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温柔一刀
结果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宦官集团中的中常侍吕强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敬佩蔡邕的为人,来了个“奋而救人”三步曲:一是对汉灵帝求情,二是对宦官集团同胞求爱,三是对寺庙高党求佛。也正是这种精神,他的善心感动了天感动了地,也感动了汉灵帝,于是,他马上做出了如下终极审判
1、减除蔡邕叔侄的死罪
2、贬逐蔡邕叔侄及其家属到朔方郡(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后旗黄河西岸)
对此,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阳球一路上接连派出刺客,想在路上把蔡邕“干掉”,结果这些无论武功和轻功都很“行”的刺客,上演的不是“刺客行”,而是“刺客逃”——他们都为蔡邕的大义所感动,他们都为蔡邕的人品所折服,不忍下手,而选择了“归隐江湖”
眼看使用刺客这一招“暗”的不行,阳球马上又使出一招“明招”——通过“软”(贿赂)“硬”(威逼)兼施的策略,“指使”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刺史和朔方郡太守对蔡邕下毒手。然而事实证明,并州刺史和朔方郡太守并不是阳球“想买就能买”的,而是来了个“想说就说”,将事情真相告诉了蔡邕后,协助其逃生,最终蔡邕在这些正义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得已保全生命
后来,汉灵帝脑中突然又“灵光一现”,觉得对蔡邕“谅刑”过重,大手一挥,又赦免他。赦免之后,蔡邕并没有再回朝廷,而是带着一家老小在外奔波,为的是躲避宦官集团那班有权势的恶人们的谋害。最后,他躲到自己的故乡陈留去了
对此,宋代大诗人陆游写下著名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对蔡邕进行了感慨,诗曰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芒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蔡邕爱好音乐,他本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琴,将它带在身边,时时细加呵护。在隐居故乡的那些日子里,蔡邕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一弹三欷,凄有余哀。”关于他的“琴事”很多,这里且举三个蔡邕听琴的故事,管中窥豹,看看这位旷世奇才的“神笔”之举
一、取竹制“柯亭笛”
在遗回故乡的的途中会稽高迁时。这里竹子成林,引起了蔡邕的逸趣,想取竹制笛以消除旅途之劳累。一天午后,他独自到竹林里挑竹料,可是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只好扫兴而归,不觉来到柯亭,这个小巧玲珑的竹亭子却吸引住他。他迈步踏了进去,四边瞧瞧,忽然对着屋檐下的竹子数了起来,数到第十六根就停住了,睁大眼睛呆呆地看着,好似想到了什么,马上搬来了一把梯子爬上去对着那根竹子又看又抚摸,越看越爱,并一边喊着“王大哥!王大哥!请把这第十六根竹子给我拆下来。”王大不解地说:“亭子昨天才盖好,拆不得啊!你要竹子,后面竹林有的是,我给你去砍来”。蔡邕着急地说:“我要的并非普通的竹子,而是丝纹细密,又圆又直,不粗不细的竹子。你看这竹子光泽淡黄又有黑色的斑纹,从里到外都是一根再好不过的制笛材料,林子里的竹子我都找遍了,就没有这么好的,请你还是给我拆下来吧!”王大终于同意了。笛子作成后,果然不同凡响。由于竹子取材于柯亭的缘故,乃取名“柯亭笛”
二、烧桐制焦尾琴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之大,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
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这架“焦尾琴”与齐桓公的“号钟琴”、楚庄王的“绕梁琴”、司马相如的“绿绮琴”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三、听琴而逃为哪般
乡亲们听说蔡邕回来了,都很高兴,因为蔡邕为老百姓做过好事,威信一直很高。一到家乡,亲朋好友一个个请蔡邕到家中去促膝叙谈家常和国事。蔡邕被乡亲们的热情所感动,久久积压心头的万端愁绪好象慢慢解开了
有一次,多年不见的朋友林仁听说蔡邕回乡了,特意准备了一桌酒席,邀请蔡邕到家里去作客。老朋友盛盛情难却,蔡邕只好应约。他兴致勃勃地往林仁家走去,走到大门外时,突然停止了脚步。原来屋里正在弹琴,琴声引起了蔡邕的注意,他就站在门外倾听
开初,琴声悠扬,优美动人。不一会,琴声变得沉重、浑浊,有一种紧迫感。蔡邕蓦地听到琴声里隐隐地透露出一股“杀”气。他本能地愕住了。十年来死去活来的亡命生涯,使他对任何一种细微不祥之兆,都有着特别的敏感。他突然警惕起来:林仁请我赴宴,为什么琴声里隐藏着杀机?莫非多年不见的朋友变了,心怀鬼胎,也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狼狈为奸?今日请我赴宴是假,伺机谋害是真……想着想着,他感到可怕。再一听琴声,呀!杀气不但未减,不更加紧张了,正是生死存亡之际,莫非他们立即要下毒手了?于是蔡邕转身回头就走
主人得知蔡邕到了门口,未进大门就转身回去了,认为可能是自己没有好好接待客人,有失礼的举动。于是主人连忙亲自赶到蔡邕住的地方,再一次请他赴宴,并且再三向他道歉,说是忙于屋内张罗,有失远迎,请老朋友不要介意,今日看在老朋友面子上,一定要到家里去坐坐,家里还有其他客人正在等候。好说歹说,总算又把蔡邕请到了宴席上
客人们热情洋溢地频频举杯祝福,个个开怀畅饮,唯有坐在首席的蔡邕好象惊弓之鸟,心魂未定,左顾右盼,掩盖不住内心的恐慌。真是一人向隅,举桌不安。主人再也忍耐不住心里要说的话了。他非常坦率地对蔡邕说:“蔡兄,我们是多年的知己,虽然许久不见,情谊却仍然如同当初,亲似手足。不知道今日你心里有什么不快的事情,能不能对小弟讲讲,也好分担优愁。如果是小弟家中有失礼怠慢的地方,只管讲出来,千万不必介意。
客人们也帮着为主人说话,争先恐后、开诚布公地请蔡邕不要计较主人的过失,也许有什么误会,有什么难言的心事,为什么不可以跟故乡的亲朋好友倾诉呢
听了主人和客人们的一席肺腑之言,蔡邕慢慢地觉察到刚才也许是自己产生了一种错觉,老朋友这里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不会危及他的安全,主人态度很诚恳,客人更是有话直说,没有把自己当作外人
蔡邕这时才放心地举起酒杯,把久久不敢进口的酒喝了下去,并直截了当地把刚才在门口听到琴声里带有“杀气”而产生的疑虑讲了出来
蔡邕的话一说完,整个宴厅里响起了一阵善意的大笑,那位刚才弹琴的客人马上进行了“解惑”:原来,蔡邕在门口时,他正在弹琴。弹着弹着,忽然看到窗外一棵树上,有一只螳螂,张牙舞爪地正爬向一只蟑的身后。螳螂正要扑过去了,千钧一发之际,弹琴的人发现那只蝉要飞走了,他担心螳螂扑不住蝉,手上情不自禁地为螳蝉助威。大概就在这时,琴声时充满了“杀气”,正好被蔡邕听出了这琴声中隐藏的杀机
听了弹琴的客人介绍,一场误会才最后解除。平静之后,大家对蔡邕听琴的本领,欣赏琴乐的能力,一个个惊叹不已,佩服之至
“不迟不疾,如行如留,放一敝六,功无与俦。”对古琴的演奏,有欣赏能力的听琴者,可以理解琴声的内,在含义和声外之音,这种欣赏能力也是不容易达到的。要有这种欣赏能力,还得懂得古琴的音律。蔡邕就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有其作的《琴赋》为证
“言求茂木,周流四垂,观彼椅桐,层山之陂,丹华炜烨,丝叶参差。甘露润其末,凉风扇其枝,鸾凤翔其巅,玄鹤巢其岐。考之诗人,琴瑟是宜。尔乃清声发兮五音举,发清商兮动角羽,曲引兴兮繁弦抚。然后哀声既发,秘弄乃开,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覆,仰按藏摧。于是繁弦既抑,雅韵乃扬,仲尼思归,鹿鸣三章,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飞,别鹤东翔,饮马长城,楚曲明光,楚姬遗叹,鸡鸣高桑,走兽率舞,飞鸟下翔,感激兹歌,一低一昂。
当然,“绰号三绝”的蔡邕除了书法和音律上有登锋造极的高度和造诣外,在文学上也是出类拔萃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赋绝大多数为小赋,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
其中代表作品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一次仕途生涯弑羽而归所作的《述行赋》。将统治者的穷奢极侈与人民百姓的极端贫苦,奸佞之徒的受到纵容与忠贞志士的横遭迫害进行比照,不仅强烈抨击了腐败政治,而且抒发了整个王朝陷入穷途末日的悲愤之慨。最后表示既然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故决心爰结踪而回轨兮,复邦族以自绥。尽管未免消极,但拒不为垂死王朝作点缀,也真切显现了作者的反抗和血性。全赋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辞俱佳,是汉末抒情小赋的力作。鲁迅说,必须看了《述行赋》,才能明白蔡邕“并非单单的老学究,也是有血性的人,明白那时的情形,明白他确有取死之道”
蔡邕小赋的题材多样,他甚至用以表现男女情爱,风格大胆而直率。《青衣赋》就是相当感人的好作品。在这篇言情小赋中,他真实地坦露了对一位出身微贱的美女的爱情:爱她的姿容:盻倩俶丽,皓齿娥眉;爱她的勤快:精惠小心,趋事如飞;爱她的能干:中馈裁割,莫能双追;爱她贤淑:关睢之洁,不陷邪非;热情地赞扬她:察其所履,世之鲜希;为她的社会地位不平而惋叹:金生砂砾,珠出蚌泥。叹兹窈窕,散在卑微;同时也为由于门第相隔而不能结合深感痛楚:寒雪缤纷,充庭盈阶。兼裳累镇,辗转倒颓。昒昕(晓明)将曙,鸡鸣相催。饰驾趋严,将舍尔乖。蒙冒蒙冒,思不可排!感情是真挚的,表现了人情与封建礼法的矛盾撞击
如此题材的作品在汉赋中可谓惊世骇俗,绝无仅见,甚至招来卫道士的谴责,如当时的张超就写了一篇《诮青衣赋》,讥其文则可佳,志卑意微,因此愈显难能可贵
值得一提的是,汉灵帝死后,宦官集团被诛灭,后来董卓擅权,为了取得“招贤纳士”的美名,想起用一些名士作为心腹,就强迫蔡邕出来做官。下车伊始,拜官祭酒,又举博士,任侍御史,转治书侍御史,旋即迁任尚书,再迁为侍中;三日之内,由六百石的中级官员,升为二千石的高级官员,当真算是不苛一格用人才了。。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蔡邕拜官左中郎将,从此人们便称他为“蔡中郎”了。随献帝西迁长安后,又被封为高阳乡侯。董卓对蔡邕很重视,而蔡邕并不甘心做他的政治点缀品。曾对堂弟蔡谷说,想要东奔兖州。蔡谷说:“你的相貌和常人不同,出门总是有很多人围观。以你这样的相貌却要躲开人的耳目,不是很难吗?”蔡邕听了这话,只好打消了逃走的念头。董卓被杀后,王允掌握了朝政大权,凡是阿附董卓的官员都被下狱处死,蔡邕也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以浓重的悲剧气氛结束了一生,终年61岁。他的女儿蔡文姬也是一代才女,这是后话
这里且引用其所作《伤故栗赋》算是对他的缅怀吧,其赋曰
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
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
弥霜雪之不凋兮,当春夏而滋荣
因本心以诞节兮,挺青蘖之绿英
形猗猗以艳茂兮,似碧玉之清明
何根茎之丰美,将蕃炽以悠长
适祸贼之灾人,嗟夭折目摧伤。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