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

既生瑜,何生亮 然后,陈叔宝拿出了大量金银绸缎发给各军,作为赏赐
这里,我们发现了陈叔宝的又一个人性闪光点——比之我们先前说过的高纬、萧纪之流,陈叔宝还蛮大方的,这就不易啊
再然后,陈叔宝就派出了军队——使鲁广达陈于白土冈,居诸军之南,任忠次之,樊毅、孔范又次之,萧摩诃军最在北。这几支军队,南北连亘,长达二十里,以至于首尾行动不相知,军事部署之失败可想而知
然后,战斗开始了。贺若弼率领轻骑登山,看到了南陈连亘二十里的大军,当然,他毫不畏惧,立即驰下,与所部部将杨牙、员明率甲士八千,列阵以待。南陈方面,进攻最积极的,居然是儿子都投降了韩擒虎的鲁广达,此公与贺若弼力战,由于人数优势,竟一度将贺若弼逼入绝境。贺若弼所部连续多次被鲁广达部所退,麾下身亡者达273人,逼得贺若弼放烟雾弹自救,这才略略摆脱了颓势,得以重新收拾起人马,军势复振
然后,贺若弼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的南陈军,并没有对隋军穷追猛打,相反,略微得势后,这帮人砍了隋军的人头,就准备去陈叔宝那报功了。这就说明,虽然重赏之下有勇夫,但是,这帮勇夫毕竟是些乌合之众,根本不是纪律严明的隋军的对手
于是,贺若弼发动了反攻,这次,他进行了针对性攻击,而其目标,则是孔范。恭喜贺若弼,他准确的看出了南陈军队的最大弱点,这位孔范同志,虽然平时老是叫嚣自己文武全才,但真到了战场上,真碰到了贺若弼这种久历战阵的勇将,那就只剩一个字了——溜
因而,孔范军跟贺若弼军刚刚交手,还远谈不上胜负呢,就赶紧溜了,其余的陈朝军队都看傻了眼,贺若弼一路追袭,南陈军大乱,骑兵步卒四处乱窜,难以阻止,于是斩首五千人
接着,贺若弼部将员明生擒了一个人——萧摩诃
原本,这场战事的主角,南陈方面,应该是萧摩诃,但是,从一开始,他就消失了,奋力杀敌的人中没有他,崩溃窜逃的人也没有他,他就是冷冷的在那里,似乎战事与他无关
贺若弼想要杀掉萧摩诃,萧摩诃没有挣扎,而是神色自若,倒是把个贺若弼弄得颇为尴尬,最后将其释放,以礼相待
从头到尾,萧摩诃都像是个看客,而他为什么会成为看客,则能从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中一窥究竟——从来行陈,为国为身;今日之事,兼为妻子
前一句话很好理解,也没什么疑问,问题当然是后一句话——“兼为妻子”,这是什么意思呢?揭晓谜底吧——萧摩诃其实戴了很长时间的绿帽子,他心知肚明,但敢怒不敢言,因为,给他戴绿帽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陈叔宝
于是,我们也就能够理解,萧摩诃为什么连连请战,又为什么消极作战,乃至被俘乃至将死之时,表现如此淡定。因为,打从一开始,萧摩诃就做好了战死疆场的准备——是的,他恨陈叔宝,但是,他爱南陈
如萧摩诃这样的遭遇,死在战场上,确实也是种解脱
这场神经质的决战,以南陈惨败而告终——当然,这一切早在任忠的预料内。因此,此时情绪复杂的,除了萧摩诃,也就是任忠了
任忠飞奔回了宫殿,见到了陈叔宝,描述了一下此战的败况,然后他表示:“陛下好好保重吧,我已经拼尽全力了。”陈叔宝此时似乎终于意识到任忠的价值了,给了他两包黄金,要他招募勇士,继续作战
任忠没有回绝,只是对陈叔宝表示:“陛下应该坐船前往上游投奔大军,至于我,我会拼死保卫的。”陈叔宝相信了任忠的所言,于是,命令任忠出宫部署,又让宫人穿戴整齐,准备出发,接下来,陈叔宝所能做的,也就是等了。但是,渐渐地,陈叔宝发现情况不对劲了,因为他等了半天,任忠却始终没有再出现,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在他的脑中滋生
任忠干吗去了呢?他带着几个人,去石子岗跟从新林出发的韩擒虎请降了……我们能怪任忠不忠不义吗?似乎也不能。任忠曾经也想为南陈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也想呕心沥血,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但是,他最后发现,不值得,他效忠的对象是陈叔宝,为他这样卖命,不值得。一个对手下大将猜疑有加,言不听计不从的人,如何值得效死呢
于是,任忠作为向导,带着韩擒虎入宫,驻守朱雀桥的蔡征部,一听是韩擒虎前来,当即惊惧而散。然后,任忠带着韩擒虎进了朱雀门,南陈军队一度想要迎战,任忠对其怒喝道:“老夫尚降,诸军何事!”是啊,连任忠这样的大将都投降了,他们还抵抗什么呢?散了吧
听说韩擒虎已经进城,城内文武百官各自奔命,散的差不多了,只有袁宪还在殿中,江总等少数几个人,留在了国务院办公厅(省中)
陈叔宝环顾四周,凄凄惨惨,居然只有袁宪一人,他大为感慨:“我从来接遇卿不胜馀人,今日但以追愧。非唯朕无德,亦是江东衣冠道尽!
陈叔宝终于检讨自己了,但是,很可惜,他这番话的主题思想,并不是检讨自己,而是责怪他人,责怪知识分子们没有道义
知识分子们没有道义吗?或许吧。但是,一个无道之君,又怎么期盼有道之士呢?陈叔宝的自我检讨,还实在不够诚恳啊
检讨完了之后,陈叔宝有些乱,隋军已经进城了,不久后就要进宫了,怎么办呢?藏哪去呢?袁宪还是一如既往的镇定:“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去欲安之!臣愿陛下正衣冠,御正殿,依梁武帝见侯景故事。
袁宪给陈叔宝找了个有尊严的出路,但是,陈叔宝却已经不要尊严了,他已经完全听不进袁宪的一派忠言了,他脑子里不断盘旋的,只有一个字了——躲!陈叔宝已经想好了,他下了塌,飞奔而走,神秘兮兮的对袁宪表示:“锋刃之下,未可交当,吾自有计!
陈叔宝想了个什么计呢?当然没有什么好计,依然是个馊主意,而且是,让人笑掉大牙的馊主意——他准备躲进深井里…
袁宪自是连连劝阻,但是陈叔宝听不进去;后阁随从夏侯公韵更是以身蔽井,陈叔宝跟他吵了好久,终于吵赢了,于是终于得以入井
不久后,韩擒虎带着部队进了宫,四处搜寻,找不到陈叔宝,最后,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那口深井上。军士俯伏在井口呼叫陈叔宝的名字,一片死寂,没有回声;军士们不耐烦了,开始叫嚣,说要把石头扔进井里,这时,从井底深处,突然传来了声音…
很显然,井里有人!士卒们把长绳抛到了井下,然后奋力将其往上拉,然后,这帮人发现,陈叔宝的体重大的邪乎,怎么这么重?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把陈叔宝拉出来之后,士卒们恍然大悟,陈叔宝是个正常人,体重没那么邪乎,只是,跟陈叔宝绑在一块的,还有两人,两个美女,一个张妃,一个孔妃…
除此而外,宫内倒是一切正常,沈皇后居处如常;太子陈深也在东宫,闭门而坐,侍从孔伯鱼陪着他。军士破门而入,只见太子安坐在前,还慰劳他们说:“各位一路作战,恐怕很辛苦吧!”说的军士们都感觉破门而入实在没有礼貌了,对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太子,倒是开始尊敬起来
宫里还有一群人——南陈的宗室
当时,在建康的南陈宗室,还有一百多人,色厉内荏的陈叔宝,对他们很不放心,都把他们弄进了宫,住宿在金銮宝殿,并命豫章王陈叔英监控他们,暗中戒备。结果,隋军一进宫,这帮人终于得到了解放,纷纷投降
韩擒虎就这样生擒了陈叔宝,他的手下只有500人,他甚至没有打过任何一场像样的战事,但是,此刻的他,居然已经完全控制了禁宫
历史上的前辈们,侯景同志,徐嗣徽同志,柳达摩同志,以及其他一些同志,此时此刻,是不是默默无语两行泪呢
当然,最无语的,还不是九泉之下的前辈,而是跟韩擒虎一起来攻打南陈的贺若弼——老子怎么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呢
贺若弼还在打,因为,站在他身前的鲁广达寸土不让,数百隋军被俘被杀,一直战到黄昏,鲁广达见大势已去,被迫放下了武器。然后,鲁广达面向宫城的方向,连连磕头,痛哭不已,对他的部属说道:“我不能拯救帝国,罪孽深重啊!”鲁广达的手下也跟着流泪痛哭,唏嘘不已。唏嘘之后,鲁广达及其部属,就都被贺若弼俘虏了
于贺若弼而言,不幸的是,他面前居然还站着鲁广达这样的男人;当然,幸运的是,南陈只有一个鲁广达这样的男人;俘虏鲁广达之后,整个建康城空空荡荡,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深夜,贺若弼放了把火,烧了北掖门,然后进了建康城,接着,他听到了一个令他不快的消息——韩擒虎居然已经活捉陈叔宝了…
不管怎么说,还是把陈叔宝带过来看看吧。只见一个浑身战栗,喘着粗气,冒着冷汗,斯斯文文的白净汉子走到了贺若弼面前,然后,在贺若弼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扑通一声,跪倒在他面前…
贺若弼有些发晕——对面的毕竟是一国之君,哪怕是亡国之君;他也在想,一国之君跪在他面前,合适吗?思考片刻后,贺若弼终于反应过来了——合适(不合适也得合适了),理由是——小国的君王,地位等同大国的三公部长,对着他叩头,合乎礼节
然后,贺若弼又反应过来了,陈叔宝同志这是太紧张了啊,随随便便见人就叩,幸亏他能圆过去,要圆不过去,传到杨坚那儿,有嘴说不清啊,于是,他紧接着安慰了一下陈叔宝:“你不要太恐惧,到了大兴,至少还给你封个归命侯(西晋灭吴后,孙皓被封归命侯)。
陈叔宝也见到了,这次攻陈之战,至少,于贺若弼而言,是大功告成了,然后,贺若弼也不免开始盘算,此次平陈之战,老子折腾了七八年,将来朝廷封赏,史书记载,功勋如何呀
不算不要紧,一算,贺若弼一身冷汗出来了——妈的,老子拼死拼活,功劳居然在韩擒虎之下?而且是远在其之下?凭什么?这小子明明是摘了桃子啊!贺若弼越想越不服气,过后的几天,就老是跟韩擒虎过不去,言语上挑衅。当然,韩擒虎也不好惹,都是硬邦邦的汉子,谁他娘怕谁?谁他娘会任你糟践?不服是吧?不服也行,咱出去决斗!看看谁牛逼
于是,终于有一天,两人拔了刀,气势汹汹的,要出营决斗。旁边几位一看,靠,至于吗?赶紧一拥而上,把这俩斗鸡给拉开了
决斗不成,贺若弼还是不爽。当然,很快贺若弼就发现,韩擒虎手里就没几个人,不像他,坐拥大批军将,这功劳的事情,嘴上说不通,不还能动手吗?于是,贺若弼把蔡征叫来了,让他帮陈叔宝写投降书,然后,让陈叔宝坐着骡车,拉到自己的牢营,最后,让陈叔宝正式向他投降。后来,因为这事儿实在离谱,估计贺若弼手下都不同意,贺若弼也只能作罢
不受降就不受降吧,人我得带着,贺若弼又把陈叔宝囚禁在德教殿,并派遣他亲信的军士严加看管
此时这般,陈叔宝估计已经欲哭无泪了吧,香饽饽仍然是香饽饽,只不过,当年的他,人人凑上来拍马屁,人人看他脸色,而现在的他,则成了人家的战利品,争来夺去,他要看的,倒是别人的脸色了……早知如此,听袁宪一句,别躲在井下头,照着萧衍接见侯景的老例,堂堂皇皇的坐在大殿里,如今哪会如此憋屈
(侯景狡诈凶残了吧?当日萧衍坐在大殿里接见他时,他也不敢太过放肆。后来,侯景退出宫殿后,对着部下王僧贵说道:“吾常跨鞍对陈,矢刃交下,而意气安缓,了无怖心。今见萧公,使人自慑,岂非天威难犯!吾不可以再见之。”所以,总算萧衍和萧纲父子还留有最后的尊严,没有任人蹂躏。
在韩擒虎和贺若弼相继抵达建康后,长江下游的隋军总指挥部,也陆续到来。首先来的人,是总参谋长高颎。高颎进宫后的第一件事,是诛杀他所认为的跟妲己差不多的红颜祸水——张丽华
据说,在高颎先行之前,杨广曾经交待过他,让他留着张丽华,所以后来高颎砍了张丽华之后,杨广大为不爽,冷冷的说道:“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从此,杨广便跟高颎结下了梁子
为什么要加个“据说”二字呢?因为虽然《资治通鉴》这么写,但事情显然不合逻辑。此时的杨广,正处于政治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为了讨好他苛刻的父亲,以便能够将他哥杨勇赶下台,他正竭尽全力经营自己的政治形象,他所作的一切,都要合乎“贤王”二字
比如说,杨广进入建康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人——晋王广入建康,以施文庆受委不忠,曲为谄佞以蔽耳目,沈客卿重赋厚敛以悦其上,与太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皆为民害,斩于石阙下,以谢三吴
杨广干的第二件事,乃是跟刘邦入据咸阳后类似,封存府库,分毫不取——使高颎与元帅府记室裴矩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
然后,杨广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大家可能有些惊讶,因为杨广这个人太有名了,有名到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败家子,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也曾有过“贤王”的称号。但是,完全不用惊讶,日后在《炀帝篇》中,我们就会知道,在杨广前35年的人生(王子时期)中,他都极力克制了自己,哪怕是装,他也是装到了一个极致
我们不妨看看杨广装到了什么程度——晋王广,弥自矫饰,唯与萧妃居处,后庭有子皆不育,后由是数称广贤。大臣用事者,广皆倾心与交。上及后每遣左右至广所,无贵贱,广必与萧妃迎门接引,为设美馔,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上与后尝幸其第,广悉屏匿美姬于别室,唯留老丑者,衣以缦彩,给事左右;屏帐改用缣素;故绝乐器之弦,不令拂去尘埃。上见之,以为不好声色,还宫,以语侍臣,意甚喜。侍臣皆称庆,由是爱之特异诸子
因此,一个如此克制自己的杨广,一个如此看重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形象的杨广,一个处于夺嫡之争关键阶段的杨广,他会为了杨丽华这样一个女人,毁掉自己的政治前途吗?大声一点回答!不会嘛,对不对
那为什么《资治通鉴》有这样的桥段呢?很简单,杨广是个失败者,而中国的失败者,是一定不会有光辉的一面的,这就是中国史书的逻辑——在《炀帝篇》中,大家还会反复发现这一点
杨广在做了这些事之后,又处理了贺若弼——广以贺若弼先期决战,违军令,收以属吏。(瞧瞧,杨广此时的行为,完全是非礼勿言,非礼勿视嘛,贺若弼这么大功劳,违反了军令,该罚也一样罚,“贤王”二字,当之有愧?
贺若弼这叫喝水撒牙缝,头功被韩擒虎抢了不说,连次功都要被杨广挑骨头,俩字儿——倒霉啊!好在杨坚会做人,写了个诏书过来:“平定江表,弼与韩擒虎之力也。”而后,赐物万段;又赐弼与擒虎诏,美其功
下游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中上游了
当时,南陈水军都督周罗睺和郢州此时荀法尚驻守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而上游总指挥杨俊率十余万大军屯于汉口,然后,双方呈相持之势,一个月内,隋军竟被压制的无法动弹
中游进展不顺,就只能指望上游了。上游顺不顺呢?一开始也不顺
当时荆州刺史陈慧纪令南康(江西省赣州市)郡守吕忠肃驻守岐亭(湖北省宜昌市北),据守西陵峡,吕忠肃在北岸山上凿洞,向南岸链接了三条铁链,横拦江面,阻止隋朝大军,而这位吕忠肃,更是抵抗意志坚强,变卖家财充当军饷。将领意志如此坚强,手下当兵的也是拼死效命,于是,杨素和刘仁恩,大小四十余战,奋力进攻,结果却一点便宜都讨不到,光战死的就有五千之多
当然,吕忠肃靠变卖家财来充当军饷,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这哥们确实是大大的忠臣,很难得,二是他手头的力量其实也很有限,而且根本得不到补充。所以,在长期的拉锯中,尽管隋军一开始吃了瘪,但随着时间推移,兵精粮足,背后有一个帝国作为支撑的隋军,终于慢慢摆脱了颓势,也开始打胜仗了
杨素在打胜仗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放人
这是隋军此次南征的既定战略,不仅要以兵凌人,更要以德服人。所以,从杨素到贺若弼,从韩擒虎到杨广,在整个征服过程中,都打出了一个“德”字招牌;此时杨素的放人,也不过是一以贯之的策略推行而已
然而,此次的放人,却收到了奇效。因为,隋军在打败仗的时候,南陈军队是毫不留情,都割了鼻子去报军功,然而,现在隋军打了胜仗,非但没有以怨抱怨,反而以德报怨,将心比心,南陈士卒也不免气为之夺
吕忠肃知道,这么打下去,是没有机会的,他的部队,军心会很快瓦解,过不多久,就没人愿意帮他卖命了,于是,吕忠肃放弃了自己的阵地,他要选个更有利于自己的战场,继续抵抗
吕忠肃退到了荆门(湖北省枝江市西北长江西岸)的延洲(长江中小岛),而杨素则解除了拦阻他的铁链,紧随而至。杨素派出巴蜑(四川中部少数民族,依水为生,擅长水战)军一千,乘着“五牙舰”四艘,用撞击长杆连续击破陈国战舰十余艘,于是,南陈军大败,被俘两千,而吕忠肃,则是单枪匹马逃过一劫
南陈信州刺史顾觉屯兵安蜀城(湖北省宜昌市西),听到吕忠肃战败的消息,也便没了抵抗意志,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驻守公安(荆州首府,湖北省公安县)的陈慧纪见大势已去,乃将其军械辎重尽数焚毁,引兵东下,于是,巴陵(湖南省岳阳市)以东,尽为隋军所得
陈慧纪此时手拥士卒三万余,主力舰有一千余艘,实力仍是非同小可,见长江上游守无可守之后,当时便想带兵顺江而下,去增援建康,但无奈被杨俊堵住了前路,于是便进退无路,生生被夹在了当心
被堵在了巴陵的陈慧纪心急如焚,欲进不能,欲退无路,他仍想做最后一搏,但却不知建康防御如何,正在心乱如麻之际,巴陵城来了个人——陈叔文
陈叔文同志,就是那位被陈叔宝猜忌的湘州刺史,他已经接到了调令,而且已经从湘州出发,此刻,他刚刚抵达巴陵——好容易碰个南陈宗室,陈慧纪就像见到了救世主一样,当即便推举陈叔文当盟主,共同抵抗隋军
接下来,讽刺的事情来了。南陈的臣子陈慧纪,还在热血澎湃的准备为南陈流尽最后一滴血,竭诚以报国恩;而这边南陈的宗室陈叔文,却转脸就带了手下去跟杨俊请降,而且,杨俊很快就遣使前来慰劳…
更讽刺的是,当时已成俘虏的陈叔宝,也在杨广的要求下,手书招降上游军将,并派樊毅去见周罗睺,又派陈慧纪的儿子陈正业来见老爸…
还能怎样呢?周罗睺跟着诸将相对而泣,整整哭了三天,然后无奈解散部队,找到了杨俊投降,陈慧纪也无奈投降了隋军,于是,上游的战事宣告终结
这位周罗睺我们要说一下,首先,他是难得的忠臣,非但成功抵挡了杨俊一个月,而且,在投降后,杨坚赏赐他时,他还哭着表示:“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
由于周罗睺投降的比较晚,所以,官位比较低,甚至不如名不见经传的羊翔,后来韩擒虎因此取笑他,说:“不知机变,立在羊翔之下,能无愧乎?”结果周罗睺正色答道:“昔在江南,久承令问,谓公天下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韩擒虎也随之面露愧色
周罗睺能力如何呢?贺若弼同志,一个牛逼哄哄,谁也瞧不起的人,他曾经在杨广面前大言不惭的谈及朝内诸将的能力,表示:“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言下之意,这些人都不成,要说良将,还得是哥们我啊)。”于是,贺若弼是如何评价周罗睺的呢
贺若弼曾对周罗睺这么说过:“闻公郢、汉捉兵,即知扬州可得。王师利涉,果如所量(言下之意是,幸亏对手不是老兄你,要不然说不好咧)。”周罗睺倒也不客气:“若得与公周旋,胜负未可知也。
然而,如此忠勇双全的周罗睺,后世的名声,却远不及他的对手贺若弼和韩擒虎,说到底,他的宝贝领导陈叔宝害了他啊
言归正传。不久后,杨素也抵达了汉口,跟杨俊会和。再看看九江的王世积处——王世积在蕲口,闻陈已亡,移书告谕江南诸郡,于是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走,豫章等诸郡太守皆诣世积降
至此,南陈已基本平定,只有少量的零星反抗
首先是三吴地区推举萧献为首,反抗隋军。不久后,隋朝派宇文述领军镇压,萧献曾想玩个前后夹击——献立栅于晋陵城东,留兵拒述,遣其将王褒守吴州,自义兴入太湖,欲掩述后;计是好计,但无奈所立之栅实在不够坚固,以至于宇文述破栅之后,居然还有回身反击萧献的机会……萧献于是兵败,后来撤至包山,又遭失利,最后想躲进民居,未遂,为宇文述所擒
在萧献倒霉后不久,萧岩也倒了霉,此二位老兄,都被押解进长安斩了首,要说,萧献倒不冤,算是站着死的,这位萧岩是跪着死的,因为他是投降的…
然后是岳阳王陈叔慎。跟陈叔文不同,陈叔慎还是挺为自己的血统感到自豪,他没有轻易投降隋朝,有一天,他在家设宴款待诸将,叹气道:“君臣之义,尽于此乎?”说着说着,长史谢基就倒在地上哭泣,一旁的陈正理义愤填膺:“主辱臣死,诸君独非陈国之臣乎!今天下有难,实致命之秋也。纵其无成,犹见臣节。青门之外,有死不能!今日之机,不可犹豫,后应者斩!”于是,在陈正理的压迫下,众人允诺,然后刑牲结盟
当然,值得一提的也就是这么多了,因为陈叔慎唯一的成绩就是诱杀了杨素的部将庞晖,随后,就因为势单力薄,而被刘仁恩率军平定
岭南的情况,各郡当时推举冼夫人为首,号为圣母,共保领土。隋朝派韦洸前来招降,为陈豫章太守徐墱在南康郡(江西省赣州市)所拒,无法前进。随后,杨坚还是老套路,送了封信过去——当然,陈叔宝写的,表明南陈已亡,你们就不要抵抗了,降了吧。冼夫人召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最后还是无奈,派孙子冯魂率众迎接韦洸。韦洸于是击斩徐墱,前去广州,说服岭南诸州投降
至此,南陈遂全面平定——于是陈国皆平,得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