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四块玉·洞庭湖》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这支小令正面写了西施、范蠡,倾面引出了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文种,通过这几个人物不同的行藏不同的命远,发出了感叹。全曲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赞扬了范蠡功成身退、归隐五湖的高洁行为。
- 作品出处全元散曲
- 文学体裁散曲
- 文学韵律南吕
- 创作年代元代
创作背景
洞庭湖,太湖的别名,亦即五湖,在今江苏省境内。相传春秋之时,吴败越人于会稽,越王勾践命范蠡求得美女西施,进于吴王夫差,吴王许和。越王生聚教训,奋发图强;吴王迷恋西施,听信谗言。越终灭吴。西施亦归范蠡,从游泛五湖而去。事见《吴越春秋》《越绝书》等。《四块玉·洞庭湖》这支曲子即以此为题材而作。
相关诗词
-
《四块玉·马嵬坡》拼音版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拼音版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坐添百万...
-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拼音版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拼音版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云外有白...
-
《四块玉·泛彩舟》拼音版
泛彩舟,携红袖,一曲新声按伊州。樽前更有忘机友:波上鸥,花底鸠,湖畔柳。估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强求。随缘过得休生受。几叶锦,几氏绸,暖时候。禄万种,家千口,父子为官弟封候。画堂不管铜壶漏,休费心,休过求,攧破头。
-
《幽闺曲·其四》拼音版
君似洞庭湖,风波常倏忽。贱妾学君山,随流终不没。
-
《洞庭湖中作》拼音版
湖南钜郡称岳阳,楼前大湖春水长。周回九江带七泽,颠倒万象随山光。洪涛巨浪拍山动,风雨却洒炎天凉。君山远在湖中央,苍梧不来断人肠。南寻汨罗不知处,屈子随地魂茫茫。谢公吊古心慷慨,予亦从之渡沅湘。平生壮游天地间,老大不觉鬓眉苍。商飙南来振南岳,孤棹未许还沧浪。画图髣髴今皆足,江海风期殊未忘。挥毫赋者谁最强,前有引魁后孔畼。二子之名满天下,豪气直欲隘八荒。嗟予有辞不敢吐,人今尽笑二子狂。眼中同调似公少,且复尽醉君山傍。
-
《水调歌头·志可洞金石》拼音版
志可洞金石,气可塞堪舆。问君所志安在,富贵胜人乎。看取首阳二子,叩住孟津匹马,天讨不枝梧。特立浮云外,大块可齐驱。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立处孤峰万仞,袖里青蛇三尺,用舍付河图。晞汝阳阿上,濯汝洞庭湖。
-
《题洞宾像》拼音版
神仙事业竟何归,进士文章岂尽非。千载洞庭湖上月,令人空想鹤南飞。
-
《赠刘山人游湖南》拼音版
...楚水清,之子西还复远行。手持空县宝月鉴,人中到处测公卿。楚有羁臣面如削,千载奸谀胆惊落。谁能早向太平年?识得声名等光岳。洞庭湖上莎草生,湘娥祠下鹧鸪鸣。与人言必据忠孝,岂独卖卜严君平?子言亦是蜀州士,家寄钱塘小江涘。九野飞鸿逐便风,行色将我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