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西湖春感
〔宋〕
接叶巢莺(2),平波卷絮,断桥(3)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4),一抹(5)荒烟。
茂密的碧叶上黄莺在筑巢,湖面微波轻卷着落叶柳絮,暮色苍茫断桥下驰回归船。春日苦短还能够畅游几次?想再看花开又要等到明年。东风啊请暂伴蔷薇少住,待到蔷薇花开春光已少得可怜。更让人感到凄凉的是,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如今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1),草暗斜川(2)。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3)。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只见豪门旧居长满苔藓,游赏胜地也荒草连天。听说这深深的新愁,如今让那些清闲的白鸥也愁得白发翩翩。我再也无心去重温笙歌旧梦,只把紧掩重门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怕见落花纷飞,怕听声声啼鹃。
小提示: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高阳台·西湖春感》是宋末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上阕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抒发出朝不保夕的无限哀愁。下阕“当年燕子知何处”暗用刘禹锡《乌衣巷》句意,道出江山易主之恨。“见说新愁”以下,词人倾诉个人的满腔哀怨,再无心事追寻往日欢乐,听到鹃啼,真教人肝肠碎裂,痛苦难当。全词凄凉幽怨,悲郁之至,尤其两个“怕”字,真切地勾画出词人睹物伤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高阳台
- 创作年代宋末元初
创作背景
《高阳台·西湖春感》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有说作于德祐元年(1275)。黄畲《山中白云词笺》卷一:“此词于宋恭帝德祐年作者二十八岁时作。”张惠言《批校山中白云词》陆文奎跋语云:“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君王处乐,不知老之将至,余情哀思,听者泪落,君亦因是弃家远游无方者,此词盖斯时作也。时叔夏年二十八。此后皆入元所作。”
相关诗词
-
高阳台·题风洞山
汉月萧条,胡笳断续,忍看满地斜阳。万种牢愁,故宫犹剩红墙。酸辛莫把从头话,负恩儿、甘作降王。最堪伤。两颗头颅,一样收场。青衫红粉飘零矣,甚鸾颠凤倒,要问苍苍。如此因缘,天公怎太荒唐。裙钗却抢千秋节,坐蒲团、兀自思量。忽回肠。埋近忠坟,魂魄皆香。
-
高阳台·观秋赛有感
莺燕重围,鱼龙百戏,画船争趁秋阳。箫鼓声中,有人独立神伤。当时曾泛鸱夷艇,怎重来、已失鸳行?只银塘、一抹残霞,想见容光。少年豪兴消磨尽,已伤秋伤别,况在他乡?会过人稀,眼前愈觉苍茫。分明妆阁无多路,隔重帘、便是三湘。恼吴儿、木石无情,乱我柔肠。
-
惠阳辱胡少参成参戎邀游西湖二首·其一
三秋动游兴,二妙共登台。胜迹迟予至,湖光为客开。皇华掀日月,细柳肃风雷。薄暮飞兰棹,深宵泛玉杯。
-
高阳台·柳遇画王玄珠兰雪堂图卷
...几度曾惊。梧桐秋雨铜驼泣,早尘空、金谷无声。剩荒陵。何处垂杨,那里流莺。废园乔木言兵厌,怅辋川图咏,太白诗盟。何日重来,春风拾翠盈盈。平泉花事西州泪,洒閒愁、枉是多情。切眸凝。缨濯沧浪,锦绣吴城。
-
高阳台·柳浪闻莺次张玉田韵
陌上车尘,亭前马迹,更谁野渡呼船。崇观长廊,苏碑不是当年。春风柳浪凄迷景,忍几番、舞泣歌怜。只斜阳、浮紫悬金,摇荡晴烟。钱唐自古繁华地,羡三秋丹桂,十里红莲。树底莺啼,还疑丰乐楼边...
-
西湖春雪
小艇沿湖看雪飞,正当骑马蹋春时。是谁乞与杨花舞,先占东风一月期。
-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
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韵
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几遍青山酬对好,依旧黛眉当阁。洒道轮香,润花杯满,不似前秋恶。绣帘才卷,一楼空翠回薄。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山水清音听未了,隐岸玉筝金索。头上催诗,枕边滴梦,谩惜瑶卮落。相看不厌,两高天际孤削。
-
高阳台·除夜
...,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
临江仙·西湖春泛
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好风二十四花期。骄骢穿柳去,文艗挟春飞。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雾霏霏,闲情不受酒禁持。断肠无立处,斜日欲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