能是打个小败仗就搞的定的?果如窦建德所料,五天之后,高士达就倒霉了,杨义臣就击破了高士达所部,将其斩首,又一路长驱直进,逼向了叛军营寨。窦建德于是引军奋击,然则寡不敌众,营内溃不成军,窦建德只能率百余骑逃命去也;后来一路逃到了饶阳,一看守备空虚,先夺了再说,于是慢慢收拢人马,这才重新聚集了三千多人
杨义臣打了这么一胜仗,高士达也死了,觉着这股叛军也就这么回事了,不足为虑了,就准备换个地方,搞别的叛军去了,于是就闪了
杨义臣这一闪,窦建德总算是喘了口气,于是回到平原郡,收拢高士达残兵,又为其发丧,总之是把一个“义”字给做充分了。窦建德这么讲义气,江湖上的弟兄也都给他面子,于是不久之后,窦建德的势力又壮大起来了
在河南群盗中,我们说,瓦岗军是独树一帜,当然,这是因为李密的加入。而在河北群盗中,独树一帜的,则是窦建德
窦建德虽说比不上李密,但也算个豪杰,比一般的起义军头目,还是有远见的。一般的起义军头目,反正就两个字——碰到好东西,“抢”;碰到隋军官吏,“杀”;反正就是报复式的。起义军搞报复,隋军也报复,冤冤相报,也就纠缠不清了。按说呢,以窦建德的经历,一家老小都被隋军杀了,他跟隋军应该是不共戴天的,应该是要见一个杀一个的,但是,能够成就大事的政治人物,首先就是要练辟邪剑谱,先把自己“阉”了,把什么“阉”了呢?把自己的感情给“阉”了。窦建德是要成就大事的,因为他把自己的感情给“阉”了
窦建德知道,其实吧,隋军除了那几个排的上号的将领,其余的都是些废柴,他们也怕死,起义军一来,他们其实也肝颤,但是,他们为什么要抵抗?因为抵抗是死,不抵抗被俘也是死,都是死,那还是抵抗吧。怎样让他们不抵抗呢?很简单,不杀就成。效果好不好呢?很好
《资治通鉴》说:先是,群盗得隋官及士族子弟,皆杀之,独建德善遇之。由是隋官稍以城降之,声势日盛,胜兵至十馀万人
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成语——仁者无敌
当然,光靠这些,窦建德还不足以真正坐大,毕竟,杨义臣不好惹。但是,就在杨义臣于河北纵横驰骋,连战连胜,把各路反军杀得屁滚尿流之时,朝廷却弄来了一纸调令,要削去杨义臣的兵权…
当时,杨义臣横行河北,不断将战报递上朝廷,彼时的杨广,也不免有些心惊,发出了如许的感慨:“我一开始没听说,没想到叛贼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了,杨义臣干掉的叛贼,竟然有这么多吗?
然后,一旁的虞世基同志,天天顺着杨广的心意表示叛贼可以轻松搞定的虞世基,立即发话了,头两句是“小窃虽多,未足为虑”,这是他一贯论调,然后,罕见的是,他还给杨广敲了警钟:“义臣克之,拥兵不少,久在阃外,此最非宜。
虞世基认为,盗贼不足为虑,需要忧虑的是谁呢?是连战连捷的杨义臣!为啥?一个大臣,拥兵在外,威名日盛,要是图谋不轨,怎么整
虞世基这叫啥?“宁予外贼,不给家臣”!这倒是颇有当日高纬的风范啊
当然,虞世基毕竟做不了主,他也就那么一说,拿主意的得是杨广。所以,真正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来了,杨广在感慨了一番盗贼很多之后,立即对虞世基的发言做出了肯定的答复——卿言是也
于是乎,杨义臣同志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接到了朝廷的调令,莫名其妙的被解除了兵权,再然后,河北的局势,也就可想而知了
杨义臣要怎么想呢?把网络流行词改一改吧——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领导啊
至于窦建德,他的内心应该蹦出这几个字——感谢杨广你八辈祖宗!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