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隧之战

麻隧之战 秦桓公败了一场,觉得很痛,就又老老实实地窝在本国里,而且一老实就老实了十一年。这哥们儿绝对不是个有水平的国家领导人。以前他的老祖宗秦穆公向外表示坚持和平共处N项原则时,那是想一心一意搞建设,然后到处搜罗人才,不管年纪多大,不论出身好坏,只要面试过关,统统录为己用。于是秦国很快就从一个新嫩诸侯成为当时的列强之一。可桓公一宣布不与人家搞摩擦,就等于给自己放长假,一条富国强兵的政策也没有出台,有吃就吃,有喝就喝,只要喝不死吃不死就行了。因此,虽然他有了十一年的和平时期,但秦国还是原来的秦国,一点儿没有与时俱进,与晋、楚等国比起来,已经明显落伍了
如果他能看出,现在秦国在他的领导之下,已经落后了——落后的后果是什么?落后就要挨打啊——再想办法弥补回来,算是亡羊补牢,也还是可以原谅的
可他现在觉得他的秦国一点儿也不落后,他觉得他经过十一年的长假休息之后,精力旺盛得很,老是这么吃吃喝喝,也有点烦了起来累了起来,得出去找个项目来做,吸引一下地球人的眼球,让人家还记得天下还有个秦国,现在秦国的最高领导人是嬴荣同志
于是,秦桓公于公元前582年决定再过去把晋国痛打一顿
可以说,秦桓公选在这个时候,还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晋国这些年来,内乱从来没有停止过,去年刚刚发生了诛杀赵家之事,元气大伤。其他诸侯看到晋国忙于争权夺利,拿自己人开刀,也不怎么把他们当带头大哥看了,使得晋国在诸侯中的人气不断跌停,似乎已到了传说中“内忧外患”的时期
一般到了这个时期就等于到了挨打的时期
秦桓公不但决定自己去打晋国,让晋国好看一下,而且还联合了白狄一起,组成一个多国部队去跟晋国叫板。可是,他只看到人家的弱项,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软肋。晋国虽然很乱,虽然大家都在拿自己的人练,但他们还有很多人才,那些人才还很会打仗,诸侯虽然不很重视他们,但也只是在那里观望,并没有真的跟他们断绝关系。而秦国自己呢?只有秦桓公一个老人家在那里很有精神地大喊大叫,别的人却一点儿不热衷于大打这个秦楚战争,而且更要命的是现在秦桓公手下没有一个人才,至于外援除了那个上当受骗的白狄之外,没有别的人跟他们站在同一立场了。至于这个白狄,本来力量就已经弱小得要命,有他帮忙跟没有他帮忙,其实没有一点区别。更要命的是,这个白狄在诸侯中历来没有什么好名声,你跟他混在一起,人家只有生你的气,不会对你产生一丁点好感。综上所述,秦国这次能打得过晋国吗
答案跟现实一样,打不过
秦桓公又不得不郁闷地退兵
过了两年,那个晋景公死了,他的儿子晋厉公即位
晋厉公刚当上老大时,也像他老爸一样,觉得秦国仍然是个麻烦国家,如果不跟他们搞好关系,你就会麻烦不断。于是派吕相当全权大使,向秦国递交国书,恢复双边高峰会谈
你不知道吕相这人是谁吧
告诉你,他就是那个魏锜的儿子。魏锜的封邑在吕,所以人家就叫他吕相。魏锜长得很猛,全身肌肉很发达,头脑也很简单,但这个吕相却斯文得很,从小到大都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文章写很好,口才也不错
吕相见到秦桓公后,向秦桓公表达了晋国要跟秦国恢复帮交关系的良好愿望
秦桓公当时一口答应。于是,双方商定,在令狐举行一场秦晋高峰会谈,双方的一把手都出席会议
晋厉公听说秦桓公答应得很爽快,当然很高兴,老早就带着晋国代表团来到令狐。可秦桓公来到王城之后,大概认为,晋厉公算什么?为什么自己一定要亲自去跟他签这个合同?于是就在王城那里住了下来,史颗叫过来说:“你当老子的全权代表,渡河过去,跟晋国签了这个和平协议。要是他觉得你资格不够,不签也行。反正这个世界早就不太平了,什么协议都是个屁。
晋厉公最后只等来个秦国的大臣,心里当然很不爽,可这个高峰会谈是自己提出来的,不签好像实在讲不过去,只得跟史颗签了。不过,晋厉公也派锜锜到王城那里跟秦桓公签约,算是挽回一点面子,然后很郁闷地回去了
秦桓公看到晋厉公被他玩了一把,居然一声不吭,觉得这小子估计也是个软蛋子,是可以欺负一下的。于是,他回到首都后,马上派人去找狄部落,说想与其再合作一次,把晋国痛打一顿。狄部落当然答应
于是,秦桓公马上大声宣布,他们与晋国签订的条约从现在起作废,已经丢进了历史的垃圾箱。然后跟白狄再次过去攻打晋,可仍然打不过晋国
这一战,对于秦国而言,直接收益为零,但间接损失却巨大
因为,晋厉公觉得自己被秦桓公耍得太没有脸子了,协议上的墨水还没有干,媒体上的声音还没有停,你就直接打了过来,你以为你就会打仗?就你会发动侵略战争
晋厉公知道,对秦桓公这样的人不狠狠地打击一下,他是不会老实的。当然,他知道,秦桓公的水平虽然很菜,秦国现在的综合实力虽然不强悍,但秦到底是个大国,这么多年的积累,算起来还是有实力的,如果光靠晋国去死磕,即使真的可以把秦国痛打一顿,但晋国也会累得无力喘气了。而现在楚国就在晋国的南面,正紧盯着晋国的一举一动,如果跟秦玩得损伤太大,到时在楚国面前就抬不起头来了。晋国有个传统,当了这个霸主之后,老是认为这个霸主是他们家的,后来给楚庄抢去,他们就天天思考着要抢回来,抢回来后,又想着如何巩固起来。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头号对手不是秦国,而是那个曾经从他们手里抢走霸主招牌的楚国。因此,在跟秦国交手时,他们得把楚国考虑在内。楚国在庄王死后,也变得有点老实了。现在倒是秦国不断地过来撩拨他们。他们知道,晋与秦迟早会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他们就转而开始跟楚国建立友好关系——咱两国打到现在,也该告一段落了吧
他们为了跟楚国搞好关系,此前是做过很多努力的。早在公元前582年,晋景公就主动释放了楚国的战俘钟仪
这个钟仪原本是楚国的一个古琴演奏家,楚国的领导人都是他的粉丝,楚国的领导人就是出征也带着他到军里表演。在一次楚郑之战中,大明星成了郑国的战俘。郑国就把他送给晋国。晋国当时也不在意,把他放到劳改场里劳教
后来,晋景公突然意识到晋国再怎么强大,也不能腹背受敌,让人两面夹攻。他把秦楚两国的领导人拿来一比照,就觉得楚国的领导人更好打交道一点。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天,他带着人民的温暖带着政府的关怀来到监狱视察。这个监狱就是关押钟仪的那座监狱
他指着钟仪说:“那个带着楚国帽子的帅哥是谁?
有关人员说:“他叫钟仪,以前是楚国的明星,现在是咱们的俘虏。
晋景公说:“呵呵,原来是明星。请他来给我们弹弹琴。
钟仪就给他弹了琴,弹的是楚国的调子
于是,那个范文子就趁机说:“这个人真是个爱国人士,到了这个时候,都没有忘记他的祖国。咱们应该放他回去。
晋景公不同意才怪。于是,钟仪就带着晋景公的信回去并把信交给他们的领导。楚王看到明星回来了,当然很高兴。楚国这时玩得也累了,也不想再跟晋国这样的国家玩下去了,看到晋国主动跟他们和好,变得然同意,忙派公子辰出使晋国,“请修好,结成”,要求把双边的友好关系定下来。晋景公立马也派了使者过去对楚国进行友好访问。双方互动的级别不断提高。可没几天,晋景公就死掉了
晋厉公当上老大后,并没有把老爸的政策丢进垃圾堆,而是继续坚持不动摇,继续执行联楚防秦的外交政策
后来,那个宋国的华元又出面,说你们老是这么跑来跑去,讲客套话,也没有多大实质意义,不如到我们这里来定个条约。我当你们的证明人。公元前579年,在华元的主持下,晋国的代表团和楚国的代表团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双边会谈,其成果是签订了一份和平协议,发表了一个两国不再打仗的公告。这对晋国而言,实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而秦桓公对这些新闻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还傻乎乎地给楚国写了一封信,说要去楚国联合起来干了晋国这个霸权主义者
楚共王在读完这个信之后,就在那里签上:本人鉴定完毕,请晋侯阅示
晋厉公一看,就更气爆了,觉得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
当然,晋厉公打一仗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把霸主地位重新确立起来。因此,他向诸侯发出号召,说秦国多次联合白狄骚扰中原,让大家生活过得很不爽,人民无法安居乐业,所以,咱们必须联合起来,把他们打残
那些诸侯看到晋国突然又威猛起来,而且提出的这个口号也很大,很得人心,于是都派兵过去,跟晋国组成多国部队
于是,一场历史大战就这样爆发
公元前578年,晋国决定对秦国宣战。晋厉公这时倒还按程序办事,先让那个吕相写了一篇《绝秦》檄文到处发表,从秦晋两国的关系及穆公和晋文公的交往开始,一直写到现在。把秦国的所有人品问题全部细细数了一遍。反正你一看这篇文章,你就觉得秦国几代领导人都是世界上顶级坏分子,什么坏事都是他们干出来的。这样的国家,这样的领导人,基本上是可以划为流氓国家,无赖老大。这样的流氓国家,你若不打仓就不倒。因此对他们不用再讲什么人话了,只有直接开打
这篇绝秦书被收于左传,也被收入史记,更被后来的《古文观止》选上。有兴趣的可以去找原文来读读
之后,晋国就派出他们最强阵容外加多国部队向秦国宣战。他们先把秦国的那个弱弱的外援白狄在交刚那里一棍打死——至此,所有的狄部落全部玩完。然后于第二年(即公元前578年)的春天向秦国正式宣战
这次晋国是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首发阵容是:晋厉公、栾书、荀庚、士燮,韩厥。他们带着晋国全部武装力量来到周王城,与已赶到那里的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联军会师,组成了有九个国家参加的多国部队
晋国在这里举行会师仪式,是有他们的理由的。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请来周王,让周王不得不承认现在晋国是多国部队的总指挥,从而让霸主地位合法化
他们在这里开了个军事会议后,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秦国开进
秦桓公这时胆子很强大,听说多国部队来了,一点儿都不怕,也带着秦国全体武装力量出来迎战。看看这个世界到底谁怕谁
公元前578年,双方会战
秦兵很勇敢,在多国部队的阵地上冲锋了多次,然后又挡住了多国部队的冲锋多次。可后来他们发现,多国部队的人数确实太多,他们部队的人口数量也太少了,厮杀了大半天,虽然多国部队倒下的尸体有很多,可人家的队伍还是那样庞大,而他们的阵营弱小得越来越明显了。秦桓公这才知道,多国部队有时还真不好惹
于是,只得高叫风紧扯乎,再打下去就没有跑路的机会了
秦兵当天就打了个大败仗,然后在秦桓公的带领下,疯狂往回跑。多国部队疯狂追击,一直追到侯丽,这才立定,然后收拾行李回师。他们当然还想疯狂追下去,但真的追不动了
这一战,历史上叫“麻隧之战”。战斗的结果,虽然是秦军大败,败得满地找牙,可多国部队的损失也不少,而且在这场大战中,秦国虽然大将成差和不更女父(呵呵,不更是职务名,女父是人名。为什么叫不更,我也不知道。总之,据说是当时二十四等爵的第四级)被敌人抓走,但多国联军中的曹国老大曹宣却在战场上光荣牺牲。光从这个方面上看,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很高的,多国联军的损失也是惨重的。当时,诸侯们虽然天天打来打去,但把秦国全部吞下的想法还是不敢产生的,而且秦国很大,战略纵深太长,再打下去,他们的力量也不够。再且,晋国也刚刚把霸主抢到手中,各国也刚刚团结起来,要是让其他国家再损失下去,人家就会有意见。况且如果再陷入秦国的泥潭之中,楚国说不定马上就撕毁和平协定,突然向晋国进攻,那可就什么都完了。于是,晋国也宣布撤军
此战之后,秦国正式进入中衰时期。而其他诸侯受伤也不轻,从此好多年都无力再战,更不敢再惹秦国了——他们这才知道,秦国虽然失败了,但秦国并不是真正的纸老虎,能以弱抗强。打得双方都差点精尽人亡,不是每个诸侯国都可以做到的——这也给陷于中衰时期的秦国争取了一段没有战争养精蓄锐的时间
第二年,秦桓公死了。他在位时间很长,但死得最郁闷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