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打蜀国

就是要打蜀国 司马懿的东山再起,对曹家的打击要说有多沉重就有多沉重,对蜀国和吴国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现在曹爽的年纪不大,那个曹芳的年纪就更小了。而且曹芳在那一帮名士老师的教育影响之下,已经成功地向一个以吃喝玩乐为第一要务的昏君转型。皇帝是昏君,执政大臣又是一群空谈政客,这对于本国来说,肯定是一场灾难,但对敌国而言绝对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哪知,最后本来已经靠边站的司马懿又抢过大权,成为魏国的实际最高领导人,使得历史的方向又按原来的轨迹前进
不过,仍然发生了一件对蜀有利的事儿
就是夏侯霸事件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夏侯霸这个人。夏侯霸是个猛男,同时,他也是那个被黄忠在战场上砍死的夏侯渊的儿子
作为曹操手下一流的牛人猛人,最后在战场上被人砍死,实在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
夏侯霸觉得很丢面子。因此,他很想帮他的老爸把这个面子要回来,天天大声发誓:为老爸报仇
魏国的高层很理解他的这个心情,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职务:讨蜀护军!让他多次参加对蜀战斗
本来,他只把打击蜀国为老爸报仇当头等大事,跟高层的权争挂不上钩。可你不主动挂钩,并不说明别人不来挂你的钩
他到底是夏侯家的人。夏侯家的人跟曹家的人历来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曹爽对他向来都很好,把他当成自己集团里的骨干分子。而且曹爽集团里最能讲得话的人就是夏侯玄。而夏侯玄又是夏侯霸的从子。而且,征西叛军是夏侯玄,是夏侯霸的直接领导
有了这几层关系,你想不挂钩就难了
拿下曹爽后,司马懿当然不能让夏侯玄继续拿着枪杆子了,于是叫他回朝述职,把征西将军的大印交给郭淮,回到中央当了个大鸿胪,一点儿实权也没有
夏侯霸向来跟郭淮不和,恨不得都咬对方一口。以前还有夏侯玄在那里,夏侯霸当然不怕郭淮。可现在夏侯玄连自己的老命都掌握不了,哪能过来顶他一把
夏侯霸绝对不是蠢材,他把这个形势一经分析之后,立马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连曹家都扛不住了,他们夏侯家就更没有前途了,说不定哪天司马懿他们气血一上来,把他们这些人全部修理一通,让他们直接从大魏国的贵族转换成这个神奇国度中最低等的小民,那只是几分钟的事儿
夏侯霸对于夏侯玄回京是很悲观的。夏侯玄在拿到那个回京通知时,就跟夏侯霸商量。夏侯霸一看就知道不能回去,回去不是死就是过上郁闷的生活。回到首都不如直接跑到蜀国好过。咱们就当个投降派,跑到蜀国那里混世界吧
可夏侯玄却不干,说:“吾岂苟存自客于寇虏乎!
夏侯霸看到夏侯玄按司马懿的指示去办,自己就只得按照自己的计划去行事。夏侯霸很果断,立即逃离工作岗位,从阴平小道那里出逃,向蜀国狂奔
哪知,蜀道不但难于上青天,而且很容易迷路。夏侯霸走了几天,立马就辨不出方向,最后走进了一个没有出路的山谷中。他带出的口粮没用多久就吃光了,最后只得把那匹马也杀来填了肚皮。杀了老马,他的那双老脚没几天就走得难以动弹。他坐在石头上一脸郁闷地休息。好容易等有个人从那里走过,他很有礼貌地向那人打招呼,然后问那人:去蜀地的路怎么走
那人却一点儿也没有助人为乐的好心肠,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后又向前走自己的路,让夏侯霸长叹去
幸亏蜀国这时情报工作做得不错,知道夏侯霸已经叛逃而来
刘禅虽然脑子不好用,但也没有傻到底,知道夏侯霸不但是个人才,而且还跟他有点亲戚关系。这个关系的关键人物就是张飞
张飞当年还是个未婚青年——也就是建安五年(200年),在一次打猎中没打到一只野兽,倒碰上了一个十四岁的美女。这个美女当时正在捡柴火。张飞那双眼睛一看,这个美女很漂亮。于是猎也不打了,马上把她带回来,直接娶她当了自己的老婆。这个美女就是夏侯渊的侄女,也就是夏侯霸的从妹
这个美女成为张飞夫人后,生下了两个美女。这两个美女长得也很漂亮。最后,都嫁给了刘禅。姐姐当了几年皇后,去世了。现在是妹妹接过老姐的班,成为蜀国的第一夫人。这么一算,刘禅的皇后就是夏侯霸的外甥女,他们的后代也就成了夏侯霸的晚辈
所以,刘禅觉得帮一下这个夏侯霸,不管从政治角度考虑,还是从其他方面考虑,都是一件好事。于是,他在接到这个情报之后,立即派出人马,到处去找夏侯霸。最后终于把狼狈不堪的夏侯将军找到,把他带到成都,直接跟后主刘禅见面
刘禅见到夏侯霸说的第一句就是关于夏侯渊的事
他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你的老爸是死在战场上的,不是我们的革命前辈杀死他的
这话不管你如何去理解,都是一句不合逻辑的话。你想想,那个战场是谁跟谁打仗?如果不是刘备的部队杀死夏侯渊,难道是夏侯渊自己的部队干掉了自己的老首长
但不说这个话,你又怎么解释呢
刘禅最后又叫来他的儿子们,开展了一场认亲活动,指着他的儿子们对夏侯霸说:“此夏侯氏之甥也。
双方马上攀上了亲戚。刘禅的统战水平不错吧?如果夏侯霸再年轻一点儿,后来肯定是蜀国不可多得的牛人之一
关于夏侯霸,很多人都是从《三国演义》中知道的。在那里,罗老先生把夏侯霸创作成一个中年猛男,武力指数高,智力指数也不低,一入蜀即成为姜维最得力的助手。只是后来下场很难看,中了人家小儿科之计,死在战场上。其实,夏侯霸的年纪到底有多大,陈寿也没有搞清楚。我们从其他历史资料上知道,他是张飞夫人的堂哥,那么肯定比张飞夫人大一点儿吧?建安五年是公元200年,现在是嘉平元年。而嘉平元年是公元249年。当时张飞的夫人是十四岁,那么作为张夫人堂兄的夏侯霸肯定不低于十四岁。如此算来,夏侯霸到现在也该是六十三岁以上了,早就到了退休的年龄。这个形象跟《三国演义》里那个夏侯霸差得实在是太远了
而且夏侯霸最后也不是中计死在战场上的,而是自己扛不过自然规律老死的。刘禅很够意思,给这个投降来的舅舅很高的待遇,一直让他当到车骑将军——这可是当年张飞的职务啊
姜维绝对是诸葛亮的铁杆死党,到死都会坚决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他的目光死盯着中原。他看到夏侯霸投降过来,知道他是魏国的贵族,知道那边的事务会很多,于是就问他:“现在司马懿刚刚把大权搞到手里,你说说看,他会不会对我们来个强硬政策?要跟我们大打一场?
夏侯霸说:“他现在最急着做的是加强他的权力基础,绝对没有心情跟我们玩儿。不过,他现在手下有一个很牛的年轻人。这个人叫钟会。钟会现在年纪还小,但如果他成为魏国的高层,将是吴蜀两国的大敌。
这个钟会就是那个钟繇的儿子
姜维并不因为司马懿不来跟他玩,就热爱和平了。他现在觉得司马懿还在大搞内部斗争,正是过去猛扁魏国一把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决定带着部队去骚扰一下雍州。他也知道雍州并不是豆腐渣工程,那个雍州守将陈泰也不是个菜鸟。因此,要在那里好好地玩儿一把,那是要花一点儿精力的
他先在山脚那里筑了两座小城,叫他的部下句安和李歆守着,然后把当地的胡人都集中起来,让这些人成为他们的人肉盾牌,一有机会就到处发飙,到魏国雍州属下的各郡那里打打杀杀
这时,郭淮当征西将军没有几天,当然不会容忍姜维的捣乱。他把陈泰叫来开了个碰头会,商量如何对付姜维
陈泰说:“我考察了蜀国刚建成的那两座小城,质量那是很过硬的,好像很难攻破。不过,姜维现在也很郁闷,他也无法解决以前诸葛亮无法解决的那个难题——军粮。这两座小城,现在离蜀国的内地很遥远,但他们必须从内地把口粮运送过来。再加上那些少数民族最怕姜维搜刮他们,因此对姜维还是很提防的,不会真的当姜维的炮灰。所以,我们不用硬去攻城,只是对那两座小城采取包围的态势,用不了几天,根本不用战士们流血牺牲就可以拿下那座小城。当然,他们也会派部队过来救援。可那边的山路难走得要命,哪能来得那么快。
郭淮一听,说你说得太有道理了。于是叫陈泰带着徐质和邓艾率领部队去包围小城,把那两座小城的水道和交通线路都截断了
句安一看,敌人来了。敌人来就打。于是,带着部队出城大喊大叫要跟魏国军队决一死战
可陈泰说,我不跟你决一死战
句安叫了几声,看到人家都高挂免战牌,只得又气咻咻地回到城里。可回到城里很容易,但城里的后勤部负责人却来报告:“米越来越少了,现在连水也很紧张了。
句安只得数着人头,分配着口粮,然后把地上的雪都堆在一起,等雪融后当水用
没几天,大家就都觉得这个生活真没法过下去了
姜维接到报告后,也知道坚守在那两个小城里的子弟兵真的没法生活了,赶快带着部队过来支援,跟陈泰的部队在牛头山那里对峙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完全按照陈泰的预言展开。因此,陈泰很淡定,对大家说,现在我们不必跟姜维玩儿流血冲突。我们只要死死地守住牛头山,姜维的退路就没有了。没有了退路,姜维想逃跑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下令谁也不准出来跟姜维的部队进行肢体接触,然后派人去向郭淮报告,请郭淮一定在抢在时间的前面,占领牛头山,彻底地断了姜维的退路
郭淮当然听从陈泰的这个建议,带着大军向洮水进军
陈泰知道这一招的厉害,姜维当然更知道。他看到郭淮的大军开来,也怕了起来,知道再不抓紧时间逃跑,就真的没有机会逃跑了。于是,就下令撤退
姜维一撤,句安他们就知道,他那个城墙再怎么坚固,他们也无法坚守下去了——因为现在他们都没有饭吃了。于是,在姜维宣布撤军时,他们宣布投降
郭淮抓紧时间,带着部队把那些老是去投靠姜维的诸羌进行一次全面围剿
邓艾顽固地认为:姜维虽然宣布撤军了,但他肯定不会甘心就这么失败了,肯定还会再杀回来。他对郭淮说:“还是准备一下才好啊。
郭淮说:“那你就在这里守着,等姜维来时,打他一把。”于是让邓艾带着一部分人马留在白水的北面
过了三天,姜维果然派廖化在白水南岸面向邓艾的部队安营扎寨
邓艾一看,就知道这是姜维在玩儿阴谋诡计,他说:“现在姜维突然杀回来,我们部队的人口数量不多,他理应直接向我们开展军事行动才是硬道理。可现在他们只是在那里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忙着修建他们的军营,而不修建浮桥,做好向咱们进攻的准备。这就说明姜维只不过是叫廖化在这里牵制我,他自己一定向东去袭击洮城。
洮城在白水的北面,离邓艾现在的地方有六十多里地
邓艾坚信自己的判断是绝对准确的,因此二话不说,带着部队连夜往洮城狂奔
邓艾到洮城时,果然看到姜维的大军正在渡河
姜维以为他的这个诡计很阴险,哪知道还是给邓艾识破了。看到邓艾的部队已经进城,才知道这仗无论如何是打不下去了,只得又宣布撤军了事
这一战打得一点儿也不激烈,倒让邓艾好好地表演了一把。
第八章 司马懿最后的日子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