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楚国

复楚国 秦军的主帅是子蒲、子虎两个人,部队规模为车五百乘。如果不知道那时战车一乘的配备,你一定会以为,五百乘是一支很小的军队。其实这个以为是错误的
那时,一乘车上有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共计一百人。五百乘就是五万大军
子蒲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名,连他的基本履历都没人知道。但没有名,并不代表他没有水平。这时,他要面对的可不是一般的军事指挥官,而是史上最牛的军事家孙武和伍子胥
但他并不怕吴兵
这哥们儿此前跟吴国的部队没有打过交道,因此也敢直接就跟吴兵交战,对楚国的带路党说:“我对吴国的战术没有什么了解。还是你们先上,让我看看再打。
一般把话说到这个地步,离最后的胜利就没有多远了
算起来,他还是很幸运的。因为,现在他直接面对的不是孙武他们,而是那个猛男夫概
子蒲下令,先让楚兵出战。秦军却在稷地突然出现
夫概一看到楚兵,就笑了,呵呵,连老大都逃跑了,你们还来打仗?于是猛扁过去,大胜。他觉得很爽。但他不知道,他已经中了子蒲的阴谋
夫概继续追击,一直追到稷地。突然前面出现一队军容整齐的大军,旗号不是楚字,而是秦字。部队人数也很多,喊杀连天
夫概这才知道,传说中的秦兵还真牛啊,心里就慌乱了起来
秦国子弟兵虽然多年没有打过大仗,但战斗力仍然不减,一看到吴兵就直接冲上去大砍大杀
夫概大败
当然,夫概的失败并不代表着吴兵的全面大败
吴军的另一支军队,仍然在狂扫楚国的残余势力。他们在柏地那里又全歼了楚国的另一支部队。楚国这支部队的长官叫锜射,也在这场战斗中成为吴兵的战俘。他的儿子却逃了出来,找到了楚国的另一个牛人子西,然后跟子西再打过去,居然也在军祥胜了一场
这时,子期已经跟子蒲他们会合。当年(公元前505年)的七月,两人带着部队,拿唐国开刀。唐国当然干不过他们,给他们一把灭掉。那些年头,当小国诸侯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超级大国们打来打去,你到底跟谁才好?最后历史证明,跟谁都不好,只有自己强大才好
到了九月,吴军又把楚军打了个大败。秦国部队又反打过去,把吴兵打败
吴兵看到自己虽然可以随时打败楚兵,可是一碰到秦兵就吃败仗,也有点儿老实起来了。他们在麇地驻扎下来,不敢出战
子期是个老手,知道现在吴兵已经被打怕了,是该他出手的时候了。他想了个办法,就是利用火攻。大家都知道,南方一进入秋后,基本是天高气爽,到处风干物燥,那时环境保护完整,到处是著火物质,只要你一把火放过去,大火马上就漫山野。这个办法确实很毒
可那个子西却不同意。这哥们儿比较迂腐,认为一把火烧过去,固然可以把吴兵烧得焦头烂额,可咱们很多前辈的尸体就埋在那里啊。吴兵可以烧,但咱的祖宗不能烧啊
子期大声说:“国家都快灭亡。那些死去的前辈要是在地下有知,知道咱们这么一烧,可以挽救国家,肯定会大大地表示赞同。
然后一声令下:放火
吴兵做梦也没有想到楚兵会这么缺德,当场给烧得四处逃散。好容易才集合起来,子期的部队又杀了上来,最后只得大败了。秦楚联军继续追击,在公婿之溪决战。结果,吴兵大败
这个大败对吴王的打击还是不小的,他知道以他的力量是打不过秦、楚两国的联手的。于是,宣布撤军,自己也回到国内了
楚兵收复了他们的首都
然后派人过去,通知楚昭王回国主持工作
楚昭王这时很爽。他结束了流亡生活,又成了国家元首。他一回到首都,立马就宣布要来个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当然,要报吴国那个仇,他是报不了的。但他要报本国人的仇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他向随国逃亡的途中,来到成臼,要渡河过去。哪知,那个蓝尹锜却不管他,弄到船之后,先把自己的家属送过去,硬是不让领导先走,气得楚昭王想吃了这家伙的肉
这时,他回到王宫里,最先想到的就是把那个蓝尹锜拉过来砍了。可子西不同意,说这样做就会跟那个子常一样太没有素质了。楚昭王看到子西反对,只得说那就不杀了吧
仇可以不报,但恩是一定要报的。于是开了个大大的表彰大会,表彰了一大批有功之臣。当然,功劳最大的是那个申包婿。楚国能有今天,全是靠他哭出来的
可申包婿就是申包婿,他说他之所以复楚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是为了得到表彰的。他怕楚王硬表彰他,就卷起包袱跑了。呵呵,古代的人,你就是想不通。现在你还找到这样的人吗?做了点好事,恨不得天天跑到镜头前面大喊大叫,即使没有什么功劳,听说给个脊梁奖,也满脸笑容地接受,接受得好像自己真的是十三亿人民的脊梁了
楚昭王那个妹妹也很有意思。楚昭王说,妹妹啊,你现在也该到出嫁的年龄了,再呆下去,就会变成剩女了啊
可妹妹却说,要嫁就嫁钟建。他背过我啊
楚昭王同意
这一战算起来,秦国大大地出了风头。你想想,当时,吴国在楚国前线的指挥官是谁
孙武,伍子胥
两大牛人。其中一个还是后来军事家们的老祖宗。另一个也是大大牛人,军事能力也不比那个军事家老祖宗差多少
可就是这个组合,硬是给秦国的两个一点儿没有名的将军搞定
我一直对此战的结果有点儿想不通,也有点儿不信——以为历史学家们写错了
但后来,我相信了
原来,整个过程并不是这么简单
当吴兵还在楚国那里屠杀楚兵的时候,越王元常却来个乘虚而入,大举侵略吴国
恰在此时,秦兵也杀了过来
于是,形势就这样大变起来。吴国立马陷于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吴王想回去打败越国侵略者,可秦国的虎狼之师却难以摆脱。而更让吴王吐血的不是秦国和越国,而是那个夫概
这哥们儿被秦兵打了个大败之后,不再恋战,而是当场跑路,狂奔回到吴。当然,他要是只回吴国起兵来个保卫祖国,为吴王解除后顾之忧,那也是一件好事。可这哥们儿也不是好人。他回到首都之后,转头一看,哥哥吴王不在,几大牛人也不在。现在只有他是一个牛人。呵呵,现在首都可是老子说了算,当第一把手的感觉还真不错
于是,大概的内心世界就膨胀起来,也不把形势分析一下,现在吴国境内虽然是你说了算,可吴国的枪杆子却跟着吴王在楚国打仗——虽然现在打了败仗,但并没有多大的损失,要是脱身回来,跟你算帐,力量还是绰绰有余的——居然通电称王起来,宣布从今天起,夫概是吴国的老大。那个阖闾只能称前吴王了
你想想,阖闾能答应吗?他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勃然大怒,立刻回师,剿灭野心家夫概
夫概这才知道,没有部队撑腰,你的野心再大也是没有用的。他当机立断,逃到楚国请求政治避难。楚昭王这时表现得很够意思,立刻把棠溪封给他,让他继续过着贵族般的幸福生活
吴国的主力就这样回了国
而伍子胥、孙武、白喜三个牛人仍然在楚国。这时他们手里大概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而且这些部队都不是主力部队,充其量只是全国武装力量的边角废料,于是,给秦兵打了个大败
三个牛人看到这个形势,知道再打下去,估计又会是个大败。于是就找了个理由班师
孙武说:“呵呵,打了这么牛的仗,也够意思了。
伍子心胥说:“自从有霸主帝王以来,还没有哪个臣子这么报仇过了。老子满足了。咱们可以回去了。
话虽如此,但两个大牛人给两个一点儿不牛的秦将打败,心里肯定很酸。可酸又有什么办法?有时,有好的软件,还必须有好的硬件配置。光有军事家,没有士兵还是不行的
秦国这些年来,似乎没有做出什么可以吸引人眼球的事,默默无闻了很多年,这时突然出手,居然把已经亡国的楚国恢复起来,这个成就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以前,别的霸主也做过为其他诸侯复位的事。但那都是处理国内的事,大多都是某个诸侯兄弟残杀,法定接班人被非法定接班的兄弟赶下台,然后霸主发兵过去,帮法定接班人扶上宝座。这都是干涉内政的做法。而秦哀公这时却把一个被另一个国家灭掉的国家恢复起来。而且这个国家居然是当时国土面积最大的楚国,是曾经牛了几个世纪的大国。秦哀公在历史上不怎么出彩,属于一点儿也不牛的人物。而且从他的这个谥号上可以看得出,他死后,谥为“哀”
哀是什么意思
蚤孤短折曰哀(卑者未知人事)。恭仁短折曰哀(体恭质仁,功未施也)
第一句的意思就是夭折
第二句话的意思就是:帝王为人比较仁厚,但是没建立什么功绩,而且死得比较早
可是,秦哀公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看看他是不是很短命
这哥们总共在位三十二年。你想想,当了三十二年的国家领导人,他还算是夭折吗
所以说,那个“短折”根本就不符合秦哀公的事实
再看他的业绩,也不是什么“功未施也”——什么事也没有做出来
不过,据说他本来的谥号不是哀字,而是毕字。可是周代的谥法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毕”字。秦毕公的传说,显然属于笔误。于是,很多人也认为,这个哀公也是笔误
我也相信是笔误。至于他真正的谥号是什么,也跟他的名字一样,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秦国虽然此前没有做出什么大事业来,但从复楚事件当中可以看出,秦国的实力是很强大的
我相信,秦国这些年来,高层们并不集体在那里吃喝赌嫖,而是励精图治,对外保持低调,努力把综合国力搞上来。而且秦国的高层们,也咬着牙怀有极大的雄心壮志。而且这个雄心不是一般的雄心,是吞并天下的雄心
这个雄心也是从秦哀公开始树立的
这个雄心在一个葬礼上可以看得来
这个葬礼就是秦哀公的老爸秦景公的葬礼
秦哀公元年(公元前536年),秦哀公给他的老爸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追悼大会,然后把他的老爸埋进了黄土下。这好像很正常。可这个葬礼上的规格却一点儿也不正常
根据后来的考古发现,秦哀公为了他老爸在阴间不孤独,让一百八十六人殉葬,更要命的是墓葬的规格竟然使用了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这四个字,大多数人都是陌生的。黄肠就是柏木之心,因为色黄而且质地紧密,是做棺材的好材料。天子礼葬时,用黄肠紧密地累叠堆成棺椁形状,椁外用柏木堆垒,木条木块累叠互嵌,其端头皆向内聚合,在椁上形成屋的四面檐角,这叫做题凑
这个规格只有天子才可以享受。秦哀公却让他的老爸享受了。这足以说明,当时秦哀公的内心世界装的全是勃勃野心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秦国几十年来,一直低调地在西部过着平淡的生活,并不是他们成了垮掉的一代,没有进取心了,而是进取心更强大了。他们肯定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进行过再评估,认为,如果手里有了一点儿实力,就牛哄哄地跑到大家面前表演,到处找人打架,把人家都打服了,把那个霸主的牌匾抢过来,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每天看着,心里确实有点爽。可这个霸主真的做得那么爽吗?对霸主国的真的那么有用吗
齐桓公一死,齐国就疲软到现在;晋国虽然连当了几届霸主,在诸侯面前大喊大叫,好像也威风了几十年,可现在却乱象丛生,就差叫别人过来插手他们的内政一下了;楚庄王也牛了几天,可现在楚国还不是进入了熊市时期
综上所述,霸主只是临时工,要想让自己的集团永远保持强势,只有胸怀天下,把所有诸侯的土地全划为自己的版图,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这才能一统江山,千秋万代
否则,以当时秦国的实力,要想当个霸主,估计也没有多大的难度。史书上虽然把秦国这个时期归于很疲软的时期,好像要实力没有实力,要人才没有人才。但事实上,秦国真的很疲软吗
秦国要是疲软了,他们能发大军复楚吗?他们要是没有人才了,敢于去跟孙武、伍子胥这样的牛人叫板吗?而且打得一路顺畅,胜利得没有一点儿卡壳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秦国在当时还是最强大的,只是他们出于自己的战略目的,出于更大的雄心壮志,他们的目标已经不是争一时长短的霸主了
秦国,已经开始成熟了,比其他那些老牌的诸侯国更成熟了
有时候,历史悠久并不代表成熟!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