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写作者送妻子上庐山访道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女道士清幽的居住环境和闲适的修道生活,表达了经历风雨沧桑后李白夫妇二人坚贞美好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因社会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向往出世的思想。组诗语言简洁细腻,风格含蓄柔婉,在李白诗中别具一格。
- 作品别称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小律
- 创作年代761年春
创作背景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是李白的晚年作品,是李白留传下来的最后两首赠内诗。他曾陪同妻内,为寻找庐山女道士李腾空翻重山,越峻岭,一路上远迩幽寂,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写下了这《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詹锳认为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李白诗文系年》云:“腾空既贞元中尚在人间,此诗之作,疑当在太白晚年。”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认为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末,李白遇赦归豫章与宗氏重聚后,送其往庐山时作。郭沫若认为,李白此时“已年逾六十,因过分失意而迅速衰老,对于道教的迷信已逐渐破除。然而宗氏则愈益醉心隐逸,看来他们两人可能是在那时作了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
相关诗词
-
《和参谋李舜举二首·其二》拼音版
一怒王师吊伐初,堂堂人物古谁如。剑头何患无炊米,楯鼻多应有檄书。尽道公孙能跃马,应怜学士独焚鱼。旌旗未度长河水,千骑元戎已捣虚。
-
《胡士彦挽词二首·其二》拼音版
此地来何晚,经年见未频。荐贤仍赌命,有道可辞贫。徒弟三千子,声名四十春。襄阳耆旧内,无复姓庞人。
-
《送王元均贬衡州兼寄元龙二首·其二》拼音版
先生秀句满天东,二子缘渠再得穷。诗礼向来堪发冢,孙刘能使不为公。炎方瘴疠避轩豁,故国山河开始终。传语元龙要相识,江湖春动有来鸿。
-
《赠李唐经二首·其二》拼音版
西风虽无情,落叶不自惜。山□每高兴,况有远来客。起行西窗外,觅句了不得。共看天上云,纤纤薄而白。
-
《送范百禄子功学士知谏院二首·其一》拼音版
天庭高议破群奸,先帝曾将侍从班。谈笑一辞双阙去,缙绅遗恨十年间。倾朝每忆刘蕡对,侧席才闻贾谊还。言责逡巡非久计,行看鸣玉上鳌山。
-
《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其二》拼音版
春寻采药翁,归路宿禅宫。云起客眠处,月残僧定中。藤花深洞水,槲叶满山风。清境不能住,朝朝惭远公。
-
《再寄李司农二首·其二》拼音版
衰薄功名晚,羁栖岁月深。篇章唯楚些,儿女尽吴音。见面知何日,从公话此心。时光肯相待,白发已如林。
-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其二》拼音版
栗林霜下熟,归摘禦穷冬。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
《次韵赠道士汪庭芝二首·其二》拼音版
七叶衣冠尺五天,赤眉兵起竟谁全。备尝庶孽流离□,□会仙真接引缘。身世万端艰苦后,家门十载变更前。操持正要看帆柂,勿便誇为到岸船。
-
《次韵王俊甫山长九日登乌聊二首·其二》拼音版
江边危阜俯江皋,去马来牛细若毛。古道向来元寂寂,俗流何处不滔滔。漫拈老笔雕空阔,径命芳樽洗郁陶。天地年年有摇落,悲秋端谢楚人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