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鰕䱇篇》是汉末三国文学家曹植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可分两层。前十句是对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轻蔑讥斥;后六句是对胸怀大志的壮士的崇高赞美,同时抒发他们不被人知的痛苦。此诗多用典故和比兴手法,产生了既蕴藉深沉、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诗中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感奋交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千古同慨的悲壮之境。
- 作品出处曹子建集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创作年代三国时期
创作背景
《鰕䱇篇》这首诗是曹植抒发烈烈壮怀的明志之作,当是曹植后期的作品,大约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228)、三年(229)间。
《鰕䱇篇》是汉末三国文学家曹植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可分两层。前十句是对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轻蔑讥斥;后六句是对胸怀大志的壮士的崇高赞美,同时抒发他们不被人知的痛苦。此诗多用典故和比兴手法,产生了既蕴藉深沉、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诗中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感奋交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千古同慨的悲壮之境。
《鰕䱇篇》这首诗是曹植抒发烈烈壮怀的明志之作,当是曹植后期的作品,大约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228)、三年(229)间。
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