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侯景也是六镇兵乱中涌现出来的枭雄,原是尔朱荣部将,后来投奔了高欢,跟一般将帅不同,他有些残疾,右腿稍短,走路有些跛脚,所以,一般将领擅长的搭弓射箭、骑马杀敌,他都不擅长,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出色的将领,因为,他拥有更重要的素质——脑子好
侯景其人非常自负,他看不起高欢身边诸如高敖曹、彭乐这样的猛将,认为他们没有政治头脑;他还曾向高欢夸口,说只要给我三万人马,我就能横行天下,活捉萧衍。高欢没有给侯景三万,他给了十万,让侯景全权负责黄河以南的军事事务,对他极为宠信
高欢重用侯景,这是对的,但也是错的。之所以是对的,是因为侯景很强,他不负所托,干得有声有色,有他经营黄河以南,高欢大可高枕无忧;而之所以是错的,也是因为侯景很强,强到了只有高欢一个人能控制他,高欢的高枕无忧,可能演变成接班人高澄的寝食难安
很快,高欢病重了,然后,高澄焦虑了。有次高欢找来了高澄,问他是不是担心侯景?高澄说是。于是高欢历数朝内重将,最后指出,能够对付侯景的,只有慕容绍宗,所以,他生前刻意压制慕容绍宗,留给高澄自己来提拔
高欢帮高澄找到了对付侯景的人选,但是,很可惜,他没有帮高澄找到阻止侯景叛变的方法。在高欢生病期间,为了永绝后患,高澄曾送了封给侯景,要他进京朝见,当然,此举失败了,因为侯景太聪明了,他很快就察觉了高澄的意图,当他听说高欢重病时,便开始秘密筹划,意欲叛乱了
公元547年正月初八,高欢病逝,高澄秘不发丧,朝内仅有陈元康知道死讯。然而,即便如此,侯景还是有所警觉,在高欢去世后五天,正月十三,侯景在河南宣布叛变,投降西魏;当然,狡兔三窟,侯景也没有在西魏一根绳上吊死,二月十三日,当时已经接受了西魏任命(元宝炬任命他为太傅,兼河南道行台)的侯景派人送了封信给萧衍,也提出要投降南梁
萧衍于是召集大臣讨论,大臣们的意见相当一致——不可。然而,萧衍却有不同看法,认为这是向北部扩张、一统天下的绝好机会
为什么萧衍有如此另类的看法呢?原来,前段时间萧衍做了个梦,梦见中原的各级地方首脑,都献出了土地投降,南梁中央一片欢腾…
二月十五日,萧衍发布命令,封侯景为河南王,任其为大将军、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三月七日,萧衍令羊鸦仁、桓和、湛海珍等率军七万,向东魏悬瓠(东魏豫州,今河南省汝南县)进发,运送粮草,接济侯景
很可惜,萧衍的行动还是不够迅速,至少不如东魏的反击来的迅速。还没等羊鸦仁大军赶到,东魏便由武卫将军元柱率大军数万拍马赶到,奇袭侯景,侯景虽大破东魏军,但无奈援军未到,不敢妄动,只能退守颍川
于是,东魏军在颍川将侯景团团包围,侯景派人向西魏求援,并以东荆州、东兖州、荆州、颍川四个城市作为交换。宇文泰于是派李弼和赵贵率一万人协防颍川,并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兼尚书令
当然,为了消除萧衍的疑心,侯景还是写了封信给萧衍,表示自己向西魏求援,完全是迫不得已,是壮士断腕,四城虽割让给西魏,但其余地方一定全都献给陛下……萧衍回信,没问题的,我信你,不用解释
萧衍可以完全相信侯景,但是,西魏不可以
西魏大军赶到后,东魏解了围,然后侯景邀请李弼和赵贵来喝酒,准备借着他们赴宴的机会,一举将他们拿下。赵贵当然知道侯景搞什么鬼,准备将计就计,同样邀请侯景赴宴,然后……被李弼阻止了
李弼之所以阻止赵贵,心思自是大大的坏,他认为,就算干掉了侯景,西魏也很难接收黄河以南的土地,反而便宜了东魏,岂不是很不上算
当然,李弼一定想不到,留下侯景,祸坏的并不是东魏,反倒是南梁…
其后,侯景再次向西魏求援。宇文泰先是派韦法保和贺兰愿德东进增援,然后,在听了手下王悦的劝说后,又下令让侯景进京
侯景当然不会进京,所以,他决心跟西魏一拍两散,全面投入南梁的怀抱。在一拍两散之前,侯景曾想干掉韦法保,吞并其部,当然,韦法保非常谨慎,对侯景做了严密的防备,侯景无法下手;无奈之下,侯景只能两手空空的跟西魏分手了,他写了封信给宇文泰,表示,我连跟高澄并肩而立都感到羞耻,又怎么会愿意跟老弟你并肩而坐呢
宇文泰也不含糊,当即撤出了所有援军,只有一个叫任约的西魏将领带了一千人,投降了侯景,算是侯景跟西魏打交道的唯一收获
西魏跟侯景划清了界限,那边的南梁,却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跟侯景卿卿我我了。七月二十五,羊鸦仁大军进抵悬瓠。而到了八月一日,萧衍居然做出了派遣大军,大举讨伐东魏的决定…
萧衍派出的将领,初步决定是萧会理和萧渊明。最初,萧衍准备派萧范去,结果宠臣朱异反对,后来决定派萧会理去,之所以再搭个萧渊明,是因为此公主动请缨多次,不让他去一趟,似乎对不起人家那份热忱
当然了,萧会理这哥们是个十足的胆小鬼,据说平时做的轻便小轿,都要在外面钉木板蒙牛皮,生怕被人射死……幸运的是,后来萧衍又改了人事命令,将萧会理罢免了,只派了萧渊明——原因?当然不是萧会理无能,而是因为这家伙仗着是皇孙,目中无人,萧渊明在朱异那里打小报告,萧衍于是将其调回…
那么,这位萧渊明又是何等角色呢?一会咱就明白了
该年九月九日,萧渊明抵达了寒山(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九公里)。然后,萧渊明下令在泗水筑坝,遏制水流(这是萧衍给出的主意,目的是让泗水倒灌进彭城,然后不攻而破)。羊侃同志负责筑坝,效率很高,二十天完成
然后羊侃找到了萧渊明,老大,水势很高了,咱准备攻城?萧渊明迟疑了一下,等等吧。手下将领们弄不懂了,那老大,咱下一步怎么办?萧渊明高深莫测的回了一句——随机应变
手下人无语了——老大这么说,到底是牛逼呢,还是装逼呢
这一应变,应变了一个多月,萧渊明在寒山一动不动;反倒是东魏方面做出了应对——十月底,慕容绍宗带着十万人马杀到了彭城附近
然后,羊侃又找到了萧渊明,老大,东魏军远来疲敝,咱干他一票?萧渊明的反应是——没反应;好吧,压根没理羊侃
这下羊侃明白了,老大这不是牛逼,而是装逼,跟着他,非陪葬不可,他可没这嗜好——于是,羊侃率军离开大营,进驻灞上
十一月十三日,慕容绍宗终于杀到了彭城脚下,然后,他带领一万人立即发动攻击。首先倒霉的人叫做郭凤,他的军营被猛烈攻击,东魏军万箭齐发,他的军营瞬时被射成了刺猬;此时,将领们坐不住了,纷纷前去求见萧渊明,老大,得“应变”了呀!此时,萧渊明同志躺在床上,勉强睁开了双眼,拼命揉了揉太阳穴——这样啊……你们几个去增援郭凤吧,老大我先躺会,去吧
萧渊明同志此时正醉了酒,脑袋晕乎着呢,床都下不来,还有啥主意
好歹萧渊明算是发布了出征后的第一道命令,结果手下情况如何呢?一帮人一看东魏军如此骁勇,心里纷纷打起了鼓——老大说是要增援,又没说让谁去增援,我看,增援这活不是那么好干的,还是让别人去吧…
于是,命令下了半天,没人动唤。好歹南梁军中还是有胆大的,北兖州刺史胡贵孙看不下去了,找到了谯州刺史赵伯超——咱是出来打仗的,像现在这个都不出击,算怎么个搞法?赵伯超一言不发。胡贵孙一看是这情况,妈的,老子一个人去——于是独自带兵出击,斩东魏军两百
赵伯超手里有数千人,看到此情此景,就对手下说了,敌人很强啊,咱要出击,肯定打不过啊,不如这样,咱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手下纷纷表示——老大此言有理,说撤咱就撤!于是就开溜了
赵伯超逃走了没呢?没有。怪谁呢?胡贵孙…
在南梁军出征前,侯景曾一再警告,说要追击东魏军,千万不能超过二里。正巧,慕容绍宗在战前生怕南梁军凶悍难当,自己部队干不过,所以也交待部下,说打算让大伙先撤,引诱那帮小子深入,然后咱杀个回马枪,弄死他们。结果,胡贵孙同志勇猛是勇猛了,勇猛过了头,不听侯景言,偏要往前追;而东魏士卒一看早在慕容绍宗预料内,退了一会后,又争前恐后的反扑
这下子了不得,南梁军瞬时崩溃,还没酒醒的萧渊明,奋勇迎敌的胡贵孙,乃至准备先走一步的赵伯超,都成了东魏的俘虏…
反倒是最早遭遇攻击的郭凤倒是捡了条命,退往潼州(他是潼州刺史)。慕容绍宗穷追不舍,很快把潼州团团围住,郭凤一看不免,遂弃城而逃…
萧渊明被逮捕了,但是,高澄没有杀他,反而对他客客气气,好酒好肉招待着,至于说高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会便知了
慕容绍宗击溃了南梁军队后,迅速把目标对准了侯景
慕容绍宗是侯景的苦主,侯景对北齐的将领,几乎个个瞧不上,对能征惯战的高岳,也只是表示“军队精锐,头目非凡”,惟独听说慕容绍宗来讨伐他,当时乱了方寸,大呼:“莫非高欢还活着!谁教那鲜卑小子(指高澄)这么干的?
眼下慕容绍宗大军杀到,侯景不敢怠慢,立即带辎重车辆数千俩、战马数千匹、士卒四万人,退到了涡阳
慕容绍宗坐拥十万人马,旌旗招展,铁甲招摇,擂动战鼓,长驱直进。侯景派人问慕容绍宗:“你们这是要送客(指逼迫侯景离开东魏)?还是要决战?”慕容绍宗毫不迟疑:“决战!”于是慕容绍宗顺风结营,侯景紧闭城门,一直等到风势稍稍遏止,才率军出击
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指的就是侯景和慕容绍宗,侯景为了对付慕容绍宗,甚至都不敢逆风作战。当然,慕容绍宗同样也对侯景不敢小视,在侯景出击后,他一再要求部众提高警惕,说侯景这小子滑的很,喜欢迂回作战
慕容绍宗说对了,侯景果然采取了奇袭,但是,即便高明如慕容绍宗,也没想到侯景会滑到这个地步,采用如此战法——当时,侯景令部下改穿半截铠甲,手持短刀,攻入东魏阵地,然后低头向前,猛砍东魏军的双腿和马腿……东魏军即便戒备森严,也不免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慕容绍宗本人甚至从马上跌落,部将刘丰生受伤,显州刺史张遵业被俘
慕容绍宗和刘丰生狼狈的退回了谯城。等着他们的,是一脸讶异的斛律光和张恃显——你们这么多人,怎么还吃败仗?慕容绍宗见此,无奈的回答道:“侯景这小子果然非同寻常,我也是久于征战了,没碰到那么难缠的,你们要是不信,自己去试试看!”斛律光还真不信邪,不就区区一侯景吗?有这么可怕?当即披上了铠甲,便要出击。慕容绍宗没有阻止他,只是警告他,不要渡过涡水
斛律光和张恃显还算谦虚,就在涡水北岸构建营垒。斛律光则不甘寂寞,当即轻骑出动,向南岸射箭挑战。此时,侯景露面了,走到涡水岸边,对斛律光道:“你今天来是贪慕战功,我则是为了逃命。我是你爹的朋友,你为什么要射我?你现在不敢渡过涡水,是不是慕容绍宗教你这么做的?
斛律光无语了,但是,更无语的事还在后面。侯景让他的部将田迁射斛律光的坐骑,结果,一箭射去,直中战马的前胸;斛律光见势不妙,赶紧换了匹马,换马还不够,又躲到了大树之后,田迁又是一箭,又中了马的前胸…
斛律光彻底无语了,惊慌之下,逃回了营垒。侯景借势追击,生擒了张恃显——当然,后来侯景又把张恃显给放了,彻底鄙视了张恃显一顿
斛律光狼狈不堪的逃回了谯城。慕容绍宗戏谑道:“现在怎么样?还说我!
东魏大将段韶夹涡水驻营,然后派人在上风口纵火,大火席卷而至。侯景率骑兵跟入涡水,然后上岸,干草被水沾湿,火势于是遭到遏制
如此这般,慕容绍宗和侯景在涡水一带僵持了几个月。但是,僵持对于侯景而言十分不利,因为,增援他的南梁军队已经溃败,他如今是孤军作战,没有补充,没有增援,很快粮草就用完了,更倒霉的是,第一个响应他的颍川刺史司马世云一看形势不妙,就向慕容绍宗投降了
公元548年正月初七,知道侯景日子难过的慕容绍宗率骑兵五千,夹击据守涡水的侯景。侯景此时濒临绝境,生怕他的部众没有战意,于是欺骗他们道:“你们的家属都被高澄屠杀了!”侯景的部众战意刚刚被点燃,立马被慕容绍宗一盆冷水泼下,慕容绍宗在阵前远远的呼喊:“你们的家属完好无损,投降吧!”然后,慕容绍宗摘下头盔,披散头发,面向北斗,向神灵起誓
侯景的部众本就不愿南下,看到慕容绍宗如此表示后,纷纷投降。侯景军团瞬时崩溃,部众拼命北奔,渡过涡水,意图投降东魏,由于人数实在太多,在推挤之下,河内浮尸一片,水为不流
侯景现在已经无他法可想了——撤吧。于是,侯景的几个亲信将领集结残兵败将,好容易收拢八百人,渡淮河南下,向前遁逃。路上一个小城的人辱骂侯景瘸子,侯景大怒,攻占此城,杀掉骂他的那个人,而后扬长而去
有人要问了,侯景不怕慕容绍宗追上吗?怕,当然怕,但是他有办法。等慕容绍宗的部队日夜不停的追近后,侯景派人去告诉慕容绍宗:“如果我死了,你还有什么用?(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慕容绍宗闻听有理,于是放了侯景一马。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