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后宫

后宫,后宫 在孙权进行人事换届、朝廷军政体制调整的时候,魏国倒是在东边打了一次胜仗。当时魏国的最东边就是高句丽。以前辽东还是公孙氏的地盘时,高句丽还没有跟魏国成为直接的邻居,所以跟魏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可公孙渊的地皮一划归魏国的版图,高句丽立马就得直接面对强大的大魏帝国
高句丽也是一个很爱惹事的国家。早在汉朝的时候,只要他们觉得自己有实力了,就跟中央政府作对。如果打不过,就又宣布投降。由于多次搞事,又多次被扁,他们只得不断地向东迁移。最终把大本营定在丸都城
这时,高句丽的一把手叫位宫,是高句丽的第十任最高领导人。他的爷爷叫伯固,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拔奇,一个叫伊夷模。他们那时也跟中原王朝一样,遵循立嫡以长的传统习惯。可那个拔奇是个人品巨坏、能力太菜的家伙,广大高句丽人民就是不答应让他来当他们的领导人,而是要求那个伊夷模成为他们的领路人。你想想,拔奇能同意吗?他大声宣布,你们敢于无视传统,我也敢于无视你们,于是,就跟另一个死党涓奴加各带着自己控制的三万多人去投奔了公孙康。原来那些挂靠高句丽的胡人看到他们兄弟都闹成这个样子了,心说咱们也不必这么死守全同,于是,也都纷纷另立门户,不再承认原来的母公司了。伊夷模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地盘突然被割切了许多,自己的命令已经传达不到几里远。他知道自己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于是,就宣布重组,成立一个全新的高句丽
那个拔奇虽然脱离了老弟,但仍然是人家的二层机构,因此心里不服气。于是,自己来到辽东,带着部下攻击玄菟,想把这个郡变成自己的根据地。哪知,玄菟跟辽东的公孙势力早就看到透了拔奇的嘴脸,知道要是让这个家伙占领这块地皮,以后辽东地区的麻烦就不是一般的大。于是,双方联合,同时出手,把拔奇狠狠地打了一顿。拔奇再不能玩下去了
但伊夷模仍然当他的高句丽领导人。伊夷模虽然人品比他的哥哥强,比他的哥哥得人心,可他一直没有儿子。于是,他发起狠来,“淫灌奴部”——也就是找了个灌奴部落的美女,来个一夜情,还真的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位宫
不知道他为什么叫位宫吧?据说,他的曾祖父叫宫,刚刚出生就能睁开眼睛——估计是在娘胎里太久了,所有器官都已经成熟,所以一生下来就能够睁开眼睛。可当时的人不这么认为,这小子居然一出娘胎就可以转着眼珠看人,以后长大了肯定是个坏分子,就都不喜欢他。他长大后,还真的很凶残,天天叫大家跟他去进行打砸抢活动,弄得高句丽越来越破落。后来,位宫出生时,也像宫一样,刚出娘胎就可以睁眼看人,大家就说,他跟那个宫一个样儿。于是,就把他叫位宫。位宫长得很剽悍,属于猛男系列,是个典型的好战分子
当年,司马懿征辽东时,他觉得练手的机会来了。于是,带着一千多部队过去跟司马懿一起夹击公孙渊,为魏国立下了功劳
本来,在公孙渊和魏国之间,位宫采取向魏国一边倒的政策绝对正确。那时魏国虽然很强大,但因为还有蜀吴这两个敌人在那里,因此,最不愿在其他地方消耗精力。如果位宫表现了自己对魏国的友好之后,就老老实实地在那里抓纲治国,他仍然什么事也没有。可位宫却不这样想。他看到魏国边防军那么老实,就以为魏国的强大估计也是传说而已,要真的玩起来,估计也没有什么。于是,在正始二年,位宫带着部队向安平进军。这时根本没有用脑子去想一想,连以前随便欺负他们的公孙渊都被魏国一把搞定,魏国现在的力量是他们的N次方,魏国现在老实的原因根本不是怕了他,而是不愿跟他一般见识,硬是又发扬他们传统的搞事精神,天天带着他的那帮好战马仔制造流血事件
此时魏国的幽州刺史是毌丘俭。毌丘俭的姓名虽然有点儿生僻,但人却极有水平,绝对不是一个软骨头的人,看到位宫这么嚣张,当然一点儿不服气。于是,在正始五年(244年),决定组织力量把这个家伙暴扁一顿,让他知道魏国子弟兵是不好惹的,他毌丘俭还是很猛的
位宫还不知道这次他玩儿大了。看到魏国部队从四面八方冲杀上来,仍然牛烘烘地带着他的全部家当二万多人进军沸水边上,跟魏国的大军在梁口大战。双方连打几仗,位宫连输几仗,最后看看身边剩下的人真的不多了,而且个个血迹斑斑,一点儿战斗力也没有了,才不得不选择跑路。他以为他跑路了,就什么事也没有了,以后还可以来个东山再起
可毌丘俭能让他东山再起吗
毌丘俭迅速占领了高句丽的首都,然后牛烘烘地举行了进城仪式,大步进入丸都城。这哥儿们也不是什么好鸟,把曹操和司马懿的残忍动作学得很到位。一进入丸都,立马开展大屠城活动,当场砍下几千颗脑袋
位宫这次败得真的很惨,最后只带了自己的几个家属逃了出来
毌丘俭在第二年又发动军事行动,对位宫进行最后的围剿
位宫这时就是有再多的门板,也挡不住毌丘俭。他只得再逃,逃到了买沟。毌丘俭派王颀继续追,一直追过沃沮。这一战,让毌丘俭大大地露了一把脸,所到之处,都大树魏国和他自己的光辉形象: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
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次战斗,总共歼灭高句丽八千多人
魏国东部遂稳定下来
而这时,蜀国也在提拔一个牛人
这个牛人就是著名的姜维
诸葛亮还在的时候,蜀国是先军政治,天天高喊着时刻准备打仗。可诸葛亮一死,再加上最能打的魏延也丢了脑袋,蜀国的军事人才立马就短缺了起来。蒋琬当政时,虽然天天高喊继承丞相的遗志,但因为手下的军事没有人才,自己又不会打仗,所以只背着个大司马,最后只停留在口喊上,一点儿行动也没有。现在蜀国能打仗的也就只有姜维了。诸葛亮还活着时,就已经很看好这个从魏国投降过来的人,有意把他培养成蜀国未来的军事猛人
后来的蒋琬和费祎两人都是诸葛亮的死党,对诸葛亮生前的人事布局,当然是按既定方针办,让他不断地参与军队的事务。上次在三岭截断曹爽后路,把入侵的魏军全部歼灭的战斗,前线指挥官就是姜维。三岭中有一岭当时叫沈岭,因为姜维这一仗打得很给力,于是,大家就把这个沈岭改为姜维岭
立了这么个大功,不大大提拔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再加上,原来王平那些人这时已经老了,再怎么努力工作,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于是,把姜维隆重推出的时候到了
正始七年,也就是延熙九年,即246年,费祎宣布大赦。那时大赦不是拍拍头脑,让脑袋发热一下就下文件,然后全国各地打开牢房,把犯人们隆重地放出,而是有重大活动为借口的。蜀国的这一次大赦就是要提拔一下姜维
大司农孟光看到这个大赦文件,就有点儿不高兴,当着很多人的面,抡起板砖公开地砸向费祎,说:大赦本身就是一种偏颇的政策,圣明的人君一般是不搞这个事的。只有到了公司运转不灵的时候,又没有别的办法,才可以试一试,算是出台了新的政策,忽悠一下百姓。现在是什么社会?国家一片和谐,人君也不是昏君暴君,全体干部都努力工作,恪守尽职,兢兢业业,为咱们蜀汉事业贡献力量。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什么一定要搞这个大赦?一定要把那些犯罪分子放出来?你难道还怕咱们的社会太过安定,需要那些动乱分子刺激一下
谁一听这话,都觉得太正确了。你要是想表现得宽大一点儿,就对我们这些公务员宽大一点儿,为什么一定要对那些很暴力的家伙宽大
但谁也没有站出来顶孟光的话,都站在那里看费祎的表现
费祎不是菜鸟,同时也是个真的很宽大的人,看到孟光那根很丑很硬的手指就差几厘米就戳到自己的鼻尖,不但一点儿不生气,反而把自己的胸怀表现得更加出色,一边不住地点头,一边说孟光的话很对,你继续说,我会认真地听下去的
他虽然是认真地听下去,可也只是硬着头皮听,根本没有把孟光的话当话,大赦的文件仍然发下去,要求各级部门严格执行,各地监狱一定要坚决打开牢房
大家一看,就知道费祎比诸葛亮丞相真的差远了。以前诸葛亮当权时,很少搞这个名堂,以至有人以为诸葛亮忙晕了头,忘记了中央政府还有“大赦”这个政策,就跑过去专门提醒他:“丞相大人,人家魏国和吴国已经多次大赦了,咱也该来一次。否则,广大人民会说咱太不以人为本了。
诸葛亮直接回答:“你以为我忘记了吗?告诉你,咱实行的可不是大赦治国,而是以德治国。如果靠这种小把戏来忽悠百姓,那只能说明你太没水平了。以前就连那个讲话结巴的吴汉都知道这个道理,多次反对进行大赦。另外,咱们的先主也是反对大赦的领导人。如果你忘记了先主的教导,那我可以再把他的话复述一遍。他说,如果咱没有别的办法,靠大赦来拉选票,这个选票能拉到多少?像刘表和刘璋那样,就是天天大赦,到头也是完蛋的。最后想让人家赦他一次都难。”大家一听,这才知道诸葛亮不是健忘,而是不愿大赦而已
费祎的这次大赦,那些被关在牢里的犯人固然很高兴,但获益最大的还是姜维
犯人们大笑着从牢里跑出来没几天,蜀汉又下发了一个文件,任命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并录尚书事。《三国演义》里说姜维在诸葛亮死后就是大将军,其实是完全无视蒋琬和费祎的存在。真正的历史是,姜维到现在才是个卫将军。很多人都很熟悉姜维,但对卫将军却不怎么熟悉。这个军方职务是汉文帝时设立的。东汉继续沿用,比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低一个档次。但因为掌握的是防卫部队,所以权力很大,是军方的牛人之一。通过这个职务,我们可以看出,姜维现在虽然很牛很猛,但军方的职务还不是最大。他还有几个上级领导,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骠骑将军,另外一个是车骑将军。不过,他的那个与费祎“并录尚书事”的头衔却大得要命,那就是跟费祎一起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姜维确实是有水平的。他刚当上卫将军不久,汶山郡就发生了一起群体事件。姜维二话不说,带着大军就冲杀过去。那些暴乱分子虽然叫得很大声,但仗打得很业余,被姜维一扁,就全部玩儿完
姜维虽然很有水平,但刘禅却很菜。刘禅是三国时期皇帝当的时间最长的人,从十几岁开始就成了蜀汉的一把手。可权力全被诸葛亮掌握着,他只是在皇位上坐着,什么事也没有干。我们没有看到他对此有过什么意见,但我想,他的内心世界肯定郁闷极了。而更让他郁闷的不止这些。他作为刘备的皇二代,在少年时期,经常因为老爸实力太单薄,被人家打来打去,到处流离失所,生活一点儿不幸福。可没过多久,他老爸就拿下了益州,他的幸福生活就迎面而来了。刘禅既然没有别的水平,又不是真的像《三国演义》里那个阿斗那么脑残,享乐的念头还是很浓厚的。可当他还是太子时,他的老爸还活着。刘备是什么人?是一个打拼过来的老大,最知道接班人要是个花花公子,那他们刘家只有玩儿完,因此对他的看管肯定很严格,不会让他到处风流。等刘备一死,他当上皇帝,本以为现在蜀中的天下就是他阿斗的天下,想杀成千上万人的权力都有,玩一点儿那是小意思了。哪知,刘备死的时候,硬是给他找了诸葛亮这个监护人。诸葛亮比刘备看管他更严,不光在首都时天天监督他,像班主任监督小学生一样,就是要出去打仗了,还给他写个《出师表》,教育他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亲贤臣,远小人。更可恨的是,还派了几个面孔全是挂满传统观念的家伙,天天跟在他的身边。既不让他拿权,又不让他玩耍,这个皇帝还真当得没有意思了
现在诸葛亮死了,看管他最严的董允也死了
他那个享受人生的念头终于浮出水面
那个长期被董允打压的黄皓公公也浮出水面
于是,成都人民频频看到他们的领袖刘禅天天视察娱乐场所,天天跟那些美女音乐家泡在一起,为蜀汉文化艺事业的发展忙乎着。但谯周却越看越不顺眼,向他上书,搞了一个长篇大论,列举了很多历史事例,充分地论证了刘禅的这个行为是错误的,说什么,就是太平盛世的君王出现这些行为,都还有亡国的危险。何况我们现在还不是太平盛世
刘禅能听吗?他要是能听这样的话,他还是刘禅吗
他以前不玩儿,那是因为有诸葛亮,有董允。现在诸葛亮死了,董允也死了。他谁也不怕了。你这个谯周你以为你是诸葛亮?你以为你是董允?告诉你,你差他们太远了
总结起来,这个时期的三国老大,集体走进了一个晕菜的时期。那个曹芳是个小孩,这时干不出什么事来——一个小学生,你跟他谈军国大事,最后只能证明你是菜鸟。刘禅本来就不是个聪明的人,他的蠢那是理所当然的。只有那个孙权的表现,让广大读者越读越晕。孙权年轻时,很意气风发,既能发现人才,也敢于重用人才,更敢于带着部队冲上前线,多次死里逃生,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皇帝里的战斗机。可年纪一上来,变成了老年孙权后,那个大脑就向晕菜的方向发展,最后搞得吴国政坛越来越不像样儿。虽然他现在大权在握,既是三个老大里最有水平的老大,也是三个老大里权力拿得最稳的老大。可他却是最郁闷的老大,是最让广大读者跌眼镜的老大
到底为什么三国的几个老大集体都进入这么一个非常状态,谁也说不出。
第六章 曹爽太爽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