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国风·召南·江有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诗,诗中有着丰富的、多重的情感在其中纠结着。全诗三章,每章五句,形式整齐,结构严谨,用字精审,笔法自然,语言浅近,达到了精工与自然、深入与浅出的完美结合,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 作品别称召南·江有汜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周代
创作背景
《召南·江有汜》这是一首弃妇的哀怨诗。从诗中写到的“江”、“沱”看来,产地是在召(在岐山,周初召公的采邑)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的沱江一带。女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商人妇。古代有一夫多妻制,商人在经商的地方娶了妻或妾,离开江沱返回家乡时将她遗弃了。她满怀哀怨,唱出了这首悲歌以自我安慰。诗中的“之子”,是古代妻妾对丈夫的一种称呼,与《卫风·有狐》的“之子无裳”的“之子”一样。
历来对此诗的解释不一。或以为是媵妾因受正妻排斥、不能陪嫁而作,“之子”指正妻(见《毛诗》小序);或虽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之子”指薄情的丈夫,但认为“啸歌”者是弃妇,所谓“啸歌”是弃妇自我排遣的一种表现(方玉润《诗经原始》)。这些解释都与原诗的实际不合。
诗前原有小序:“《江有汜》,美媵也,勤而无怨,嫡能悔过也。文王之时,江沱之间有嫡不以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郑笺》:“妇人谓嫁曰归……嫡与己异心,使己独留不行”;唐·孔颖达:“嫡妻往归之时不共我以俱行”(以上均见《毛诗正义》)。朱熹《诗集传》:“是时汜水之旁,媵有待年于此,而嫡不与之偕行,其后嫡被后妃夫人之化,乃能自悔而迎之”(《诗集传》)。清陈奂进一步将之具体化为“美媵”,“媵有贤行,能绝嫡之嫉妒之原故美之。诗录《江有汜》,其犹《春秋》美纪叔姬与嫡”(《诗毛氏传疏》)。
以上各家注解已经说得很清楚,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没有跟随“嫡妻”“同归”(即同嫁)的“媵”。
相关诗词
-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拼音版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
《相和歌辞·江南曲》拼音版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江村亥日常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
《蜀江有吊》拼音版
孟子有良策,惜哉今已而。徒将心体国,不识道消时。折槛未为切,沈湘何足悲。苍苍无问处,烟雨遍江蓠。
-
《曲江有感》拼音版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遇酒逢花还且醉,若论惆怅事何穷。
-
《秋江》拼音版
秋江有殊色,木落芙蓉鲜。
-
《过吴江有感》拼音版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
《登白鹭洲值施使君留萧江有怀》拼音版
石阳城边白鹭洲,萋萋碧草环洲流。层楼百尺俯寒潦,有客独登楼上愁。楼前寂历众山暮,万里江流自来去。天半横吹赣浦帆,云中恍辨虔阳树。我来眺望九日余,芳洲犹采红茱萸。遥山不断故乡雁,沿流时羡清江鱼。故人乘兴久舒啸,千载南楼鲜同调。看月宁分佐史床,临风空著...
-
《满江红·思家》拼音版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
《浣溪沙·春雨渡江有忆》拼音版
一雨春江遍绿莎,去帆风疾晚生波,乱流欲渡奈愁何。长是人情不如鸟,青禽填海鹊填河,纵成遗恨也情多。
-
《湘江有怀》拼音版
湘江湘水深如许,隔岸佳人隔花语。语罢月明秋满天,断续猿声何处所。旅魂夜夜到乡关,觉后相思仍楚山。几番欲买君王棹,愁见湘姬竹上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