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寒气至
〔两汉〕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孟冬寒气至》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抒写的是寒冬长夜里深闺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现其坚定不移的爱情。诗先写季节转换、外界风寒,用景物的凄清衬托女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再集中描写她夜不能寐,只好仰观星月,借以打发漫漫长夜的生活场景;然后用她极其珍视游子书信的情节,写出她对远方游子可悯可哀的感情;最后女主人公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既表现了她真挚不变的感情,又展示了她自己可悲的遭遇。全诗以第一人称自诉衷曲的形式展示思妇心理,曲折婉转,意蕴深厚。
- 作品别称古诗十九首·其十七
- 作品出处昭明文选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魏晋
创作背景
《孟冬寒气至》此诗是以一位女子思念远方爱人时自述的角度来写的,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并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在汉末那个时代,文人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因此有像《孟冬寒气至》这样反映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之作。
相关诗词
-
拟古十九首·其十七·孟冬寒气至
时维孟冬夕,天气凄以清。寒飙入高树,霜露浩且盈。起视夜何其,河漠见参横。蟋蟀入我床,蛩螀草间鸣。逝节何迅速,感时偏多惊。脉脉步前除,中抱不自明。良晤何悠悠,胡以慰我情。
-
孟冬寒气至
雕甍方凄蹙,缛绣更沉戚。泣椒自愁粉,帖翠意难迪。旖旎非寒冬,玄灵何迫觌。客从远方来,贻我书的历。君心泻瑶树,妾意感花额。言言有深际,欢处殊不怿。长感故人心,故心犹可忆。
-
余谪居齐安寓郡东佛舍而制不得逾岁今冬遂移居因遣秬秸料理新居作诗示之
孟冬寒气至,北风群木衰。微霖堕檐瓦,老客卧先知。二年萧寺客,巾履忽复移。谁令简书畏,易此鹪鹩枝。冥冥造化中,毫厘阴有司。念此虽细事...
-
拟孟冬寒气至
白露秋风始,秋风明月初。明月照高楼,白露皎玄除。迨及凉风起,行见寒林疏。客从远方至,赠我千里书。先叙怀旧爱,末陈久离居。一章意不尽,三复情有馀。愿遂平生志,无使甘言虚。
-
拟古三首·其三·拟孟冬寒气至
岁盈易寒风,旷野何萧条。深居戒远趾,四壁亦飘摇。阳和日已往,阴冱日已骄。门外远书至,启函知故交。慰我以好音,期我以明昭。感兹殷勤意,千载讵能销。素心抱愚衷,欲吐还自韬。
-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其四
孟冬寒气至,蟋蟀入床下。我早索衣裘,妇尚系裙布。时序倏改变,悽惨感霜露。姑老远行役,鞠子谁乳哺。夜半山壑移,人生况旅寓。伤心重伤心,江空岁华暮。
-
拟古四首次杨志行韵·其二
孟冬寒气至,眄彼庭中树。忽得故人书,中有相思句。故人隔异县,相望良独苦。候虫鸣广除,落叶被衢路。凄其对摇落,登高讵能赋。白发生镜中,荏苒流年度。故人岁寒姿,亦有济胜具。相期佩飞霞,共饮金茎露。
-
拟古十九首·其十七
孟冬寒气至,草木多凋萎。抚景悲吊影,感妾芳妍时。笑颦俱有情,入目分妍媸。以色事君子,色故宠即衰。况当避妍初,会少多别离。久间不获写,梦寐或见之。私衷苦未竟,晨色已熹微。愿逐塞上风,和寒入君衣。
-
拟古诗二十首·其十八·拟孟冬寒气至
平在临和叔,蟋蟀入床下。朔风变严律,悽声来四野。夜明散冷光,轮小顾兔寡。感序自怦怦,为忆知心者。睽阻几千里,携阔已三夏。朝来谁叩门,双鲤忽在把。重缄不忍开,翻恐愁怀惹。
-
孟冬寒气至
炎暑徂朱夏,大火流西方。仰观天上宿,三五列成行。薄帷鉴明月,络纬鸣东厢。客从远方来,遗我篚流黄。上织缠绵草,下织双鸳鸯。裁为衾与裯,置之黄金床。三载不为御,眷此空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