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眼光很毒,做法很菜
他们杀了太守徐质,然后把唐咨拉过来,让唐咨当他们的领导
曹丕一听,大声骂起来,不但他的兄弟跟他过不去,就连几个士兵也敢造反,把他的人干掉,立即下令屯骑校尉任福去摆平他们。唐咨很快就知道,他们手里的刀只能靠突然袭击,砍死徐质,但对任福的政府军一点没有用处,才一交手就被打得满世界跑。而且如果只在魏国的土地上,不管怎么跑,最后也是跑不掉的,于是,就跑到海上去。到了海上又很快就发现,在海上也不好过,于是就顺着海道跑到东吴。孙权一听,有从魏国过来投奔他的,当然热烈欢迎,并当场任命唐咨为将军
这个事件虽然让曹丕很郁闷,但并没有影响到他继续向东吴进军的决策
当年的八月,他下令水军从谯郡顺着涡水入进入淮河
蒋济说,现在是枯水季节,水路是很不好走的
曹丕不听
到了十月,曹丕来到广陵故城。他现在觉得带着部队出来,一路开来,浩浩荡荡,越看越觉得壮观
这次他出来,前前后后走了大半年,在魏国的几条水域里拐来拐去,每天身边都是数万大军在云集,口号喊得天都快震塌下来,战争氛围造得十分浓厚。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现在心里虚得要命,目前做的全是表面文章。而且这个表面文章越做越爽。最后,他决定在长江举行一次盛大的阅兵式。参加这次盛大阅兵式的共有十万部队,一字在长江里排开,“旌旗数百里”。集中十万人在这个地方天天大喊大叫,大家都以为,这一次曹丕肯定要把东吴猛打一顿——毕竟这次活动前后搞了大半年,现在又军容整齐地在这里喊打喊杀
东吴人当然也在那里积极备战,时刻准备战斗
开始时,很多人以为,现在是冬天,长江进入枯水季节,这对魏国是很有利的。其实,仍然对魏国不利。因为那时一到冬季,江边的水都结了冰,魏国的军舰根本动弹不得。曹丕举行阅兵式之后,不到几分钟,就站在江边,面对江中的波涛,用力地长叹一声:“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意思是说:这是老天爷一定要我们划江而治啊。他找到了这个天大的理由,终于“遂归”。折腾了大半年,闹得轰轰烈烈,最后跑到长江边,又夹着尾巴逃跑了
曹丕来的时候,是高调南征的,宣布撤军时,低调得不得了。他以为这次事件是由自己挑起的,只要不跟东吴有肢体接触,主动权还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来的时候都没有事,走的时候也应该平安得很,因此警惕性完全丧失
东吴长江防线的指挥官孙韶却一直在紧盯着曹丕。他知道曹丕现在的实力很牛,他们只能防守,不能主动进攻。但他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曹丕是不能打过来的。曹丕既然不能打过来,不久就会在那里玩累了。曹丕一玩累了,肯定就得打道回府。曹丕只要一抬腿,他们就有机会。没几天,他看到曹丕果然很郁闷地撤兵。他立即派出一支敢死队,由高寿带领,渡过长江,从小路包抄过去,在夜间袭击曹丕,差一点就把曹丕拿下。那几个敢死队员虽然没有拿下曹丕的脑袋,但却缴获了曹丕的副车、羽盖等魏国皇帝的专用物品回来。那时,魏国的几千艘战船都无法撤回来,有人就建议,还是把部队留下来,一边保卫那些战船,一边种田种地
蒋济说:“这个方案貌似很正确,其实是错误的。这个地方东近高邮湖,北临淮河,几面临水,到水涨的时候,东吴人就会从水路过来骚扰我们。我们还有精力开展生产吗?
曹丕刚被孙韶狠狠地骚扰了一把,因此对蒋济的话相信得很,立即表示百分之百地接受蒋济的建议,带着军队回去。来到精湖时,水路就走到头了。曹丕把船只全部交给蒋济处理,自己直接回首都
当时的船只前后相连几百里,全部停留在那里,如果处理不好,说不定又会被东吴人一把火烧掉。蒋济很有办法,组织人挖开五条水道,然后将船只全部集中到一起,并提前筑好大坝,截住湖水,然后把船只都拖进水中,最后再掘开水坝,船只这才全部进入淮河。最后,魏国所有的船只得以安全返回,没有再被东吴人烧掉。曹丕这次南征,调子喊得最高,部队人数也最多,但最后只是在江边搞了个规模巨大的阅兵式。不但自己根本没有派出一兵一卒,主动向敌人挑战过一回,反而差点把性命丢在那里,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总之,成绩一点没有,脸面却丢得很彻底
当然,也不能说一点收获都没有。至少他发现了蒋济这个人才,也获得了一个很大的教训
他大大地表彰了蒋济一把,说以后对付孙权的事,一定先跟蒋济好好讨论才行
他的话听起来很大度,像个贤明的君主。可对另外一个人就不是这样了
这个人就是鲍勋。鲍勋也像蒋济一样,曾经劝过他不要南征去惹孙权。他当时很愤怒,立即咆哮着当场把鲍勋降职。可还没有完。在他结束南征、很丢脸地撤军回去来到陈留时,又找上了鲍勋
大家这才知道,鲍勋很危险了。可很多人就想不通了,都是事前向他提出反对南征意见的,人家蒋济现在天天生活在表彰的光环里面,又威风又幸福,可鲍勋怎么就这么倒霉?如果他提出的意见是错误的,曹丕处分他一下,那也可以说得过去,可事实已经证明,他提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但仍然要搞他,这就有点不正常了
其实,曹丕老早就想着要搞鲍勋了。那时他还是太子时,他就想把鲍勋砍死。他想砍死鲍勋并不是因为鲍勋是他弟弟曹植的死党,而是因为那时鲍勋是魏郡西部都尉。当然,曹丕也不是因为想抢他的这个职务。这个职务的职责就是主管那一带的社会治安,当时,曹丕最宠爱的郭夫人的弟弟犯了事,被鲍勋抓了个现行。鲍勋很相信曹操的话,说现在这个社会是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社会。郭氏犯事之后,也打出了曹丕的牌,但鲍勋不买账。后来,曹丕知道了,立马出面,跑过去求鲍勋放过小郭
可鲍勋说,不行
曹丕一听,也发呆了。大家都知道他现在是下一代领导人,是未来的最高领导,按说从现在起就得个个买他的账。可鲍勋却一点不把他放在眼里,一点不给他面子。更要命的是,小舅子一被治罪,漂亮的郭夫人天天在他面前哭哭啼啼,泪奔泪流,说他堂堂太子,居然保不住自己的小舅子,以后当了皇帝,还保什么大魏江山?可他当时还在曹操的考核当中,虽然是太子,手中有点特权,可也得全面收起来,不能露出一点痕迹,去找鲍勋求情已是下了很大决心了,哪敢再搞出什么来?于是,只是很窝囊地在那里,一边听着郭夫人的埋怨,一边在心里大骂鲍勋
当然,当了皇帝也不能乱来,这个曹丕还是知道的。要想把鲍勋搞定,也得找到很过硬的把柄——而且,鲍勋因为人品很优秀,司马懿、陈群他们也都跟他是铁哥们,多次向曹丕推荐过他。因此,曹丕也不好意思搞得太过分。于是,曹丕就等。他不信鲍勋没有把柄让他抓住
鲍勋并不知道,曹丕正天天要抓住他的把柄,仍然按照自己的风格工作。只要看到什么不顺眼的,就提出自己的意见,反对曹丕的决策。曹丕就更加愤怒了。可鲍勋的那些反对意见都是正确的,大家都是力顶的,曹丕也没有其他办法。后来,在他决定南征时,人家还没有发言,鲍勋就态度十分坚硬地反对南征。他一听,立马就把鲍勋当场处分,降了他的职。虽然这个反对意见后来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但在当时并不能证明是正确的。在当时只能证明他跟曹丕在政治上没有保持高度一致。大家也都没有话说了
可曹丕觉得只这么降了一下职,仍然不爽——说不定哪天,陈群和司马懿他们又出来帮他说话,自己不好意思拒绝,鲍勋又官复原职。还是找个机会把他往死里整才是最省心最彻底的做法
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曹丕这次回到陈留时,陈留太守孙邕去见皇帝,向曹丕汇报完工作,顺路去看望鲍勋。当时,鲍勋是治书执法——职务虽然低了,但仍然是老行当
曹丕这时到陈留没有几天,因此营垒还没有建设好,到处只是插着标签,只有营标没有营盘,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只是画线,没有开工。孙邕一看,就直接顺着直线去找老朋友,走了侧门而不走大路。军令史刘曜一看孙邕这个走法,是违反军令的,于是在第一时间把孙邕举报到有关部门。而负责处理这个举报的就是鲍勋。鲍勋一看,军营才只处于画线的阶段,连一块砖都没有砌好,怎么算是横穿军营呢?简直是乱弹琴,于是当场驳回,不予处理,宣布这个举报无效
刘曜当时也没有说什么
曹丕也不知道这个事
回到洛阳后,这个事居然再次发酵
刘曜这家伙抓起人家的把柄来眼睛雪亮,可自己的行为却一点不检点。回到洛阳没几天,他就犯了个错误,又被鲍勋抓了个证据确凿。鲍勋马上上奏,请求把刘曜治罪
刘曜知道之后,怕得要命,知道要是扳不倒鲍勋,自己就没命了。他知道现在曹丕很恨鲍勋,时时刻刻想杀鲍勋,只是没有抓到过硬的借口而已。于是,在鲍勋还没有把他法办之前,就连夜向曹丕举报鲍勋,说鲍勋利用权力当孙邕的保护伞,专门做违反军令的勾当
违反军令是什么罪
死罪啊
曹丕那双饥渴的眼睛一看到这几个字,立即大放光芒,当场拍板,刘曜的案件就不用继续搞下去了,先抓抓鲍勋这个“违反军令”的大案要案,要求有关部门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他在刘曜的举报信上批:“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意思是鲍勋在以赵高为榜样,所以应该移送至廷尉处
廷尉一看就知道,鲍勋这个罪还真的不是罪。可因为是皇帝亲自抓的案子,他不办,皇帝就要办他。于是,就判了鲍勋“正刑五岁”。可二审时,又把这个判决驳回,说应该是“依律罚金二斤”——也就是罚款了事
曹丕知道后,立即愤怒起来,大叫:“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意思是说:我已经决定,坚决不能让一个违反军令的人活下去。现在二审的法官们故意为他开脱,所以,把这些法官都抓起来,交到刺奸那里处理。刺奸是什么?刺奸就是主管“除暴去恶”的部门,谁被交到那里,谁就会被当成黑恶势力处理掉
曹丕的这个决定一下达,所有的人都呆了。鲍勋的人品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好人,虽然当时社会风气不怎么样,但大家还是知道,好人是不应该死的。于是,钟繇、陈群都直接去找曹丕,为他求情,把鲍信也抬出来,说鲍信当时为武皇帝立的功劳可不是一般的功劳,他是为武皇帝而死的啊
但曹丕仍然不听,鲍信不是鲍勋。现在他处理的是鲍勋,不是鲍信。无论如何也要杀掉这个狂徒。他怕别人迫于社会压力不敢执行,直接命令高柔立即执行。可高柔不干。曹丕想不到处理鲍勋的阻力还真大。但他不怕这个阻力,立即让组织部门下文把高柔从廷尉的岗位上调走,让其他官员继续审理这个案子。其他官员没有高柔的资格,哪敢不听曹丕的话?几个人苦着脸,把冤案做定,然后把鲍勋押赴开场,开斩了事。等鲍勋的人头落地之后,曹丕又把高柔调回原来的工作岗位
鲍勋是个真正廉洁的官员,他死的时候,家里什么都没有
曹丕不但对鲍勋不留情,就是对曹洪也一点不给脸面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