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辑诗钞自识
〔清〕
君不见高山大渊置姓氏,古人好名乃如是。
又不见载笔纪传成史书,恐名不彰以没世。
自晋唐宋递元明,或著诗篇或琐志。
古人结习不可除,今者后人宁有异。
余亦吟诗千馀篇,共成五万二千字。
吾闻太上立德次立功,垂之空言嗟罔济。
况乃风云月露词,虽工仅号雕虫技。
抑闻诗以道性情,或云古者诗言志。
葩经三百十一篇,大抵发愤所为制。
最是劳人思妇辞,等閒谣谚偏姿致。
当时出语岂求工,天籁之鸣不可企。
后世纷纷无病呻,乃尚浮文争绮丽。
章求典赡句求丰,往往誇多翻害义。
溯从十六窃为诗,其时正课攻时艺。
蝇头小字累成编,不令人见藏经笥。
及今白发已盈头,犹自耽唫如往岁。
暑日寒宵自较雠,缥缃似较牛腰细。
灾梨祸枣愧无资,用托中书为编次。
虽无功绩似前人,聊纪生平所遭际。
自少及壮至于今,纪月编年如掌记。
其间三十有六季,纷纷人事填胸臆。
曾上金台登岱宗,车烦马殆燕齐地。
南下黄河渡大江,震泽扁舟臻海澨。
思亲怀友托讴吟,吊古凭今动幽思。
春花秋月寄閒情,对酒当歌吐奇气。
割裂篇章耻饾饤,堆积群书陋獭祭。
固无奇语泣鬼神,亦时机轴生新意。
半生心力在于斯,不忍鸿毛等轻弃。
忆从归我旧蓬门,不获名流相砥砺。
造化弄人多坎坷,幸未执鞭隳此事。
晚年鸣铎注一官,居然不食如匏系。
散衙退息有馀閒,每每推敲再三四。
于今会萃辑成书,裁锦装函自珍秘。
吁嗟乎少时妄念颇亦奢,而今不复思功利。
只此区区数卷诗,用以遗留于后嗣。
其幸或为世所传,其幸后昆能缵继。
不幸或生愚子孙,覆酱糊墙任委置。
即今散失或不收,转愁后辈生訾议。
吁嗟乎悲从中来写我心,叙作长篇聊自识。
剪烛高歌歌即书,琢句雕章非所计。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 文学体裁古风
- 创作年代清代
相关诗词
-
自代内赠
...作相,失势去西秦。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
思录旧诗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缉缀小诗钞卷里,寻思闲事到心头。自吟自泣无人会,肠断蓬山第一流。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自题写真
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宜当早罢去,收取云泉身。
-
有相士谓余四十六岁且死者诗以自笑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此谓趁日力以进道者言之也苟不进道总是虚生修短何辨焉苟干道有见处夕死可矣然
本是癯然山泽士,衰年况自不胜衣。
-
吴郎中母挽诗
独乘鹤驾去安之,俪美高堂彼一时。总角图诗多自授,荐筵蘋藻尚人知。河山百里天书映,邑井千年母德垂。惟有沾襟身贵后,大夫无日不亲思。
-
题凌孟徵天空海阔簃诗钞并答所问台湾事三首·其一
欲问天空海阔处,来访天空海阔簃。九江门下几人在,风雨萧萧高咏诗?
-
余于右台仙馆隙地埋所著书汇封之崇三尺立石识之题曰书冢李黼堂方伯桓用东坡石鼓歌韵为作书冢歌依韵和之
...丘壑亦可取。偶营书冢瘗残稿,巧借名山代藏垢。文冢姑援古人例,墓田能否儿孙守。萤光雪彩听长沦,泉室夜台期速朽。为君辛苦和苏诗,自唱挽歌非...
-
雨舲中丞赐和拙诗兼和坡公海市篇见柬奉答两篇·其一
诗人之识靡不空,泰山化入秋毫中。诗人之才无不有,一弹指现琼瑶宫。怪公刻画到霜叶,要将染缋分天工。五莲双劳本一气,直赴东海如奔龙。正好奇游构妙圣,全收昔遁傲...
-
题凌孟徵天空海阔簃诗钞并答所问台湾事三首·其二
多君欲问台湾事,曾作大将军现身。满目劫尘无法说,青天碧海哭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