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闻捣衣》是元代书法家、文学家赵孟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捣衣引出诗人的无限思绪,同时点明了时令、环境;颔联承捣衣之声而来,借捣衣风俗在南北方的不同,抒发了自己面对历史的变化而怅然若失、伤感身世的情感;颈联中诗人以王昭君自喻,亦为自身凄悲命运感慨,抒写哀思;尾联写诗人以人生的短暂来抵御悲苦的情绪,体现了其内心深处的痛楚不堪。全诗写得深沉、含蓄,但其情绪又明确、强烈,由写景开始,触发思绪,再转入抒情,自然流畅,情景交融。
- 作品出处松雪斋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元代
创作背景
赵孟頫作为宋王朝宗室,在异族统治的元代又出仕任高官,成为元朝廷的显赫人物。这一举动为时人、后人所鄙视,“失节”的罪名无情地加在赵孟頫头上。其实,赵孟頫本人内心也不平静,悔恨、自责的情绪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尤其到了晚年,这种情绪越来越强烈,平日的所见所闻,都能触发他思念旧国的思想感情。《闻捣衣》此诗即是诗人晚年所作,写其听到捣衣声产生的复杂的心绪。
相关诗词
-
曹舍人寓斋闻捣衣作
广庭月白秋漫漫,主人有酒留客欢。谁家思妇罢织素,坐调清砧当夜阑。砧声断续露华湿,不闻门外莎鸡泣。同是天涯离索情,感时最有闺中急。力尽回房泪点多,遥怜此际蹙双蛾,西风入怀奈独何!
-
续潘探花捣衣曲
...从军今不归。去时杨花未飞絮,欲着春衫裁白苧。秋来暑尽白苧寒,远征未必便可还。宫裘止是赐上将,良人犹在行伍间。捣衣捣衣寄将去,闻道分兵又西戍。茫茫莎草生寒尘,沙场不见愁杀人。堂前阿姑老,得君早归好。捣衣捣衣空断魂,因□上有双泪痕。边功未成君着力,妾身孤单君莫忆。
-
夜听捣衣诗
霜天月照夜河明,客子思归别有情。厌坐长宵愁欲死,忽闻邻女捣衣声。声来断续因风至,夜久星低无暂止。自从别国不相闻,今在他乡听相似。不知彩杵重将轻,不悉青砧平不平。遥怜体弱多香汗,预识更深劳玉腕。为当欲救客衣单,为复先愁闺阁寒。虽忘容仪难可问,不知遥意怨无...
-
捣衣曲
捣衣复捣衣,空闺月冷风凄凄。风前高下声零乱,客中听得偏肠断。断肠应折大刀头,破镜上天过一秋。更深力尽闻私语,夫戌边城几寒暑。新衣岁岁寄征人,寄到边城衣不新。客行虽远有归日,久戌何时见家室。愿令今古无别离,夫耕妇织常相随。
-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六·玉女捣衣石
但见岩前砧,谁闻月下杵。金文与铁色,璨璨知千古。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
夜听捣衣诗
...奈长,衫袖偏宜短。龙文镂剪刀,凤翼缠篸管。风流响和韵,哀怨声凄断。新声绕夜风,娇转满空中。应闻长乐殿,判彻昭阳宫。花鬟醉眼缬,龙子细文红。湿摺通夕露,吹衣一夜风。玉阶风转急,长城雪应暗。新绶始欲缝,细锦行须纂。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新月动金波...
-
捣衣篇
碧鸳瓦上霜华微,白马河边秋雁飞。蓟北征人尚未返,雒阳少妇捣寒衣。双丝越练光如雪,开笥展衣肠百结。支砧桐杵响初传,静夜空庭音易彻。疾徐高下宛相同,惄如擗摽恨难穷。愁心自诉光明月,凄韵应随断续风。风前月下砧声度,...
-
捣纸
万杵不为轻,丁宁玉汝成。忽闻敲月响,误作捣衣声。整整云添薄,方方雪更明。沉思过秦手,古恨满笺生。
-
夜月闻砧
...秋气高,长林落木风萧萧。白苧秋深不堪著,轻寒欲试新剪刀。城头霜飞露华湿,城下寒蛩啼更急。当户谁家捣练声,风高不碍重城入。千杵万杵声未停,已知力倦心怦怦。天清月冷几人语,塞北江南今夜情。不怨捣衣寒苦早,惟愿著衣人不老。万里归来未有期,昨日官家颁絮袄。
-
捣衣曲
君子出于役,驾言事西极。关河滞沮修,鞅掌递晨夕。去闻春鸠鸣,今见秋鸿翼。凄凄夜光长,皑皑寒霜集。沈沈启箧笥,反反理裳泽。朝事浣江头,莫捣寒砧急。愿竭金闺情,不辞玉腕力。洁白为君欢,缝纫为君密。但恐江汉长,衣到寒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