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
〔宋〕
海上乘槎(1)侣,仙人萼绿华(2)。飞升元不用丹砂(3)。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海上有人乘木筏直上银河,仙人萼绿华常来凡间羊权家。可见飞升上天不需要吃丹砂,只要乘着潮势就可以走遍天涯。
雷辊(1)夫差国,云翻海若家(2)。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潮声如雷滚动,在夫差的故国;潮水如云翻腾,在海神的老家。席上怎么能得到善抚琴的伯牙,谱写潮声,可与《水仙操》比高下。
小提示:苏轼《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作。上片展开想象,把江潮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头两句作者引用两个典故,说明天上与人间可以相通。下片正面描写潮势。潮声如惊雷滚动,潮水如鸟云翻滚,声势夺人。全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用典多而贴切。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南歌子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八月,此时东坡任杭州太守,苏伯固(坚)任监税。两人交往甚密,时有诗词唱和,这首词即为东坡和和苏伯固在钱塘江畔观潮后所写。
王文诰《苏诗总案》认为此词作于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通判杭州时。而刘尚荣《钞本〈注坡词〉考辨》和吴雪涛《苏词编年辨证》认为此词作于元祐五年(1090年)。
相关诗词
-
望海潮·八月十八日潮生
...星摇牛女,潮回海跃山倾。怒奋天戈,惊翻地轴,半空万马奔腾。栗烈走风声。俨堆云喷雪,照日层冰。填填隐隐,真疑千里荡雷旌。沧溟应月亏盈。亘古今消长,暮落朝升。水分一派,浪蟠几曲,苍茫势驾飞鲸,岁岁看潮生。喜凭高纵目,把酒相迎。便想飘然,随潮归去向蓬瀛...
-
八月十八日与客小集赏岩桂而红梅海棠金林檎盛开明日江西美赋四绝句走笔次首篇韵
壮观江潮拍岸时,肯来小圃访樊迟。天怜无以娱嘉客,并发春花伴桂枝。
-
十月十八日雪湖诞辰乃郎告归称寿附呈一律
灯窗业进爱贤郎,又喜趋庭捧寿觞。千丈雪松方挺秀,一枝玉树剩含芳。高门奕世春常满,化国经冬日正长。我欲登堂陪晏乐,恐妨东道和歌忙。
-
壬子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其二
三月游河魏国风,惬山通日正暄融。压沙寺古花残雪,过马桥高水饮虹。众乐自深春色外,万愁俱泯醉吟中。天公恐雨伤民意,只放轻云暝碧空。
-
壬子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其一
寒食初过始及旬,魏都偏重此佳辰。倾城尽作河生日,匝岸皆如蜡祭人。几舰神仙疑骇俗,一川笳鼓任同民。东皇似助熙台乐,并与千门万户春。
-
迂泉八月十八日举碧山社会和华补庵韵
碧山稀社会,久矣得时清。何意干戈后,未闻歌吹声。亭台喜如故,草树幸重生。物理无庸问,应怜丘壑情。
-
八月十六日观月段氏亭次王师老韵
隐映孤亭小,回环万竹幽。水声喧暗谷,月影淡高秋。物与黄昏静,人随白日流。一椽堪送老,何必仲宣楼。
-
壬戌九月十八日白湖镇遇风舟危甚赋此纪事
...浮沈,须臾柁折难复进。百尺巨桅忽中断,舟人惶扰争奔遁。抱扶老母附岸登,雨注泥深风益劲。回头试盼左右舟,漂没中流鱼腹殉。白湖巡官忽驰至,肩舆羸马聊借乘。前村茅屋渔父家,扫地焚香候门径。闾阎老稚讶官至,奔走逻拜重相庆。细烧榾柮燎衣巾,炊黍蒸藜颇充...
-
八月十八日观潮·其二
谁遣群儿把綵幡,翩翩惊浪怒涛间。不知岸上人皆愕,但觉波心意自閒。
-
八月十八日观潮·其一
万叠银山出海门,百川渺渺不劳吞。晴江斗起黏天浪,一洗忠胥愤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