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第二首诗中,作者将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最后所写午梦残破颇有“梦里不知身是客”意蕴。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园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在王安石诗集中,作者所写有关杨德逢的诗,至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其中《示德逢》七律一首,对了解杨的为人较有帮助。诗一开头就说:“先生贫敝古人风,缅想柴桑在眼中。”“柴桑”是陶渊明隐居之所,可见王安石是把陶杨看成同一类型的人物的。李壁说作者和杨是“邻曲”,其实杨居山而王居园,并非近邻。所以王安石有《招杨德逢》七绝云:“山林投老倦纷纷,独卧看云却忆君。尚无心能出岫,不应君更懒于云。”是希望杨尽快到半山园来晤聚。而从此题壁诗第二首来看,显然王安石是写他在杨家里午睡的情景。可见两家住处并不很近。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李壁注引《冷斋夜话》:“山谷(黄庭坚)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垂相近有何诗,荆公指壁上所题两句‘一水护田’云云,此近所作也。”如此说可信,而黄庭坚仅在元丰三年(1080)下半年由汴京到江南,则此二诗或即这一年暮春时所作。
相关诗词
-
书陈处士屋壁二首·其二
高步前山前,高歌北山北。数载卖甘橙,山赀近云足。新诗不将出,往往僧乞得。唯云李太白,亦是偷桃贼。吟狂鬼神走,酒酽天地黑。青刍生阶除,撷之束成束。
-
寄和愚得谢先生韵二首·其二
兰舟旧兴久相违,藜杖馀光得暂依。二阮有情还共社,两疏休恨不同归。汉宫直拥青绫被,越调歌传白苧衣。莫向江湖重回首,故人天上晓星稀。
-
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其二
...,黄金铸上方。不学房次律,身事问颍阳。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独见神山开,遽餐石髓香。至道尚听莹,粗才终蹶张。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苦誓指黄壤,要言刻青琅。蓬莱在何许,弱水空相望。且当从嵇阮,聊复数山王。达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慎勿...
-
大忠祠奉次西涯先生韵二首·其二
瓣香难救欲沉舟,虏气昏昏暗九州。今日鲁连真蹈险,它年江统浪含愁。馀生未了东还计,即死能忘北向雠。地下欲从行在所,海陵朝撼朔风秋。
-
过严子陵先生祠二首·其二
风波满眼古台端,犹似当年把钓看。愿取真心扶汉鼎,欲将高韵托渔竿。征轮不转鸿冥志,共榻聊酬鱼水欢。回首桐庐江畔路,不堪凭槛暮潮寒。
-
谒濂溪晦庵二先生祠二首·其二
平生慨慕古人深,道味先生更所钦。长恨无缘趋末席,灵祠一拜俨如临。
-
沁园春·题李艾山先生像二首·其二
最震伤心,二十馀年,不见吾亲。记临终有托,累公弱息,没身不负,勖我先人。思旧情深,矜孤谊重,几载从游若饮醇。今回首,叹骑箕去后,忽判多春。像惟三益传神。恰刘子、兹图亦写真。看霜髯雪鬓,丰标如在,苍松乱石,笔墨犹新。补景为谁,妇翁吴老,...
-
戏用东坡先生韵二首·其二
倦看冠盖闹如林,梦想扁舟破晚阴。步月南楼情不浅,卧风北牖味殊深。朱旂黄纸非吾事,木板青衫负壮心。游宦半生成底事,鬓丝零落不胜簪。
-
甲申除夕感怀次广成先生韵二首·其二
廊庙江湖事百端,侵寻已觉岁华残。长鲸自合翻溟渤,倦鸟何心刷羽翰。家计总输渔具稳,侯封那敌醉乡宽。海翁旧话君知否,一与鸥盟更不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