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封王谁封王
我不封王谁封王 当然,刘襄临时征兵也是迫不得已。毕竟他的齐国已不是一个完整的齐国,自从吕后掌权后,已把齐国分为四国:除了齐国外,还把齐国分成琅邪、济川、鲁三国济川王乃惠帝后宫妃子的儿子刘太,鲁王就是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而琅邪王就是那个通过“非法手段”上任的刘泽。齐地一分为四,刘襄掌管的齐国兵力自然也不会很多,于...
-
兔死狐悲
兔死狐悲 刘秀自然要搬掉这两只拦路虎,才能完成天下的统一。他思来想去,决定采取的办法是“联陇伐蜀”。意思就是拉拢和联合陇南的隗嚣,共同对付蜀州的公孙述。只要公孙述灭亡了,隗嚣自然也就孤掌难鸣,到时不归顺他也不行了。当然,刘秀这样选择也是有原因的一是隗嚣很有才。前面说过,公孙述其实很有才的,然而,相对公孙述,隗嚣...
-
第一次南征
第一次南征 齐明帝萧鸾为儿子选择了六个辅政大臣。六人平分政权,希望避免一人辅政导致权力无限膨胀的恶果。萧鸾没有意识到儿子萧宝卷无意于享受至高无上的皇权,一门心思搞建筑,沉迷于世俗的快乐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总理)徐孝嗣、右仆射(副总理)江袥、右将军(首都卫戍司令)萧坦之、侍中(秘书长)江祀、卫尉(皇宫警卫长官)...
-
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决战 兵败垓下
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决战 兵败垓下 项羽死后,天下英雄都归附刘邦。至此,天下归一,正应了那句老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带领文武群臣回到了定陶《三国演义》中有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参加“论英雄”的只有曹操和刘备,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身陷囹圄...
-
半面妆
半面妆 兄终弟及,游牧民族的传统,高洋也是靠这个传统上位的,所以对弟弟们十分提防高欢有十五个儿子,高澄、高洋、高浚,高淹、高浟、高演、高涣、高淯、高湛、高湝、高湜、高济、高凝、高润、高洽。其中娄昭君生有六子,高澄、高洋、高演、高淯、高湛和高济对高洋帝位最大的威胁莫过于三子高浚。高浚为人豪爽慷慨,骑射功夫过人,力...
-
3、纵容
3、纵容 事实上当太平公主不断散布废太子的言论,以及拉拢宰相们失败的时候,李隆基的日子并不好过,史料上没有记载在太平公主不断向他出招时,李隆基有什么应对之策,不过后来晚唐名相李德裕曾经写过一篇《次柳氏旧闻》,其中详细记载了李隆基当时的窘境这篇文章记载道,当时李隆基身在东宫,被太平公主甚为忌惮。在东宫周围遍布了太...
-
人生如果
人生如果 大汉朝曾经有两位武帝都说了一句让后世羡慕不已的话一位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在很小的时候对表姐陈阿娇以及丈母娘兼姑姑的馆陶公主许诺:“若得阿娇为妻,必以金屋贮之。”千百年来,多少人羡慕那金屋誓言里的幸福,多少人羡慕那后宫中专宠的陈阿娇,多少人羡慕那“两小无猜”的一对璧人……殊不知,金屋的誓言不过是个真实的...
-
2、京观
2、京观 成功击败高句丽的援军后,李世勣和李道宗回师继续包围辽东城,五月十日,李世民亲率六军经北平(今河北卢龙)、辽泽(今辽宁北镇与辽中之间泽地)渡过辽河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在渡过辽河之后,做了个惊人的举动——拆除河上的桥梁,这个举动很有些当年项羽破釜沉舟的味道,其意义不言自明,那就是和众将士一同共生死、共患难...
-
夹攻成德
夹攻成德 在朝廷征讨淮西镇的三年时间里,李纯征召诸道军队参战,但却始终未让平卢镇出兵。李纯担心李师道会借出兵之名,与吴元济军队互相配合,进而干扰征讨淮西的大局然而三年多的时间里,李师道始终活跃着,除了在两京制造烧粮仓、刺杀宰相等重大事件,以干扰朝廷征讨淮西之外,还曾出兵彭城(今江苏徐州)突袭官军以支持吴元济。如...
-
1、伤怀
1、伤怀 当李承乾谋反被揭发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侯君集的前程即将断送,和李承乾一样,这位在西域立下奇功的大唐第一功臣被关进了大狱,只是这一次不再是李世民的有意打压,而纯粹是他自作自受很长时间以来,侯君集的心态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江夏王李道宗曾经就评价过侯君集,说侯君集志向高远,但是缺乏智慧,在李靖和房玄龄之下,心...
-
曹操这次太没面子了
曹操这次太没面子了 当时南阳还有一支黄巾军。这支黄巾军的首领叫刘辟刘辟这时认为,曹袁之争斗,结果肯定是袁绍得胜,以后这个天下就是袁家的天下,因此就觉得既然想到了这个结果,就应当提前巴结袁绍,到时才有胜利果实吃。于是他给袁绍写了一封信,说只要袁绍有命令,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袁绍对刘备说:“刘辟是你的本家,你过去接...
-
绿林军的成长史
绿林军的成长史 王莽到达王邑府邸时,王邑正坐在府院的后花园的湖中心钓鱼钓鱼是他每天的必修课。然而,王莽的到来打乱了他的节奏。他感到很意外,毕竟他不入朝好多年了,王莽也好多年没有来府上了。怨恨归怨恨,但礼节却不能少。见了王莽,他扔下竿子,赶紧行礼王莽一边摆手一边拾起竿子,抬出水面一看,钓竿的钩子竟然是直的,且没有...
-
第二十一章 盛极必衰 一剑之威
第二十一章 盛极必衰 一剑之威 话说周勃因为平定吕氏功劳最大,陈平充分发挥谦让的风格,主动让出“右丞相”的位置给周勃,自己甘愿居“左”(古代“右”主“左”次),但周勃并没有买陈平的账,没过多久便以“年老多病,身体有恙”向汉文帝提交了辞职书周勃为什么要辞职呢?原因有二1.才能不如陈平。自从诛吕有功,周勃当上一把手...
-
3、从天堂到地狱
3、从天堂到地狱 张柬之是个年龄很大的人,魏元忠被贬的时候,张柬之已经将近八十岁,按说这个年龄应该早已经退休回家抱孙子甚至重孙子,但他依然在朝廷中努力做事,魏元忠走后,武瞾为了填补宰相班子成员,将张柬之拉了进来,在此之前他仅仅是个秋官侍郎张柬之之所以能够进入宰相班子,是因为狄仁杰曾经在武瞾面前大力推举过他狄仁杰...
-
帝王是个苦差事
帝王是个苦差事 公元402年,社仑在弱洛水(今蒙古国土拉河)设立庭帐,自号“丘豆伐可汗”。可汗原为鲜卑人对部落中德高望重的贵族的称呼,社仑把它定为如同皇帝一样的尊号。从此“可汗”成为君主的代名词。“丘豆伐”是柔然语,也是东胡语,属蒙古语系。它的意思用汉语解释即“驾驭开张”,“丘豆伐可汗”即开国皇帝之意。一个地域...
-
田单复齐
田单复齐 秦国通过几场战争,把韩国和魏国都打得趴在地上,不敢再有什么声音,甘愿成为秦国的跟班秦国觉得光要这两个国家的土地,还不够爽,于是就请两个国家都派出军队,一起去打楚国。说打完楚国,咱们利益均沾其实你就是打死韩魏两国的领导人,他们也不会相信秦国这个利益均沾的话,但你不能提出一点儿反对意见。他叫你出兵,你就得...
-
阴谋
阴谋 吕后在和审食其在后宫中共享二人世界时,她饮水思源,不忘当年给予她不少帮助的张良。当年张良建议她去搞定“商山四皓”,从而才保住太子的位置。单凭这一点,吕后就对张良很是感激。于是,一天有空,吕后去看望了张良此时的张良却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他已瘦得像一根竹竿子,仿佛一阵风都会被刮倒一样。据说是张良每天都不吃不...
-
第十五章 乱世雄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十五章 乱世雄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面对刘玄最为阴险的三板斧最后一招“黑虎掏心”,刘秀使出的是“旱地拔葱”。既然你们派人来收成果,那好,你们远来是客,我来者不拒,只是这穷山僻野,没什么好招待的,可得委屈点喽上任的新官没吃好睡暖倒也罢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刘秀马上就派出吴汉和耿弇两个将领去刘玄接管的这几个郡县...
-
第一章 万象更新 1、吃饭是个大问题
第一章 万象更新 1、吃饭是个大问题 姚崇卸任后,他的职位由并肩战斗多年的老战友宋璟接替。在所有人看来,姚崇之后,宋璟是最合适的继任者,因为两个人的施政理念相同,个人才能不相上下,并且资历相当。唯一有所区别的就是宋璟比姚崇更加耿直冷落过张易之和张昌宗;对抗过武三思;得罪过太平公主;从宋璟曾经的一系列轨迹来看,他...
-
(3)戴罪立功
(3)戴罪立功 “白菜,我所爱也;萝卜,亦我所爱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白菜而取萝卜者也。”这次生病的汉和帝刘肇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来。是啊,经历过了许多生死的人就会明白很多,人生生死无常,万一哪天自己一命呜呼,那么阴皇后就会掌权,以她那种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作风,势必给大汉王朝带来巨大灾难,所以时不我待,必须废后刘肇...
-
6、起兵
6、起兵 在李重福积极准备的时候,负责和郑愔联系的张灵均到达了江州,郑愔在知道李重福决定起兵的消息后,也立刻着手进行了准备不过在我看来,郑愔的准备有些华而不实,他先是伪造了一份李显传位于李重福的遗诏,然后又撰写了一份大功告成之后的官员职位分配表仅此而已郑愔就这样带着这两样东西,动身前往洛阳,在他到洛阳的的两天后...
-
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 闲话少叙,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宋朝五路大军伐夏的具体情况吧先说种谔所率的鄜延路。在五路大军的统帅中,种谔应该算是最兴奋的一个了,当初他就曾在神宗面前吹牛说要生擒李秉常,现在真的要讨伐西夏了,他怎能不兴奋?鄜延路的兵马这几年在他的调教下战斗力飞速增长,此次西征,他种谔一定要直取兴庆府,拿下灭夏第一功种谔或许...
-
2、刘洎之死
2、刘洎之死 其实在阿史那社尔的心中,此战也想就近攻取西突厥,毕竟自己曾经在西突厥纵横捭阖过,可是在阿史那社尔临出征时,李世民特意嘱咐他,西突厥可以敲山震虎,但绝对不能大肆攻伐所以在阿史那社尔解决了处月、处密二部之后,并没有过分纠缠,而是立即收兵继续向前要想到达龟兹境内,必须首先经过焉耆,而前边我们说过此时的焉...
-
3、言路畅达
3、言路畅达 和狄仁杰比起来,吉顼算是个小人物,虽然也受到武瞾的信任,但由于官职不高,所以他无法像德高望重的狄仁杰那样和武瞾促膝长谈从先前扳倒来俊臣的过程来看,吉顼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他是那种将自己意图表达的很隐晦的人,而且效果往往很好,表面看仿佛他很超脱,好像自己说的话事不关己,事实上站在吉顼的角度来想,他这...
-
内力的较量
内力的较量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是君子还是小人,是真正的朋友还是酒肉朋友,经过风雨砥练才可以分辨出来。如同大浪淘沙一样,淘汰了沙子,到最后剩下的才是金子对此,刘秀深有体会。革命之初,李通和李轶对刘、刘秀百依百顺,亲切得如亲兄弟。他甚至在革命的道路上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和全部家产也在所不惜。然而,自从刘玄当上皇帝,刘...
-
第三章:北征突厥 1、突厥的历史
第三章:北征突厥 1、突厥的历史 朝廷不允许玄奘西行,其实也是有苦衷的,因为当时唐朝刚刚建国,和周边的吐蕃、突厥等国关系比较紧张,而刚刚经历隋末动乱的唐朝,急需劳动力,所以为了不使劳动力流失到国外,唐朝政府不得已下令禁止国民出境对于那些寻求安稳环境的人来讲,这固然是个非常好的政策,但对于玄奘来讲,此时的心情一定...
-
迎天子
迎天子 这个人就是田丰田丰知道曹操要全力去跟刘备对抗之后,便在第一时间里找到袁绍,说:“现在曹操跟刘备干仗,正是咱们的好机会。我们赶快向曹操的后方进攻,一战就可以把曹操摆平。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田丰的这个建议是绝对正确的如果袁绍能听从这个建议,那么以后的曹操肯定不是现在历史上的那个曹操了,以后的袁绍也不是现在历史...
-
2、房谋杜断
2、房谋杜断 侯君集的确料事如神,面对他提出的条件,麴智盛确实无法接受,在听到信使的回话后,麴智盛的确有些无奈,但麴智盛还是很狡猾的,在战与和之间,他选择了第三条道路——拖延麴智盛的策略很明显,意图拖延时间,待唐军粮草用尽之时,再伺机而动,所以他干脆来个寂静无声,连话也不给侯君集回一个,而事实证明,再狡猾的狐狸...
-
巴东王疑案
巴东王疑案 14岁的太子元恂是孝文帝长子,鲜卑人普遍早熟,元恂有自己的理想,不想盲从父皇的国策。在鲜卑人影响下,元恂成为北魏国的愤青,极端鲜卑主义者,不喜欢穿汉服,私下里常著胡服元恂讨厌汉化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他身体肥胖,而河南气候炎热,不如旧都平城清凉。其二,和大多数顽皮的小孩子一样,不喜欢学习。鲜卑人不讲文...
-
赵王的决策
赵王的决策 现在在赵国算得上最重量级的人只有平原君赵胜了赵胜在出发前,也觉得自己以一人之智未必能说动楚国,得发挥一下门客的智慧。他现在仍然养着很多食客。这些食客天天在这里无条件地吃吃喝喝,什么事也不干,现在该出来贡献点力量了吧他宣布从这些食客当中选出二十条好汉当随行人员他按条件选了大半天,最后符合条件的只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