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记题词
〔明〕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牡丹亭记题词》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创作的一篇散文。首段剖析了杜丽娘形象的精神实质,并提示读者和观众,切不可仅作皮相的理解;第二段叙述《牡丹亭》故事的蓝本及源流;末段提出“情”与“理”的矛盾对立,表露出鲜明的倾向。全文层次井然,娓娓道来,文章以小品的笔调阐发观点,活泼生动,更觉情真意切。
- 作品出处汤显祖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完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即从遂昌辞官归还临川后不久。《牡丹亭》以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线索,塑造了为追求幸福爱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形象;作者歌颂具有天下之至情的杜丽娘,并以“梦中之情,何必非真”一语,肯定了这种虚构的理想王国,以及青年男女对于传统礼教的大胆反抗,从而使全剧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牡丹亭记题词》此文当亦作于此时。
相关诗词
-
无题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
宫词四首·其三
二月昭阳春已和,牡丹亭馆几经过。长门亦有闲花树,玉辇不来庭草多。
-
浣溪纱·题牡丹亭还魂记
一点痴情不自持。三年地下费相思。牡丹亭畔是佳期。旧梦依稀肠欲断,夕阳明灭泪如丝。汉家可有返魂诗。
-
高阳台·题牡丹亭传奇
好事偏魔,相思成鬼,人间安用多情。一首关雎,惹他万种啼痕。牡丹亭畔休轻死,证痴儿、石上三生。数前尘。檀板银筝,唱与谁听。可怜作者无知己,把艳词当作,种性难明。大好中原,何堪吹换膻腥。华...
-
薛吏部君采园四诗·其一·牡丹亭
朝下天老堂,夕归卧丘樊。挥金买花种,长恨不满园。牡丹花之王,千本岂厌繁。火齐大盈尺,锦障罗成藩。日张金谷宴,娙娥满前轩。丹粉艳华色,含情各无言。但觉麝兰薰,潜恼蜂蝶魂。此时对美酒,春风散微暄。高歌清平曲,竟坐空百尊。谁能逐驹隙,束带游朱门。
-
台阳笔记题词·其二
蛋雨闽风四十秋,潜蛟宫室蜃中楼。知君碧眼过犀烛,不学词人记十洲。
-
台阳笔记题词
...舟惟戴郁林石。为访名胜游三吴,青天万里来吾徒。高山流水知音少,安得与君共范模。入座雄谈挥玉麈,海月东升夜方午。敢将秃笔为题词,附名我亦传千古。
-
寄司马蓝田王阮亭秋柳韵五首·其二
谁识风流两鬓霜,梦境无夜不山塘。暮禽原有相思树,老骥由来不服箱。响屐廊前红粉队,牡丹亭下百花王。名园此日春光遍,文杏争辉碎锦坊。
-
读寄挽新竹阿美女史诗有感赋似沄舫蔚村毓臣琢其敦让诸词客
...香草美人今幻梦,青山白骨旧婵娟。悔教名字留金谷,石氏繁华已寂然。不须红粉感飘零,豪士交游日未停。一段姻缘桃叶渡,十年心事牡丹亭。枉追琴韵寻司马,剩得湖山葬小青。任是多情陈后主,歌残玉树有谁听。
-
台阳笔记题词·其一
海色天风路渺茫,蛮云犵鸟自成乡。从今不读舆图记,一管生花写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