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翻脸真的很容易 单方撤资
秦穆公这么多年来,把工作重心基本都放在与晋国的交道上,而且貌似做得很成功,连晋国第一把手确立的大权都牢牢地掌握在他那只大手上。他跟他的那几个智囊一致认为,只要在晋国培养出一个亲秦政府,让晋国的老大成为自己的傀儡,什么时候叫什么时候到,那是很爽的。哪知,傀儡并不是那么好培养的,比培养个高考状元还难。人品差的,事情还没成功之前,什么条件的白条都敢开,可一旦坐上老大的位子,就什么脸都不要,不但死不认账,而且还跟你划清界限,妄图彻底摆脱你的控制;人品好的,却马上就变成了暴发户,像煤老板们一样,从一穷二白到亿万富翁只要一两年的时间
更要命的是,如果晋文公只是一个很温和的暴发户,那也没什么。可晋文公一点也不温和,那颗老脑袋里全是野心家的想法,才短短两年,就从一个弱势君主转为强悍诸侯,而且马上把手伸得长长的,出兵国外,充当国际警察起来,先是帮那个猪头周王恢复地位,接着把部队开过去,一点理由也不讲,发扬晋国欺负弱小的光荣传统,把曹卫两国闪电拿下,然后跟楚国面对面,最后把楚国的猛人打了个遍地找牙,成为了霸主
秦穆公看到晋文公越来越牛,心里当然不爽,本来他只是想帮助重耳一下,让他坐稳江山之后,他会心存感恩之心,把秦国当成老大哥,以后有什么事,会坚定不移地跟在自己的屁股后面,去喊打喊杀。哪知,这个晋文公更加阴险,表面一团和气,貌似对谁都五讲四美三热爱,可心里却时时刻刻在算计你。以前那个人品差的,你一生气,还可以把脸拉下,然后把他拉下,可现在对晋文公,你敢拉下脸吗?他不拉下脸就已经不错了
如果事情就发展到这里,秦穆公也就认了。以后咱各管各国,你不犯我,我不惹你,总可以吧?以前的帮助就当是学雷锋,虽然现在有点后悔。如果不那么傻瓜地把干涉大周朝内政的机会转让给晋文公,现在在诸侯面前当老大的可就是他嬴任好而不是重耳同志了。但这个后悔过后,也就算了。这个机会让给人,下个机会聪明一点
哪知,还不算完
秦穆公不找晋国,但并不表示晋国不找秦国
晋文公一当上这个霸主,觉得霸主的感觉真好,召唤诸侯开会的感觉更好。因为,你如果不召开一个诸侯代表大会,你的这个霸主的手续就没有完善,霸主的地位就有点不合法
现在晋文公知道自己已经老了,霸主事业一旦开创,就得抓紧时间搞起来。因此,他一打败楚国之后,马上就召开诸侯大会
以前,齐桓公也动不动就开诸侯大会。据统计,姜小白当霸主时,总共“九合诸侯”,也就是说,一共召开了九次诸侯代表大会。不过,客观地讲,这九次大会的质量并不高,每次来的都是诸侯中的小国,算起来只相当于街头小混混,跟进来喊口号声音很壮观,其实只有屁用。那几个大国却连个国际观察员都没有派出,只在那里看看他们的表演
晋文公觉得现在时代不同了,如果仍然炒齐国的冷饭,克隆原来的规格,一点也不刺激了。因此,他向秦、齐几个大国都发出了通知,要求大家都到郑国的践土来,开个诸侯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议程就是投票选出一个新的诸侯老大
地球人都知道,他是要大家来投他的票,在大家面前牛哄哄地摆谱
齐国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现在已经衰落得不成样子,国土面积虽然很大,但综合实力已经大打折扣,在国际上没什么发言权了,接到这个通知时,一点意见也没有,很爽快地在回执单上签字:按时参加
秦穆公接到通知时,心情就复杂了很多。本来,这个通知是由他牛哄哄地发出的,然后等大家夹着尾巴进来,听自己宣布大会开始,再对大家说,本着民主集中的原则,投出手中庄严神圣的一票,选举这一届的诸侯老大。可现在却由晋文公来宣布,自己手中的这一票得投给这个前几年还是自己帮扶对象的重耳
但到了现在你不服气还有什么用?你可以耍一下小性格,不参加这个大会。可不参加的结果就是跟中原诸侯作对。晋文公就可以在大会上宣布,秦国已经自绝于国际社会,大家都要团结起来孤立他们。这个后果绝对不是什么好后果
秦穆公最后决定低调做人,在没有到撕破面皮的时候,就韬光养晦吧。人家重耳都受苦受难十九年了,才有今天,你就在他面前夹一下尾巴吧。何况他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也没有几年好发疯了。就让他折腾一下吧,他折腾完了,就轮到秦国折腾了
秦穆公虽然在前面走了几步臭棋,把一个帮扶对象帮扶成霸主,自己倒被逼到次要的地位,可这一步他还是没有走错,带着秦国代表团参加了诸侯代表大会
晋文公已经很老了,但这个老家伙很会折腾,比齐桓公的炒作还要有水平
以前齐桓公召开诸侯大会时,一般都努力把大会开得和谐一点,尽量让与会人员满脸高兴。可晋文公却公然在大会上开设国际军事法庭,把卫侯当成犯人押上来,进行公开审理,准备定下卫成公的罪名,然后当众处理,让大家知道跟霸主作对的下场
当然,晋文公很狡猾,觉得自己这么直接就砍了一个诸侯的脑袋,道理上有点说不过去。因为诸侯是周朝封的,按大周朝的规定,只有大周才有权处理。因此,他在庭审结束之后,就把卫成公交给周襄王,想让周襄王出面把卫侯做掉了,让这事合法化
谁知,周襄王平时很软弱,但这次却突然坚持原则起来,不同意砍卫成公
正牛哄哄的晋文公只得在那里发呆。他可以到处发飙,可以玩玩楚国,但却不敢当面得罪这个已经一点不牛的天下共主
不敢当面得罪,并不表示不敢背后得罪
晋文公在表示坚持拥护大王的英明决策之后,却暗地里派了几个恐怖分子,拿着雪亮军刀,准备偷偷地搞个谁也破不了的命案——这个命案的当事人就是卫成公同志。哪知,卫成公的贴身保镖却牛得很,硬是没有给晋文公这个机会。后来,卫成公的另一个死党到处散布说,卫成公是受了害,但却一点不致命,是老天爷救了他。然后又托了几个诸侯,拿着钱财去走晋文公的门路。晋文公本来就不是个唯物主义者,一听说是老天救了卫成公,就不想把这事再继续深入下去了。何况又得到了这么多现金,马上宣布让卫成公官复原职
晋文公觉得这么一来,除了楚国之外,所有的诸侯们都得听他重耳的话了。这个政绩比齐桓公大得多了
可仍然有人不服
不服的人就是郑国的老大郑文公
还在诸侯大会期间,郑文公就提前开溜,说是国内出现了猪流感,他得赶快回去处理。哪知,才过几天,晋文公就发现,郑国根本没有出现过一例猪流感,郑文公急忙回去,居然是去跟楚国又签订了个友好条约。这哥们儿居然是黑白两道通吃的家伙
晋文公很生气,要狠狠地打击这个毫无原则的郑文公
晋文公本来,又想请所有其他诸侯国一起参加,自己大手一挥,就是在指挥多国部队,爽得很
先轸不同意,说:“做什么事都不要做得太过分。刚刚开完大会,人家都还没来得及好好洗脚睡觉一下,咱又把人家叫来,好像都不让人家消停一下。人家肯定会反感。而且,搞定郑国,也不需要什么力量啊。
晋文公觉得有理,其他国家可以不请,但秦国一定要通知。如果秦国派兵参加,那么他这个霸主就真的当得比齐桓公牛了
秦穆公这时觉得很不爽,这个重耳越来越不像话了,开完他的会,投了他的票,他还不觉得过瘾,还要继续把自己拉下去,要把自己拉成他真正的马仔。这还给不给他面子啊
可是,秦穆公想了又想,觉得还是没有撕破这个面皮的必要。最后还是带着部队过去,但事先说好了,只是当当观众,帮你做个队伍庞大的拉拉队,不上战场为你打打杀杀
秦穆公跟百里奚、孟明视和杞子等三个副将带着部队来到郑国的边境
郑国N久以来,夹在几个敌对的大国之间,跟个拳击手的沙包没有什么两样,不管你站在哪国的立场,你都是被痛打的对象。郑国虽然拥有被打的丰富经历,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两个大国的部队一起打上来。这不是要把郑国一把捶死是什么
郑文公这时觉得问题的严重性大大超过了以往,脑子突然运转不灵,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倒是那个叔瞻很冷静,说:“老大,这事不是发呆发傻就能解决的。得赶快想个办法退兵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郑文公说:“他们能退吗?人家过来就是想做掉咱们啊。
叔瞻说:“晋国也许不会退,但秦国未必就一打到底。派个嘴头硬的人过去对秦国开展外交攻势,让他们把部队撤回去。
郑文公说:“派谁去?
叔瞻说:“烛之武。
郑文公说:“好!
可他见到烛之武之后,又觉得一点不好了
烛之武的名字很牛,但是个老头,跟那个“武”字的距离是说有多远就有多远,而且弯腰驼背,全身上下一副长期营养不良的模样,放在垃圾桶旁边倒非常匹配。这样的人能当可以救一个国家的外交人员吗
但郑文公没有办法,仍然把姿态放到最低限度,求老人家帮郑国这个忙
烛之武当然也假装谦虚一下,说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连喝一碗粥都要休息几次才能喝完,还能完成这么个重大任务吗
郑文公当然把低姿态做到底,说现在是我信任、人民信任、祖国在期待你老人家。全郑国的命运就看你老人家了。我们相信只有你才能拯救郑国
烛之武一听,我靠啊,以前你跑到哪去了?现在倒好,碰到难题了,就叫老子出面。不过,觉得这些话很好听,养耳得很,就笑着接受了任务,跑到秦国的军营那里开展外交工作
烛之武来到秦国的军营前,秦国的士兵以为是要饭的来了,对他还挺同情,这么大年纪的人,还到处要饭,给了他一点剩饭叫他回去。现在要开战了,你老人家最好待在家里,不要乱出来玩。弄不好会玩出人命来的
烛之武说:“我可不是来吃你这个剩饭的。你看好了。我是郑国的使者。是来跟你们老大谈判的。
那几个士兵一看,老子长这么大,当兵当了这么多年,退役时间都到了,还没见过这么猥琐的使者。这老头肯定是个疯子,更不给他进去了
烛之武一看,就真的发疯起来,突然就在军营旁边放声大哭起来
这个老家伙人虽然很瘦弱,但哭声的质量却高得很,只放声一下,秦穆公就听到了他那个苍老的哭声
秦穆公一听,说:“谁在外面哭?
“是个疯子老头。说是郑国的使者。使者咱见得多了。可从没见过哭使者。
秦穆公觉得有点奇怪,说:“把他带过来。老子也看看哭使者的模样。
烛之武继续表演他的哭
秦穆公说:“你为什么哭?
烛之武说:“我哭我们伟大的祖国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就要灭亡了。
秦穆公说:“你要哭你们的郑国,你就到你们的老大那里哭啊,来这里哭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秦国是不会给你一点同情心的。
烛之武说:“我这个哭分上、下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祖国而哭。第二个阶段的眼泪是国际人道主义的泪。
秦穆公一听,说:“简直笑死我了。真新鲜,哭还有国际人道主义的?第一次听说。
烛之武说:“我现在这个眼泪就是哭你们秦国的。
秦穆公说:“你得了吧你。现在秦国有什么好哭的?我身体健康、神采奕奕,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形象高大得很。如果这也哭,那你的哭绝对是别有用心的哭。
烛之武这回不哭了,把老脸的皮肉一紧缩,冷笑起来:“秦国这次和晋国组成联军,要过来暴打我们郑国,胜利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可灭完了我们郑国之后,你们秦国有什么好处?你打开地图看看,郑国在什么地方?在晋国的东方。而秦国在哪个位置?在晋国的西方。秦国和郑国差了一千多里,就是晋国按照合同,把郑国一半分给秦国,可秦国能管过来吗?告诉你,到头来,郑国就全部归大晋帝国主义了。现在秦国虽然强大,虽然牛气哄哄,谁都不怕,好像国内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形象高大得很,实力跟晋国没什么差别。可要是晋国完成了对郑国的并购业务,晋国的实力就会马上狂涨。嘿嘿,晋国是什么样的国?他虽然天天把这个国家说成是无赖国家,把那个说成是流氓诸侯。其实真正无赖和流氓是谁,老大比谁都清楚。他连楚国都敢打,难道他再强大了不敢玩秦国?老大有时间翻翻晋国的发家史,复习一下那个假途伐虢的成语,看看谁在别有用心!
秦穆公本来对这次行动就不怎么热心,是来应付一下。听了烛之武这话之后,觉得太有道理了,说:“你说的还真有点道理。
烛之武一看,忽悠成功,继续:“老大,我提个建议,如果老大同意不跟我们为敌,不帮晋帝野心狼与我们为敌,我们就采取脱楚入秦的政策,当老大的二层机构,算是秦国在东方的办事处吧。
本来,这些忽悠的含金量并不高,秦穆公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可以明白,郑国的优良传统就是忽悠人家,是典型的忽悠专业户,信用记录早已归零。齐国和楚国就曾为了郑国打了很多没有一点价值的仗。你想想,连跟他接壤一抬手就可以把他暴打一顿的楚国他都敢忽悠来忽悠去,秦国离他那么远,他还拿你当一回事吗?他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你,但到时他会什么账也不认
只是,这时秦穆公早已不愿花脑子翻开这些历史了,当场把晋国当成别有用心的国家,接受了郑国的投降(其实是接受了人家的忽悠)。而且他还派杞子带着两千人马留在晋国北门,算是保护秦国的“驻东方办事处”。他以为他有两千部队在这里驻扎,郑国人就不敢乱来
哪知,他的想法大错特错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