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 作品出处东坡志林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1083年
创作背景
《记承天寺夜游》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
相关诗词
-
与陈希尹承恩寺夜话
佛阁论心到即留,对君那省系穷愁。隔年鸡黍残盟在,投老莺花旧梦休。酒共青灯聊送夜,诗因黄菊似争秋。相思明日江天恨,又逐霜鸿下远洲。
-
送月泉上人还荆州承天寺
兀兀春寒睡起迟,叩门来索月泉诗。吾师欲了西来意,月在青天水在池。
-
承天寺中隐堂
古径无车马,閒门带茑萝。秋风吹宿雨,日暮盻庭柯。世味逢僧尽,新凉入寺多。居山未有计,此地数来过。
-
承天寺
宿雨洗苍骨,峰峦发新秀。寻幽蹑奇踪,腾踏众山囿。层林锁岩隈,突兀见危构。空高望浮黎,静圣逼灵鹫。我来风雨秋,白雾欲昏昼。但闻百川赴,鸣玉泻寒窦。岳示閟嶪峨,路绝不得簉。扳缘仰胁息,坐右俯长溜。带露摘山芎,披榛觅仙酎。山光晚逾清,云壑若相授。终期烂漫游,阳乌欲回咮。更约十日留,曾子缓蹄辏。
-
游西湖承天寺赠月潭上人
中天台阁禁城西,春日游人出御堤。满地落花驯鹿卧,千条弱柳乱莺啼。窗涵水影金镛净,幡倚晴云绛节齐。最喜上人能爱客,乘船仍约酒频携。
-
书承天寺西斋壁
半年客食毗陵寺,颇厌尘埃污衲裙。虽有一身犹外物,且将万事付浮云。忽思放浪佳山水,要与顽麻散骨筋。凉夜满庭风露重,竹梢微月欲纷纷。
-
承天寺
承天吴首刹,结构素云奇。金碧辉晴昊,规模胜昔时。欲知南楚事,须读郑公碑。纵步修廊远,松阴日影移。
-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于僧壁·其一
北风吹空天欲破,急雪如筛塞空堕。焚香初自蕊宫归,投鞭来就僧庐坐。乾坤一色飞鸟绝,市井无声百贾饿。贫粟未给贫民啼,空屋漏穿不可过。
-
小饮承天寺为沈启南题林和靖二帖上有谢安抚印记
咸平处士骨已稿,尺素谁传双鲤鱼。宝藏尚有安抚印,遗藁元无封禅书。人清并遣乌亦好,字劲宛得梅之馀。东风古寺拭卷目,想像西湖云水居。
-
宿承天寺方丈分韵得深字
朝游双峨阳,暮宿雪堂阴。月落疏钟度,霜寒清夜深。谈玄析奥义,观妙徵素心。白业傥可修,攒眉重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