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七夕
〔宋〕
双星(1)良夜,耕慵(2)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今夜是牛郎织女会面的好时光,这对相会的夫妻懒得再为耕织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
娟娟(1)月姊(2)满眉颦(3),更无奈、风姨(4)吹雨。
娇美的月亮姊姊蹙紧了娥眉,风阿姨兴风吹雨天地反常。
相逢草草(1),争如(2)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相见匆匆忙忙,短暂的聚首真不如不见,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
新欢不抵(1)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
小提示:范成大《鹊桥仙·七夕》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鹊桥仙·七夕》是南宋词人范成大的词作。这首词写七夕相会。上片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大肆渲染主角与配角的心情,烘托出一年仅只一度的七夕氛围。“娟娟”二句承上句具体描写群仙相妒的表现。下片抒发会短离长、欢少愁多之慨,抒情中央带议论,议论中满含感情。相逢三句将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即别场面,而是着力刻画牛女心态,将神话传说人间化。结拍紧承上句意脉,深一层阐发长别之痛。因为“新欢不抵旧愁”,所以每年七夕相会一次,愁恨便增加一分,说明牛女的悲剧是无限增生的。此词作者以群仙相妒这一喜剧式情节,反衬、凸现、深化了牛女的爱情悲剧,匠心独运。采用拟人化和人格化手法,虚写天上事,实言人间情,含蓄蕴籍,韵味邈远。
- 作品出处石湖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鹊桥仙
- 创作年代1174年
创作背景
《鹊桥仙·七夕》此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孔凡礼《范成大年谱》淳熙元年甲午,“秋末,周必大有书来。《周益国文忠公集·书稿》卷六淳熙元年《与范致能参政》第二书:‘……今在桂林矣。最后《七夕》篇,尤道尽人间情意,盖必履之而后知耳。奇绝!奇绝!……’《石湖词》有两首咏七夕者,一为《南柯子》‘银渚盈盈渡’,一为《鹊桥仙》‘双星良夜’,二首中《鹊桥仙》尤深挚,或为必大所云之篇。”
相关诗词
-
鹊桥仙·七夕
钩帘借月,染云为幌,花面玉枝交映。凉生河汉一天秋,问此会、今宵孰胜。铜壶尚滴,烛龙已驾,泪浥西风不尽。明朝乌鹊到人间,试说向、青楼薄幸。
-
鹊桥仙·七夕寄外
纤云弄巧,玉钩低挂,又值双星良会。鹊回露冷夜何其,述不尽、离愁无寐。人间别后,梦沉书远,隔断万重烟水。遥怜客馆对孤尊,也定忆、秋来憔悴。
-
鹊桥仙·七夕和澹翁次淮海公韵
年年岁岁,天长地久,犹怅佳期易度。者番重与换秋风,也算是、天公异数。欢情未远,离情犹近,灵鹊依然来路。篱花一笑对牵牛,道胜似、黄杨迟暮。
-
鹊桥仙·七夕查楼观演长生殿归月赤如血
冰筵试夕,针楼迎夜,都系经年离思。清光未许烛幽期,早劝住姮娥沈醉。天边别绪,宫中私语,惟有文章堪记。人间儿女爱担愁,者风月家家干系。
-
鹊桥仙·七夕
罗云衣锦,银河奁镜,风致去年曾记。年年常见月如钩,惯钩起、百年离思。相离一岁,相逢一夕,抛了许多珠泪。天孙枉自号双星,怎不及、人间伉俪。
-
鹊桥仙·七夕
情同儿女,悲深婚嫁。零涕七襄初罢。若将珠泪细量时,定偿得、天钱盈把。经年离别,一宵欢会,又早晨鸡催驾。算来犹是胜常娥,但碧海、青天夜夜。
-
鹊桥仙·七夕
庭槐悭绿,墙蕉赠瘦,鸠妇楼头相语。旱天尤觉日如年,苦盼到、蟾明秋宇。瓶中佳卉,盘中佳果,今夕双星欢聚。天孙毕竟有慈肠,下一阵、潇潇凉雨。
-
鹊桥仙·七夕
银潢仙仗,离多会少,朝暮世情休妒。夜深风露洒然秋,又莫是、轻分泪雨。云收雾散,漏残更尽,遥想双星情绪。凭谁批敕诉天公,待留住、今宵休去。
-
鹊桥仙·七夕夜饮酒家遇雨
银河露冷,金杯酒酽,天上人间欢遇。多情终古属今宵,又岂是、秦朝楚暮。片云乍起,罗衣暗湿,偏有无端风雨。仙家一梦晓鸡啼,也添得、阳关离绪。
-
鹊桥仙·七夕和韵
金风似剪,银潢如带,良夜愔愔罗袜。人间已自罢穿针,只天上未忘佳节。画屏殢楚,金钗诉愿,儿女夜情都别。仙裙永断适石榴红,问此后聘钱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