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借赠堂弟陶敬远以自抒情怀,用了许多笔墨写作者自己在衡门之下饥寒交迫的苦况,发出了“了无一可悦”的慨叹,但作者仍表示决心躬耕固穷节。全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而俱以情渗透其中,且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深具深厚醇美之意境和松柏劲直之气节。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文学韵律押[屑]韵
- 创作年代403年
创作背景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此诗作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当时陶渊明三十九岁。此前二年,即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似曾出仕于江陵,旋丁母忧归家。这首诗即丁忧家居时之作。
陶敬远是陶渊明的同祖弟,其母与陶渊明的母亲又为姐妹;先陶渊明卒,陶渊明有《祭从弟敬远文》祭之。文中可见两人饥寒相共、志趣相投的密切感情。作诗当年,陶敬远二十三岁,同陶渊明住在一起,并一道读书躬耕。然而一年的收获不足自给,使他们过着贫困饥寒的生活。作诗当月,桓玄篡晋称楚,把晋安帝迁禁在渊明的故乡寻阳。这是一场政治上的大变局,此诗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相关诗词
-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其七》拼音版
往者汪信民,爱我不自胜。以我如古人,得与子并称。若士不复有,斯言当伏膺。期君极膏沃,更作无尽灯。
-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其六》拼音版
低头拜东野,未厌擿抉穷。停车问缩酒,不讣牛马风。胸次绝尘滓,欲与秋水同。斯人未遽远,当在阿堵中。
-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其八》拼音版
锻以百炼刚,淬以万里流。闭门待强敌,忽见天地秋。以石投水中,万岁终不浮。堂堂倚松老,于今忘百忧。
-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其四》拼音版
伯姑无恙时,令我与子友。周旋以至今,各是遗种叟。文字种声名,于身亦何有。还书问两弟,是事君识否。
-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其二》拼音版
君才不长贫,太阿之在匣。故知谗慝口,不受龙象踏。此道有从来,肮脏端不乏。相期瓮头春,夜语重一呷。
-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其三》拼音版
盛欲与子谈,乃复为此别。匆匆得馀欢,把酒到耳热。人生不如意,肝胆有楚越。何知若人胸,中有积立铁。
-
《正月十二日夜作》拼音版
春来消息未真传,久负蒲团一味禅。灯火侵寻作佳境,冰霜偃蹇过新年。江声误落三更雨,野色遥看万斛船。咫尺风光不相贷,忍令好语到愁边。
-
《十二月二十九夜大雪·其三》拼音版
天教滕六下良宵,恰值人间正颂椒。万屋高低皆玉洁,四山远迩绝尘嚣。苍髯铁面亦华发,直节虚心也折腰。可惜梅花无觅处,祇应低亚小溪桥。
-
《代上傅帅十二月二十三日生辰》拼音版
...公之所常活,庸可亿万究。吾闻天地间,祸福靡虚授。阴功满东吴,冥报岂容缪。当能寿我公,炯炯如列宿。下吏闻此言,喜跃倒冠绶。中兴须钜人,理亦天所祐。矧复有厚德,福禄宜愈茂。自恨如漂萍,孤迹太冗陋。邑佐虽贱役,不许久奔走。行将罢摘尾,违...
-
《十二月二十九夜大雪·其二》拼音版
岁已云除四日春,正嗟无雪慰农心。重衾夜觉十分冷,平地朝看一尺深。剡曲舟虽无月载,灞桥景更有谁吟。今宵拚饮椒花酒,醉后烹茶自赏音。