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自杀记Ⅱ——弃关中,幸江都
接下来,就该主角出场了,谁呢?自然是宇文述的儿子们
首先出场的,是宇文述的三子——宇文智及
当时,宇文智及的密友赵行枢和外甥杨士览跟宇文智及报告了外间军士大串联准备干他一票的情况。宇文智及很高兴,然后,就找来了司马德戡
司马德勘倒也不避讳,说我们准备在某月某日结伙西逃,老兄什么意见
宇文智及说:“皇上无道,但是威望尚在,法令仍有人实行,你们如果逃跑,也就像窦贤一样,自寻死路罢了。而今上天确实要灭亡隋朝,英雄好汉,纷纷举事,而今同心逃亡的有数万人,用这些人去做事,就是帝王之业!
司马德勘等人还只是考虑怎么逃命,是消极防御,宇文智及就不一样了,他考虑的不是逃命,而是借着这股东风,行大事
司马德勘万万没有想到,炀帝朝第一家族的成员,在此时此刻,非但不考虑为杨广挽回颓势,反而还想落井下石。但是,这个“没想到”,于他而言,却实在是巨大利好,有了第一家族撑腰,还需要畏畏缩缩的搞什么大逃亡么
当然,宇文智及只是第一家族第二代中最小的一位,他代表不了第一家族,真正能代表第一家族的,是宇文述的长子——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隋书》记载很详细
性凶险,不循法度,好乘肥挟弹,驰骛道中,由是长安谓之轻薄公子。炀帝为太子时,常领千牛,出入卧内。累迁至太子仆。数以受纳货贿,再三免官。太子嬖昵之,俄而复职。又以其弟士及尚南阳公主。化及由此益骄,处公卿间,言辞不逊,多所陵轹。见人子女狗马珍玩,必请托求之。常与屠贩者游,以规其利
炀帝即位,拜太仆少卿,盖恃旧恩,贪冒尤甚。大业初,炀帝幸榆林,化及与弟智及违禁与突厥交市。帝大怒,囚之数月,还至青门外,欲斩之而后入城,解衣辫发,以公主故,久之乃释,并智及并赐述为奴。述薨后,炀帝追忆之,遂起化及为右屯卫将军,智及为将作少监
(宇文化及这个人,性情凶险,不遵守法律,喜欢乘着好马,拿着攻坚弹丸在马路上奔驰,于是,长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轻薄公子。杨广当时当太子的时候,宇文化及就担任千牛的职务,而且可以自由的在寝宫内进进出出。后来一直升到了太子仆的位置
宇文化及曾多次因为收受贿赂,而被免官;因为杨广亲近他,每次被免官之后不久,就又能得以复职。又因为老弟宇文士及娶了南阳公主,宇文化及就愈加骄纵,就算跟贵族公卿们在一起,也说话很没礼貌,经常欺负别人。只要看见别人有漂亮女子或者他喜欢的狗马以及珍奇玩物,他必定想办法弄到手。他经常跟屠户商贩来往,以谋取利益
杨广即位后,宇文化及被拜为太仆少卿,因为仗着杨广的宠幸,他的恶行更加肆无忌惮。大业初年,杨广巡行榆林,宇文化及跟老弟宇文智及就在一起违法跟突厥人做贸易。杨广当时非常生气,就把他关了几个月,回到青门外时,一度想将其斩首后进城,已经把他们的衣服都脱了,头发也梳成了临刑前的辫子装束,又因为南阳公主的关系,过了好长时间,又把他们放了,把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赐给宇文述当奴隶
宇文述死后,杨广念及旧情,于是将二人重新启用。
这段很长的文字,说明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虎父犬子。宇文化及比起他的老爹宇文述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个富X代纯是那种街面上最被鄙视的纨绔子弟,浪荡公子哥儿。宇文化及最大的特点,两个字——贪横,各种贪,各种横,仗着自己身份地位高,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更要命的是,连续犯错之后,也毫无悔改之意
二、杨广很宠幸他。以宇文化及这样能折腾的个性,换二一个皇帝,不说杀了吧,起码也是打发的远远的了。杨广很牛逼,宇文化及一次次犯错,他一次次启用,于是宇文化及屡屡犯错,屡教不改
宇文化及当然无疑是个恶人,但是,恶人显然也分等级;就跟黑社会一样,最高级的大哥,只管做生意收账;次一点的,亲自出手解决一些重要敌人;再次的,也在街边收些保护费;最次的,就是无故当街装逼骂娘加打架的
在恶人的三六九等中,“心恶”是第一境界,一般能到“心恶”这层次的,表面可能根本看不出恶来,比如王世充就这样;最低级的就是“面恶”,表面上看起来恶狠狠的,其实吧,没什么大出息,就贪小便宜,宇文化及显然只能在这个层级;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也是恶人,不过层级比宇文化及高一些,处于“心恶”与“面恶”之间,大部分时候是“面恶”,关键时刻是“心恶”
当时,宇文智及和司马德勘哥几个一合计,如果要一不做二不休,主动进攻的话,那是得推个老大出来,眼下,也就宇文化及这样身份地位都够的,比较合适。于是,哥几个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由于恶人的层级太低,出现了如下反应:化及性驽怯,闻之,变色流汗,既而从之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当兵的煽动起来了,做这工作的,是司马德勘。他来派人去军中散布谣言:“陛下听说骁果想要叛乱,正在酿制大量毒酒,想要趁着宴会时机,将他们全都鸩杀,只跟南方人留在江都。
当兵的本来对杨广就不满,一听还有这事儿,就更不满了,群众演员的情绪,被煽动起来了,即将达到最高点了
紧接着,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宫廷政变
大业十四年三月十日,司马德勘亲自召见底层军官,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部下全都异口同声:“一切听将军号令!
这一天,忽然狂风骤起,天色阴暗,白天就跟黄昏一般。下午五时后,司马德勘偷出了皇家御厩马匹,武器也全都准备停当
这一夜,元礼和裴虔通等在皇家殿阁值班,负责殿内的安全;而唐奉义则负责城门的安全,跟裴虔通相约,所有城门都是半掩,而没有下键上锁。到了三更,司马德勘在东城召集了数万兵马,跟城外举火相应
杨广看到城中有火光,又听到外面人声喧哗,不免疑上心头,于是找人来问,这是怎么回事?裴虔通回答:“哦,陛下,没什么大事儿,草坊失火了,正有人救火呢。”杨广所能知道的事情,也只能通过裴虔通这里了,他相信了
宇文智及和孟秉也在城外集结了一千多人,并劫持了禁军指挥官冯普乐,而后开始分兵驻守城内大街小巷
此时,燕王杨倓(杨广的孙子)也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在晚上从芳林东侧的水洞,进入了城墙,抵达玄武门,而后奏报说:“我突然间中风了,快要不行了,请让我跟皇祖当面辞别吧!
裴虔通当然知道是在闹鬼,于是,将其囚禁
三月三十一日,天色还没有亮,司马德勘秘密找到了裴虔通,交给他军队,让他撤换宫内各个宫门的卫士。裴虔通于是从城门率领数百骑兵来到成象殿,护殿卫士有所察觉,开始大喊:“有贼!”裴虔通立即后退,并关闭宫门,只留着东门还开着,而后,裴虔通开始驱逐成象殿内的卫士,这些卫士大概也知道情况不妙,都纷纷放下了武器,逃命去也
右屯位(禁军第十四军)大将军独孤盛也觉得空气中的气氛不对,质问裴虔通:“这是哪来的军队?怎么有点奇怪?
裴虔通也不隐瞒:“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你就别管了,跟你无关。
独孤盛立即意识到,宫内将有大变,这位忠臣于是大骂裴虔通:“老贼,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于是立即想要迎击。独孤盛不等披上铠甲,就带着手下十几个人跟裴虔通杀了起来,只是寡众不敌,终于殉国
御前带刀侍卫独孤开远率领殿内的数百人前往宫城玄武门,不停的敲着门大喊:“我们的武器战士都还齐整,还有足够的力量跟叛军作战。陛下如果出来迎敌,人心自然安定,要不然,大祸就要淋透了!
然而,不论独孤开远如何的敲门,玄武门始终是一片死寂,根本没人回答。独孤开远的部下也察觉到事情不对,有些胆小的,也已经趁乱逃跑,不久后,独孤开远被叛军逮捕,然而,叛军念及独孤开远的忠勇,又将其释放
然而,为什么玄武门会没有人呢?原先,驻守玄武门的是一支特殊的部队,是杨广亲自选拔的数百个勇士,还有个名称,叫做“给使”,这是一支杨广应对危机时的特殊部队。这支部队的待遇非常丰厚,甚至,还把宫女赐给他们
“给使”是杨广最后的希望。然而,宇文化及却买通了宫内杨广的亲信宫女魏氏,让她充当内应。就在这一天,魏氏假传圣旨,把“给使”通通调出了玄武门,于是,在如此危难的时刻,在正需要“给使”们拯救困局之时,玄武门后,居然空无一人…
“给使”不在,没人可以拯救杨广了
司马德勘于是轻松的带兵从玄武门进入宫殿,此时,杨广也终于察觉到问题不对了,于是换了衣服,逃到了西阁
但是,已经逃不了了。裴虔通和元礼率军攻击东阁,魏氏将门打开,于是二人进入了永巷,问道:“皇上现在哪去了?
有个美女出来指了指西阁的方向,于是,令狐行达拔刀直进,杨广隔着窗户,质问令狐行达:“你想杀我么?
令狐行达也有些胆怯:“我不敢,我只是想请陛下返还关中。”然后,令狐行达将杨广挟持,带出了西阁
杨广环顾左右,看到的无一不是当年的亲信故旧,尤其是裴虔通,此人早在杨广还没有当太子,还是晋王的时候,就追随在他身边了。杨广看到裴虔通在场,不免心里有些滴血:“你不是我的老朋友么?你恨我吗?为什么要反?
裴虔通也不免有些心软:“我不敢反,只是将士们日夜思归,我只是想请陛下跟我们一起,返还京师罢了。
杨广就坡下驴:“我也正想着回去呢。只是上游的米船还没有到,算了吧,我还是跟你们一块回去吧!
然而,裴虔通并没有放过杨广,继续派人守着他
天亮后,孟秉率领骑兵去迎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在此历史时刻,居然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有人来看他,他居然只会手扶马鞍,不敢抬头,连声道歉:“罪过!罪过!”不管有没有罪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宇文化及还是被簇拥着进了城,司马德勘迎接他进了朝堂,而后尊其为丞相
而后,裴虔通去找了杨广:“陛下,百官都在朝堂,还请陛下前去慰劳。”随后,裴虔通牵出了一匹马,逼令杨广骑上。到了此时,杨广同志还有闲情逸致嫌弃马鞍太次,要求换个新的,这才骑马而去
于是,裴虔通牵着缰绳,拿着刀,出了宫门,看到裴虔通带着杨广出宫,叛军知道大事已成,不免一阵欢腾
于是,裴虔通见到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看到裴虔通居然带着杨广来见他,顿时惊慌失色,一连怒吼道:“你怎么带着这东西出来了?还不带回去下手?
杨广不理会宇文化及,只是环顾了一周,然后问道:“虞世基人呢?
叛将马文举回答道:“这小子已被我们枭首示众!
(为虎作伥的虞世基,以被枭首示众的方式结束他的生命,也确实是咎由自取——自作孽,不可活啊。
宇文化及要求将杨广带回去,于是,叛军不免打个来回,把杨广带到了寝宫,一旁的裴虔通、司马德勘,都手握白刃,杀气腾腾
杨广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了,叹息道:“我犯了什么罪,到这个地步?
当然,杨广是明知故问,他犯了什么罪,自己难道还不知道么
马文举立即接口道:“陛下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蜂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何谓无罪!
马文举这一番慷慨陈词,确实很提气,但是,如果是我,我可能不会说那么一堆,我只会反问杨广——你说呢
杨广也无力反驳马文举:“对于百姓,我确实有所亏负。但是,你们这帮货,我待你们不薄啊!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今天这事儿,谁是首领?
杨广死也要死个明白,当个明白鬼,只是,司马德勘不给他这个机会:“你所犯下的罪行,普天同怨,想要杀你的人,何止一个人?
宇文化及又命令封德彝历数杨广的罪过,杨广实在听不下去,指责封德彝道:“你也是知识分子,国家士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封德彝倒是挺要脸皮,惭愧的退下了
当时在杨广身边的,就剩下了他的宝贝儿子,当日雁门之围抱着哭肿了眼睛的赵王杨杲,十二岁的杨杲,当时也是嚎哭不已,裴虔通听不下去,就把他给砍了,当着杨广的面,把他给砍了,甚至鲜血还溅到了杨广的衣服上
杨杲都杀了,叛军没有退路,接下来,轮到杨广了
杨广知道自己死定了,但是,他还有最后一个要求:“皇帝有皇帝的死法,怎么能用锋刃所逼?给我取毒酒来!
然而,马文举连这样的要求都不肯答应杨广,令狐行达猛地将杨广一按,杨广跌落在御座上。杨广只能取出自己的手巾给令狐行达,令狐行达于是将其勒死
其实,毒酒有的,杨广早就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为防不测,毒酒瓶子他都是随身携带,他曾对自己的宠妾表示,如果出现变乱,你们先喝,然后我喝了陪你们。然而,真到了变乱,手下人却逃了个一干二净,没人愿意陪他一块死,他也根本找不到毒药…
杨广落到连死法都不能选择的地步,能怪谁呢
最后,萧皇后和宫女撤下了床板,制作了一个小型棺材,把杨广和杨杲葬在一起,放在了西院流珠堂
杨广死了,死在宇文家族的手上——老子挖坟,儿子埋尸
我们来看看《隋书》中的一段场景吧
述于江都遇疾,中使相望,帝将亲临视之,群臣苦谏乃止。遂遣司宫魏氏问述曰:“必有不讳,欲何所言?”(宇文述在江都得了重病,杨广甚至想要亲自探视,虽然在群臣的反对下没成行,但还是让魏氏去问宇文述,你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么?
述二子化及、智及,时并得罪于家,述因奏曰:“化及臣之长子,早预籓邸,愿陛下哀怜之。”(彼时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都因罪在家,宇文述说,就是放心不下我的长子宇文化及。
帝闻,泫然曰:“吾不忘也。”(“吾不忘也”!君臣之交,都在这四个字里了。杨广确实没有忘了这件事,宇文述死后,尽管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都是再三作孽,罪无可恕,但杨广还是重新启用了他们
看到这里,我们还能怎么说呢
回到本章一开始的标题吧——驴老爷,你赢了
杨广赢了,但是,隋朝输了。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