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
〔宋〕
板印(2)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3)。自冯瀛王(4)始印五经,已(5)后典籍皆为板本(6)。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雕版印刷了。
庆历(1)中,有布衣(2)毕昇(3),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4),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5)。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6)纸灰之类冒(7)之。欲印,则以一铁范(8)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8)为一板,持就火炀之(9),药(10)稍镕(11),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13);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要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还不算简便,如果印数十、成百上千本,就极为神速了。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1)布字(2)。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3)。更互(4)用之,瞬息可就(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6)。有奇字(7)素无备者,旋(8)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9),文理(10)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11)。不若燔(12)土,用讫(13)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1)落,殊不(14)沾污。
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排好。两块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防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为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不如烧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药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来,完全不沾药料。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1)所得,至今宝藏(2)。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们得到了,至今珍藏着。
小提示:沈括《活板》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活板》是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是关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最早记录,详细记载了活板制作与印刷的过程,通过沈括的介绍,活板的面貌在读者面前得以清晰地展现。文章条理清楚而有序,抓住活字印刷的主要优点、活字印刷的特征——“活”来进行说明,将雕版的死板同活版印刷的灵活作鲜明的对比,使这种对比方法贯穿在全文的说明之中,突出活版印刷的优越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作品别称活版
- 作品出处梦溪笔谈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沈括在创作《梦溪笔谈》时,政治上不得志,对于继续走上仕途的渴望并不强烈,因此在他在序中云:“圣谟国政,及事近宫省者,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所录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不系人之利害者,下至闾巷之言,靡所不有。”可见沈括写《梦溪笔谈》,不非议朝政大事和议论他人,只是率性而谈。
《活板》创作于北宋年间,当时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与活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基本上同时代,且亲眼见过由自己的侄辈珍藏的活字,其记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关诗词
-
木兰花慢·笑平生活计
笑平生活计,渺浮海,一虚舟。任紫塞风沙,鸟蛮瘴雾,即处林丘。天地几番朝暮,问夕阳、无语水东流。白首王家年少,梦魂正绕扬州。凤城歌...
-
第一人间快活丸歌赠芙蓉峰蓑衣闲道人贯酸斋号云石仕至翰林学士休官辞禄或隐屠沽或侣樵牧人莫测其机尝于临安闹市中立牌额货卖第一
...朱唇双眼碧。利名场里寡交游,势要途中绝踪迹。世夸豪富尚荣辱,信手拈来笑轻掷。留得人间快活丸,行住之间常服食。平生颠沛藉扶持,什袭珍藏深护惜。吞不得,吐不得,快活满怀言不及。十分莹洁灭瑕疵,一味无求甚奇特。香通九窍达四肢,净若明珠赤如日。解歇驰求...
-
题张医谕活庵
用药如用兵,命医犹命将。医良则身安,将良则师壮。表里孰虚实,存亡在俯仰。能出康济方,忧虑危急状。活法虽指间,活机寓心上。活国与活人,一忠乃可仗。我愿将皆方虎医扁仓,四海生民举无恙。
-
月上海棠·住山活计宜闻早
住山活计宜闻早。身世沧溟一沤小。日月两跳丸,迭送人间昏晓。朱颜换,风雪俄惊岁杪。敝衣旋补荷盈沼。算骑鹤扬州古今少。休苦似吴蚕,刚把此身缠绕。君知否,我自无心可了。
-
诗·若论常快活
若论常快活,唯有隐居人。林花长似锦,四季色常新。或向岩间坐,旋瞻见桂轮。虽然身畅逸,却念世间人。
-
过奔牛闸
春雨未多河未涨,闸官惜水如金样。聚船久住下河湾,等待船齐不教放。忽然三板两板开,惊雷一声飞雪堆。众船遏水水不去,船底怒涛跳出来。下河半篙水欲满,上河两平势差缓。一行二十四楼船,相随过闸如鱼贯。
-
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寄之 其一
驱车晓踏板桥霜,头为岑岑势莫当。颇念索衣为禦具,可怜行李祇空囊。
-
初八日人事少闲命车出游因以寻诗首访滕王阁纷然屠沽思为之败已过东湖得孺子亭亭阁幽邃乃陈阜卿复作者一时诗板甚多择数知名句录之
细雨微风湖上亭,柳深荷密竞青青。生平漫与形神接,客里孤游耳目醒。题咏纷纭几诗板,画图零落半幽屏。像祠只在荒墩外,小复舆篮更一经。
-
车载板二首·其一
荒哉我中园,珍果所不产。朝暮惟有鸟,自呼车载板。楚人闻此声,莫有笑而莞。而我更歌呼,与之相往返。视遇若抟黍,好音而睍睆。壤壤生死梦,久知无可拣。物弊则归土,吾归其不晚...
-
廉上人得玄晖活法
微抹岑楼不见尖,澹迷山阁不蜚檐。一从蒙澒云收后,活法知谁付阿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