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
〔宋〕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高论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被弹劾罢官、闲居带湖时写的,上片对汤邦彦谪居蛮烟的遭遇深表同情,下片叙述自己罢官归来以后的寂寞处境和悲愤心情。词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对爱国志士的打击和迫害,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语言沉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水调歌头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此词作于淳熙九年(1182)闲居带湖时。辛弃疾交游唱和的朋友中,也不乏彼此为政治对手的,比如汤邦彦与叶衡。回想当年汤邦彦任左司谏兼侍读之时,意气风发,论事慷慨,深得宋孝宗嘉许,以至于言听计从。其间包括汤邦彦奏右丞相叶衡诋毁皇上,直接导致叶衡罢相。但曾几何时,汤邦彦因为出使金国有辱使命,很快也遭别人弹劾,被贬到遥远的蛮荒之地新州,数年之后才移到信州。当时辛弃疾正在信州,也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罢官归隐。淳熙九年春,四十三岁的辛弃疾退居信州带湖之初,写了《水调歌头·盟鸥》,汤邦彦很快和了一首。辛弃疾又用原调原韵,写了这首词,作为答谢。
相关诗词
-
水调歌头·幕府有和,再用韵
碾就一轮玉,扫尽四边尘。白乎不涅不磷,千古此丰神。领略常娥体态,寂寞谪仙材调,四海岂无人。安得金丹诀,长驻玉颜春。镜圆明,冰样洁,水来清。良宵难值如许,何惜且留宾。拟唤桓伊三弄,影转画檐西畔,钟鼓趣残更。肺腑尽霜雪,曲糵不能醺。
-
水调歌头·过凌云和张太博方
千古峨眉月,照我别离杯。故人中岁聚散,脉脉若为怀。醉帽三更风雨,别袂一帘山色,为放笑眉开。握手道旧故,抵掌论人才。山中人,灶间婢,亦惊猜。江头新涨催发,欲去重裴回。世事丝丝满鬓,岁月匆匆上面,渴梦肺生...
-
水调歌头·伯仲见伊吕
伯仲见伊吕,前日补天归。平生盖世勋业,何用藉群儿。出领绣衣龙节,入拥绣裳赤舄,名字在金闺。磊落正如此,焉学古人为。济川舟,调羹手,看当时。功成便引身去,大不负书诗。两鬓萧萧华发,总为爱君忧国,臣老系安危。天子方好老,领取帝王师。
-
水调歌头·东坡铜印
明月几时有,化为百东坡。文章寿比金石,眼底古人多。天上星官名姓,翠落峨眉山影。著手一摩挲。党禁偶然百,尘劫几番过。随朝直,同远谪,未销磨。此中空洞,无物棱角尚嵯峨。拈到如神诗笔,付与朝云拂拭,印印想婀娜。好事风流者,持此傲随和。
-
水调歌头·卷尽风和雨
卷尽风和雨,晴日照清秋。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且向飞霞瀹茗,还归云间书院,何幸有从游。随分了公事,同乐与同忧。少年事,湖海气...
-
史宰见和依韵为谢
巧酿河阳满县春,居然尽洗簿书尘。桑间驯雉诚为异,渚畔飞鸥祇渐遵。良玉自应求即我,明珠宁肯暗投人。冷官窃笑诗情浅,无计能令子建亲。
-
恭州报恩长老宣公以四偈见别用韵为谢·其四
海头已白藏头黑,老去心情总不堪。请唱德山歌一曲,却能打鼓似关南。
-
水调歌头·庚辰中秋用坡仙丙辰中秋韵
楼阁最高处,秋水亘长天。剧怜江上明月,浩荡不知年。但见圆灵清澈,倘少琼浆玉液,何计却秋寒。千里共遥诉,疑在有无间。对良夜,思远道,难能眠。有情最苦离别,难盼客中圆。但愿杯中长...
-
水调歌头·中秋用坡公韵
万里一明月,秋思满长天。古今人事代谢,流照自年年。才放澄辉大地,又被微云障翳,珠斗夜光寒。沧海横流际,风雨合离间。感乌踆,悲兔缺,惊虬眠。萍蓬身世输指,乡梦几回圆。便拟泛槎归去,只恐尘缨涴我,清福未能全。此曲谁与和,低唱付婵娟。
-
水调歌头·游焦山和方回平仄通叶
形胜任争战,京口锁双丸。蓬瀛清浅红尘,今已涨金山。北固江山天限,南服衣冠人换,六代百年间。一匹澄江练,尽处著烟鬟。隐君庐,孤木馆,草芊芊。华阳词翰,鹤鸣瘗石半钻刓。带玉芝含鹿献,墨卷草疑蛇绾,真迹宝丛残。水调中冷远,茶梦绕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