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另一面

嵇康的另一面 他知道老爸的脾气,千万不能在他面前提出这个要求。最后,他想到了一个推销自己的方式。司马炎肯定钻研过帝王术,最后从刘邦那里借鉴了一个办法。大家知道,刘邦这个老家伙是个将无赖进行到底的好汉,为了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居然编了一个荒唐得不能再荒唐的故事——说他老妈是在跟大蟒蛇好后,怀上他的,而且目击证人居然是他的老爸。这个故事经过是这样的:一天,那个勤劳善良的刘邦老妈出去干活儿,突然下起谁也没考证过是多少年一遇的暴雨来。他那个忠厚老实的老爸赶紧带着雨具去看他的老妈,可差不多赶到现场时,却看到一条成年龙正在他老婆的身上,从此就种下了这个龙种。这个龙种生下来后,就是刘邦
所以刘邦向人们宣告,他是老天早就定下的天子
司马炎觉得,现在只有让老天来说服老爸了。可是他不能像刘邦编老妈跟动物做爱的故事来,如果他胡编乱造,估计他老爸会先杀了他。因此,只能从长相上学习一下刘邦。后来,他突然来了灵感,没有天然异相,为什么不来个人造的?他当然没有整容的本事,因此,他只能选择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剪自己的头发,然后不知道用了什么牌洗发水,硬是让头发长得像马尾一样,可以拖到地板上
他看到自己的头发长得不能再长了,就用进口洗面奶把脸洗得白白嫩嫩的,把自己很艺术地装扮成一个大帅哥的模样,突然去拜访一个人
这个人叫裴秀,就是《禹贡地域图》的作者——一千多年以后,还被那个李约瑟授予“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的光荣称号。裴秀是世家出身,从小就已经很出名。据说八岁就会写文章(如果活在今天,也是个大红大紫的少年作家)。因为他的叔叔裴徽也是个大名士,家里就成为吹牛专区,很多人都来这里吹牛。那些人在跟他叔叔聊过之后,还要来跟他吹吹,看看他的帖子,觉得很不错。那时,他才十多岁,粉嫩得很,但名气却很大。裴秀原来是曹爽手下的马仔,司马懿搞定曹爽之后,他曾被开除公职。这家伙不但学问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地理学家,其政治头脑也很不错。在站错队之后,马上来个弃暗投明,到司马昭手下挂职,司马昭也是名士们的粉丝之一,因此他很快就得到司马昭的信任。在司马昭跟诸葛诞对垒的时候,全靠他与钟会出点子,而且每个点子都是金点子。他深知,现在只有跟定司马昭,以后才有好果子吃。因此,他只做司马氏的老黄牛,不像钟会那样,一看到有点儿机会,野心马上极度膨胀起来,最后弄得命都丢掉。司马昭是个政治家,当然看得出裴秀是个好同志,因此很信任他。这时,他已经爬到尚书仆射这个位子。他的话对司马昭是有影响的
司马炎找到这个人,是做过充分论证的。一来,这家伙有学问,二来老爸听这家伙的话。这两者缺一不可
司马炎在这个事上,做得很到位。他把自己打扮好之后,就去找裴秀聊天
他笑着问裴秀:“人的相貌真的可以决定命运吗?
裴秀历来相信相貌决定命运这个说法,马上说:“当然啦。
司马炎站了起来,头很酷地一甩,只见一片乌黑油亮的头发从全身的最高点飘落下来,一直垂到地面,跟后来那句歌词差不多:马尾不长不扫街
博学的裴秀第一次看到男人有这么长的头发,他想问一下,老弟你是用什么护发养发水的,但他知道,如果他这么一问,他就有点儿肤浅了。他又抬头一看,只见司马炎这时简直帅呆了、酷毙了,马上伸出大拇指对司马炎说:“你的相貌贵不可言。”——他觉得如果现在他不说这句话,他就跟笨蛋差不多
司马炎是有备而来的,等的就是这几个字,当场就抓住这句话,这可是老兄说的啊
从此裴秀就成了司马炎的铁哥们儿
这家伙以前因为站错队,被开除过公职,知道要是一步走错,以后就会步步走错。以前年轻,错了还有机会“改邪归正”,重新转一下方向盘,现在年纪这么大,可没有重新做人的资本了。他肯定在心里做过盘算,虽然司马昭已有意让司马攸接班——现在司马攸正坐等老爸死掉之后,捡起这块肥肉。但司马攸的这个做法,完全是一种消极等待的做法。司马炎可不一样,已经在为将来奋斗了。这家伙的学问没有白学,知道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道理。因此,他把政治前途押到司马炎这只潜力股上
司马炎看到这个家伙这么容易搞定,胆子就越来越大,与裴秀又去拉拢了贾充、何曾这两条好汉,这两个家伙也都是聪明人,看到司马炎主动发展他们做秘密小团体的成员,哪能放过这个机会?因为如果帮司马炎当了皇帝,他们就是开国功臣——这种开国功臣比什么韩信、萧何要来得容易多了,而且现在看司马攸那个清高样儿,到现在都不理他们一下,估计当了皇帝也不会让他们好过到哪儿去。他们马上就达成共识,找机会不断地向司马昭的耳朵边吹风。要知道,这几个家伙都是司马昭的得力马仔,是目前在司马昭面前说话最有分量的人物。另外,司马炎的那个朋友羊琇是个机灵鬼。这哥们儿跟那个杨修一样,一天到晚老睁着那双精灵的眼睛,看好形势的发展,然后加以分析,得出思路,教给司马炎。只要司马昭一问,司马炎就对答如流。估计在这方面,司马攸这个老实人就干不过他老兄了
司马昭在这方面也学他的老爸,对儿子考核来考核去,比较来比较去,经过几次考核、反复比较,觉得这个攸儿怎么就比不过炎儿呢?心里也有点儿波动起来,后来又跟几个心腹马仔聊这件事。先是问山涛——这家伙也是竹林七贤之一,是当时的大名士,人气狂旺,社会上的知名度大得要命,而且深得司马昭的器重——司马昭也是名士们的粉丝——当初他老兄司马师要杀号称中原第一名士夏侯玄时,他居然为夏侯玄求过情,他对大名士们也很客气,曾经求阮籍来当官,并要跟他结成儿女亲家,哪知阮籍爱酒胜过爱官,胜过爱做皇帝的亲家,硬是不睬司马昭双手送过来的任命书,更不睬司马昭的提亲要求。据说阮籍一听到司马昭提出跟他做亲家时,接连大碗喝酒,喝得大醉,而且连续醉了六十天不醒。司马昭哪天去看他,都见他打着呼噜大睡,也只得打消了跟他做亲家的念头。大多数人都因酒坏事,唯独阮籍却靠酒渡过难关——那个害死嵇康的钟会曾多次找阮籍说话,以便找碴儿把他干了,哪知每次阮籍都喝得大醉,不让钟会抓到什么把柄
阮籍做了很多让人家看不顺眼的事。比如,他的嫂子要回娘家了,他一接到消息,酒也不喝了,疯疯癫癫地跑得鞋都掉在地上,去跟他的嫂子依依惜别,执手相看泪眼,好像在送自己的情人一样。人家跟他说,叔嫂关系不是这样啊,你这么做有点儿不合礼仪了吧?这家伙白眼一翻,说,这些俗礼难道是为我设的吗?他家隔壁有个酒店,酒店的老板娘是个美女。他就经常去酒店里喝酒——如果光喝酒,然后色迷迷地看美女老板几眼,响亮地吞下几口唾沫,那也是人之常情,算不了什么。可我们的阮籍却不是这样的。这哥们儿一喝就醉,而一醉就在美女老板的身边睡下去,醒来以后,什么话也不说,夹着尾巴就走。那个美女的老公一来知道阮籍就是这样的人,二来知道这家伙口袋里有钱,得罪了他可就少了一位常客,而且他又是司马昭的红人,因此也没说什么。有个才女还没嫁人就突然死了,阮籍一听,什么也不顾,跑过去对着死美人,大哭特哭一场,比情人还悲痛,弄得很多人都以为这哥们儿原来跟小美女有一腿——而且这一腿情深义重得很,说不定才女就是因为单相思而死掉的呢。弄得美女的老爸和哥哥的脸上一点儿不好看。他却一点儿不管,把悲痛的心情表达完毕之后,就跑掉,找几个酒友喝他个痛痛快快,这才罢休
你想想,做人做到这个份儿上,就是放在今天,也还会有很多人看不惯,不骂他几声疯子才怪,何况在当时
很多人都在司马昭面前打阮籍的小报告,要求司马昭把这种人杀掉算了,让这样的人留在这个社会,除了污染人们的精神世界外,没别的作用。可司马昭却只是笑笑:让这个社会也多元一点儿嘛——足可看得出司马昭心里的名士情结,因此他信任山涛也不是什么怪事了。他对山涛的信任表现在:当他带着皇帝一起西驻长安,准备对付钟会时,就让山涛带兵留守邺城——那时曹家的亲王全都集中在那里,因此只要把那个地方的城门关死,就可以把曹家的精英分子弄得没有脾气。这等于把后方交给了山涛。山涛这家伙跟竹林七贤的其他人一样,有喝酒的爱好,而且酒量很大,但他最能节制,每次只喝八斗,然后就坚决不喝了,不像刘伶和阮咸那样,坚持“有酒必喝,一喝必高”的原则一生不动摇。那个阮咸,一生狂喝,从不管酒的质量,更不管喝的环境如何。有一次,他跟亲朋们一起喝酒,可能那酒的度数有点儿偏低,他就不用小杯子,而是改用大盆来干。大家正喝得疯狂,一群小猪居然也跑过来凑热闹,加入喝酒的行列。大家都去赶猪。赶完之后回头一看,发现居然还有一头小猪没有被赶走,而且这头小猪正与阮咸头挨着头,像兄弟一样,一起把头扎在大盆里,喝得“咕咕”响呢。阮咸喝得过瘾,小猪喝得痛快,算是“哥儿俩好”了。人家跟他说,你为什么跟猪一起喝酒呢?阮咸眼睛一翻,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你看看,这家伙喝酒也能喝出境界来了。山涛是不会喝成这个样子的
司马昭听说山涛只喝八斗,有点儿不信,曾经让人换上小杯,暗中加酒,哪知他表示坚决不喝、放下酒杯的时候,司马昭一计算,这哥们儿这时正好只喝了八斗。弄得司马昭对他更加佩服
山涛虽然不是司马炎秘密小团体中的成员,时尚先锋的鬼怪举止几乎每天都有,但这哥们儿圣贤书读得多,没有一点儿开放精神,满脑子全是“立嫡立长”的思想,因此看到老大问他时,马上就搬出这套理论来说服司马昭,说:“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司马昭又问贾充。这家伙就更不用说了,一听到老大的问话,马上就对司马昭大放司马炎的赞歌:“中抚军有君人之德,不可易也。”在贾充说完这话之后,何曾和裴秀立刻接下去更深一层论证:“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这些话放在今天当然是废话,可在当时却是大道理。这就充分论证了司马炎才是老大的合格人才。司马昭一听,想了一想,为什么以前没有想到这方面?差点儿违背了上天的意志
他马上下决心立司马炎为唯一继承人,并着手大力提拔培养这个儿子,第一步是让司马炎当中抚军兼副相国,而且可以开府办公,一个月之后,又提拔他当抚军大将军——以前司马昭就是从这个位子接过老兄的权力大棒的。到了这一步,谁都知道,司马氏下一个带头大哥就是司马炎了
司马攸这时到底是什么心情?我们无从知道,因为史书没有记载。但估计是超级郁闷,否则,就不会有以后的那个结局了
现在只剩下司马炎在大笑了——只等他的老爸一死,他就是全国一把手了,想要哪个美女就可以要哪个美女了。还有裴秀、何曾、贾充这几个投机的家伙也在狂笑着。只等司马昭一咽气,他们就成为开国功臣了
司马昭绝对想不到有这么多人在希望他死去,而且全是他的死党
情节继续推进
当然,推进这个历史情节的是司马昭
公元265年,本来按当时的历史,这一年的年号应该是咸熙二年,在东吴应该是永安八年。可历史硬是在这一年,搞了个转折。不光咸熙不能再叫到二年,永安的年号也到此叫停
这一年,两个敌对国家在年号这件事上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改元
先是吴国改元甘露元年
吴国的改元是有道理的。因为新皇帝即位,新人新气象,因此要有新的年号,跟历史进程没有多大关系
但魏国的咸熙年号叫停,不仅仅是一个平常的改元事件,而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
话说,这年的五月,大魏中央出台了一个文件,内容是:加文王殊礼,进王妃曰后;世之曰太子。让晋王的第一夫人称王后,让他的接班人称太子。跟当初曹操的待遇没有什么两样
大家一看就知道,司马昭这时已经加快了向皇帝位子迈进的步伐
当然,他在这方面都是向曹操学习的,根本不需要自己花脑筋去进行原创。他在推进这个进程时,每个环节都按曹操留下的脚印走下去,他追求的结果也是跟曹操追求的一个样——自己不称帝,让儿子当皇帝。因此,他的这些动作,其实就是为儿子争取到那个“太子”的光荣称号,免得以后儿子还要麻烦。从这方面来看,他还是很了解他儿子的
司马昭不是预言家,一点儿没有预言到自己会死得那么早,但他近期提速培养司马炎的动作,还真的赶在了时间的前面。他才完成这些前期工作,那口气还没有好好地松一松,就突然死去。这一年是公元265年
司马炎毫无悬念地成为司马昭的接班人,成为新一代的晋王、大魏的相国
司马昭处处向曹操学习,司马炎当然也向曹丕看齐
他当晋王没几天,就觉得晋王一点儿不好玩儿,反正他要当皇帝的想法大家都已经知道,为什么还要装下去?于是,马上决定把曹奂换掉——曹奂,什么名字不好起,硬是取了个“奂”字,现在果然给换掉了
于是,当年的冬天,曹奂在一个冷风凛冽的时刻,提出把皇帝职务转让给司马炎的要求
司马炎说,那我只能接受了
当然还要讲究点儿程序——人家结婚都还有一套礼仪,现在皇帝换届,哪能那么随便?再说抢了人家曹家的天下,也要表示尊重一下别人,让人家下台时,有点儿脸面
当年的十二月,魏元帝(这哥们儿比几个前任幸运多了,几个前任虽然都当过皇帝,可最后连个谥号都没有,他虽然是亡国之主,但还可以有个魏元帝的谥号)曹奂先搬到金墉城
司马氏整个家族的领袖人物,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再到司马昭,基本都属于心狠手辣之辈,唯独那个司马孚有点儿例外。这哥们儿虽然很积极配合本族老大的行动,在关键时刻从不含糊,可在表面却硬是处处把自己当曹家的马仔。曹髦死时,他跑到那里痛哭,如丧考妣;现在曹奂被免,他又出来。在曹奂离开皇宫的时候,别的人只是远远地围观一下,他过去拉着曹奂的手,说:“你放心吧,我就是到死的那天,仍然是大魏最纯洁的马仔!”——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他说这话时,还搭配了大量的泪水和悲痛的声调,据目击者称,当时他的那张老脸上,全是泪水,那个模样感动了当时在场的很多人
曹奂十二日卷着包袱离开皇宫,司马炎十四日搬着新家具隆重进入,宣布从公元265年十二月十四日开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页由司马氏来书写
于是,魏国的历史到此结束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