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吴边界的花絮

蜀吴边界的花絮 孙皓努力地做着祸国殃民的事,司马炎在主观上却很想做一个好领导,因此一上台就出了很多看上去很好的政策。可是司马炎虽然是个开国之君,但自己并没有受过什么磨难,在勉强做出几件像样的事后,立马又做了一件对他开创的大晋朝产生沉重打击的事
这件事,就是立太子
大家都知道,如果接班人选得不对,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很多皇帝虽然也很菜,但也不会选一个智障的人当接班人
可司马炎硬是选他的那个儿子司马衷当了太子,要这个家伙在他死后当大晋朝的一把手——其实司马炎一点儿不缺儿子,他一共生了二十六个儿子,这些儿子中除了司马衷个个正常得很,而且有的还很牛——后来八王之乱的“八王”中,就包括他的三个儿子——如果没有一点儿水平,能作得起乱来吗
司马衷就是一个十足脑残人士,这哥们儿脑残到什么地步呢?脑残到连宫女都敢管他叫笨蛋的地步。司马炎把自己的才人谢玖转让给儿子,没多久,谢玖就生了司马遹。本来生了这么一个儿子,也是很正常。可司马衷居然不知道自己有了这么一个儿子,早已成长为一名爸爸了。有一次他在一个地方看到一个孩子,觉得很可爱,就想跟他玩儿。他老爸问他:“衷儿,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的吗?”他摇摇头说不知道。他的老爸说,这是你的儿子。他这才知道自己有了个儿子
司马衷脑残,但司马炎并不脑残。这家伙脑袋灵光得很,否则,现在坐在这个位子上指定接班人的就不是他而是他的老弟司马攸了。他也知道他的这个儿子是个智障人士,他之所以立这个儿子做太子,居然是因为司马衷生了一个他认为很聪明的儿子。估计司马炎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会很佩服自己是哪来的灵感,能作出如此高瞻远瞩的决策。只是打死他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决定,再加上封的那几个同宗为王的事,已经种下晋朝大乱的祸根
而且在他做出这个决定时,居然没有反对的声音
于是,司马炎于泰始三年,即公元267年的春节,宣布了太子的任命决定。不过,司马炎这时仍然做了一定的改革。以前每当到宣布立太子的决定时,都会来个全国大赦,好让人家对太子产生感激之情。但司马炎看破了这个大赦之事。他知道,享受大赦被放出牢房的都是刑事犯罪分子。这些人对社会只有破坏,没有贡献。放他们出来,虽然他们会感激他,但广大老实巴交的人民群众就会恨他
要知道,司马炎虽然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独裁者,但做起事来还是很民主的——否则,他就不会进行体制改革,多设了那个谏官的职位。这个职位是什么呢?就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职位,如果是秦始皇一类的皇帝,能设这个职位吗?后来很多朝代不断地进行体制改革,但这个岗位却留得很久
第一任谏官叫傅玄。傅玄上任的头几天,就向司马炎提出,应该修理一下那批名士。现在名士风度太过盛行了。只要你混了个名士,不管在社会上还是在官场上,都可以混得开、吃得香。这些名士做的都是什么?基本都是在空谈,在不负责任地浮夸,天天喝得不成样子,一点儿没有大国领导干部的形象。请陛下一定要坚决刹住这股歪风
司马炎一看,说,傅玄说得很正确,我采纳。哪知,他采纳之后,突然发现,他的一朝马仔,大大小小的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是名士出身,个个在那里做着飘飘欲仙的姿态。你叫谁去处理这些人?你叫谁来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除非你把全国官员全部更新一遍。否则,不要乱动
他没有乱动,当然也继续鼓励傅玄有什么看不顺眼的尽管说,发现他做得不对的,都可以提意见
他在这方面继承了他老爸的光荣传统,对敢于向他发出不同声音的人还是很宽容的。而且在很多具体事上,他也不像其他领导那么主观,老认为自己是全国一把手,自己的话就是绝对真理。他知道自己也是人,思维系统经常发生短路事故,有时头脑发热也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因此他还专门下了个诏书:从现在开始,即使诏令有要求,以及已上奏并获得批准,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有不便之处的,都不得隐瞒实情
比起很多皇帝来,司马炎确实是很宽容了
不过,有时宽容得没有原则
你还记得山涛吧?就是竹林七贤中的那个山涛。这哥们儿在当时应该是吃得最开的人。平时跟阮籍他们一起混,以喝酒为第一要务,还顺带吃一些“七步散”之类的东西——就像现在很多人吃摇头丸一样(后来裴秀就是吃这种“摇头丸”死掉的),时时头重脚轻,看上去很有行为艺术的气息,赚了很大的人气,然后又投靠司马氏,官当到尚书,说的话对司马昭都有影响。司隶校尉李憙曾经举报刘友、前尚书山涛、中山王睦、尚书仆射武陔各占官稻田,应当下课。可司马炎一看,别人可以处理,可山涛是什么人?是大名士,是我的恩人,没有他那句话,我能不能当皇帝还是未知数呢,因此就在举报信上批示:“友侵剥百姓以谬惑朝士,其考竟以惩邪佞。涛等不贰其过,皆勿有所问。憙亢志在公,当官而行,可谓邦之司直矣。光武有云:‘贵戚且敛手以避二鲍。’其申敕群寮,各慎所词,宽宥之恩,不可数廷也!”把责任都推到那个立进县的县长头上,其他三个朝廷大员居然只是帮凶而已,只要以后他们不再犯同样的事就行了,于是就让他们过关。不过,他还是大力表彰了李憙一下。李憙虽然没能把贪官拉下马,但却因此受到表彰,比起后来郭允光因为举报贪官而坐了八年牢要好得多了
司马炎对这件事的处理,后来被同宗司马光批评得很厉害。但司马炎就是这样一个人,就是原则性不很强的人
这时,看到立太子时,居然没有一个反对的声音,他还以为大臣们都在认同他的抉择呢。其实这关大臣们什么事?这天下是你家的天下,谁当皇帝是你家的事,我们只是打工的,只要给我们工资,不把我们从利益集团里踢开,我们就高兴了,何况要是立个精明的人当太子,以后他当了皇帝,倒不好办了。你看司马衷,一天到晚连口水都管不住,他能干什么?谁去反对立司马衷当太子,就说明谁比司马衷还要司马衷。
第七章 几个牛人的成长
石苞之幸与不幸(上
这几年,两个老大都着手内务整顿
当然,整顿的方法方式是不一样的。孙皓只几天时间,就从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好领导变成一个有水平没人品的暴君,身份转换快得连缓冲的时间都没有
司马炎则重点推行自己的新政,以标榜自己代魏确实是以新换旧,是先进力量的代表。可以说,司马炎的开头几年做得还真不错,很有一点儿开明君主的范儿。当然,由于性格的原因,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气,司马炎并没有做出更大的成绩。这哥们儿一边想做个有作为的领导,一边又想做“好好先生”。结果,好人没有吃亏,但坏人同样继续存在
你想想,让好人和坏人同时存在,虽说求同存异是很高明的统战境界,但在一个政权内部,天天共事,最后被搞的往往是那些做坏事的坏人。于是,在司马炎死后,大晋帝国就直接进入悲催时代
在双方都努力搞内务工作时,边界也平静了几年
当然,这个平静是不可能持久下去的
到了泰始四年,也就是公元268年,两个敌对势力的边境终于有了擦枪走火的事故
当然,这个擦枪走火事故,不是司马炎搞出来的。这时,他仍然在推行他的新政,高调宣布从此以后,咱们依法治国,现在对领导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法教育,让大家认识到,现在我们是生活在有法律的国度,每个人都是要受到法律的约束的
主抓这个普法教育的是贾充
他把他搞的条例拿出来,送给司马炎审批
司马炎一看,还真不错,于是,决定亲自主持普法教育的开班仪式,叫裴楷对着大家宣读。大家都是高学历的人,一听就都明白了
张华说,把这些条例中那些关于死刑的条款都张贴到最基层吧,让全国广大人民都知道。否则,只让我们知道,作用是不大的
司马炎说,同意
孙皓当然不干这些事,他这时估计已经深刻领会了那句“人生苦短”的名言,所以一切都想过得很刺激。玩儿完内部,觉得有些不过瘾了,于是,便想挑起一场战争来,让他以及全国人民的神经振奋一把
于是,在当年的冬天,孙皓以东吴伟大的军事统帅的身份出东关
这个架势一拉开,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军事时评就知道,孙皓要打仗了
果然,他下达了发动军事行动的命令
施绩进攻江夏
万彧打襄阳。务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把此两城拿到手,让我们伟大东吴的国土面积又多两个城市
当时,晋国主持荆州一带的军事长官是胡烈。胡烈这边还没有事,主持淮南一带的大司马石苞却先有事了
很多人虽然读过《三国演义》,但对石苞并不怎么熟悉
其实石苞也是很牛的。那个后来有名的大晋首富石崇就是他的小儿子
大家都知道,大晋首富石崇很牛,牛到可以跟皇帝比财富,而且居然把皇帝也比下去,让皇帝很丢脸。可石苞的性格并不很牛
石崇出身就已经很牛。可石苞却是从草根做起的,跟官N代没有一点儿关系。据说石苞很小的时候,就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虽然家庭不官不富,但他的气质却好得很,而且是个天生的大帅哥。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是当时“天下第一美男子”,去当个明星那是不用看第二眼的。史书上说是:石仲容,姣无双
当时没有选秀这个项目,于是他只有去当公务员
恰好有个领导发现了他,觉得他不但长得帅,还很有水平,就让他出来当了个办事员,主要的工作是做县里农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农业局局长)的跟班,每天跟那个农司马到处跑腿。后来又有个大一点儿的领导郭玄信要找一个人当他的司机。那个县农业局局长就对郭玄信说,这个石苞不错,让他给你当司机
于是,石苞就成了郭玄信的司机。石苞驾着车走了十多里路,郭玄信对他说:“子后并当至卿相。”——小伙子,你以后会做到总理级的大官
石苞那时只听说过总理级别的官,还从没有看到过,觉得领导拿他开玩笑了,就说:“御隶也,何卿相乎?”——一个赶车的专职司机,能做到总理?你真会夸张
后来,他又被派到邺城办事,可那件事很烦人,很久没有办完。石苞是个天生的商业人才,觉得太闲了,就到集市上做贩铁的生意,想赚几个钱回去
当地的工商所所长叫赵元濡,也是个很会看人的人。他一看到石苞,就立马觉得这个小商贩以后会大有作为,以后当到国家总理一点儿难度也没有,于是,就决定提前巴结石苞。他不但自己天天巴结这个小商贩,而且还到处给石苞打广告
赵元濡的官虽然不大,只是一个集市的工商所所长,但因为他也跟以前那个许劭一样,是个全国有名的相面专家。所以,当时他的人气很足,上层人物基本都知道赵元濡的本事。大家基本形成一个共识:他说谁行,谁肯定行
现在他说石苞行,那么石苞肯定行
石苞一看,自己居然有名起来了。石苞也是个当官的好料,很善于抓住机会。他知道,现在自己刚刚出名,是个新鲜出炉的产品,趁着还热乎乎地推销出去,那是很容易出手的。否则,等冷了,就会成隔夜的猪肉,你就是来个跳楼价,最后也是你在跳楼,别人不理
他直接跑到吏部郎许允那里,对许允说,给个县长当当吧
如果放到现在,你会觉得这个家伙是个疯子——连乡长都没当过,又不是官二代,你凭什么当县长
但当时不是现在,根本不用先当乡长才可以当县长
他当时估计也觉得这个要求很过分了
可许允却认为一点儿不过分,说:“我本来老早就应该推荐你做官了。为什么你只想当个小小的县长呢?”你一听这话,觉得大跌眼镜吧?连石苞也大跌眼镜了一回。想不到有时胆子大一点儿,还真有收获
当时司马师已在着手接班的前期工作,正在大力培养自己的势力,正需要提拔一批年轻人,让他们成为司马家的死党。司马师在这方面继承了他老爸的思想,尽量从草根中物色有水平的人——这些人从基层干起,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不但有能力、有水平,而且没有什么背景,受到自己的重用后,就会对自己忠心耿耿——比如邓艾等,对司马氏忠诚的纯度就很高,而钟会那些人就不一样了。司马师一眼就看中了石苞,很快就把小石苞归为他重点提拔的对象之一
没几天,石苞就成了当时任中护军的司马师的司马
当时,司马懿还活着,也听说了石苞这个人,听说司马师很重用他,当然也在关注这个年轻人。司马懿是什么人?没几天,就知道这个年轻人的人品很有问题,是个好色之徒——很多领导就是这样,自己很好色,可老是看人家好色不顺眼,尤其等他的年纪一上去,更看不惯人家的这个弱点。当然司马懿绝对不是这类人。他当时正在跟曹爽集团做斗争,曹爽那一班人天天喝酒,形象很不好,所以,他必须让自己的马仔个个都要做有道德的人
他把司马师叫来,狠狠地批了石苞一通,说这个人的生活作风太不正派了。你为什么重用他?然后把司马师也猛批了一顿
如果是别人,挨了这顿狠骂,肯定就会低头承认错误,回去把石苞辞退了事。可司马师不是别人,等老爸骂完之后,说:“老爸骂得是很对的。可是我却认为,石苞确实是生活作风有问题,但他不光有生活作风的问题,更有治理国家的水平。很多人品很好的人却未必有这个水平。以前齐桓公就不理管仲的生活作风,只是采纳他的谋略;刘邦也不管陈平的贪小便宜,而只利用他的脑袋。石苞虽然比不得这两个牛人,但现在看来,这个时代还真没有谁比他更有水平了。
司马懿一听,这小子讲得还真有道理。要是真的以生活作风来当作道德标准,现在这个官场还有几个是有道德的?看来还是看看谁有水平就用谁了。于是就不再管了
后来,石苞被调到邺城那里当典农中郎将
那时邺城的人员很复杂。因为魏国贵族基本都集中在那里,再加上曹爽集团的牛人之一丁谧也在那里作威作福,爱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石苞很气愤,就把那些官二代以及丁谧等人的材料都整理起来,向皇帝报告
当然,最后处理这些报告的都是曹爽。这些举报对丁谧他们来说,一点儿威胁也没有,但却给石苞带来了很大的名气。这个事之后,他想不成为司马氏的死党都难
司马师也确实把他当死党看待。立即把他调离那个是非之地,让他去东菜当太守,然后再提拔,让他成为徐州刺史

石苞之幸与不幸(下
司马师在东关被打了个大败时,所有的部队都乱得不成样子,只有石苞带的部队不出一点儿乱子,一点儿损失也没有。司马昭看到之后,指着自己手中的符节,对石苞说:“我现在后悔死了。没有把这个东西交给你,让你来全面处理军机大事。
后来,诸葛诞再叛乱
这一次司马昭当了老总,他记得石苞是个有水平的人,因此就叫石苞统率青州诸军。石苞当然没有让老总失望,他从中选了一批精兵,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准备跟敌人进行战斗
当时东吴也派朱异和丁奉过来掺和。诸葛诞看到朱异他们来救援,很兴奋,就把军用物资放在陆县那里,带着部队渡过黎水,向石苞开过来
他以为,石苞一定没有准备
哪知,石苞老早就有了准备,看到他渡河过来,一点儿没有给他机会,带着那队精兵迎头猛打一顿。硬是把诸葛诞打了个大败,让诸葛诞知道,石苞不是草包,让全世界的人知道,石苞的水平不是吹出来的,石苞的水平跟石苞的脸一样,天生就这么帅
后来,胡烈又一把火把东吴的军用物资烧掉,东吴部队只得宣布撤退
这两仗为平定诸葛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后,司马昭立即提拔石苞为镇东将军,封东光侯,还假节,权力比以前大多了。没几天,又让他接替王基都督扬州诸军事,成为一方大员
还没有完
他入朝述职,准备回单位的时候,顺便去向曹髦辞别。曹髦跟他聊了大半天,他觉得这个帅哥真的太有水平了。于是,赶紧跑到司马昭面前,对司马昭说了一句:非常主也。这句话只有四个字,但分量却重得要命。当然不是要他的命,而是要了曹髦的命。因为,过了几天,成济就做出了把皇帝拉下马的事
后来,成济成了替罪羊被司马昭拉下去砍了头,但石苞却又被提拔了一把,进位镇东大将军,可这个镇东大将军的办公室还没有坐好,又把他提拔成骠骑将军,提拔速度之快,在当时没有谁比得上
司马师和司马昭对他的提拔真是提对了
当司马昭死的时候,贾充和荀勖召集了一大批死党在那里开会,开会的内容就是司马昭追悼会的规格该怎么定。有的说用霍光那样的吧,有的说还是低调一点儿,就用晋王的规格。双方争来争去,争了几天也形成不了决议
没几天,石苞回来奔丧,看到大家还在为规格争得不可开交,就直接在那里一边痛哭一边大声说:“你们的头脑是什么头脑?老大做成了这么伟大的事业,难道只能按照人臣的规格来开追悼会吗?
大家一听,这才知道,石苞果然有水平,不但带兵有水平,当死党也比他们有水平。于是鼓掌通过,以皇帝的规格来安葬了司马昭
石苞的这个建议,让司马炎也很爽。于是,司马炎当皇帝后,就让石苞当了大司马,成为死党中的顶级人物
石苞虽然当了国家一级公务员,但他主要还是在淮南那里上班,为司马氏守住淮南边境。石苞有水平,提拔得又快,很多人就不服他,眼红他。那个淮北监军王琛就看他很不顺眼,觉得一个草根居然做到这么个大官,也太气人了。于是,就加班加点做了一大堆黑材料去黑石苞,说石苞现在正开展与东吴人勾结的业务,请陛下赶快采取措施
按照司马炎当时的政治头脑以及为人,他是不会信这个话的——石苞是什么人,他们司马家比谁都清楚。可因为当时有个童谣传得很给力:宫中大马几作驴,大石压之不得舒
你看明白了吧?宫中大马,指的当然是司马氏了;大石当然跟姓有关了。现在哪个姓石的最有实力?当然是石苞了
司马炎虽然觉得石苞很可爱,但他觉得自己的晋朝更重要。很多事现在看不出来,等事到临头你再后悔就晚了。为了让宫中的大马不变成驴,还是先把这块大石头搬走吧
后来,有个天象大师又来报告:东南有大兵起。根据老天爷的警示,东吴要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
这时,正好孙皓要大举进攻,虽然攻的方向不在淮南这里,但石苞还是在那里大力修整工事,阻截水流,加强防守。他这个做法是绝对正确的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石苞的一个儿子叫石乔,时任尚书郎。司马炎说有事要找他。可通知发出了一天,还不见石乔前来报到
司马炎把这些事联系起来,对石苞怀疑的程度就大大提高了:那个童谣什么的,你可以说是小孩子的话,不要信;那个王琛的小报告,你可以说是王琛在陷害你;可东吴要进攻了,他们攻的是荆州一带,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修什么工事?这不是在准备配合人家的行动是什么?石乔为什么不敢来见皇帝?肯定也是在做不可告人的事
司马炎这么一联系,就觉得事态严重了——石苞不但是大司马,是军方的领导人,又长期在淮南这里经营,手里直接掌握一支部队,个人军事能力又强悍,要是真的反起来,这个灾难就大了。于是,他决定在石苞还没有宣布举起大旗时,就抢在时间的前面,把石苞拿下
而且要诉诸武力
司马炎做别的事很民主,意见征求会开了一次又一次,这才做出决定。可对石苞这个事,却果断得很,自己在那里直接拍板,谁也不告诉,自己下了个文件,说石苞身为军方领导人,对敌情的预测一点儿不准确,无缘无故地构筑工事,不但制造边境的紧张局势,而且阻断水流,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要免掉他的官职。然后,让司马望带着大军去讨伐石苞
石苞不明真相,仍然在那里修着工事,备战备荒为人民
幸亏孙铄的出现,救了石苞一把
当时,石苞决定任命孙铄为副官,请孙铄赶快过来报到。孙铄跟汝阴王司马骏是好朋友。当时,司马骏在许昌。孙铄要去淮南赴任时,正好路过许昌,就去看望司马骏。司马骏对司马炎要搞定石苞的事早已知道。这哥们儿很够朋友,怕孙铄卷进这个事件,就对他说:“现在石苞已经很危险了。你去那里之后,一定要跟他划清界限。
孙铄同样够朋友,从司马骏那里出来后,立即加快速度,狂奔到淮南,连卫生间都没有去,就直接去见石苞,把司马望带大军出来的事告诉了石苞
石苞问他怎么办
孙铄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宣布放下兵器,放弃兵权,然后徒步出门,跑到驿站那里等待司马望的到来。
石苞立刻听从了孙铄的话,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老农民一样,跑到驿站那里,天天等着司马望
司马炎对石苞还是很害怕的,听到这个消息后,那颗心立即放了下来
石苞来到首都后,司马炎召见了他,把他表扬了一把,然后说他年纪大了,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已经很多了,应该享享福了。最后,再下个文,封他个陵乐公,让他回家去安度晚年——你再怎么腐败,也不再过问了
石苞到了这时,心里肯定感慨良多。为大晋打拼了这么多年,内心世界从来没有产生过什么想法,可最后仍然被皇帝怀疑,差点儿被灭了九族,实在是越想越害怕。幸亏有那个孙铄。有个好的助手真的太重要了
石苞这个人虽然水平很强大,但做人还是比较低调的,虽然被小人陷害,又被皇帝严重怀疑,可后来什么事也没有,还能得以善终,这一是他为人不嚣张,二是碰上了司马炎这样的好领导。后来他的儿子就不同了。富国敌可,本来就已经很危险,又到处表现得超级嚣张,到处晒自己的财富,最后把皇帝也斗下去了,即使生活在现在,估计结局也会很悲惨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