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入秦

张仪入秦 苏秦的这个合纵的策略一出台,秦国当然不愿干了。秦国现在虽然已经很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跟六国抗衡的地步。于是,秦国派人去找到魏国和齐国,说:“你们跟我一起去把赵国教训一顿。现在秦国是霸主,可赵国却天天在向你们指手画脚。
魏国刚给秦国猛打几顿,内心世界装满了恐秦情绪,给秦国一吓,立马从以赵国为核心的联盟里脱离出来,站在秦国一边。齐国此前也跟赵国闹矛盾,这时看到魏国毫不犹豫地跟着秦国,当然也宣布跟赵国拜拜,加入秦国的联盟了
三国高调宣布,要向赵国开展军事行动
赵肃侯一看,要是三个大国真的把大军开进来,赵国能抵挡吗?于是就生气起来,把苏秦叫来,大爆了一顿粗口
苏秦也慌了起来,一面申请出使燕国,一面想办法把张仪派到秦国,对秦国的策略进行干扰
于是,张仪出场
当然,他刚出场时一点儿不隆重
他是魏国人,是农N代,家境比较穷。但他也是个人穷志不穷的好孩子,硬是跑到鬼谷子那里求学。于是,他就成了苏秦的同窗好友。这哥们儿不但聪明而且很勤奋,学习成绩很突出,连苏秦也觉得自己比不过他
他毕业后,也跟苏秦一样,拿着那份自荐书到处求职,可跑得腿都断了,也没有求到一个像样的工作。于是,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到魏国。但他仍然没有灰心,又去找魏惠王——人家不用,咱家乡的老大应该用自己人吧
可惠王对他的长篇大论一点儿不感兴趣
他一气之下,又跑到楚国,投奔到楚相昭阳的门下,希望能得到昭阳的引荐,在楚国干一番事业来
哪知,还没有跟昭阳混熟,就先出事了
昭阳带着楚兵把魏国猛偏了一顿,楚王高兴得要命,立即把那块和氏璧奖给他。昭阳很爽,请大家来喝酒。然后把这宝物拿来给大家欣赏。大家都争着拿来看,于是你传给我,我传给你,传来传去之后,和氏璧不再传下去了。和氏璧没有再传下去并不是因为昭阳心疼自己的宝物而收回去的,而是和氏璧不见了
谁偷了和氏璧
在场的人都大声否认:我不是小偷
那时,张仪也在现场,也跟大家大声说:“我没有偷。
大概这哥们儿平时嘴巴很牛,很多人对他很不爽,而且他是刚来的,又是外来人员,于是,大家都一口咬定是张仪偷的。他那么穷,最见不得钱,肯定是他偷的
张仪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到名校拜名师,一心一意想混个出人头地,根本不会做小偷小摸,因此大声争辩
可昭阳却信大家的话。你说你没偷,你能拿出你不偷的证据吗?或者你能拿出别人偷的证据吗
张仪这两个证据一样也拿不出。于是,昭阳就说,看来不来个严刑逼供,你是不会交出来的
手下过来,把张仪拉下去,打了一遍又一遍。他仍然不承认——他现在就是想承认也没有办法承认。你承认了,那你得把东西交出来?他拿什么东西来交
于是,只得继续打,直打得他离死还有一口气,昭阳怕真的把他打死了,出了人命,那可不好玩,就下令停止
张仪回到家,老婆一看,我的官人啊。你不是去喝酒吗?怎么喝成这个样子?我看你的命都差不多完蛋了
张仪一抹脸上的血,张开嘴巴,问:“老婆,你帮我看看,我的舌头还有吗?
老婆说:“还没有丢掉。
张仪说:“呵呵,只要这个东东还在,老子的本钱就还大大的有。老子终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的。
这时,苏秦正在赵国实施他的合纵政策,怕秦国来破坏他,因此决定物色个人去秦国,控制秦国的决策系统,让秦国无法破坏他的这个策略。他想了好久,觉得张仪是最好的人选
这哥们儿很会玩阴谋,他并没有直接给张仪写信,说“老同学,你帮我到秦国去当我的卧底吧。”而是派人跑到楚国,找到张仪,做张仪的思想工作:现在赵国的相国不是你的同学吗?苏秦现在在赵国牛得要命,排场比国君还要大啊。你为什么不去投靠他。在这里都被当成小偷打成这个样子,命都差不多没有了啊,你还有什么前途
张仪一听,有道理
于是,又跑到赵国
他到了赵国之后,立即去找苏秦
哪知,苏秦这时缺德得要命,老早就对门卫说,如果张仪来了,坚决不让他进门
张仪去了几次,每次门卫都不给他通报。他气得要命,以前还是同学,你在路边撒尿时,老子都可以在旁边观摩啊。现在怎么连个面都不给见?但他又舍不得离开,大老远跑过来,连个面也不见,也太不够意思了吧
但更不够意思的还在后面
苏秦终于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接见了这个老同学
但苏秦把排场摆得很大,自己高高在上,让老同学坐在堂下,给了他几个美女和仆人,以及一些口粮,然后教训了他一顿,说:“你不是说你很牛吗?怎么会堕落到这个地步?现在我根本不跟你交谈,直接给你富贵,让你去享受,因为你的水平太低,一点儿不值得重用。你好好享受吧。好,我还有很多事要办。没有时间陪老同学了。你没有的吃了,尽管跟我要。然后站起来,拍拍屁股走人。
张仪连一句话还没有说出来,他就已经进入内屋去日理万机了
张仪受到这个待遇,不由当场气爆
可气爆之后,你还得面对现实。现实是,苏秦是六国协约长,张仪只是一个破落青年。你如果搞不出一番事业来,你永远就得受苏秦的气
张仪再一次把诸侯老大拿来进行评估,既然苏秦在赵国牛哄哄,天天联络其他五国对付秦国,那老子就跑到秦国去,跟你苏秦作对到底
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实现他的理想
他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苏秦的掌握之中。苏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苏秦知道他气乎乎地向秦国动身了,就对他的舍人说:“别小看这愤青啊。他的水平天下无敌,估计我也比不过他。现在我虽然比他先得志,但我可以断言,以后掌管秦国大权的一定是他。只是现在他很穷,身上一点钱也没有。你是知道的,现在没有钱就等于没有机会。我是怕他因为现在太穷,以后会把钱看得太重,会因为小利而不能成功。所以,把他羞辱了一把,目的是激发一下他的斗志。你现在的任务是暗中跟过去,向他提供活动资金。他一定会成功的。
然后苏秦又去找赵肃侯,从国库里拿出大量的现金,给他的舍人,让这个舍人跟随张仪,当张仪的财政部长。只要张仪想花,就给他花,花多少给多少。不要怕没有钱,就怕张仪不花钱
那个舍人没几天就跟上了张仪,想办法接近了张仪。这时张仪正穷得没有办法,突然得到这个人的资助,当然很高兴
张仪利用这个资金很快就见到了秦惠文君
秦惠文君觉得这哥们儿不错,就让他当了卿。从此,张仪正式走进这个历史舞台
秦惠文君天天跟张仪讨论如何打诸侯的大事。张仪也越来越得到惠文君的信任
这时,那个赞助商向张仪告辞
张仪说:“你还是不要走吧。我马上就要富贵了。我是依靠你的赞助才有今天啊。我还要报答你呢。
那个舍人说:“我对你的认识其实等于零。真正知道你、了解你的是苏秦先生啊。苏老大怕秦国攻打赵国,坏了他的约从策略。他认为,只有你才能拿到秦国的权柄,这才先把你惹怒,然后让我带着大量的资金跟着你,向你提供活动经费。现在你已经被重用,苏老大的计划已经成功,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所以我要回去向他交差了。
张仪一听,呆了半天,这才说:“这样的策略本来是我研究的专业啊。可现在却被老同学拿来玩我。看来我真的比不过苏秦了。我现在才刚刚上路,怎么会去打赵国呢?请你回去替我向老同学表示感谢。只要老同学还活着,就没有我发言的机会。何况他还在赵国,我哪敢去打赵国呢?
张仪就这样成为秦惠君的红人。但首席大臣仍然是公孙衍。张仪必须找机会把公孙衍排挤出去
公孙衍这时也许还没有感受到张仪会出来搞定他,自以为自己帮秦国猛打了魏国几次,拿下河西土地,个人事业如日中天。在接受魏国的巨额贿赂后,便按照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原则,叫秦惠文君放过魏国,去占那些少数民族的便宜
秦惠文君虽然很聪明,但这时给胜利冲昏了头脑,只要公孙衍提出的,他根本不经大脑过虑一下,就直接说同意
公孙衍一听,觉得自己的计划应该没有什么障碍了
哪知,这时张仪站了出来,说:“我反对公孙衍同志的方案。现在魏国四面受敌,一副挨打的壮态,我们更应该继续打他。千万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分心去玩周边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力量就是那点儿,几百年来就没有什么变化过,什么时候都可以收拾。可魏国是咱们的死对头。历史已经证明了,要是让他们再缓过气来,拼尽全力来向咱们进攻,那麻烦就大了。所以说,公孙先生的这个建议是误国的建议
秦惠文君一听,果然清醒了起来,大叫:“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啊。
公孙衍一看,这个贿赂还真的拿得错了。他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还坚持,自己除了死路之外,没有别的路子走了
散会之后,立即跑路。他没有跑到别的地方,而是跑到魏国来
魏国这时也需要人才,而且给这哥们儿打了几次,知道这哥们儿真是人才,于是就让他当了相国
秦惠文王很想让张仪填补公孙衍的空缺,但考虑到他没有一点儿功劳,于是,就叫他和公子华带部队去打魏国
公元前328年,张仪和公子华把魏军打得大败,又拿下蒲阳这块地皮
如果是别的人拿了这块地皮,肯定回来就把它加进本国的版图里。可张仪却不是这样
他觉得这样做,这块地皮就太没有利用价值了
他建议他的领导,把这个地皮又还给魏国。而且还派那个公子繇到魏国当人质,跟魏国搞成友好联邦。然后他再亲自跑到魏国,做魏王的思想工作,直接举这个事例,说秦国对魏国好吧?占领了蒲阳,又还给魏国。现在还派人质到魏国来。魏国可不能不讲信用啊
魏惠王这时不知道哪根神经发生故障,硬是忘记了张仪可是纵横术的代表人物,是说话最不算话的牛人,居然给他说得满脸堆笑。他觉得秦国这么厚道,自己可不能不够意思啊。于是,大笔一挥,大大方方地把上郡十五个县送给秦国
秦国用了一个抢过来的蒲阳换了十五个县,又让魏国大大地感激他们,是典型的得了利益还卖乖。魏国呢,是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服务实在是太到位了
秦惠文君一看,张仪干得真漂亮,把那颗相印就交给他了
公元前325年四月,秦惠文君决定把自己提拔一级,改君为王,从此称秦惠文王
你是知道的,这时的中国名义上仍然是周王室的天下,全国最高级别的人才可以称王,其他诸侯统统是在大周王朝领导下的诸侯。可现在这些诸侯老早就不把周室放在眼里了——就是周王室自己也都看不起自己了
以前,只有楚国敢大大方方地称王,称了几百年,周王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也就听之任之。但其他诸侯还是老老实实拿着诸侯的大印,不敢私刻大王的公章。直到近几年,魏国和齐国觉得既然周王室都成这个样子,还尊重他个屁?还不如自己直接当大王算了。于是,就纷纷通电独立,自己称王
秦国本来还想利用周王室一把,哪知连魏国这样连年打败仗的诸侯都不把周王室当一回事了,周王室的利用价值也就等于零了。如果自己还称君,以后跟齐魏在一起时,自己岂不比他们低了一头
于是,也跟着称王
称王是大事,得有个献礼工程——这可是咱们的特色
现在的献礼工程,是放个神N卫星。那时的献礼工程可不是放个烟花就完事,而是要打一场胜仗,杀很多敌人——当然自己也牺牲很多人
别的国家不好打,但打魏国还是有胜利保证的
于是张仪又带着部队向魏国叫板,一仗下来,又拿下了陕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