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宋〕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篇首极言金山楼观壮伟深沉,钟鼓声响亮清远,以见僧徒之众、香火之盛,并用此对比写出焦山的清静冷落。诗人对那些不愿前往冷寂焦山的同游者,进行了隐约的嘲讽,实际上也就是对名利场中俗子的鄙视。然后他又以自傲的口吻写到诗人以穷薄之命不畏江潭之险,独自遨游,饮酒歌啸的超然之乐。又写到焦山老僧惊见客至,迎笑交谈得知竟是同乡,于是诗人在观赏山水景色之外,得到了他乡遇故人的分外之乐。老僧简朴宁静的生活,引起了诗人对山林的向往。他慨叹自身不能见容于朝廷,刚直的生性也很难适应险恶的官场,因此在篇末表露出想要辞官归隐的意愿。全诗于纪游中多抒感慨,语言自然流利。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苏轼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判官。当时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苏拭写了《上神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文,直言不讳批评新法,自然引起当道的不满。苏轼深感仕途险恶,主动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苏轼当时三十六岁。途经镇江,欣赏了金山美景而作此诗,从诗篇内容即可见其与《游金山寺》为同时之作。
相关诗词
-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用苏轼韵
...大厦耽,钱塘通守遵江南。豪词强韵寄磊落,醉酹江月对影三。我乘阳气行时令,吴趋越若巡农蚕。黔黎爱戴任瞻就,何德致此翻怀惭。金山泊舟憩信宿,头陁岩畔窥澄潭。放舟焦山符胜赏,长歌快诵心先酣。兴来走笔步其韵,何殊唤起髯翁谈。底须楼观壮浮玉,但爱松竹笼虚龛。江...
-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再叠苏轼韵
江赴海意虎视眈,自来天堑限北南。湔氐遥源达溟渤,至此馀十之二三。方壶员峤谁则到,徒称火枣将冰蚕。咫尺仙山一帆力,不游可怀日后惭。石?峭拔潮影退,俯栏可以窥深潭。便命黄头发青雀,江天春物方清酣。忽怀玉局曾游目,中江长老谈乡谈。豪...
-
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三叠苏轼韵
...胥熟路,到此屈指今凡三。玉局杰作重快读,秘思爱彼抽春蚕。中流豪歌复酣啸,老僧笑晤心何惭。观民休助我正务,暇亦延赏穷岩潭。金山佳矣鲜隙地,已嫌楼阁罗峰酣。剪江言造幽绝处,胜以弗饰方可谈。乃复稍稍事庄校,贝多罗树珊瑚龛。踵事增华俗犹厌,质诸佛想非所...
-
自梁溪放船至月山书屋探梅
新霁放船来,闻香始见梅。溪桥粗领略,书屋又徘徊。地僻春行遍,枝寒雀啅开。病夫聊自遣,坐对一持杯。
-
凤凰台上忆吹箫·自金乡之济至羊山迎次膺
千里相思,况无百里,何妨暮往朝还。又正是、梅初淡伫,禽未绵蛮。陌上相逢缓辔,风细细、云日斑斑。新晴好,得意未妨,行尽青山。应携后房小妓,来为我,盈盈对舞花间。便拼了、松醪翠满,蜜炬红残。谁信轻鞍射虎,清世里、曾有人闲。都休说,帘外夜久春寒。
-
自北固放舟登焦山值雨留松寥阁
...悲凉。万里之势向何处,遥空卷入青茫茫。忽觉海气变萧索,黑拔溟渤眼前落。云惊雨骇中迷离,鼍吼龙吟动山阁。僧言古鼎不可窥,曾夺巨魄神鬼随。端人志士抗高节,至今直气喷云雷。我闻太息嗟神异,梁栋沈沈寒出地。但见白鸟穿青霓,大海斜阳散秋气。雄奇恍惚在顷刻,...
-
自三山至牛渚连山盘屈舟出其下
晴日山照耀,林峦现金碧。何年浮屠宫,峙此奇险石。钟磬不可闻,天风荡虚壁。轻舟出其下,牵揽不得力。巉岩更阴森,使我毛发磔。惊涛喷晴雪,盘屈增险...
-
游金山放歌一首
...定分鸿濛,浩浩万古江流东。海门直下孰砥柱,金焦对峙专其雄。古来形胜称绝险,岂独吟眺游人供。兹山中流久炫耀,楼台金碧围梵宫。岂知华靡造物忌,一朝遂付秦火红。我来登眺览陈迹,磴道曲折盘虚空。长江万里若指掌,奇境自足开心胸。异哉世俗谬装点,废寺重创穷人工。...
-
舟至焦山
惊涛起东海,千里雪山来。飞楫过天堑,狂歌把玉杯。云迷三诏洞,月出八公台。草草齐梁代,兴亡总可哀。
-
自青芝看花至茶山憩山头石上感旧
缘山数十里,步步入香径。看花宜舆行,神逸目始定。茶山不数仞,登览撮其胜。襟湖带长岫,高下目无剩。众花争献态,卷石似得柄。大千观掌现,世界琉璃净。昔来我独赏,近乃游者竞。廿年怀卜筑,贫老苦奔迸。愧此五浮丘,后期犹可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