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除掉障碍

第八章 除掉障碍 荆轲死了,他以生命的完结来结束这个故事
但余震仍然没有完
嬴政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差点死于这个天天在燕市那里又唱又哭的男人。这哥们儿本来脾气就火暴,受了这个刺激,他要是不报复一下,他还是秦始皇吗
嬴政下令提前启动伐燕程序。王翦带着大军渡过易水,向燕国发起冲击
燕国和代国的部队集结起来,抗击秦军
王翦在易水之西与燕代联军会战,大破之
始皇二十一年,王翦攻下燕国的首都蓟
燕王和太子丹率着最后的部队逃往辽东
李信猛追过去。那个代王赵嘉眼看逃不掉,就叫那个燕王赶快把太子杀了,拿着那颗脑袋送给秦王,心想也许秦王会原谅他们一把
姬丹知道后,立刻逃跑。但他的老爸为了活命,对他也不放过,派人到处排查,硬是把他捕获归案,然后割下他的人头,送给嬴政。哪知,那颗人头还没有送出去,秦国的大军已经开过来了
姬丹就这样完蛋,死在老爸的刀下
荆轲故事中还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高渐离
高渐离本来跟刺秦无关,但他是荆轲的朋友,又在易水边上与荆轲共同表演,也被秦王划为荆轲的同党,到处通缉
高渐离不敢再摆狗肉摊了,而是跑到宋子那里当了个农民工,职业是酒保。这哥们儿自由惯了,天天按着时间作息,觉得太累了,但又不好离开——现在到处张贴着他的画像,抓到他会得到很多钱啊,人家看到那么多的钱,眼睛都特别雪亮,只要他一出现,只怕就会被扭送公安机关。所以,他很郁闷
有一次,他听到老板家的堂上有人在击筑。原来这个老板也喜欢这玩艺啊
他已经很久没有玩这个了,这时听到,觉得很是亲切,就在门外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
人家问他,酒保老兄,你也会听这个
他笑了笑,说:“这个人水平不差,但击得还不够好。
人家把这话说给老板听。老板一听,原来还有个知音。叫人把高渐离叫进来,然后对他说:“你也来一段试试。
高渐离觉得再穿这身酒保衣服在这里混,真的有点丢脸,也对不起音乐啊。于是,他退下堂儿,拿出自己的行李箱,取出自己的演出服装和筑,把自己打扮了一下,然后来到堂前
大家一看,这哥们儿原来很帅啊,而且这身穿着,是标准的艺术家打扮啊。大家这才知道,这哥们儿不寻常,都向他行礼,尊他为上宾,请他为大家演奏
高渐离一边击筑一边唱歌。大家一听,都轰然叫好。想不到这个酒保居然有这么高的水平。很多宾客都被他的音乐感染得泪如雨下,最后掩面离开现场
高渐离立马成为当地的明星,大家都轮流请他去做客,然后让他击筑
他的生活立马改观
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连嬴政也知道天下有高渐离这样一个明星。这哥们儿也是个追星族,下令把这个明星调到首都来,加入王家歌舞团
高渐离来到咸阳,很多人一看,这不是通缉令上的高渐离吗?忙向嬴政举报,他就是秦国A级通缉要犯高渐离啊。大王你怎么让他加入王家歌舞团?他可是个恐怖分子啊
按嬴政的性格,他会马上把高渐离杀掉。荆轲集团的同案犯,是万万不能放过的。可这哥们儿是个超级追星族,觉得高渐离击的筑实在太好听了,现在全国都没有谁比得过他,你杀了这个艺术家,以后就再也听不到这么好的音乐了。于是,就宣布,高渐离虽然是荆轲的朋友,但他们只是在一起唱歌,应该与荆轲区别对待。嬴政免了他的死罪,但把高渐离的眼睛熏瞎了。没有了眼睛,你这个恐怖分子还能杀人吗
高渐离的功夫确实牛,瞎着眼睛,仍然保持着击筑的水平。每次他一曲终了,嬴政都拍手叫好。真不知这个杀狗专业户是怎么把这个艺术学得如此到位的
嬴政一如既往地叫高渐离为他击筑
高渐离一如既往地发挥着他高超的击筑水平,让嬴政叫好不迭
嬴政光记得叫好,却没有发现高渐离瞎着眼睛偷偷做着小动作
高渐离偷偷地把铅放进筑里,让筑的分量加重,直到加重到可以当凶器使用了。他确定这个分量可以敲死一条狗了,当然也可以砸烂人的脑袋了,就不再加了
当他再为嬴政击筑时,就渐渐向嬴政靠近过去
他觉得已经很靠近秦王了,突然举起筑,向嬴政的脑袋砸过去。但他的眼睛已经瞎了,手中力气虽然很大,但准头却没有了
嬴政轻松躲过
嬴政终于不得不杀掉高渐离
这哥们儿这次汲取教训,不再追星,也不再信任六国的人,终身不再与六国的人靠近
荆轲故事的续集到此宣告剧终
最后以陶渊明的一首诗为这个故事作个结尾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第十章 一统天下 王翦灭楚(上
这时,秦国已经能够南北同时开战
在王翦向北打燕国时,他的那个儿子王贲也带着部队强攻楚国。本来秦国对楚还是有点重视的。哪知,这个超级大国看起来很庞大,其实全是病态的
王贲一口气就拿下了十多城,而且拿得很轻松,远比打摇摇欲坠的赵国更为容易
嬴政这些年来到处打仗,已经打得没有道理了,但除了赵国的李牧打得有点艰难外,其他地方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只要秦国愿意进去,基本没有多少阻力。现在看到楚国也这么软弱,心情就波动起来,打一把楚国,那才是很过瘾的。而且此次向南用兵,也可以顺便把魏国也从地图上抹掉。楚国魏国完了,剩下的齐国、燕国,那就小菜一碟了
当然,他仍然很重视楚国。进攻楚国,必须一举成功,否则以后就不好收场。因此,他在攻楚的计划里,仍然把秦国的王牌将军当作首发
现在秦国的王牌当然是王翦
嬴政先问李信:“你说,用多少部队才可以搞定楚国?
李信信心满满地说,二十万就足够了
嬴政再问王翦——老王比李信牛多了,李信才二十万,大概老王只用十多万吧
哪知,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
嬴政一听,我的天,六十万,这是秦国全部的兵力了。楚国都虚弱成这个样子了,还要六十万?你没有吃错药吧?他当场就对王翦说:“王将军老了,胆子缩水了。
于是,嬴政就派李信和蒙恬带二十万部队去伐楚国
王翦听嬴政说他老了,便说自己的身体毛病越来越多,请老大给他准个病假,回老家休息一段时间
嬴政当然准假。现在有那么多的牛人,也不差你一个老家伙。你以为你是廉颇?即使你是廉颇,秦国也不是赵国。赵国只有一个廉颇,秦国有的是牛人
他还派王贲带另一支部队去打魏国。要是王翦当统帅,哪还能分兵去打魏国
始皇二十二年,王贲带的部队先打进魏国,直接抵达魏国首都大梁城下
魏国的部队全部缩在城里,等着王贲的强攻
可王贲觉得强攻太麻烦,那会损失很大。他叫士兵们到汴河那里,决开河堤,把大水引进来,淹了大梁城。没多久,大梁城墙就被泡得软垮下来。大梁变成无墙之城,城内的军队全部裸露在秦国大军面前
魏王一看,这仗还用打吗?举手投降
现在投降也没有用
王贲连投降手续也不办理,直接把魏王魏假“杀之”。魏国开国以来,只有魏文侯猛了一次,又有了吴起那样的牛人,着实把秦国打得差点彻底完蛋。后来的魏王基本都在走下坡路,都在挥霍魏文侯的老本。几年来,每一代都被秦国打几次,成为秦国的陪练运动员。后来虽然又有了个信陵君,让大家看到魏国闪光了一回。可因为这个体制,信陵君也只是这个历史的配角,虽然牛得让秦国觉得可怕,但他的命运却牢牢地掌握在除了蠢事做得很出色外,没有别的本事的魏安王手里。结果,魏国那个闪光也成了临死时的回光返照,除了让人看到信陵君还是个人物外,对魏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魏国消失
伐楚总指挥李信看到王贲干得真干脆,也不由有点慌起来。他知道魏国虽然很哀了,但魏国的首都大梁的城防还是很过硬的
这是魏惠王当年的重点项目工程。这哥们儿虽然比他老爸差了很多,但眼光还是不错的,知道魏国夹在秦齐两个大国之间,很容易受到侵犯。而当时一口气打到国家腹地、兵临首都城下,也是是经常发生的。所以,他在建造这个大梁城时,非常用心。不但城墙高大,而且周围还修建了纵横交错的水网。这些水网,既可以成为大梁城的补给动脉,也能阻挡敌人的攻势。秦齐两国大军多次打到城下,最后都无功而返
因此,魏国虽然经过很多代君主的腐朽统治,一代比一代堕落,国力逐年衰败,但魏国硬是挺了过来,比韩赵还要多活了几年
秦国很快就知道了这个原因,知道直接打大梁,是难以成功的。于是,在有事没事时,派兵不断地干掉大梁周边的魏城。经过几年的经营,曾经牛过一时的魏国最后只剩下首都大梁了。大梁已经变成一个孤城
嬴政这才决定派王贲出战
但大梁城坚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你要灭掉魏国,还得攻破大梁。李信以为,凭王贲的力量,最终是能够攻破大梁城的。但肯定要花很长的时间,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许他拿下楚国之后,王贲还在那里进行艰苦卓绝的攻坚战,到时他再带着灭楚的得胜之师去夹击一下。于是,灭楚之功,他一人独占;灭魏的胜利果实,王贲还得跟他平分,功勋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哪知,他还在快速的行军当中,就接到王贲已经拿下大梁城的消息,心里很不甘。想不到啊,这小子居然会用水来淹。以前汴河早就在那里滚滚东流了,我们为什么不会用?天天只是老老实实地用人海战术向前冲,冲完之后,只得又退回来
李信觉得自己再拿不下楚国,等王贲的部队再过来帮忙,自己的胜利果实反而让他分了,于是,他跟蒙恬也快速向楚国进攻。他们兵分两路,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
结果大破楚军
李信的信心更是一路涨停,继续进军,与蒙恬在城父会师
这哥们儿这时只想着一路取胜,在楚国的大地上杀人如麻,成就他灭楚大功。楚国虽然很脆弱,但其幅员仍然是当时最辽阔的,人口也众多。灭楚之功,岂是灭赵灭韩灭魏之功可比?这个功勋章一旦被他拿下,其他功勋章基本就只算是配角了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骄兵必败的老话不是白讲的
当他的信心转换成骄傲的时候,他没有想到,楚兵的这几次失败是对方故意造成的
此时,楚国的统帅是项燕
项燕是谁?可能有一部分人觉得是陌生的,但他的儿子项梁,以及孙子项羽大家是绝对知道的
这哥们儿还是很有心计的。他知道秦兵很猛,楚国政坛刚上演了一出内讧大戏,权力洗牌正在进行中,以致王贲连续拿下十余城,居然没有人过问。如果直接跟秦兵交手,那是必败无疑。因此他就来个诱敌深入,把李信的骄傲情绪培养起来,然后再给他一脚
李信果然按照项燕的设计一路走来,一路胜利,也一路骄傲
到了城父,李信那双眼睛只是向前方看着,找楚国的主力决战。可看来看去,就是看不到楚国的主力部队
哪知,楚国的主力早已躲到他的背后盯着他们,已经紧跟了三天三夜
项燕看到李信的部队在前头停着,知道机会来了,下令总攻
李信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他心目中脆弱无比、一触即溃的楚军居然也会发动进攻,而且还是从背后猛攻过来。李信不是蠢材,知道碰上了高手,自己这次要吃大亏了,忙组织部队反击。哪知,你总指挥都这个心态了,还指望手下兄弟们冷静?大家突然看到楚军从意想不到的地方杀来,以为已经被人家四面包围了。哪还有信心打下去
项燕一番猛打,攻进秦军的两个大营,斩杀七名都尉
李信狂逃而回,向秦王报告了失败的经过
这一战,举世震惊,强大的秦军居然被打得遍地找牙,二十万大军一战而溃,弱不禁风的楚国原来战力不是一般的雄厚
秦王嬴政也震惊了。他终于认识到,王翦的话是正确的。王翦并没有老到胆子全面缩水的地步。是自己太过轻敌,根本没有对楚国的力量进行过科学的评估。这个失败,看起来是李信的失败,应当由李信来承担,但真正的责任在自己
他没有处分李信
嬴政经过了认真思考。如果按照既定方针,在发现楚还如此强大之后,就应该把伐楚之事暂时搁置,先灭掉其他几个国家,然后再举全国之力南下伐楚
但既然启动了这个程序,又遭到了灭赵以来最大的惨败,要是就此而罢手,秦国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其他几国的信心就会被提上来,到时秦国的麻烦就会增大
因此,必须灭楚
灭楚,必须王翦
王翦灭楚(下
嬴政上次把王翦狠狠地嘲笑了一把,然后随意地在王翦请病假的条子潇洒地签了个同意,弃用王翦之意十分明显。哪想到现在仍然得用他。嬴政知道要让王翦出来,只有自己放下身段去请他复出,把面子给足了,他才会出来。否则,他还会继续病下去
他亲自来到频阳,对王翦进行公开道歉:“我不把老人家的话当话,现在李信果然大败。看来秦国是离不开老人家的。现在您老虽然病了,但还是要出来啊。
王翦说:“我现在是病夫啊,哪能当大将?
嬴政说:“呵呵,老将军就不要说这样的话了。
这话的威胁意图是十分显明:大家都是明白人,老子给你脸了,你要是还玩这一套,老子就不讲文明礼貌了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上战场,我也没有意见,但必须有六十万人。这个条件不满足,大王你就是杀我我也不去。
嬴政说:“只要你出来,你提出什么条件我都同意。
于是,王翦在装病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当上秦国军界的头号人物。此时,他手下有六十万部队,不但成为秦国有史以来指挥最多军队的军方领导,也是中国历史上掌握军队数量最为庞大的将军
秦国所有武装力量都交给了他
王翦带着这支庞大的队伍上路,浩浩荡荡地向楚国开去
嬴政也搞了个送别仪式,亲自把他送到灞上
就在嬴政跟王翦挥手告别的时候,王翦突然说:“大王,我还有个要求。
嬴政一听:“还有什么要求?难道六十万还不够?你要是再要求增加兵力,那寡人全家老少都得光荣入伍了。
王翦说:“请大王再赏给我几块良田和几栋豪宅吧。
嬴政一听就笑了,说:“你还怕贫困?
王翦说:“呵呵,我们作为大王的手下,虽然立了一些战功。可是功劳再大,最后也就是封个侯。所以,趁着大王现在信任我重用我的时候,就加厚脸皮多提些条件,多讨点良田豪宅,为子孙留点财产啊。
嬴政一听,哈哈大笑,“你帮寡人灭了楚国,马上就会有大量的田地,也会有大量的豪宅。怕什么。你想要就尽管要。除了王宫,哪个豪宅都由你选。
王翦这才带着大军继续前进
才到武关,他又写了几封信,派了五个使者去找秦王,说:“上次灞上给的良田和豪宅太少了,请大王再多给点吧。好让我安心打仗。
连他手下的人都看不顺眼了,对他说:“老大啊,你这样也太过分了吧?
王翦却说:“你以为我真的这么贪心?大王的性格不但粗暴,而且极端多疑。现在把全国所有的枪杆子都交给我。我要是不要求多要良田豪宅为子孙留下产业,表示坚决为他服务而没有更高的想法,他一定会怀疑我啊。给大王一怀疑,结果如何,还用我说吗?
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的大军又开到了平舆。这是去年李信取得大胜的地方,也是他开始上当的地方
楚国高层听说秦国换人之后,又出来了。而且这次王翦带的部队很多,整整六十万。他们知道,这一次秦国下的决心无穷大,如果不认真对待,楚国就完了。于是,也紧急动员,把全国的部队都调过来,与秦军对抗
哪知,王翦隆重开到之后,却突然叫停秦军前进的步伐,只在那里修筑营垒,然后高挂免战牌,好像现在是秦国在被动作战一样
楚国的部队就天天向王翦下战书。可王翦对那些充满火药味的文字从来不看,拿到手之后,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丢到一边。楚兵又天天跑到营前谩骂,把秦国的祖宗十八代,骂得一个不漏,然后又把他们的十八代子孙也骂得一网打尽
可王翦的脾气却好得很,你骂吧。你有力气你尽管骂,我不生气
如果项燕挤出点时间,把王翦研究一把,然后再对照现在王翦的做法,肯定会明白,王翦是一个谨慎的老人,从不打无把握的仗。只要他一出手,那一定稳操胜券。现在看到他这个做法,肯定是有预谋的,必须认真对待,而不是把他们骂出来一打了事。这是蛮干的行为。跟一个有头脑的人蛮干,你是会吃亏到底的
可项燕现在只肯拿出时间布置他的手下去向王翦挑战,却不肯拿出一点儿时间来想一想这些
于是,楚兵继续挑战,秦兵继续不理
楚兵骂得无聊了起来
秦兵不理,也有点无聊起来
王翦为了不让大家无聊下去,便下令炊事班把饭做得好一点儿,让大家吃得好、睡得好,然后还亲自下到各营,跟基层官兵同吃同住同休息。他问大家,大家目前有什么娱乐活动
大家说,现在为了丰富军营精神文化生活,为前线营造一个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我们正在玩投石和跳跃的游戏
王翦一听,大喜说:“我们可以出战了。
项燕看到王翦不出战,再怎么骂下去,唯一的收获就是显得自己太没有素质了,可你叫他也这么天天待在这里,跟王翦默默无闻地对峙着,既不打仗,又不往来,既不像睦邻,也不像敌人,实在是受不了了。于是,在求战不得之后,突然做了一个脑子进水的决定,带着他的部队向东而去
他完全没有想到,去年李信来打楚国的时候,他也曾经这么伺机于侧,等敌人累了突然出击,最后大获全胜。他以为,只有他会这一招,王翦不会。或许,他把自己这个成名绝技完全忘记了
总之,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没有理由地移动军队,结果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倒是给敌人创造了机会
王翦绝对是抓住机会的高手
他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他当即挑选精兵为前部,狂奔突袭项燕军
项燕没有想到,一直没有脾气的秦军会突然杀出,而且杀得十分生猛,一时手足无措,想要组织部队抵抗,可秦军太多,而且有备而来,喊杀之声,十里相闻,楚国子弟兵尽皆丧胆。于是,只得败走
老将军王翦这时一点儿没有老态,下令部队一路追击,楚兵逃到哪里,就追到哪里。只要有楚兵的地方,就是我们杀人的战场
一直追杀到蕲县之南,连项燕也跑不动了,最后被秦兵砍了脑袋。如果这颗脑袋稍微开动一点,也许还不会惨败到这个地步
这哥们儿也把王翦当李信,哪知最后自己变成了李信,而且比李信更惨,成了李信的升级版
当然,即使项燕的智商再高一个档次,楚国仍然逃不过失败的命运
项燕是楚国最后的人才。项燕一死,楚国基本没有谁可以与秦军过招了
这时,王翦一点儿不斯文了,迅速荡平周边的城镇,楚国大部分地盘全在他的管辖之下
楚国真的太大了。王翦和蒙武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最终把楚国的老大抓住,宣布楚国灭亡
楚国是周成王时期就封的一个诸侯国。但这个诸侯国跟其他的诸侯国不一样,他们跟姬姓关联太少,又分封在远离中原的边缘地带。这一带的地形较为复杂,面积虽然不小,但那时都是穷山恶水——黄金地盘全让姬姓兄弟们瓜分去了,边远山区就让熊氏这样的人去经营——后来的秦国能成为诸侯,也是因为所处的方位,实在太不理想,既没有什么资源,又得帮中原诸侯挡住西部少数民族的武装
我们从楚国的国号就知道,楚的意思就是落叶灌木。全国人民基本都在原始森林里抓革命促生产,过着原生态的生活,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使他们在好长一段时期里,基本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楚国的领导人估计对这个安排是很生气的。他们在楚国当家做主之后,就从来不跟周王朝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后来,他们发现,他们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基本都处于未开发状态,让他们的发展空间实在太大了。其他诸侯,都没有这个优势。不久,他们就成了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他们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无视周王朝了
于是,他们称王。在旗号上与周王朝处于同一个档次。尽管有时他们仍然奉周为上级领导,但那只是当他们处于疲软时期采取的一种策略
不但是周王朝,就是其他强势诸侯国家也不敢对楚国怎么样。当年,管仲很牛,齐国也很强大,其他国家也跟在齐国后面当小弟。可是管仲兵发楚国边界,就不再打了,只找了一些借口,做好形象工程,在面子上占了一些便宜,就打道回府
这是一个连管仲都只敢大声谴责、不敢动真格的国家
如果楚国能连续出现几个楚庄王,那中国历史还真的得改写
楚国后来虽然还很大,但已经不强,全是一副虚肿的状态,而且多少年来,没有出现一个能拿上桌面的国家元首,倒是内部争斗从不停止,高层互杀,已经成为常态,只是仗着国土面积大,战略纵深长,其他国家才不敢打他们。而他们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却越来越低
最后是秦国看穿了他们的本质,终于一举把他们搞定
楚国这个有着悠久强大史的国家就这样完蛋,他们一共存在了八百一十九年。秦国比他们嫩多了
但这个社会永远比的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比过去进行时。比的是当下的实力,而不是悠久的历史。只有时时刻刻把现在的事做好,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时时刻刻把心态放到悠久的历史里而不思进取,以为我们的历史悠久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这样的国家一般是没有出息的
楚国的灭亡,对其他诸侯国的震慑作用是十分有显著的
那么大的一个国家,那么多的人口啊,就这样完了,其他国家还能守得住吗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