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个天下更乱了

第一章 这个天下更乱了 秦国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但并不尽心尽力,只是跟着大流去教训了一把想强大的齐国。只要齐国被打得软弱下去,秦国的目的就顺利达到。现在看到连楚国也卷了进来,那真是太好了
就让你们在齐国的大地上闹吧
秦国当然很想在齐国那里分点儿胜利果实,但他们离齐国很远。秦国向来是一个很现实的国家。只有从赵、魏、韩这几个国家里占的便宜,才是真正的便宜
说实在的,秦国这些年的威望,都是靠打这几个国家积攒出来的
也就是燕伐齐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83年年初,秦国什么也不说,直接向魏国进军。结果,拔下安城,大军一直开到魏国的首都大梁那里威武雄壮地示威了一次,然后才返回来
在齐国几乎被灭掉的大背景下,秦的这个动作居然做得静悄悄的,但闪电拿下一城,也算是闷声发大财了
欺负了魏国一把,秦昭襄王又想如何把赵国也打一回,那才爽歪歪。当然,得想个理由——本来也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但如果能找个理由,打起来就更理直气壮了
理由还是很容易找到的
赵国从楚国那里得了一个宝贝,叫和氏璧,据说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人见人爱。秦昭襄王也爱
他派人去对赵国说,秦昭王很想要这块和氏璧啊。当然不是白要的,不是说这块和氏璧价值连城吗?秦昭王用十五座城换,总可以吧
赵惠文王一听,知道秦国要玩他来了。秦国说是要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但现在谁相信秦国这个话,谁的脑瓜绝对只有泥浆没有脑汁——张仪当年忽悠楚国的经典例子,现在大家还在到处传播啊。如果不答应交换,那就是在宣布跟秦国为敌。他根本不需要开展过多的脑力劳动,就可以计算得出,按目前的实力,赵国是打不过秦国的。可是人家找上门来了,你无论如何都得做个回答,而且这个回答也只有两个选项:答应和不答应
如果不答应,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如果答应了,损失了一块玉璧,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反正这个东西也是从楚国那里来的。可是,这个面子也太放不下了。人活在世界上,最看重的就是这张脸面。连一般小老百姓都很要脸,堂堂大赵帝国的君主,哪能干这么丢脸的事?而且,赵惠文王往深处思考,秦国这次威吓成功之后,下一次的威吓就会接着来
赵惠文王想到这一层,心里很害怕——尽管他可以干掉他的老爸,从老爸那里抢过君主宝座,但他现在还是比较怕秦国的。老爸杀了就杀了,耍个阴谋诡计,就完事大吉。可秦国你能一个小小阴谋诡计就搞定?这么些年来,只有秦国玩别国的生动例子不断出现,哪有谁玩秦国的事发生过?但他必须应对这一次危险
既不要得罪秦国,又要保住面子,让秦国不再威吓自己
赵惠文王决定开个会,选拔一个牛人出使秦国,完成这个任务。谁能完成这个任务,回来大大重用谁
大家一听,谁也不敢接受这个任务
赵惠文王一看,这些人,平时不是说能为寡人分忧吗?现在忧来了,你们就都不作声了啊
最后那个宦官缪贤说,我推荐个人选。是我的一个舍人。他叫蔺相如。他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赵惠文王一听,没听说过这号人啊。他真的能完成这个任务?完不成任务,把事情搞砸了,丢了他的脑袋是小事一桩,赵国的麻烦可就大了。他强调地问了一下:“你怎么知道他一定能够行?
缪贤说:“我以前曾犯过事,怕被抓获归案,因此想逃到燕国去。可蔺相如却不让我逃跑。他对我说,你以为燕王真的会对你好?我说,我以前随大王与燕王相见过。那时燕王拉着我的手说,我们是好朋友。所以说,他会对我很好的。蔺相如哈哈大笑,那时是什么形势?是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啊。燕国天天最怕的就是赵国攻打燕国啊。他看到你是大王的亲信,这才巴结你。现在要是逃过去,你是什么身份?是赵国的逃犯啊。燕国向来怕赵国,一看到赵国的逃犯来了,哪能当你的保护伞?只怕你才一脚进入燕国的领土,人家就把你捆起来,直接引渡到赵国了。所以,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向大王作深刻的检讨。我听从了他的话,大王果然放过了我。我看这个蔺相如不但有谋,也有勇,完全可以胜任这个任务。
赵王一听,这个蔺相如还真的有点儿脑子,于是叫他进来面试一把
蔺相如进来之后,赵王就问他:“现在秦王用十五城来换我的和氏璧,你说我们能做这个生意吗?
蔺相如想也不想,说:“现在秦强赵弱,不可不答应啊。
赵王说:“要是他拿了我们的和氏璧却不给我们城,我们怎么办?
蔺相如说:“秦国用城池来交换一块和氏璧,要是我们不答应,就显得我们太小气了,人家论起来,就会说我们理亏。要是我们给他们和氏璧,他们不给我们城池,是他们理亏。比较起来,还是让秦国理亏为好。
赵王说:“你说,谁去当这个使者最好?
蔺相如一点儿不谦虚,说:“如果大王真的找不到人了,那就叫我去吧。我带着和氏璧过去。如果这块璧留在秦国,那么那十五座城肯定划进赵国的版图;如果那十五座城没有划进来,则这块和氏璧就一定会回到赵国人民的怀抱。
他的原话是:“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大喜,“那你就去吧。
蔺相如就带着那块和氏璧和他的访秦代表团出发了
秦昭襄王知道后,也觉得有点儿意外。说实在的,他玩的这个招数,就是要看看赵国如何反应。赵国跟魏国不同。魏国这么多年来,都在走下坡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下跌,你想欺负他们一把,一拍脑袋就可以进兵,而且基本都能一战而胜。可是赵国这许多年来,国力都处于上升阶段,人才也有不少。因此,想吓他们一把,再见机行事。否则,堂堂一个秦国大王,哪会说出用十五座城换一块和氏璧?在当时君主们的眼里,世界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土地。如果放弃领土去抢一件宝物,那只能说明这个君主脑袋已经坏掉了
昭襄王把这个皮球丢到赵国,看看赵国如何应对。他觉得连自己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来。现在听说赵国已经派使者来到秦国的首都了,而且还真的带了和氏璧来,一时还有点不好处理。但既然来了,就必须见面
当然举行会见之后,就按照要求,你给璧我交城,或者说这块璧是假货,这个生意不成交,然后搪塞过去。但这是秦国的风格吗?以城换璧,秦国是万万不会做的;说璧是赝品,了结这个事件,那明显是无赖手段——秦国虽多次耍过无赖,但每次无赖之后,都大有收获,像做这种损人害己的无赖,绝对不是秦国的风格
秦昭襄王最后决定,在这件事上继续发扬张仪留下的无赖精神,把有秦国特色的无赖好好地表演一把。于是,在安排好之后,他率全部的文武官员与赵国的访秦代表团进行会见
会见地点在秦国章台国宾馆
开始时,双方的会见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蔺相如把和氏璧送给秦王,说:“这就是和氏璧,请大王验收。
昭襄王接过和氏璧,两只眼睛突然光芒万丈。细细地把玩之后,又叫人赶快到后宫把他的那一群美女也叫来大开眼界,看看什么是和氏璧。当年张仪因为这块璧被打得半死,这才不得不跑到秦国来,帮秦国立了很多功劳啊。现在张仪死了,这块璧又过来了。这不是跟秦国有缘是什么
不一会儿,那些美女和王宫里的工作人员都来了,接过和氏璧,在那里赞不绝口
只有蔺相如在那里,像个专业观众一样看人家的热闹,而且谁也不理他,好像他这个赵国访秦代表团团长是个多余人一样
蔺相如发现,秦王到了这个时候,一点儿没有提到移交城池的意思,知道秦王果然耍起无赖来了——只要和氏璧,绝不给城池。他这么一想,如果自己拿不回这块璧,自己就完了。但他更知道,他再怎么请秦王还璧,秦王也不会还给他。他更不能直接抢回来。于是绞尽脑汁,终于想了个办法。他大大方方地对秦王说:“大王,有句话,我还是老老实实地跟您说了。
昭襄王说:“什么话?
蔺相如说:“这块璧好是很好。只是它的身上还有个缺陷。
昭襄王说:“在哪里?我怎么就没发现?
蔺相如说:“拿过来我指给大王看看,免得以后大王也不知道。
昭襄王连忙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得到和氏璧之后,跑到大柱子边上,突然把怒色挂到脸上,大声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这块璧,就派人来到赵国,用十五城来换。我来之前赵王把大家都叫来开会。大家一致认为,秦国是个很贪婪的国家,你们的话一点儿都不靠谱。谁信谁倒霉。只有我劝我们的赵王说,一般老百姓都还讲点信用,何况堂堂大秦帝国?赵王听我说得有理,这才派我带着和氏璧前来。没想到刚才大王把璧拿过去之后,就随便转给下边的人看,到现在也没有提那十五座城的事。我看大王一点儿没有给城池的诚意,所以我才把这块璧又要了回来。现在这块璧在我的手上,如果大王一定要用强盗行径前来硬抢,那么我的脑袋就和这块璧一起撞在这根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面对着那根大柱做出撞上去的架势
秦昭襄王料不到这哥们儿会来这一着。他当然不能因为一块璧就把蔺相如逼死在这里。他连忙笑着说,先生你不必如此,我哪能不讲信用
秦昭襄王后来还请了相关官员前来,打开地图,并指着地图对蔺相如说:“就是这十五城。我把这十五城送给赵国,可以了吧?
蔺相如当然不会信秦王的话了。他看了看地图,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至宝。在赵王决定派我送它来秦国时,先斋戒了五天,然后还举行了个隆重的赠宝仪式,这才让我带着它出来。要是大王真的想得到这块宝,就请大王也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堂上举行一个隆重的受宝仪式,我才能把和氏璧送给大王
秦昭襄王一听,就知道这个蔺相如在胡扯,赠送一块和氏璧搞得比君主登基还要隆重。他知道,蔺相如这么胡扯,完全是想拖延时间。那好吧,看你如何拖延。于是,答应了蔺相如,然后派人把蔺相如送回国宾馆
蔺相如是个狠角色,一看就知道秦王说的都是假话。他斋戒五天估计都做不到,更何况要把那十五座城送给赵国?他现在只想等五天之后,让蔺相如把那块东西交到他的手上。秦昭襄王绝对是个有水平的人,上了一次当之后,绝对不会上第二次当,只要这块和氏璧再落入他的手中,你再怎么拼命也要不回来了——除非你有灭掉秦国的能力
现在这个世界上,谁有这个能力
蔺相如最后一想,干脆把这块璧又送回赵国。他叫来随从人员,让他化了装,带着和氏璧偷偷地溜出国宾馆,然后不声不响地溜回赵国,把它交给了赵王,自己在国宾馆里享受着访秦代表团团长的待遇,吃完又睡,睡完又吃——反正自己又不用斋戒
五天之后,秦王真的按照事先的约定,把蔺相如叫了过来,说要举行隆重的受宝仪式
蔺相如一到现场,看到秦国的所有高管还真的都到了现场,场面布置得果然很隆重
大家看到蔺相如走了进来,但两手空空如也,那块璧不见了
蔺相如看到大家都在望着他,但他一点儿也不害怕——反正身上没有了和氏璧,你们再怎么也是输的。于是,他对大家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大概有二十多代领导人了。可是我评估了一下,几乎没有一个是讲诚信的。可以说,对外秦国的诚信度几乎为零。我怕现在秦国又欺负我们赵国,所以,我已经先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现在秦国是超级大国,赵国是弱小国家,如果秦国真的讲诚信,派一个使者到赵国,赵国就会把那块和氏璧乖乖地送过来。而且,凭着秦国这么强大,即使先割十五城给赵国,赵国哪敢留着和氏璧不给秦呢?我知道,我这么做,大王肯定会杀死我的。现在就请动手吧。
秦国的那些大臣一听,都脸色大变。这些年来,秦国欺负别国已成家常便饭,张仪是不管哪个国家都敢骗一下,而且是一骗再骗,一点儿不顾人家的感受。张仪的事迹一直是秦国的美谈,是秦国大臣们的励志故事。现在倒好,堂堂忽悠大国,居然被这个蔺相如狠狠地骗了一把——虽然这个受骗上当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远不如张仪骗楚国那样,大获利益,但终归是受骗上当。他们都受不了,纷纷要求老大杀了这个家伙
可是秦昭襄王却只是笑了笑,说:“杀一个蔺相如有什么用?我们也拿不到那块和氏璧了,反而显得咱们没有肚量,又严重损害了咱们跟赵国的外交关系。
他下令,按照礼仪,跟蔺相如完成了外交会见的手续,然后送他回国
昭襄王虽然不快,那块和氏璧得而复失,又丢了超级大国的面子,但他本来就不是意在和氏璧,看到蔺相如的表演确实很牛,便好好地尊重了蔺相如一把,让全世界人都知道,秦国的领导层对人才是尊重的。秦国并不是以和氏璧为宝的,而是以人才为宝的
也许很多人并不赞同我的这个观点,但关于和氏璧的故事却只到此为止,秦国之后并没有再提这个事——即使后来双方多次血拼,战场上杀得惊天地、泣鬼神,但每次大战都跟和氏璧无关。可见,秦王对和氏璧并不怎么看重。他只是想通过这个东西对赵国进行一次摸底
当然,尽管秦昭襄王很尊重蔺相如,但他对赵国绝不会以礼相待
在蔺相如回到赵国当上上大夫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82年,秦国向赵国发起军事行动,一口气拿下两座城池。第二年,又攻克赵国的石城
这一年,那个魏冉又恢复了秦国相国的职务。这哥们儿是宣太后的弟弟,手下又有一大批牛人,所以手中的权力极大。以前商鞅和张仪的权力也大,但他们却没有自己的势力,而且张仪主要负责的是外交。魏冉却是内政外交军事一把抓。这哥们儿很聪明,知道军事将领一般都没有好下场——你打了胜仗,对你没有多大的意义,但你要是打了败仗,你的脑袋就保不住了。所以,他在上位之时,就大力培养自己的死党,而且这些铁杆都是军事牛人,比如白起。现在主持秦国军事日常工作的就是白起将军
白起主持,跟魏冉主持没什么差别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